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環保局長稱美國領館發布PM2.5值不合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6-2 1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6月01日20:03中國新聞網[微博]陳婷婷

上海市環保局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上海PM2.5(大氣細顆粒物)硬體設備安裝已在5月底完成,6月份將進行調試,具體發布日期還在研究。



上海:六月底前正式發布PM2.5監測數據
所屬分類:新聞 新功能放大觀看
按照中國環境保護部門發布的《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方案》,上海市將是中國首批公布PM2.5值的城市。此前媒體曾報道稱,上海將在6月正式發布PM2.5值。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介紹,正式發布PM2.5值至少有3個標誌,即國控點全部安裝完畢,新環境標準的10個指標全部公布和符合國家標準規範的裝置設備安裝調試完成。

他表示,此次上海國控點安裝完成後,還要經過高溫、濕度等考驗才能達到科學要求,正式向公眾發布。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5月份開始在其網站上發布上海PM2.5值。張全稱,美領館向公眾發布PM2.5值不合法。

上海美領館公布的PM2.5值與上海環保部門目前發布試點地區PM2.5值不同,對此,張全再次表示,「實際上美領館和一些研究機構監測的PM2.5濃度值和環保部門監測的結果較接近,出現差異只是評價標準不同。」

他指出,中國採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第一階段目標值,標準較低,而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採用第二、第三階段,標準較高。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因其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6-2 10:43 | 只看該作者
關鍵詞:PM2.5標準(圖)
2011年12月13日13:15 公益時報

公益時報

  彭聰/作

  PM2.5標準還要再摸「石頭」?

  對於公眾的恐慌情緒,有關部門有必要通過媒體、網路和社區宣傳等途徑,告訴公眾正確認識PM2.5,掌握科學的應對辦法。

  「公眾普遍贊成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的結果,早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但是,公眾顯然對於徵求意見稿中,PM2.5空氣質量標準擬於2016年1月1日全面實施的說法並不買賬。

  只有早一日公布準確詳盡的環境信息,才能促使更多的人自覺加入低碳生活、參與環保出行。而環保部如何將承諾轉化為行動,值得期待。

  首先,審時度勢,為標準提速。PM2.5標準為何要等幾年實施,不能語焉不詳,讓公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次,分步實施,打破一刀切。專家分析,現階段工廠和燃煤影響甚微,PM2.5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因此,各地面臨的PM2.5壓力也不盡相同。如果短時間內全面鋪開存在難度,根據實際情況分城市、分區域實施,無疑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此外,做好科普,消除盲目恐慌。與實施PM2.5相比,宣傳普及相關科學知識顯得更為緊迫。近期霧霾天氣,導致北京等地出現短時間的重度污染,一時間,人們談PM2.5色變,購買口罩的市民激增。事實上,專家表示,醫用口罩主要針對PM3以上的可吸入顆粒物,對於PM2.5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的作用有限,普通棉質口罩防護性更小。對於公眾的恐慌情緒,有關部門有必要通過媒體、網路和社區宣傳等途徑,告訴公眾正確認識PM2.5,掌握科學的應對辦法。

  此前,有環保人士表示,目前國內PM2.5的污染情況較重,如制定標準,將大範圍超標。然而,通過近期社會廣泛熱議,和環保部的徵求意見,公眾顯然已經對PM2.5標準實施后的嚴峻形勢做好了心理準備,也清楚個體將來所要承擔的責任。既然民意已 「過河」,PM2.5標準就別再摸「石頭」了。(《山西晚報》-張遇哲)

  「抗霧救災」該提上議程了

  除了發布預報,如何從根上減少排放、控制光化學污染、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揚塵污染,都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霧是不折不扣的災害性天氣,各地的災害預警中,也都將大霧與暴雨、高溫、寒潮、大風、暴雪列在一起,但也僅限於此而已。防汛救災、抗旱救災、抗冰雪救災,是我們熟知的名詞,但從沒見過政府提出抗霧救災,大霧與高溫一樣,雖然列入災害性天氣,政府與民眾對此又基本抱著逆來順受的態度,少了一點抗擊的主動性。

  人類對付自然災害的辦法,一是預防,二是治理,通過人類的工程來趨利避害或化害為利。在對待大霧這一災害上,目前是消極得連監測預報都懶得做,對造成灰霾天氣「元兇」之一的PM2.5要不要監測公布都爭論不休。大霧預報仍停留在氣象部門的就霧說霧上,這種預報無疑是失真的,對群眾健康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提醒與指導作用。公眾能看到的,也只是交通領域各部門的自行其是,或停飛航班,或關閉高速公路,對於大霧有可能造成的其他民生損害,少見有政府進行統一部署。

