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超級大殺器震撼出爐:中國殲14遠遠領先於殲20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5-22 1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5-22 10:05:07 來源:復興網


超級大殺器震撼出爐:中國殲14遠遠領先於殲20


中國空軍2010年最讓國人激動的消息莫過於試飛成功的殲20戰機,對於這架擁有世界空軍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幾大特徵:輪廓分明的正截面、三角翼、全動尾翼,可以這樣形容,殲-20看起來擁有美國F-22「猛禽」戰機的前半段機身,而後半段則與一年前剛現身的俄羅斯T-50隱形戰機驗證機相似。

中國空軍四代機殲-20在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作戰性能方面可能要優於F-22,能裝備更大的武器艙,並攜帶更多的燃料。作為執行中遠航程的隱形戰鬥機,因為所有那些本身具有防禦能力的目標離(中國)本土都很遠,而且飛行器越大,就越可能成為一架殲擊轟炸機。

中國空軍的這款戰機在正式裝備部隊以前肯定還有不少彎路要走,我們還有時間對它的未來正式裝備前進行必要的改動。但是對於中國空軍直接從三代戰機殲11B一下飛躍到殲20戰機這種變化實在有些不可思議;殲20戰機試飛成功的消息既讓人感到興奮同時也對它未來的空戰性能感到有些懷疑,同時對於他是否作為以空戰為主用來對付美國空軍的F-22隱形戰機的作戰能力有些擔心和疑惑。中國需要四代機,首選戰機屬殲14:

對於中國空軍的下代戰機殲20已經試飛后以筆者對中國航空工業和其他配套產業的水平的判斷:看不出馬上具備批量製造五代戰機的實力,中國從世界航空大國走向世界空軍強國的道路不會是一馬平川,能沒有障礙和難關嗎?有人相信可是筆者不太相信。

這主要從目前四代戰機所具備的雷達要是有源相控陣、飛機能做超音速巡航。同時具備隱身功能、戰機的超機動性能幾個方面的要求來進行對比。中國現在可以生產出一些先進武器是一大進步不假;可是這些武器並不是在處於世界海空軍事領域的同級別的頂尖武器也是無需爭辯的事實。只能說中國軍事工業現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世界一流的航空製造強國的差距正在縮小。

1、殲14戰機基本情況

關於中國空軍殲14戰機可能是單座雙發、雙V形垂尾翼、腹部進氣道和前置鴨翼布局,主要技術採用后掠式機翼,翼身融合的隱身設計,其實從外型上看計劃就是一個放大版的殲十戰機。機體的36%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傳統的鋼和鋁合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鈦合金和複合材料,這有利於提高飛機的隱身性和耐熱性,減輕機體重量,增大機體強度。

殲-14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1000千克,裝備2-8枚空空導彈、4-6枚空地導彈、1門30毫米航炮和航空炸彈,最大戰鬥載荷8000千克。機長:19.8米,機高:3.6米;翼展:15.2米;空重13500KG;最大起飛重量27500KG;最大平飛速度M2.4;巡航速度M2.3;最大升限25800米;作戰半徑1500KM;航程3400KM;機載雷達最大測距:460KM;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鎖定其中4個目標;飛機過載13.2G;雷達反射面積:0.8平方米

2、殲14戰機總體布局

殲-14將安裝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為飛機提供自動穩定控制。從鴨式布局和機腹的進氣口可以看出,這種飛機的總體設計明顯地源於成飛在殲-10開發中獲得的經驗。殲-14的平面輪廓採用中部位置的機翼和外傾的雙垂直尾翼的鴨式布局,機翼下安裝了雙腹鰭,也像殲-10那樣朝外傾斜。從風洞模型顯示,尾錐從機翼伸出有助於支撐垂直尾翼和腹鰭,尾錐末端可能安裝有帶整流罩的電子戰天線和1個后視雷達,機身與發動機艙和尾錐之間的機翼部分向後延伸出了機翼后緣,增加了2個可動控制面,和所有可控翼面一起,提供飛機的縱向控制。

