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兩段經文有助於理解緣起法則

[複製鏈接]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1-12-7 1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兩段經文有助於理解緣起法則

如果對於緣起法則沒有了解的同修請先查閱《雜阿含經》三三五經,然後再看以下經文。

古道覓路譬
引用:
325( 二八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譬如有人游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凈。彼作是念:我今當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當知!我游曠野,披荒求路,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凈。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從經文中看,佛陀成道是從現世中老、病、死(人人皆知且無法迴避的問題)而開始思維,何緣老、病、死?生緣老、病、死;何緣生?有緣生;何緣有?取緣有;何緣取?愛緣取;何緣愛?受援愛;何緣受?觸緣受;何緣觸?六入處緣觸?何緣六入處?名色緣六入處;何緣名色?識緣名色;何緣識?名色緣識——注意!到這裡佛陀指出「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接下來又是一個循環。為什麼名色、識是相互緣的呢?且看以下經文:

三蘆譬
引用:
326( 二八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在耆闍崛山。爾時、尊者舍利弗,晡時從禪覺,詣尊者摩訶拘絺羅,共相問訊慶慰已,於一面坐。語尊者摩訶拘絺羅:『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舍利弗言:『仁者且問,知者當答』。尊者舍利弗問尊者摩訶拘絺羅:『云何尊者摩訶拘絺羅!有老不』?答言:『有,尊者舍利弗』!復問:『有死不』?答言;『有』。復問:『云何老死自作耶?為他作耶?為自他作耶?為非自非他無因作耶』?答言:『尊者舍利弗!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生緣故有老死』。『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為自作?為他作?為自他作?為非自他無因作』?答言:『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名色緣識生』。復問:『彼識為自作?為他作?為自他作?為非自非他無因作』?答言:『尊者舍利弗!彼識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識緣名色生』。尊者舍利弗復問尊者摩訶拘絺羅:『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名色緣識生,而今復言名色緣識,此義云何』?尊者摩訶拘絺羅答言:『今當說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

 謎底揭曉,就像划火柴,火藥、磷、摩擦、氧氣等種種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產生火,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產生火。這就是「俗數法」的內容。如三三五經中「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5 14:04 | 只看該作者
一切諸法本,因緣生無主,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3
bkc22 發表於 2012-3-22 17:21 | 只看該作者


「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二二 『友,拘絺羅!識非自作,識非他作,識非自作、他作,識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名色而有識。』
二三 如今我等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說:『友,拘絺羅!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亦非自作、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名色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識而有名色。』』
二四 如今我等又如是知尊者舍利弗之所說:『友,拘絺羅!識非自作,識非他作,識非自作、他作,又,識非自作、非他作、亦非無因生,是緣名色而有識。』
二五 『友,舍利弗!應如何知此所說之義耶?』
二六 『友!譬如兩蘆束,相互依持則能直立。友!同此,緣名色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如是,此乃全苦蘊之集。友!若此等之蘆束中,取其一;而另一則仆倒;取他,而另他則仆倒。友!同此,緣名色之滅,而有識滅。緣識之滅,而有名色滅。緣名色之滅而有六處滅。緣六處之滅,而有觸滅……如是,此乃全苦蘊之滅。」

大家可以從以上的經文看見,「是緣識而有名色。。。。是緣名色而有識。」所以,佛陀才會說到了「識」就需要回頭了,不能超越了,也就是「「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另外,「行」,屬於 名色中的「名」。

無明,屬於 對苦集滅道不如實知,所以,也是屬於名色和識的範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4-5 15:50 | 只看該作者
緣起不上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5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18 10:04 | 只看該作者
推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