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要完整、準確引用別人的談話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12 1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12 13:30 編輯

澳洲圖文巴凈宗學院 檔名:21-108(2001.9.12)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時間過得很快,這一次也是有許多的因素來到此地,在圖文巴住的時間比較短一點。希望住在山上的同學們,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要認真努力的修學,要有高度的警覺心。世尊在經教裡面常常教導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兩句話意思非常之深,這兩句話也很不容易說得出來。我們細心去體會,這是諸佛如來無盡的悲心,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有成就。成就是什麼?最低限度的成就,不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個事實,無量劫來我們都沒有法子超越。世出世間一切法,仔細去觀察,就是因緣果報。世間法不出因緣果報,佛法也不出因緣果報,你種什麼樣的因,肯定得什麼樣的果報。佛教我們不要再搞六道輪迴的因,六道輪迴因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痴慢、五欲六塵」,我常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就是六道輪迴的業因。這個因要不放下、要不把它改正過來,你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個東西你要稍稍有一點覺悟,搞煩了,實在不想再搞了,我們才遇到學佛,學佛才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才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曉得自己應該怎樣做人。

  人要做好人。佛家的好人,標準是諸佛如來,這是真好人。菩薩雖好還不圓滿,像月亮一樣,十三、十四的月亮沒有圓,十五才是圓滿。佛教我們做好人,標準在這裡。我們這麼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方勸勉同學們「四好」,四好就是依據佛陀講的標準。「存好心」,什麼是好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是好心。「說好話」,什麼是好話?《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一定要做到。你要做不到,你天天一開口在造口業。口業最容易犯。身、語、意三業,《無量壽經》上,佛把語業擺在第一,這什麼意思?頭一句告訴你,「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意味深長。我們要能體會,要認真努力去做,做不到也要做。這是無始劫的毛病習氣,要是改不過來,念佛不能往生,還是搞六道輪迴。既然搞六道輪迴,說句老實不客氣的話,決定墮三惡道。來生想得人身,談何容易?你們來生是不是想去作鬼,去墮地獄?常常提醒自己的警覺,不是開玩笑的,也不是嚇唬人的。

  「行好事」,這是我常說的,什麼叫好事?四攝六度。果然能把四攝六度做到幾分之幾,你就得受用了。現在人與人為什麼不能相處?兩個人住在一起都鬧意見,三個人就打架,這是什麼?不是好人。好人不會。學佛沒有依教奉行。每天做的早晚課,我也不曉得你們早晚課怎麼做的。這個事情我不知道講了多少遍,早課是提醒自己。早課念的經文是提醒自己,我今天要做到。晚課是反省、懺悔,已經做到的,明天要保持,不能失掉;沒有做到的,明天要做到,改過自新。這叫行好事。

  「做好人」,什麼樣才叫好人?真正看得破、放得下,自在隨緣,「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是好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的教誨都在這幾句話裡頭,千經萬論總結起來,不過就這幾句話。做得圓圓滿滿的,你就轉凡成聖,不是小聖,是大聖,你就成佛了。為什麼不幹?

  今天我們在圖文巴建這個道場,我可以說這是世界第一道場,你們的福報大,你們遇到了。這個道場要是不能成功,不能成就,你們將來的罪過比一般出家人,我看要高十倍都不止。我跟你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出家人沒有這麼好的環境,他不能專心修,情有可原;你們今天一切具足,這個環境到哪裡去找?衣食住行,四事供養,一絲毫都不缺,不要你們自己到外面去化一分錢的緣,不要你們操一點心,你就想你在這個道場不成就,你的罪比其他道場重十倍都不止。修什麼?改習氣、改過而已。我們要把過去這些毛病、這些習氣統統改掉。頭一條,要放下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在,菩提道你就行不通,你不可能會有進步。換句話說,你決定超越不了六道輪迴。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想到自己,不知道別人,這還得了嗎?這個念頭是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你要說是「不為自己想,這個世界上就不能住了。」我告訴你,我一生不為自己想,我活得很快樂。我是活活生生的例子放在此地。

  過去,香港亞視何守信來採訪我,他問了一句話,他說:「法師,中國古人常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就告訴他:「這個話錯誤,誤導許許多多眾生。我不為己,天也不誅我,地也不滅我。」那個話講錯了!錯得太離譜!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想這個世界苦難眾生,我們怎樣幫助他,怎樣去影響他。不要認為我沒有這個能力,那你就錯了,我們起心動念都影響這個世界。這些話我也講得很多,我們起心動念,思想有波,就跟電波一樣。思想波比所有的波速度都快,沒有能夠跟這個速度相比的,影響之大也無法想像。一個念頭起,盡虛空、遍法界都震動到了,這符合科學的理念,在佛法裡面叫「感應道交」。我們起個念頭是感,十方諸佛如來就有應。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這個距離沒法子計算,光波也不行。如果用光的波從我們地球射到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也要幾億年。可是思想波一動念就到了,一秒鐘都不需要。你才曉得這個波的力量之強、速度之快,所以我們起個惡念,這個惡念影響一切眾生,助長一切眾生的惡念;我們起個善念,就能打消一切眾生的惡念,就能促成一切眾生起個善念。

  人決定不能作惡,要從念頭上下功夫。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有沒有做到?是很難做。

