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盤點十大房產富豪血淚發家史

[複製鏈接]

1513

主題

1626

帖子

254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 發表於 2012-5-24 2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優米網報道,在微博上一向意見不合的地產界「名嘴」潘石屹和任志強(微博)這次出奇地「合拍」。兩人日前聯合了20家地產公司,每家公司拿出5套房源,組成了中國首個房地產電子商務聯盟。根據電商買賣規則,買房人可通過競拍等一系列方式來「自行定價」,獲得不高於市場價的「優惠」。
  
  樓市冬天讓潘石屹任志強這些大佬也不得不謀變,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代中國房地產20大富豪血淚發家史。
  

  
  王石
  
  王石--玉米販子
  
  名片:前萬科董事長
  
  綽號:立地太歲
  
  史前檔案:軍人出身,1984年下海辦企業,1988年企業更名萬科。
  
  報載:原籍安徽,1951年出生於廣西柳州。在新疆做了5年汽車兵,轉業后在蘭州做了1年的工人。由於其父在柳州鐵路局當領導,王石得以進入蘭州鐵道學院當了工農兵大學生,讀給排水專業。畢業後進入廣東省經貿委做經濟情報研究工作。1984年左右他下海創業,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1988年更名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風傳:其一、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發展。令他人吃驚的是,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中介商,通過倒賣玉米得來的,這讓他賺了300萬元;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賺來的錢開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儀器產品,同時還搞服裝廠、手錶廠、飲料廠、印刷廠、手飾廠等等。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
  
  出身影響:軍人出身,為人果斷,80年代初期即敢於下海,操盤萬科也多次表現出敢於決斷的氣魄。
  
  點評:一個大老闆,卻過著戲劇般的人生。
  

  
  任志強
  
  任志強--軍隊戰士
  
  名片:北京市華遠集團前總裁
  
  綽號:混世魔王
  
  史前檔案:軍人出身,1984年進入北京華遠,從此發跡。
  
  報載:山東掖縣人,1951年3月出生。1969年1月到陝西省延安縣馮庄公社插隊,同年參軍入伍,歷任戰士、排長、連長、參謀,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含集體功)六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曾當選為西城區人大代表,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還分別在多個社團組織、大學等機構任顧問、理事、兼職教授、副主席等職務。
  
  風傳:任志強在剛轉業時,開辦公司時就想著怎麼賺錢,他說:「剛開始,我們早晨四點多要炸油餅,晚上11點關門后才開始算賬,可那麼多錢數著數著就睡著了。一個油餅六分錢,一碗糖漿才三分錢,我們收來的全是一分一分的,你得把錢摞成一摞兒,排一桌子去數。」
  
  出身影響:多年軍旅生涯,養成了雷厲風行、出言直率的性格。
  
  點評:任志強說話非常坦白直率,不愧是軍人出身。
  

  
  馮侖
  
  馮侖--牟其中第一幕僚
  
  名片:萬通董事局主席
  
  綽號:神機軍師
  
  史前檔案:講師出身,做過官員,擔任過牟其中幕僚。1991年創建萬通,從此發跡。
  
  報載:1959年生於陝西西安,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獲法學碩士學位。曾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從事理論研究及企業策劃、經營、組織、管理工作。1991年領導創立了萬通公司。
  
  風傳:其一,1988年,馮侖在海口將1萬台彩電批文遞給某外貿公司老總這批文是國務院體改所提供給馮侖的「費用」,交換來了30萬元,他用這筆錢建起了海南體制改革研究所。其二,1989年因政治原因體改所解散,馮侖也「失業」了幾個月。此後,他投靠了當時聞名全國的南德集團老總牟其中,最初擔任政務秘書,月薪 250元。一年後,馮侖成為牟其中的第一副手,工資也漲到850元,但馮侖很快體會到家族企業的弊端,於1991年離開牟其中。其三,1991 年,馮侖用3萬元從某信託公司換來了500萬元投資,緊接著從銀行貸來1500萬元,開始了房地產經歷,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其四,1992年起萬通進軍北京,馮侖和潘石屹在北京保利大廈一起吃住達三年之久。後來萬通系六兄弟因為在公司發展策略上意見相左而「離婚」,分家時,馮侖對潘石屹說:「我要罵你三個月,罵完之後就說你好話。」作為補償,馮侖允許潘石屹把萬通的成功都歸到自己身上。
  
  出身影響:講師出身,精於理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點評:馮侖歷練之豐,令人嘆為觀止,再加上他一直保持豁達的心態,想不成功比成功還難。
  