  或許大霧造成的危害不如洪水那樣迅猛可怕,政府因此少了緊迫感,但大霧與乾旱一樣,災情的發生雖系隱性與漸進式的,但一旦災象失控,同樣後果嚴重。1952年12月的倫敦大霧,僅僅持續了4天,因污染物濃度為平時的數倍之多,先後造成1萬多人死亡,教訓慘痛。顯然,對越來越頻繁籠罩在城市上空的大霧,政府不能掉以輕心,除了發布預報,提醒戴口罩、少出門之類的治標服務,如何從根上減少排放、控制光化學污染、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揚塵污染,都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霧既是災害,抗霧救災就是政府繞不開的擔當。抗霧救災,首先當從PM2.5的監測治理開始,並結合環境保護,以科學發展觀強化對環保政績而不是GDP的考核,如此,方能取得實效並取信於民。(西安晚報-肖時候)

  「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之後呢

  只要政府部門能在空氣質量數據上以誠相待,公民就一定會有改善空氣質量的自覺。

  公眾普遍贊成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環保部的此番表態,體現了責任擔當。

  其實,公眾並不奢望一旦這個標準納入,灰霾天就能迅速減少,空氣污染治理就能一步到位,這是不可能的。公眾力挺PM2.5指標,並不是為了要讓官員難堪,而是為了獲得有公信力的數據,從而讓自救自護成為一種可能。

  這種自救自護有兩個方面:一是防護方面,當空氣污染嚴重時,可以減少戶外活動,並作出有必要的防護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空氣污染對身體的傷害;二是改變方面,在數據高的時候,可以倡導大家綠色出行,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事實上,「公眾普遍贊成」也是驅散灰霾的力量。只要政府部門能在空氣質量數據上以誠相待,公民就一定會有改善空氣質量的自覺,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相反,一個好看但不真實的空氣質量數據,結果必然是雙輸,非但不能倒逼空氣質量改善,反而讓所有人深受其害。

  綜合多方因素考慮,新標準擬於2016年1月1日全面實施可以理解;但是,對PM2.5進行常態監測並且向社會公布結果,卻不應該等到2016年,尤其是很多地方事實上早就在監測。PM2.5可暫時不作為考核空氣質量達標與官員政績的標準,但是必須立即進行監測和公布。誠如某環保官員所言,好的空氣質量是治理出來的,而不是監測出來的!但是,如果連監測都不監測,連監測結果都不敢公布,還談何治理呢?

  治理空氣灰霾需要時間,治理數據灰霾必須零容忍。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公眾普遍贊成」的力量。(新華網-舒聖祥)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6-2 10:52 | 只看該作者
上海環保局回應美領館監測:PM2.5標準不同(圖)
時間:2012-05-15 10:23:00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曉林


[提要]  雙方監測手段、計算方法一致 近兩個月對比表明雙方監測PM2.5數 值也基本一致 但對空氣質量好壞評價可能不一 昨日下午6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其網站上公布,其監測到的PM2.5小時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AQI(空氣質量指數)為152。




遊客在上海外灘拍照。早報記者 徐曉林 圖




上海環保局回應美領館監測 PM2.5:數值接近標準不同

  雙方監測手段、計算方法一致 近兩個月對比表明雙方監測PM2.5數 值也基本一致 但對空氣質量好壞評價可能不一

  早報記者 余夢 俞凱

  美國總領事館也開始發布上海空氣質量了。

  昨日下午6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其網站上公布,其監測到的PM2.5小時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AQI(空氣質量指數)為152。根據美國空氣質量評價標準,當時的空氣質量為「不健康」。

  同一時刻,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顯示,普陀和浦東張江的PM2.5小時濃度值分別為58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但並未公布當時的AQI指數。另據該中心官網昨日零時發布的空氣質量提醒,昨日上海空氣質量為優,預計下午和夜間為良。

  雙方結論為何有差別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指出,目前雙方在監測手段、監測設備、計算方法等方面差異不大,但核心問題是雙方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不一樣,由此得出的空氣質量的好壞就不一樣,這也就是「雙方PM2.5小時濃度差異不大但得出不一致結論」的原因。

  事實上,經過近兩個月的比對監測,美領館和上海正在正式運行的兩個監測點位的PM2.5平均濃度基本一致。

  由於美國總領事館只監測其在淮海中路辦公點的PM2.5,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束炯還對美國總領事館空氣監測設備、數據的專業性等提出質疑,認為一個監測點的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上海的空氣質量。此外,以美國的空氣質量標準來評價上海的空氣質量也是不妥當的。

  對此,美國總領事館也在其網站上強調,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分析是無法通過單個監測儀得到的,美國的空氣質量指數也和中國的不一樣。

  上海不「鴕鳥式」迴避

  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的PM2.5工作才剛剛起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正在加快完善現有國控點PM2.5監測設備和發布系統,將分階段發布PM2.5監測數據和AQI指數。在PM2.5監測上,上海不做「鴕鳥式」的迴避,將第一時間把上海環境狀況客觀、及時、科學、準確地向公眾反映。