雖然殲-14整個的氣動布局步了「米格」1。44的後塵,但是為顯著地減少雷達反射面積,殲一14的翼身融合非常明顯,與原始的俄羅斯設計完全不同。此外朝後方隆起的發動機「艙」和機翼根部融合在一起,與美國諾思羅普的YF-23有一些令人驚異的相似之處。前機身逐漸合併進了與分開的發動機艙凸起部分融合在一起的前翼中,同時保留了一些「經典」的蘇-27前機身的特徵。整個前機身呈流線形,廣泛應用了覆蓋起落架艙和導彈艙的鋸齒狀艙門。

目前,可以確定,採用鴨式布局很難理想化地減少雷達反射信號。因此,把殲-14設想為一種「隱身性能優化」的戰鬥機,而不是完全遵循隱身設計的像美國空軍F-22或不在同一等級的F-35這樣的隱身戰鬥機似乎更為合適。

單座飛行員座艙位於前機身上部凸起的位置上,安裝有一個單片無框架氣泡狀透明座艙罩。這顯示出了非常高的技術要求,包括製造工藝,較好的透光性和抗鳥撞擊性能以及彈射安全性。同時也為飛行員提供了完美的全方位視野,這也要歸功於座艙從前機身「隆起」,其技術同樣可以追溯到蘇-27。

主起落架的布置方式為裝有單輪並可向外收起主起落架容納在與機翼端融合的機身側部,主起落架輪則容納在機翼中。為了使起落架在收回后所佔用的空間最少,主起落架通過一個起槓桿作用的伸縮拉杆將其縮短,類似於歐洲戰鬥機「颱風」採用的方式。

3、發動機安裝

考慮到殲一14的雙發布局和它在空戰配置下的起飛重量(裝入全部燃料、機炮彈藥、2枚近距空對空導彈和4枚中距空對空導彈的情況下約為25-28噸),它的發動機在加力燃燒模式狀態下應該能提供13-14噸的推力,使推重比達到1比1,如果在2012-2015年左右殲-14服役時達到投產的狀態。它選用的也可能是中國黎明發動機公司渦扇十A渦輪風扇發動機。

殲-14的進氣口位於前機身底部,與殲一10不同的是,採用固定幾何式設計,沒有隔板。採用這種解決方案可能是為了消除銳角和調節斜板隔板間的狹槽並在總體上提供平滑的外形來減少雷達反射信號。當飛機面對敵方的目標照射雷達時,進氣管內「s」型進氣道可以避免出現發動機風扇和壓縮機的雷達反射信號。此外,這一部分還用來為機頭的起落架艙和機身下的武器艙提供空間。儘管採用了固定幾何式設計,進氣口中的凸起部分仍然可以產生一對斜激波,因此可以保證在超音速巡航時具有足夠效率的動壓回復。勻稱的凸起從中部機身底部延伸入進氣口,構成了進氣道的頂部,使人聯想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近計劃在生產型f-35中使用並且已經在一架f-16上進行測試的固定式斜板、多激波的進氣口設計(簡稱dsi)。這種獨特的布局,加上朝前傾斜的進氣緣(19世紀50年代後期的f8u-3「十字軍戰士」ⅲ上可以看到類似的設計)清楚地表明了前面提及過的產生斜激波的意圖。

機身下進氣口的位置非常適合為發動機提供無扭曲的氣流。從這一點考慮,「颱風」戰鬥機上鉸合的底部邊緣雖然能達到更好的極限攻角,但也意味著要付出高雷達信號的代價。從廣義看,在一架雙發戰鬥機中選擇單進氣口布局可能會招致一些批評,一台發動機不知因何種原因而突然熄火時很難保持合適的工作狀態(也就是使平滑的氣流流向保持運轉的發動機)。因此進氣口必須確立一個潛在的「單點失敗」處理方法,否則安裝2台發動機將完全沒有意義。

可以預料,軸對稱的推力矢量控制噴管將可能成為殲-14的一個標準特徵,用以提高操縱能力並減少巡航飛行時的配平阻力。

4、作戰武器系統:

殲-14的武器包括1門6管「加特林」機炮,這種機炮安裝在機側的右上部,恰好在鴨翼面的上方,和f/a-22不同的是炮口一直都敞開著,因此產生了無法忽略的雷達反射信號。