  
  朱孟依
  
  朱孟依----包工頭出身
  
  名片:合生創展董事局主席
  
  綽號:入雲龍
  
  史前檔案:包工頭出身,1992年創辦合生創展集團,從此發跡。
  
  報載:朱孟依是廣東豐順縣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歲出頭的他就已成為鎮上的一個包工頭。朱孟依看到鎮上很多人在開商鋪,就去找鎮政府,表示願意幫助建設商業街,回報只要業主租金分成。把開發與經營捆綁在一起進行策劃,從這開始,朱孟依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原始的地產開發商,這也讓他挖到了事業上的第一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來到香港,並順利獲得香港永久居住證,1992年他與張榮芳、陸維璣夫婦一起在香港創辦了合生創展集團。
  
  風傳:其一、朱孟依以低廉價格搶先在當時尚屬偏僻的廣州天河區購買到大批農田,令合生創展僅土地資產在此後幾年即以數倍乃至10倍以上的級別增長。但也有傳聞說,這得益於朱與政府的良好關係,預先獲知廣州新城未來發展的方向;其二、朱孟依做事極其低調,生活也不張揚,幾乎不接受記者採訪,在網路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還是因為合生創展在香港上市必須要提供的那張董事局主席照片。
  
  出身影響:早年做包工頭時,雖然很年輕,但已經具備商業房地產的操盤意識,所以後來成大業只能說是順理成章。
  
  點評:也許哪天朱老闆與我們在路上擦肩而過,我們卻懵然不知。
  

  
  曾偉
  
  曾偉--早年銀行高管
  
  名片:棕櫚泉國際公寓董事長
  
  綽號:神運算元
  
  史前檔案:銀行高層出身,1996年涉足房地產。
  
  報載:1988 年,學農業經濟的曾偉時年26歲,他從四川某國家單位辭職,來到了海南。在海南,他先後在省政府、省人民銀行工作過。30歲時候,曾偉已經成為了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行情 資訊)總行行長助理,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一年後,他放棄了這個令人羨慕的職位,決定下海,開始了他從商的生涯。剛開始曾偉做了一家投資銀行,但據說他的第一桶金卻是1996年涉足房地產時賺取的。不過,直到曾偉開發了北京棕櫚泉國際公寓這一高檔項目,他才廣為業界所知曉。
  
  風傳:其一、曾偉年輕氣盛時的理想是當個縣委書記,但他在四川卻感到無法施展抱負,也陷入一個人生的低谷,於是他去了海南;其二、他辭官下海后,在美國談判收購企業時認識了後來的太太妮可那時妮可已經獲得了美國國籍並打算在美國長期居祝據說認識的起因是因為找洗手間,曾偉則一開始就認準了妮可是理想中難得的伴侶。其三、曾偉一心要在公寓里打造出有五星級酒店的大堂,因此他每到國外高檔酒店,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電子測量尺蹲下來測量數據,也不怕別人納悶的目光。
  
  出身影響:在四川工作時已經表現出超前的意識,所以他下海;做房地產後,他也搶在多數人之前開發高檔公寓。
  
  點評:堅持自己的信念,往往會取得成功。
  

  
  張雷
  
  張雷--一張白紙
  
  名片:當代集團總裁
  
  綽號:鐵面孔目
  
  史前檔案:國家幹部出身,1995年起涉足房地產。
  
  報載:張雷1962年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1989年至1995年任職於某國家保密機關。1995年起先後擔任北京中際房地產公司總經理、北京當代城市房地產公司總經理,北京當代鴻運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北京當代投資集團總裁等職務。近幾年被列入福布斯內地百富榜。
  
  風傳:或許因為下海前任職於某國家保密機關的緣故,張雷早期的傳聞極少,幾乎沒有在各媒體上出現過,那就留下一段空白傳聞史吧。
  
  出身影響:讀法律專業,干保密工作,自然不習慣張揚,所以為人低調。
  
  點評:名氣與個人資產實力頗不對稱,為人低調沉穩。
  

  
  張力
  
  張力----公務員出身
  
  名片:富力集團董事長
  
  綽號:豹子頭
  
  史前檔案:公務員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創立富力集團,從此發跡。
  
  報載:張力1973年參加工作,從工人做起,後來在廣州郊區二輕局做團委副書記。1986年,張力任花園村酒店總經理。不久又被借調去籌建白雲區政府辦公樓。這段時間裡,張力發現自己做生意的秉賦。於是1988年,張力決定辭去公務員工作。最初他是做裝修,後來才和香港人李思廉合作創辦富力集團。
  
  風傳:其一、張力剛開始主要是搞裝修,從接小工程起步,斷斷續續做了5年時間,積累了二三百萬元左右;其二、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資2000萬元,組建了廣州天力地產公司,即富力集團的前身,從此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合作。因為資金有限,他們剛開始時候主要以郊區或者城郊結合部地帶的樓盤為主,多是廉價的宅張力----公務員出身基地和市區舊廠房的拆遷地塊。
  