  我今天在山上定的這個規矩,教給你們這個方法就是想達到這個目的。你們在山上一定要認真努力去修行,克服自己的毛病習氣。首先要練習,我給你們兩個月緩衝期,晚上十點鐘一定要睡覺,三點鐘一定要起來。這一點都做不到,談什麼修行、談什麼學佛?八個鐘點聽經,只聽一個光碟,一個小時聽完一遍,重複再聽一遍,聽八遍。沒有研究,沒有討論。研究是胡思亂想,討論是胡說八道。你智慧沒有開,你自私自利沒有放下,你有什麼好研究討論的?我這個方法是修戒、定、慧,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專心聽經。你一不聽,你就胡思亂想,我這個方法就是把胡思亂想給拔掉。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定慧等學。經聽多了,自自然然就會背,自自然然就懂裡頭意思,不需要去作意。我這個方法傳給你們,你們可以試驗三個月。你看看三個月有什麼樣的效果,然後你就有信心了。

  我在新加坡教培訓班的學生,是一部經學六個月,跟我教你們的方法不一樣。因為教他們是學習講經,他能上得了講台,教你們是實學。經講得好,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實學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證菩提。你們在山上,我供養你們,你們要是不認真努力學,你對不起我。如果說一定要我在山上天天看著、督促你們,沒有意思。一個人學習能不能成就靠自動自發,哪裡要人在後頭拿著鞭子鞭?不像話!自己要懂得鞭策自己。在山上,現在一、二十個人住在那裡,依眾靠眾,互相勉勵、互相督促、互相幫助,決定不能有成見,要看每個人的好處,不要看他的缺點。如果看別人缺點,我肯定你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的心不善,你去不了,佛念得再好,西方世界沒你的分。你的心不善,你的思想不善,你的行為不善,你怎麼能去得了?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

  這兩年當中,務必要落實《弟子規》,《弟子規》每一條要做到。不是說我念得很熟、我會背、我能夠默寫,沒用處,要做到,每一句都要做到,這叫實學。《了凡四訓》是第二部,熟讀深思,世出世間的道理都在其中,這一本書教導我們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真相。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對自己有信心,對道德有信心。什麼叫道?什麼叫德?倫常是道。雖然是人道,人道是佛道的基礎,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佛離不開人道。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叫道。五常,常是恆常,永遠不能變的,仁、義、禮、智、信。仁慈、道義這些名詞術語,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白。道義就是儒家講的十義,「五倫十義」,十義是屬於道義,最高的;其次講仁義,義是義務,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情義、恩義」這四個字要記住。你都能做到了,行道有得於心叫德。所以,仁、義、禮、智、信是德(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發展,我們現在講落實,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

  我們要以德養身,要以道來養心,這是道德之人。這樣的人,他決定不失人身,加一點功夫就能超越三界。你要是不懂,要是不能理解,要是不能認真去做,你這一生錯過了,實在是太可惜。得人身、遇佛法、遇到正法,談何容易!

  你們要問我從哪裡做起,我就告訴你們:「每天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五個小時睡眠。」時間我給你們排定了,不能變更。你能照這樣做,做上三年,你自然就變樣子。告訴你,你相貌變了、你體質變了,你的一舉一動跟一般人自自然然不一樣。我們一般俗語叫「脫俗」,你真照這樣做,三年脫俗了。所以你們修行有沒有功夫,我不要問你,我看你面孔就知道了,你走兩步路我看看就知道了,還用得著問嗎?像不像個修行人?

  《了凡四訓》的修行方法是《感應篇》,《感應篇》文字不多,那是行經,不是教經。行經是字字句句都要把它變成自己的行為,我們講得很清楚、很詳細。我們學佛以儒為基礎,儒代替了小乘,從這個基礎向上提升,這是佛法。佛法第一步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一部經講完了,大概也講了七、八十個小時,現在光碟還沒做出來。等你們把《弟子規》、《了凡四訓》、《感應篇》完成之後,這個光碟出來,你們學這部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接著再學《十善業道經》,你的根基就鞏固了。再進一步,我給你們定的《凈宗同學修行守則》,你就學這個。希望這些課程兩年當中完成,第三年就可以研究經教了。

  這些大經大論,你們發心選擇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就。就是一部經,決不能學兩部經。到什麼時候可以學兩部經?到你開悟了。「一門深入」到底要深到什麼程度?深到開悟。開悟的樣子是什麼?開悟之後,《大藏經》你只要一翻開,那個意思就像泉水一樣往外頭涌,字字句句無量義,用不著自己去想,那就開悟了。如果今天經本一展開,還什麼都不知道,這一句怎麼講、那一句還去查資料,你沒開悟。沒有開悟就專搞一部,這一部幫助你開悟。一部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悟了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接觸就通達了。

  我今天在山上搞這個班,目的在此地。所以學的是什麼?戒、定、慧。戒是方法,我傳授你們這個方法是屬於戒,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是定。我們在經典傳記裡面看到龍樹菩薩,這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六百年時代的人,那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佛教才傳到中國。我們在傳記上看到龍樹了不起,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他三個月就學完,完全通達,那是什麼原因?開悟了。這是外國人。中國人也有一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要是對佛經不懂,你拿佛經念給他聽,他聽了之後,他就給你講。他給你講,你也就開悟了。這什麼原因?覺悟了。無論世出世間什麼書、什麼東西,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你不問他,他完全不知道;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

  我教諸位學這個本事,這個本事才能夠幫助世間人,幫助世界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沒有這個本事怎麼行?學一樣東西會一樣東西,念死書,那沒有意義。一般佛學院是教這個東西,我在這裡開這個班不是教這個,所以你們一定要懂得。