  同時,在空氣質量治理上,上海也有緊迫感,將加快對PM2.5的治理,盡量縮短治理過程。

  中美監測的PM2.5數值一樣公布的空氣質量可能不一樣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計算PM2.5對應AQI的方法一致,均為分段插入法,但由於兩國執行的標準不同,對應計算出來的AQI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假設某天的PM2.5日均值為35微克/立方米時,按美國標準計算得到的AQI為51-100區間,相應的空氣質量為中等;而按中國現行標準計算,得到的AQI為0-50區間,相應的空氣質量為優。但當PM2.5日均值超過150微克/立方米(對應的AQI為200),雙方計算得到的AQI一致。 上海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形象地打了個比方,相當於孩子考試得了80分,在中國可能算考得一般,而在有的國家就算是不錯的分數。 因此,中美評價標準不同,決定了得出的空氣質量好壞的結論不一致。

  監測PM2.5:上海方式更科學不易受南方潮濕天氣影響

  目前,美國總領事館監測PM2.5使用β射線法,上海則使用微量震蕩天平法,這兩種方法均被中國和美國環保部門認可,但上海方式更適合上海高濕的氣候。

  美領館監測問題1

  只監測淮海中路一個點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為何決定自行測量PM2.5,又為何選擇淮海中路作為數據採集地點?

  昨日,早報記者在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網站上看到一條信息:「根據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對居住在北京的美國人發布空氣質量信息,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安裝了空氣質量監測儀來測量PM2.5指數,作為衡量領事館淮海中路辦公室附近空氣質量的一個指標。」

  該消息中稱,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懸浮顆粒(PM 2.5)被稱為「細顆粒」,並被認為對健康最為有害,它們的體積足夠微小,以至於可以進入肺部甚至血液循環。

  美國總領事館新聞發言人貝婉女士昨日表示,最近,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確實安裝了一個PM2.5空氣質量監測裝置,但測量得出的空氣質量數據,主要給美國社區和美國總領事館人員提供健康方面的一個非官方資訊。

  貝婉解釋說,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目前在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地一共有三個辦公地點和建築,經過綜合考慮,他們覺得位於淮海中路的總領館是最佳PM2.5監測點。在安裝這個PM2.5監測裝置之前,已經與上海市有關部門進行過溝通。

  不過,美國總領事館也在網上強調,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的分析是無法通過單個監測儀的讀數得到的。

  美領館監測問題2

  β射線法易把水汽當灰塵

  通過監測數據比對,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與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PM2.5小時濃度值差異並不大。

  對此,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解析說,目前美國駐滬總領事館使用的β射線法與上海市環保局使用的微量震蕩天平法及其監測儀器,均為中國和美國環保部門認可的儀器和方法。

  重要的是,上海採用的微量震蕩天平法加補償法更適合上海高濕的氣候,精確度更高,因為β射線法有可能把水汽誤當成顆粒物,導致精確度偏低。

  該專家說,不管哪種方法都是得到國際認可的,誤差都在合理範圍。經過近兩個月的比對監測,美領館和上海正在正式運行的兩個監測點位的PM2.5平均濃度基本一致。從這一點來說,上海的監測方法和公布的數據是科學的、客觀的、可信的。

  PM2.5評價空氣質量:美方標準目前比中國高兩個階段

  雖然近兩個月的監測表明,美國總領事館和上海環保部門對PM2.5的監測結果基本一致,但由於評價標準的不一致,導致從PM2.5得出的空氣質量指數存在較大差異,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網站上也特別提到這一點。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指出,造成這一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國執行的標準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指導值第三階段標準,而中國則相當於第一階段標準,才剛起步。

  美方PM2.5轉換為AQI

  美國總領事館測量出PM2.5后,將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開發的「PM2.5讀數轉化為空氣質量指數」的公式,發布當時的空氣質量指數(AQI),作出相應的健康指引。

  根據該公式,比如說,當空氣質量指數為50代表空氣質量優,對公眾健康幾乎沒有影響;當指數為大於300時,代表空氣質量有害。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空氣質量指數和中國的不一樣。

  目前,上海空氣質量評價標準仍採用API(空氣污染指數),主要評價因子為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而美國已經使用了AQI標準。

  中方今年才啟用AQI

  不過,在今年,上海將採用國家環境保護部新公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除了API中的監測因子外,PM2.5、臭氧、一氧化碳也被納入了評價標準。

  儘管如此,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計算PM2.5的AQI的方法一致,均為分段插入法,但由於兩國執行的標準不同,對應計算出來的AQI也有很大差異。

  但是,按照中國和美國計算AQI的技術規範,PM2.5小時濃度不能計算AQI,按小時濃度計算AQI缺乏科學依據,容易引起市民誤解。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6-2 10:5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城市道是都是「霧色茫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2-6-3 10:16 | 只看該作者
哥和PM2.5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