主要的武器被裝在3個武器艙中,看起來非常像是F-22的布置。2個較小的武器艙位於機身的側部,並且看起來每側武器艙的尺寸剛好能容納1枚近距空對空導彈,較大的機腹部的武器艙由2個艙門蓋住,有可能容納至少4枚中距空對空導彈。據推測,殲-14將採用「高密度內掛」技術,攜帶已經在中國空軍中使用的空對空導彈的短翼型號,諸如進行近距作戰的PL-8,進行中距作戰的PL-12。在不需要保持高級別隱身性的時候,機翼下的掛載位置預計可以攜帶額外的武器和副油箱。

5、飛機作戰航電系統

如果殲-14已經處於全比例開發階段,那麼和航電系統有關的主要選擇應該已經完成。但是,中國的國內工業幾乎還不能提供像殲-14這樣精密複雜的飛機所需要的先進航電系統,需要來自俄羅斯、以色列以及甚至歐洲其他國家的幫助。

殲-14計劃將在2012-2015年服役,據預測中國人將要給它裝備一種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具有同多目標作戰的能力並可以識別出目標的相關資料。根據俄羅斯的傳統,一個基於光學裝置(結合有激光測距儀的前視紅外線探測裝置)的被動搜索和跟蹤系統預計也將被安裝在一個可收放的整流罩中。正如已經提及的那樣,雙尾錐可以容納附加的不同種類的主動或被動防禦系統,也可以容納一個后視雷達。

儘管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平顯,但最終可以預測生產型座艙儀錶將被頭盔瞄準具完全取代。下視顯示器有可能包括3個或4個多功能顯示器,應該可以展示數字地圖和完整的戰術態勢。實時的數據鏈將完全整合航電系統以提高飛行員對態勢的了解,特別是在多機種聯合作戰機群中,通過數據鏈從不同的平台間共享信息。

6、作戰對手方面

中國潛在的敵人具有強大的空中力量,裝備有大量先進的作戰飛機,擁有綜合的遠征力量,並且通過衛星,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飛機、電子戰飛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組成的網路提供支持。在預期的作戰環境中,中國空軍的首要任務顯然是防空和爭奪空中優勢。對擁有強大空中支持的海上力量進行攻擊也許會排在優先順序中的第二位。

因此,這種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是按照空戰角色設計的並不使人感到驚訝,儘管空對面角色不會在未來的設計中被捨棄。考慮到現在已知的相對不大的中國對地攻擊制導武器的開發步伐,目前看起來在內部武器艙中攜帶這些武器的可能性將受到很大限制,並且充當對地攻擊角色要以犧牲飛機的隱身性能為代價才能實現。

可以這樣認為:作為中國空軍即將試飛的殲14下代戰機,對比殲11B無論在雷達選型,部分隱身功能發動機性能提升,作戰武器配備都有長足的進步。另外在雷達性能、飛機航電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比俄羅斯極力推銷的的蘇—35戰機要先進,這大概就是中國空軍對俄羅斯人在下代戰機研製和推銷他的蘇-35戰機興趣不大的根本原因。但是和美國空軍的真正意義上的四代戰機猛禽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這無論是戰機的氣動外形的隱形性能、雷達系統的搜索功能、同時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匹配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將中國空軍的殲十四戰機定義為:世界空軍的四代戰機。

同時未來裝備投產的殲14戰機將最終被確信為:對於美國空軍F-22f和它的「空中統治戰鬥機」概念的首個真正可信的對手。這樣一種同級的對手在中國並可能在意料之外的短時間內出現,將有可能對美國空軍F-22戰機形成比中國空軍已經試飛的殲20戰機更大的打擊力量。

儘管中國在大量的關鍵技術方面仍然落後,但是為了實現目標,中國航空工業的工程師將以確定了合適的步伐。發揮科技攻堅的拼搏精神發揚中國人在大予研製成功和現在已經試飛的殲20戰機的科技攻堅的拼搏精神,那麼對於中國空軍急需的四代戰機、在首先完成從三代戰機到世界空軍的四代戰機的轉變,從而向世界空軍的真正的五代戰機—如美國空軍的猛禽戰機靠攏才比較適合。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