  兩年根基學做人,學做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兩年的時間給你們學做人、打基礎。然後我過去選的那幾部經典,你們也不一定依我選的,凡是我講過的,現在留著有錄像帶的,你們都可以選擇,但是只能選一部,沒有開悟絕不選擇第二部。每一部經都能開悟,所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話是真的,佛在《金剛經》上說的。每一部經不論是大部小部,也不論這個經的意思是淺是深,只要一門深入,你就能開悟。一定在這一部經上,就是用這個方法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都念掉,你的障礙沒有了,悟門堵塞除掉了,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統統現前。這個方法不是我發明的,是佛告訴我們的。諸佛如來佛佛相傳、祖祖相傳就是這個方法,誰能夠相信、能夠肯定,死心塌地修學,再笨的人也能成功。

  《彌陀經》大家念得很熟,周利槃陀伽是釋迦牟尼佛最笨的一個學生,記憶力完全沒有。佛教他條帚,掃地的條帚,教「條」,他不知道帚;教「帚」,條忘記了。這麼笨的人,釋迦牟尼佛都有方法教他大徹大悟。關鍵是你聽不聽話,你相不相信。真相信、真聽話,沒有不成就的。人的根性有聰明、有魯鈍,什麼原因?煩惱習氣每一個人厚薄不相同。煩惱習氣輕一點的人就顯得聰明,煩惱習氣重一點的人就顯得魯鈍,就這個道理!佛菩薩的方法很多,方法雖多,目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都是幫助眾生斷煩惱習氣而已。

  所以我們對於不同的法門、不同的宗派,我們要尊重,決定不能夠自贊毀他。我這個好,你不如我,不可以這個說法,錯了。每一個法門都好,我們只能選擇一個法門。什麼標準選擇?看自己的程度,看自己生活環境,哪一個法門對我的程度相應,我能接受、我能理解;對我現前生活方式能相應,我學起來很方便,不感覺到困難。選擇法門必須要依這個條件,不能選得太深,不能選的跟自己生活環境相抵觸,那就很麻煩了。

  實在不會選,釋迦牟尼佛替我們選擇。他在《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這是給我們說了三個綱領。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生在末法,釋迦牟尼佛說「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那我們選凈土就好。這是佛給我們一個提示,給我們很大的幫助。行門無量無邊,佛經上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總歸結起來不外乎三門,覺、正、凈三門。我們要清楚,覺門就是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禪宗是屬於這一門,性宗是屬於這個門。這個門難,是很快,所以一步登天,一步踏上天的沒有問題,你上天了;要是踏不上去,那下來就粉身碎骨,跌死了。所以我們自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這個根性,我一步登得了天嗎?不是這個根性,這個法門不能學。法門是真好,我們條件不夠,煩惱習氣太重。所以自古以來,學禪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太少了。這個諸位在禪宗公案裡面能看到。

  第二個教下。教下範圍廣,天台、賢首、法相、三論都是屬於教下。教下是好走,像爬樓梯一樣,慢慢上去,那叫漸修,步步高升。但是時間長,就像上學念書一樣,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來,要很大的耐心,沒有耐心不能成就。這是第二門「正門」,正知正見。佛經念多了,思想純正。

  第三個是凈門,我們凈土宗修的、密宗修的都是清凈心,「心凈則佛土凈」,我們修的這個法門是從這兒下手,確實比前面兩個方便。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去鍛煉。練什麼?練清凈心。我教給大家就是這個方法,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裡頭修我的真誠心。我們知道別人對我們虛偽,我們對人真誠。可是有很多人說,我們用真誠對他,他是虛偽對我,我不是吃虧、不是上當了嗎?所以修行頭一個就要懂得「吃虧是福」,我願意吃虧、我願意上當;不肯吃虧、不肯上當的人不能修行。實際上,吃虧不是真的吃虧,不肯吃虧才真的吃了虧;不願意上當的人真上當,喜歡上當的人不上當。肯吃虧、肯上當的人都升天、都到極樂世界去了;不肯吃虧、不肯上當的都到餓鬼、地獄去了。所以到底哪個吃了虧,哪個上了當,我們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待人總是心地要厚,處處要忍、要讓。生活節儉就快樂。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清凈心、善良心,我講的四好,真正健康長壽,生死自在。吃東西簡單,愈簡單的生活就愈是健康的生活,這個話我在講席上不知道講了多少遍。我沒有跟你們在一塊生活,我自己生活,我吃生菜。我有事實根據,你看牛羊吃青草,一輩子就吃這一樣東西,它那樣健康,那麼長壽,我們人一餐要多少個菜,吃了一身毛病。你仔細觀察,愈簡單愈健康。

  我給你們透一個消息,我在吉隆坡講經,照片在外面掛著,你們都看到,聽眾一萬五千多人,請我去講經的是那邊的一位居士:李金友居士,他開一個飯店叫金馬皇宮,是五星級、六星級的我搞不清楚,是吉隆坡最大的一個飯店。他接待過五十多個國家地區的領導人,他跟我說:「我最佩服的是江主席。」我說:「何以故?」他有一天到房間裡面看到,江主席自己洗內衣,他非常驚訝!內衣自己洗!他講了我也很感動。主席在他那個旅館住過三次,所以他很熟。我還聽說江主席平常吃飯三個菜,我們每天吃飯都超過他,我們福報比他大。有一天我在新加坡居士林,新加坡的前任總統黃金輝來訪問,我陪他在一起吃飯。他看到居士林擺的菜差不多有二十道菜,他嚇一跳,他說:「我吃飯才五個菜,四菜一湯。」他說:「你們這麼多菜!」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人福報比人家總統都大。我們有什麼德行?天天在胡思亂想。你享了這麼多的福,將來到哪裡去,自己不就清楚了,還用得著我說嗎?

