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另一角度看老外性侵中國女孩事件

[複製鏈接]

171

主題

359

帖子

50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ikeqin033 發表於 2012-5-24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9日,網上曝光一段視頻:一名英國籍男子在北京宣武門意圖強姦一名中國女子,遭路人暴打。媒體稱見義勇為者之一是附近一家美髮店老闆。這名老闆稱受害女孩當時非常絕望,而多名路人袖手旁觀令人心寒。此後眾多網友為這名美髮店老闆的仗義行為叫好。
  
  過路群眾冷漠旁觀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就是佛山「小悅悅事件」。去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佛山南海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髮網友廣泛熱議。
  
  事件發生之後,報紙上網站上的相關評論文章我看了不少,發現絕大多數作者都是在做「道德說教」,抨擊民眾的道德責任心,幾乎沒有人從心理學角度進行科學的分析。本文就是要從心理學角度來回答如下這些問題:
  
  1,冷漠的旁觀者為什麼不願意挺身而出?難道是因為國人特別沒愛心嗎?
  2,在英國流氓面前,為什麼是美髮店老闆,而不是其他人帶領大家出手相助?
  3,如果你不幸成了需要幫助的人,你如何才能說服圍觀者前來救助?
  4,政府應該怎麼做才能激勵大家的善心?
  
  其實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很早之前就對「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做過深入的研究,相關的論文資料有很多。而引發這些討論的是發生在1964年的「克尤公園謀殺案」。
  
  1964年3月13日夜3時20分,紐約克尤公園發生了一起謀殺案,很快成為《紐約時報》的頭版新聞,並震驚了全美國。一位年輕女性被殺,她與罪犯並不認識,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整個謀殺過程耗時半個多小時,這期間,她反覆尖叫,大聲呼救,有38個人從公寓窗口聽見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沒有人下來保護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沒有人幫她,甚至都沒有人給警察打電話。
  
  同中國一樣,幾乎所有媒體都一致申討這38個圍觀的人,並將原因歸結為現代都市人越來越冷漠,越來越不人道,越來越缺乏同情心。但是有兩位年輕的社會心理學家對這種眾口一詞很是不屑,他們想要找到一個更加科學的解釋。
  
  這兩位心理學家精心準備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一些大學生,讓他們參與一個社會調查,但是借口為了保護各自的隱私,每個人都安排在一個小房間里,通過對講機進行對話。實驗以2人組、3人組或6人組的形式展開,你可以理解成兩人通話、三人通話,以及六人同時通話。但事實上,他們聽到的全都是錄音機里的聲音,說話的聲音總是一位男生,他先是抱怨生活與學習的壓力,再提到自己在壓力下總會發生哮喘和癲癇,說著說著他就開始結結巴巴、呼吸急促,並開始呼救說「我快死了,救救我,我的哮喘發作了……」然後,聲音消失。
  
  在2人組的情況下(其實只有被試者一人),85%的人立刻衝出去報告有人發病,但是在6人組的情況下,只有31%的人付諸行動。在被問及:「別人在場是否影響你的行為」時,他們都說沒有。但事實上,邊上有沒有其他人,是決定你是否行動的重要因素。
  
  這兩位心理學家最後總結道,在一起緊急突發事件中,如果只是你自己在場,你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因為你知道自己的責任,如果你見死不救,你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是當有其他人在場時,你會覺得自己的責任減輕了不少,比如那38個圍觀者,每個人只會感到1/38的責任。因此,旁觀者效應又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此時,你會不自覺的開始模仿其他人的行為,如果別人不採取行動,你也會傾向於不採取行動,你會這麼想:既然大家都不動手,那麼我也不動手是合理的。或者是:總會有人出手相救的,所以我不出手也是合理的。或者是:萬一隻有我自己行動,別人都不行動,我豈不是很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論文《The unresponsive bystander: Why doesn』t he help?》(1970)】
  
  現在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例子中。冷漠的旁觀者並非中國特色,全世界都會發生這種事,因為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在英國流氓面前,為什麼是那位美髮店老闆最終出手了呢?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這位老闆最初在店裡,是有一個夥計跑來告訴他外面出事了,他才跟著跑出去。此時老闆和夥計有著不同的責任意識,夥計的第一反應是報告老闆,這就相當於把責任這個皮球踢給了老闆,此時老闆必須要做出決定,他已經不可能推脫給別人了。簡單地講,在這類突發事件面前,必須要有一個「帶頭大哥」告訴大家該怎麼做。
  
  假設你是一個受害者,目前形勢危急,周圍是一群圍觀群眾,大家都不出手,你如何才能讓他們儘快出手相助呢?你一味的喊救命是不管用的。原則是兩條:第一,你自己要指定誰來幫你;第二,你的需求儘可能的簡單明確。比如,你要用最簡潔明了的話,指著離你最近的人說:「戴眼鏡的大哥,快撥110!」你這是把責任都踢給了他,他不可能推給別人,你的需求只是打個電話,他也不可能做不到。接下來你會看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一旦有人開始做出幫你的舉動,其他人也會紛紛跟著來幫你。
  
  不過以上方法有個致命的缺陷,比如遇到「小悅悅事件」就不管用了,小悅悅只有兩歲,而且已經被車碾壓昏了過去,她不可能再說任何話。此時政府就該承擔起責任來,政府該做的就是重獎第一個見義勇為者,並且把這一獎勵行為制度化,還要廣為宣傳,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善舉會有好的回報。
  
  在東莞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有小偷行竊的時候,被一外籍男子發現並制止,但引發了小偷團伙的瘋狂報復,他們圍毆見義勇為者,一直從街上打到了商場里,可悲的是圍觀的人無一出手相助。小偷抱團圍攻好人,類似這種行為必須要嚴打,否則誰還敢做好人?現在小偷被抓住之後,關幾天就放出來繼續偷,對犯罪分子來說毫無威懾力。建議學習一下新加坡模式,抓住之後就「鞭刑」伺候。如果學不了外國,那麼建議廣東政府學一學上海和重慶,為啥這兩地的犯罪率這麼低?人家外來人口也不少啊。同樣都是政府,為什麼別人能給老百姓安全感,你就不行?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是你耍嘴皮子就能搞定的。
  
  去年底在海南聽說,當地農村很少有偷竊事件發生,因為當地民風無比彪悍,一旦群眾抓到小偷,多數情況下就是被當場打死,不死也是半殘廢。等警察趕到的時候,往往是一具屍體,以及一大群圍觀的老百姓,警察問:誰打死他的?三十多個人一起舉手:我打的!然後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沙發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5-24 09:16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分析的的確很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2-5-24 09:54 | 只看該作者
以暴制暴有時候確實能起到一定效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主題

359

帖子

50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3
4
 樓主| beikeqin033 發表於 2012-5-30 08:19 | 只看該作者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2-5-24 09:54
以暴制暴有時候確實能起到一定效果

恩 就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3: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