  出身影響:在做公務員時即發現了做生意的稟賦,做地產時眼光獨到。
  
  點評:縱觀其經歷,有點時勢造英雄的味道。
  

  
  黃如論
  
  黃如論----小買賣人
  
  名片:世紀金源投資集團董事長
  
  綽號:急先鋒
  
  史前檔案:福建小本生意人出身,1991年起投資房地產業,從此發跡。
  
  報載:黃如論出生於福建農村,他35歲之前一直在家鄉做小買賣。1986年,黃如論只身前往菲律賓淘金。1991年帶著從國外賺回的第一桶金,回福建開始投資房地產,很快發展成為福建最大的私營房地產商。1990年末,黃如論將重心轉向北京市場,他開發的樓盤有個特點,就是基本都利用自有資金,極少從銀行貸款,並多採用現樓銷售的方式。
  
  風傳:其一、黃如論自稱1991年回國前賺取第一桶金的數目不超過千萬;其二、黃如論低調、生活簡樸,在福州的辦公室僅25平方米,沒有豪華裝飾;其三、有人稱黃如論才是真正的大佬,僅憑他深不見底的資金量,足以讓人對他的來頭、背景等方面進行天馬行空的臆測。其四、據說每逢大項目開張,黃如論都會請來佛界著名人士,舉行一場旨在祈求財富、祈求順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所有中層以上員工必須參加活動。
  
  出身影響:出身農村,宗族觀念很強。很多集團要職都交給親屬,公司股份很少分給外人,對外人主要採用福利和房子來吸引。
  
  點評:深不可測的大老闆,不張揚、無負面報道。
  

  
  鄧智仁
  
  鄧智仁----討債先生
  
  綽號險道神
  
  史前檔案:香港皇家警察出身,1984年和別人合作創辦香港利達行,開始了他的房地產代理生涯。
  
  報載:1950年左右出生於香港一個公務員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香港皇家警察隊伍。在多年的經商生涯中,做過進出口、服裝生意,也從事過金融期貨,但據說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過於替別人討債。
  
  鄧智仁創辦的香港利達行規範整個香港房地產代理行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地產代理傭金制度、從業規範和管理理念。因此有人說他建立了香港房地產代理行業的遊戲規則。
  
  鄧智仁1992年底投資北京玫瑰園,開始了為期10年的個人北京發展史。這是一出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大戲,既有被玫瑰園拖垮的失敗,也有代理萬通新世界(行情 資訊)的巨大成功,期間夾雜著自身發展的几上幾下,直到2003年他終於退出江湖,聽說一度隱居於成都。
  
  風傳:鄧智仁曾不無凄涼地自嘲:自己是一個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問起他怎麼看待「玫瑰園」這滑鐵盧之役的原因時,他斬釘截鐵地說:「腐敗。」
  
  出身影響:來自香港,很不適應大陸房地產市場的「潛規則」,最後敗走麥城。
  
  點評:鄧智仁是北京樓市的一個另類,他的特立獨行和唯我獨尊,讓他在京城地產界顯得鶴立雞群。
  

  
  劉博
  
  劉博--文學青年
  
  名片:北京依蓮軒房地產公司董事總經理
  
  綽號:一丈青
  
  史前檔案《散文選刊》編輯出身。1988年投身商界。
  
  報載:劉博曾經是一個虔誠的文學女青年,擔任《散文選刊》的編輯工作。她想寫出有份量的作品,成為大作家,但每周只上兩天班的閑適生活讓她感到缺乏生活的底蘊。於是在1988年,劉博完成了近乎顛覆性的轉變。
  
  她從鄭州亞細亞商場公關部經理的職位起步,策劃了名震一時的、被視為領導中國商業零售業革命的「亞細亞」現象。接著擔任海南三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海南中城房地產公司投資部部長、海南博雅旅業開發有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等職務,最後進軍北京。
  
  風傳:其一,1988年,劉博看到鄭州亞細亞商場招聘公關部經理,便去應聘,在極其缺乏參考文章情況下,在一個星期內寫下平生第一份策劃文案,獲得賞識,被要求在一個星期內辦好原單位的離職手續前來上班。其二,由於出現種種謠言,迫使劉博離開了亞細亞,加盟一家地產公司,以堅韌的毅力為公司完成項目,據說賺了1億多元,但公司沒有兌付許諾的酬勞,於是她開始謀划自己創業。
  
  出身影響:由於多年「文人生涯」的影響,所以注重策劃,營銷大打文化牌。
  
  點評:她的思維似乎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
  
  
50 位元組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5: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