  我們常常想想,江主席穿的衣服是破衣服,真修行人是這樣的。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不知道他裡頭穿破衣服,不曉得。他往生之後,我們給他做個紀念館,把他的衣物擺開才曉得,裡面的襯衫都是補補丁的,襪子都是補補丁的,我們看了流眼淚。他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好衣服,學生送他的好衣服,轉手送別人。自己穿破的,好的給別人,這些地方我們要學。每天都貪圖享受,這還得了!一定要學著節儉,一定要曉得信徒送來的供養不容易,他們都省吃儉用,我們要是浪費還得了嗎?能省的決定要省。我們山上做了攝影棚,攝影棚裡面所有一律用的,要用最簡單的,決定不能夠浪費。不是真正用得到的,我們決定不要。機器不必買那些高級的。為什麼?我們不是表演,不是唱戲,不是拍連續劇,我們要那些高級東西幹什麼?我們是講經、教學,只要這麼一個畫面,看得清楚、音聲清楚就足夠了。要知道錢花多了,將來要還債的。哪一個人主導,哪一個人要負責任,他要背因果責任。我的要求非常簡單,今天我這一看很歡喜,後面一塊布就可以了,機器一台就可以了,不要搞太多。很多常常在換畫面,把聽經的人注意力分散掉了。

  教學、聽經意志要集中,心要定。當然最好的,根本錄像都不必要,錄音就好。真正用功夫,功夫真正得力,那是《楞嚴經》上文殊菩薩說得好,「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用聽的,不用看的,這就更簡單。我們做一個錄音室,只要隔音設備好,音響效果好,哪裡用得著這麼麻煩?講經說法最理想的是用廣播電台,收聽的人用收音機,不需要影像,他能深入,他的心能定。有影像,心是浮動的,反而不能得定,不能開慧,對於定慧造成障礙。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了解,都要明白。

  好,我今天的話就說到此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勉勵自己。我每一次到這邊來,大家樣子都不一樣,你們要把成績拿給我看。不肯真正學的,到別的道場去,不要住在這裡,住在這裡就有罪過;住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真修行,要真干。
 
日知而智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沙發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2 13:40 | 只看該作者
標題我比較贊同,但是內容貌似全文引用的某篇講法,待細看.
另師兄加重字,意何如?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3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2 13:45 | 只看該作者
此當為凈空講法之一篇吧?
加重字前,末學沒有覺得疑問,無非方便宣說而已.重字本身毛病亦不大,讀經三月,然後再討論,有個討論的基礎,不算問題.

加重字后,末學困惑不解.凈空之經為何物?了凡四訓?弟子規?
暫讀此,容后細說.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4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2 13:48 | 只看該作者
這些大經大論,你們發心選擇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就。就是一部經,決不能學兩部經。到什麼時候可以學兩部經?到你開悟了。「一門深入」到底要深到什麼程度?深到開悟。開悟的樣子是什麼?開悟之後,《大藏經》你只要一翻開,那個意思就像泉水一樣往外頭涌,字字句句無量義,用不著自己去想,那就開悟了。如果今天經本一展開,還什麼都不知道,這一句怎麼講、那一句還去查資料,你沒開悟。沒有開悟就專搞一部,這一部幫助你開悟。一部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悟了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接觸就通達了。

這種言論不敢苟同.
待有空詳說.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5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2 14: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有所依止 於 2012-1-12 14:05 編輯

《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可有出處?
google下這句,與末學同疑者甚多.

時世尊告月藏菩薩摩訶薩言。了知清凈士。若我住世諸聲聞眾。戒具足。舍具足。聞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我之正法熾然在世。乃至一切諸天人等。亦能顯現平等正法。於我滅后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斗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卷第九
所言與此差之甚遠,不似同一經文不同翻譯之作.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6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2 14:07 | 只看該作者
每一個法門都好,我們只能選擇一個法門。

這句明顯錯誤解讀了"法門"的正確涵義,如何也無法用方便之說予以掩飾.
師兄以為然否?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7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2 14:18 | 只看該作者
這段內容若目的是增強道場眾人信心,間雜方便說未為不妥,但私貨似乎太多了吧?
確實不宜留為文字,更何況作為廣播之用?
然後我過去選的那幾部經典,你們也不一定依我選的,凡是我講過的,現在留著有錄像帶的,你們都可以選擇,但是只能選一部,沒有開悟絕不選擇第二部。

我輩當辨思.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8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15: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1樓 的帖子

凈空誹謗論議第一的佛弟子迦旃延和密宗辯經!

