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今年2月參觀了Master Lock設在密爾沃基(Milwaukee)的一家工廠,同時對該公司將部分業務從亞洲轉回美國表示敬意。但實際上Master Lock此舉只帶來了大約100個左右的就業機會。奧的斯電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計劃將一些生產業務從墨西哥挪到南加州,預計這將產生約360個新增就業機會。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 )、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和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都有類似舉動,並創造出幾千個新增就業機會。
就在美國製造商紛紛調整生產策略的同時,美國的製造業就業狀況正在出現好轉跡象,儘管復甦的腳步相當緩慢。在1998年到2010年間,美國的製造業就業人口減少了35%,而之後這幾年裡實現了4.3%的增長,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48.9萬人,至現如今的1,190萬人。就業增長大多要歸功於經濟的復甦,而非製造業的回歸。不過,據經濟研究機構IHS Global Insight預計,製造業就業人數今年還將實現3.2%的增長,而同期整體就業增幅預計僅為1.6%。
製造業生產力與創新聯盟 (Manufacturers Alliance for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的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梅克斯特羅斯(Daniel Meckstroth)稱,「我們正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製造業生產力與創新聯盟是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艾靈頓(Arlington)的一家研究機構。
Andrew Spea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惠而浦公司將旗下KitchenAid品牌手持式攪拌器的生產業務轉回了美國本土。但這隻幫美國增加了25個就業崗位。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程系統專業教授、供應鏈管理專家大衛•辛奇-利維(David Simchi-Levi)在今年1月到2月間對105家公司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其中39%的企業正在考慮將部分生產業務轉回美國本土。
在聽完古德的演示后,埃利奧特讓他回去再想想有沒有更多減少成本的辦法。古德和他在格林威爾的團隊決定,將每條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從八人減至六人。要達到此目的,他們需要自動化完成部分產品測試,並將線路系統簡化。古德的團隊還同他們的塑料原料供應商Core Systems LLC進行了更多磋商。這家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佩恩斯維爾(Painesville)的供應商同意讓自己的工人承擔往攪拌器塑料外殼上貼商標的工作,從而減少了惠而浦工人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