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改革正處在關鍵十字路口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教授
有人誤以為,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而股市走勢卻很弱,並由此斷定:中國股市不能反映宏觀經濟基本面。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和誤解。
事實上,在大銀行沒有上市前,中國股市尚不是經濟晴雨表,而銀行業才是中國經濟的溫度計;然而,當大銀行全面上市以來,中國股市已經變成了真正的經濟晴雨表。目前的A股走勢,正好反映了中國宏觀經濟最真實的真相及深層次的矛盾。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就,至少可以歸納為三點:第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成功轉軌;第二,成功解決了13億人口的基本溫飽問題;第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30年的「重工業化」與近10年的「大城市化」,交相輝映、加速推進。中國工業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的輝煌,然而,粗放式、外延型、總量擴張的經濟增長模式風險日益加劇:
(1)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中國鋼鐵年產量將近7.5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產鋼國,其產能相當於世界前20大國的產鋼量的總和。
(2)中低端汽車產能嚴重過剩。中國汽車年產量已逼近2000萬輛,遠超美國和日本的總和,中低端汽車產能嚴重過剩。
(3)水泥產能嚴重過剩。中國水泥年產量已突破20億噸,市場實際需求大約只有16億噸左右。
(4)原油消耗水平不斷跳高。中國日均消耗原油約為1000萬桶,其中,超過50%的原油依靠進口。中國原油消耗水平已高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遠遠超過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水平。隨著原油價格的節節攀升,中國對原油的需求也是直線上升的。
(5)鐵礦石進口需求驚人。去年中國鐵礦石進口近7億噸,近幾年來,鐵礦石對外依存度最高達70%,鐵礦石價格及運費年年暴漲,而中國需求更是節節攀升。
(6)中國鞋出口世界第一。2010年,中國出口皮鞋和布鞋28億雙,換得外匯160億美元,每雙鞋平均售價約為5美元左右。
(7)中國房價在長達兩年半的嚴厲行政措施管制下,始終不肯低下高昂的頭!
(8)GDP增長滑坡,國有企業利潤快速滑落。
(9)銀行再融資伺機而動,銀行股成為最低估值板塊。
中國經濟下一步怎麼走?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經濟:向左轉?向右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