  凈空說:「八個鐘點聽經,只聽一個光碟,一個小時聽完一遍,重複再聽一遍,聽八遍。沒有研究,沒有討論。研究是胡思亂想,討論是胡說八道。」
  佛陀非常重視內正思惟,在諸經中也有諸多教示,比如,
  在《中阿含經》中佛說:「若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滅。未生有漏.無明漏而不生。已生便滅。」
  在《雜阿含經》中佛還說:「不正思惟者。未起邪見令起。已起重生令增廣。如是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亦如是說。」
  凈空把研究教典、思維法義偏偏說成是胡思亂想,這豈不是等於在誹謗佛陀的教法嗎?!
  凈空說討論是胡說八道,這豈不是等於在誹謗論議第一的佛弟子迦旃延和密宗辯經嗎?!
  李x志邪師也說,對他的說法只能一遍遍地聽、一遍遍地學,不能研究、不允許討論,甚至連想都不要想,這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邪師一樣毒呀!
  強烈抗議凈空象邪教魁首李x志一樣,反覆地、一遍一遍地用他們編造的歪理邪說給信徒洗腦,這樣只能使人們慢慢地失去了分辨能力,失去了自我,以至於唯邪教魁首的邪命是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9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1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當如行是 9樓 的帖子

是的,您說的對,如果是真經那就無所謂,應該深入!現在很多人學習《阿含經》很受益!關鍵是凈空宣揚的是偽經無量壽經會集本!


  凈空說:「一生受持一本經,或是無量壽經(註:實際上是印光大師所反對的『偽經』『會集本』!根本就不是佛經。),或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註解,我只選了二種,或者是要解,或者是疏鈔,一生只選一樣,上上根人,為什麼呢?所有一切邪知邪見(註:凈空這是在謗法了!難道其他佛經是邪知邪見?!)都不能夠進入他的範圍,他不看也不聽嘛!如果覺得太少了,覺得讀這一點書還不夠,我又講了,你去念凈土五經一論,我們現在編的這個五經讀本,這個分量就不少了,如果還嫌不夠,這就加上蕅益大師的凈土十要,這是中等根性,不是上等,中等根性。還不夠,就再加上印光大師文鈔,這是下等根性。你說:我還想多念一點,那我就告訴你,你往生沒指望啦!雜啦!雜修了,這就是你修的摻雜了,你摻的越多,你越沒有指望。」
  凈空現在就在做這件毀滅佛法的工作,一切真正的佛經都不要了,只要這一部「偽經」《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就是真正的末法!
  所謂真正的末法,就是聽不到其他真正佛教經典如《阿含經》的名字,那就叫做末法。凈空卻說不要念,不能聽,已經是在做滅法的工作。希望早一天把這個正法滅了,就是這麼危險的事情。《阿含經》是全世界佛教各宗各派一致公認的最早由阿難「如是我聞」誦出的真正佛教經典,有《阿含經》在就說明有正法住世。
  佛講的經都是為了教化眾生,佛講的經怎麼不能念,不能誦呢?要利益一切眾生,釋迦佛才講這種種法,眾生的根性不同,以哪一部經法能夠得度,就以哪一部經法來教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0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20:47 | 只看該作者
仁兄真是大善啊,居然這麼發心,都為末學準備好了,多謝啊

凈空的邪說確實太多了,連佛陀都誹謗,實在看不下眼了

1.凈空嚴重地違背了自己所信奉《無量壽經》中的恭敬供養諸佛世尊、明了諸國,供養諸佛、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深入菩薩法藏和宣揚演說一切經典之類的教義!  
下面是引述覺禪先生的一些剖析:
  只要哪位四眾弟子的佛堂里擺放兩本以上的經書,這就不是皈依了,皈依兩個字就沒有了。由此觀之,只要不按他說的此語去做,連四眾弟子的資格都沒有了!在凈空講出此真理之前的無量劫中,有多少四眾弟子的皈依也都是假的了?就連佛陀的三藏四續經典都是多餘的?佛陀的五時教法也應改為一時教法嗎?此人一出來講經,就講了十五部經,這是喪失一念喜愛之心呢?還是超級的一念喜愛之心呢?這一點,我至今還未搞明白!此人也從未講明白。莫非是發現或制定規則者,不受規則的約束?
  我佛弟子皈依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而對於那個讓他的聽眾只供養一尊佛像,只擺一本經書,甚至一杯水,一隻香爐的人,乍聽起來好像是善巧方便,實際上是以分別執著之心在分裂三寶!
  是啊,皈依的意義很深,然而深不是深在這兩個字上,而是深在其殊勝功德及甚深密義上。因為,皈依三寶是眾生成佛的最初起點(因地)!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是否可以這樣講:檢驗一個眾生是否真正皈依佛的標準,是此眾生是否真正做到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起碼也是要決心從當下實行體解大道,並積極努力地積累福慧資糧,在恰當的時候,向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發無上心!
  對於一個尚未體解大道,也未曾發無上心的人來說,他能如理如量的弘傳諸佛如來的正知正見嗎?當然不能!倘若此人硬是要到處演講呢?當然是因果不爽,自食其果。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諸佛如來廣說無上甚深微妙之法,無量眾生依此無上法寶而成佛!佛佛法同,法法平等,這三藏四續無上法寶還有高低貴賤之分?還能分出第一、第二、第三嗎?任何一本佛經,乃至一句偈均體現諸佛如來圓滿的悲心和無上的般若,若無此思維經義也是深入?只許讀一部經也叫經藏?如果一個自認為弘法弘了三十多年的人,也是不思維經義的話,真不知這三十年都講了什麼?只讓人學一本經的話,他為何還講那麼多本經呢?
  佛像與經書均為眾生而設,為了啟迪眾生回歸如來覺性海,無始以來,諸佛菩薩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設無量善巧方便,現種種方便相貌。然而佛像是啟發眾生的善巧標誌,而不是佛的般若本體,倘若將佛像完全說成是佛,此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1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21:17 | 只看該作者
什麼釋迦牟尼佛講話前後矛盾?什麼釋迦牟尼佛說話會顛三倒四?

