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愛動手 家長袖手旁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6-4 05: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家住紐約史泰登島的宋女士在兒子兩歲多時,將他送到華人開辦的全日托,最初的一個多月,兒子不適應新環境,每天在她送別時又哭又鬧,等到終於慢慢適應「入托」的日子,接著又出現新問題,兒子此前由兩家父母輪流照看,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根本不懂如何與他人分享和互動,在托兒所搶別人手裡的玩具,搶不到就動手打或用牙咬其他小朋友。被打被咬的小朋友家長紛紛向老師和學校抱怨,要求將他轉學。

宋女士向有經驗的朋友們取經,在懇請老師多關注兒子的行為表現的同時,也通過一起玩遊戲的方式教導兒子「Share」(分享)、「Take Turns」(輪流排隊)等行為規範,並在周末刻意安排playdate(小玩伴),兒子很快步入正軌,而隨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與托兒所小朋友相處融洽。

多數華人家長忽視兒童遊戲時互相推打的現象,特別是孩子們上學前室外玩耍時出現打鬧現象,雙方家長通常不會及時制止。當然如果小孩被欺負,家長抱怨也得不到對方回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母親說,她所住的社區中國家庭不多,而僅有的三、四戶家庭的小孩年齡都差不多,經常在playground一起玩,但其中一個比兒子大三、四個月的男孩看到玩具就搶,也經常無緣無故地動手打人或者推人,有一次這個孩子搶兒子玩具,並用力推他,她上前制止,而另一位母親沒有任何錶示,還和旁邊另一位媽媽說:「我管不了我兒子,他比較調皮,在家也打人。」

家住紐約曼哈坦的劉太太也說,帶四歲的女兒在playground玩,常有華人祖父母輩帶孫子女來玩,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有一次比女兒大一歲的中國男孩用樹枝追打其他小朋友,差點用樹枝捅到女兒眼睛,嚇得她以後出去玩只能躲開他。

紐約市兒童服務管理局(ACS)執照社工輔導師羅淑華表示,中美家庭在管教孩子「動手」以及情緒管理方面確實存在差異,特別是新移民家庭,兒童可能由長輩帶大,認為孩子間打鬧是正常行為,孩子上學後如果碰到不順心的事或與他人發生衝突,無法表達和控制情緒而出現打人現象。但在美國學校,動手打人或反擊都是不被接受的行為,一些學校甚至嚴格規定小朋友間不能有肢體碰觸(No Body Contacts)。 

為了防患於未然,羅淑華建議華人父母在接送孩子時或通過電子郵件與老師多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是否異常,如與鬱寡歡、搶東西、打架等,如果孩子行為有異,不要用強權、命令的方式指責孩子,更不能罵孩子「笨」、「蠢」、「不爭氣」等,而是最好在與孩子玩遊戲或公園玩耍時,通過孩子的情緒、言語和互動了解孩子在學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取得孩子的信任,並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係。對於發育不健全、有暴力傾向的兒童,家長不應諱疾忌醫,而應及早治療,尋求兒童和心理醫師的幫助。

世界新聞網-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