凈空也太邪了吧,連佛陀都敢誹謗!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

凈空誹謗覺行圓滿的佛是可憐憫者,會大幅度的退轉
  凈空說:「四聖法界的算是不錯了,相似佛位了,依舊有退轉,大幅度的退轉,所以在法身菩薩看他們是可憐憫者。」
  凈空還說:「法身菩薩才真正不退轉,叫三不退。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都不行,都還退轉。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他們能夠做到位不退、行不退,念會退(諸位看官注意!)。只有法身菩薩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三種都不退了。」
  凈空還說:「十法界之內有聲聞、緣覺、菩薩、佛。此佛也比不上《金剛經》上的菩薩,尚未超越十法界。」
  難道《金剛經》上的菩薩超越了十法界?難道法身菩薩超越了十法界?
  四聖法界指的是聲聞、緣覺、菩薩和佛法界,十法界指的是四聖法界加上六道輪迴的六凡。一切大乘包括圓教甚至密宗都只講十法界,其中的佛法界被稱為一真法界,既沒有超越十法界之說,當然更沒有超越十法界的法身菩薩之說!
  凈空竟然編造出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超越十法界的法身菩薩來!誰要是到佛教論壇上說超越十法界幾個字,看看會有多少板磚砸向凈空的這一邪說!
  誰能說說,哪一教中的法身菩薩比佛高?哪一教中的佛念會退而法身菩薩念不退?
  法身菩薩的確切概念根本不是凈空說的那樣,是指還沒有成佛之前,斷除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又叫法身大士,而佛是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境界超越十地菩薩,法身菩薩怎麼會比佛還高呢?初地以上的菩薩就念不退了,怎麼說佛還會念會退呢?這是謗佛呀!
  凈空說圓滿覺悟的十法界的佛還會大幅度的退轉,是可憐憫者,這些根本都是不值一駁的邪說!
  其實,對於佛不會再往下掉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早有明示,圓滿覺悟的佛,不會再重增迷惑與顛倒,根本就不存在佛再往下掉的問題,否則的話,豈不是等同於佛還在輪迴嗎?凈空的說法就成了十道輪迴而不是六道輪迴了!
  關於對於眾生經過修行成佛后就永遠不會再退轉、墮落成眾生這一問題,佛陀在諸經之中反覆用金與礦、灰與木的關係進行比喻說明:諸佛如來就像從金礦中采煉出來的真金一樣,絕對不會再變成雜金或金礦,諸佛如來也像木已成灰一樣,永遠不再重新變成木。
  在《楞嚴經》中佛比喻說:「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在《圓覺經》中,佛陀也做了同樣的比喻,「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
  退一萬步來說,就別說佛了,請凈空開示我等,初果羅漢如何退轉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2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21:20 | 只看該作者
3.佛第一句話教我們,要依靠『明師』?佛從來沒有這樣說過!相反佛陀讓我們依法不依人,自依,法依,不異依!


凈空誹謗佛陀所說的應親近承事一切諸善知識!  

凈空說:「親近一個老師,這個老師真有德行,真有學問,那就追隨到底,接受一家之言,這是古人講的師承。」
  凈空還說:「真正親近善知識,依照古人那個師承,你跟定這一個老師決定不可以跟第二個人學,不能聽第二個人的教誨,你才會有成就。」
  凈空還說:「決定不能聽別人講經說法,你要再聽別人的,那你就不是尊師重道了!你違背老師了!只可以跟一個人學,不能跟兩個人學,跟兩個人學,兩條路啊!跟三個人學,就三岔路啊!跟四個人學,就十字街頭,就無所適從,你就決定不成功。」
  這種說法嚴重地違背了佛陀依法不依人的教誨,完全改變成了依人不依法了,這是一切搞個人崇拜的邪教魁首都要大力強調的!在凈空邪說影響下,凈空的信徒管理的凈土論壇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他們只信仰凈空,只要是其他無關的佛法資料會立即被刪貼,並禁止發言,這已經嚴重地背離了佛陀親近諸善知識的殷切教誨!
  如果只能親近一個老師不能聽第二個人的教誨,那麼《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算什麼,難道《華嚴經》是想告訴我們一個反面的所謂雜修的典型不成?
  自唐代法脈流派結合了根深蒂固的家族主義興起以來,傳法襲脈弄得世人耳昏目眩,也不知傳的是那一家佛法,襲的是那一門血脈,佛教一下子掉入了家族法派關係的濁流,子孫廟如瘟疫一般地生起,師徒父子血緣關係的煙霧瀰漫,佛家在修法學術的分宗立說之外,又多了一層家族的網!明代蕅益大師看到這種佛門混俗的景狀,極為痛心地說:「古來知識,不聞有法派之說,奈何末世以此為親。(中略)既以法派為重,必以戒法為輕。叔伯弟侄,儼然與俗無異,可羞可恥,所宜痛戒。」
  真正的善知識教導學人自依止法依止不依於人,而凈空所謂的師承恰恰是在搞依人不依法,這種歪風也正是佛陀教團四分五裂、正法逐漸走入末法的根本原因之一呀!
  誰要想證明凈空的「決定不可以跟第二個人學」「不能聽第二個人的教誨」的邪說是正確的,其實很簡單,只要出示哪怕一條明確的佛經經文就行了,否則一切都將是徒勞又自欺欺人的。
  還是來看一看佛經中親近供養諸善知識的種種開示吧。
  「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華嚴經》
  「令一切眾生親近尊重恭敬供養諸善知識。」《大方廣佛華嚴經》
  「若能親近諸善知識。是人即得慧眼清凈。」《父子合集經》
  「周遍推求明智長者。於善知識。心生渴仰。以善知識。熏習其心。於善知識。志欲堅固。方便求見諸善知識。心不退轉。願得承事諸善知識。心無懈倦。」《華嚴經》
  「所見菩薩及善知識。念念相續。無有異心。皆悉歸依諸善知識。」《佛說羅摩伽經》
  「汝承事一切善知識。應發如大地心。平等荷負無疲倦故。」《華嚴經》
  「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諸善知識。」《華嚴經》
  「是人若得親近於佛及佛弟子諸善知識。便得聞受十二部經。以聞法故觀善境界。觀善境界故得大智慧。」《大般涅槃經》
  「若人親近諸善知識。恆常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定當得廣大名聞。」《佛本行集經》
  「善財得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善知識。不違其教。」《華嚴經》
  凈空如此愚弄、嚇唬那些無知的痴迷者,就是在阻斷學佛人親近真正善知識,使他們不敢再去見其他人,也不敢讀其他佛經,只跟他一個人學,只聽他講解的邪說,從而無法比較、無從辨別真正的善知識與凈空之間的根本區別,也無法比較佛門正法與凈空編造的邪法,免得敗露。何其歹毒呀!
  強烈抗議一切邪師編造邪說把信徒圈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洗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3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21:37 | 只看該作者
4.凈空說:一切諸佛成佛之道是什麼?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這是大錯特錯的!

凈空編造經文「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凈空說:「《大集經》上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大集經》講末法眾生凈成就《大集經》裡面教給我們,末法眾生凈成就,這是一個重大的開示。我們生在末法時代,我們學佛選擇哪個法門,佛講的凈成就,我們選擇凈土法門,這是尊佛的遺教。」
  實際上,《大集經》里根本就沒有甚至類似含義的佛經原文,強烈請求凈空出示「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或哪怕是類似含義的佛經原文!
  與邪說「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類似的,還有一個在凈土學人中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邪說在廣泛地流傳著,那就是所謂的「《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實際上,這種說法根本上就是破壞佛法的邪說,在《大集經》中根本沒有這樣的話,乃至整個《大集部》里都沒有這句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 21:41 | 只看該作者
5.凈空誹謗《華嚴》、《法華》、《楞嚴》等諸經
  凈空說:「我今天在全世界講經,講什麼經?就講這本無量壽經,其餘的經我都不講了,為什麼呢?其餘的都是二流、三流、四流的。我今天講第一流的,過去講很多經是為什麼呢?沒有發現啊!不識貨,沒找到啊!現在找到了,找到才曉得,連華嚴、法華都是二流的,其他三流、四流的這個我不要了。」
  凈空竟然編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判教標準,開了一個把佛經劃分等級的惡例!他竟然把佛經分為一流、二流、三流和四流的,甚至誹謗《華嚴》《法華》《楞嚴》等諸經為二流甚至三流、四流的,鼓吹眾生應該捨棄(凈空原文為「不要」)那些非一流的佛經,這是在輕慢誹謗佛法。諸罪業中,邪見與謗法罪業最大。
  佛經中記載,末法時代,有魔鬼混入僧團,敗壞佛法,而其他真正佛經如《阿含經》則逐漸隱沒,最後佛法將滅時只剩後人編撰而成的「偽經」《無量壽經》。在漢地,現在別說有多少人認真讀過真正的佛經《阿含經》,就是聽說過的都不多了。凈空的言行,與此預言若合符契,他貶低其他一切經論,正是要促使世間只剩下《無量壽經》還是一部「會集本」的偽經!
  《楞嚴經》和《金剛經》等經典在凈空的判教體系中肯定不是一流的,也沒有出現在二流的名單上,那麼捨棄《楞嚴經》這樣的經典對正法意義如何?這樣只能使其他真正佛經逐漸隱沒,促使佛法早日滅亡。
  在《大般若經》中說:「當有愚痴諸出家者。彼雖稱我以為大師。而於我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誹謗毀壞。善現當知。若有謗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為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一者為諸邪魔所扇惑故。二者於甚深法不信解故。三者不勤精進耽著五蘊。諸惡知識所攝受故。四者多懷嗔恚樂行惡法。喜自高舉輕蔑他故。彼愚痴人由具如是四因緣故。謗毀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由此當來受諸大苦。」
  我們希望看到是凈土宗的行人和其他宗派的行人一樣成為佛教大家庭的成員,而不是看到一個高高在上、把別人判為三流四流的宗派。同樣,凈空以貶低其他經典而樹立其凈土邪教的方法也是非常錯誤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12 2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有所依止 4樓 的帖子

你不妨讀讀六祖壇經,看看六祖講法華,你就「敢苟同了「。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12 23: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13 00:22 編輯

回復 有所依止 5樓 的帖子

我給你溝溝來的,供參考。告訴你的朋友們,罵罵凈空法師就行了,不要順便把印光,藕益、道綽大師也罵成 X師


1、(宣化上人、淨空法師的說法應該來源於印光大師和蕅益大師。)

宣化上人談念佛
在《大集經》上又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就是說億億人修行,卻一個得道的都沒有,只有念佛才能往生極樂世界而得度。尤其現在是末法時代,念佛正與一般人的根機相應。

(藕益大師的原話應該是: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因為古書沒有標點符號,遂斷句為: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蕅益大師跋

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嗚呼。今正是其時矣。舍此不思議法門。其何能淑。旭出家時。宗乘自負。藐視教典。妄謂持名。曲為中下。後因大病。發意西歸。複研妙宗圓中二鈔。及雲棲疏鈔等書。始知念佛三昧。實無上寶王。方肯死心執持名號。萬牛莫挽也。吾友去病。久事淨業。欲令此經大旨。辭不繁而炳著。請余為述要解。餘欲普與法界有情同生極樂。理不可卻。舉筆於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脫稿於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所願一句一字。鹹作資糧。一見一聞。同階不退。信疑皆植道種。贊謗等歸解脫。仰唯諸佛菩薩。攝受證明。同學友人。隨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閣筆故跋。時年四十有九。

2、(印光大師的話來源於藕益大師。應該是斷句不同所致。)
印光大師文鈔: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3、(藕益大師的說法應該是來源於唐朝道綽大師的安樂集。)
唐道綽禪師安樂集

第一大門中,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
  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入。是故《正法念經》(坐禪三昧經卷下意?) 云:「行者一心求道時,常當觀察時方便。」若不得時,無方便,是名為失,不名利。何者?如攢濕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時故;若折乾薪以覓水,水不可得,無智故。是故《大集月藏經》(大集經卷五五意) 云:「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第二五百年,學定得堅固。第三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懺悔得堅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隱滯,多有諍訟,微有善法得堅固。」

是故《大集月藏經》(卷五五意) 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從現存"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卷第九"經文"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鬥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與道綽大師引用經文義理雖相似,然譯法大不相同,應為兩位不同譯經大德作品,且現存經文為"卷第九",道綽大師為"卷五五",大不相同,因此推斷道綽大師在唐朝所引用經文至今千年以上,應是已經佚失,這樣當然無法找到原文。)

(且吾國大唐,八宗並育,諸聖賢齊現世間,國家興旺,佛門大德高僧無數,禪宗有六祖大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律宗有道宣律祖,慈恩宗有玄奘大師,窺基大師,密宗有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位大德高僧,若非如來正說,聖典明言,誰敢造此奇論。何況道綽大師是有修有證之大德高僧。佛門首戒妄語,焉有誤導眾生之理乎。)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13 00: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13 00:10 編輯

回復 有所依止 3樓 的帖子

真要了解事實,不妨向圖文巴住住在山上的同學查詢一下,就清楚了。
這裡猜測,都是「胡思亂想「。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13 00: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13 00:20 編輯

回復 有所依止 6樓 的帖子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術語)佛所說,為世之則者,謂之法,此法為眾聖入道之通處,故云門。又諸法並通於一實,故名為門。又為如來聖智游履之處,故名為門。華嚴大疏二曰:「如來通智游入,故號門。」同演義鈔一曰:「並通一實,故得稱門。」注維摩經八曰:「肇曰:言為世則謂之法,眾聖所由謂之門。」起信論義記中本曰:「軌生物解曰法,聞智通游曰門。」法界次第中曰:「門謂能通。」又,門者差別之義。所說之法義有種種差別,故云法門。增一阿含經十曰:「如來開法門,聞者得篤信。」法華經方便品曰:「以種種法門,宣示佛道。」止觀一曰:「此之止觀,天台智者己心中所行法門。」

【釋氏要覽】
肇雲。言為世則。謂之法。眾聖所由。謂之門
  ○智度論雲。智者入三種法門。觀一切佛語皆是實法不相違。一蜫勒門(此雲篋藏)二阿毗曇門。三空門。入蜫勒門。論議則無窮。入阿毗曇門。或佛自說諸法義名字。諸弟子種種集解。入空門者。所謂眾生空。法空。若大乘義。一切諸法。性自常空。不以智慧方便觀故空
  ○八萬四千法門者。賢劫王經雲。謂。佛最初修行諸波羅蜜多。乃至最後分佈佛體波羅蜜。三百五十度。一一皆具六波羅蜜。如是總有二千一百對治。貪嗔痴及等。分有八千四百。除四大種六無義(六塵也)所生過失十轉合。有八萬四千法門也。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13 05: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13 06:07 編輯

回復 圓宇妙心 15樓 的帖子

悲智---王志剛、宋劍鋒夫婦絕頂聰明,不服不行

罵凈空法師僅僅是幌子啊,罵印光、藕益大師才是真的,因為這兩位大師的著作里有類似的文字。

這種說法根本上就是破壞佛法的邪說「這是明批凈空法師,暗批印光、藕益、這兩位有修有證的凈土宗祖師。

一箭三雕!悲智二位,真乃天下之奇才也!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20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2-1-13 0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18樓 的帖子


chico師兄此言差矣
何謂「我的朋友們」?
如此與亂扣「邪師」帽子的人何異?
末學曾提議大家共同研究制定一版規,以刪帖有所標準,而不引發無謂嗔念爭論。
今日仍持此觀點,望師兄支持為盼。
真理越辯越明。師兄要覺得誰說的不對,依法予以駁斥即可,何必影射?
確因俗務纏身,近期不可能日日全盡於此,望師兄海涵。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6: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