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釋迦牟尼佛告訴了世人什麼?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8 0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個人見解,因果自負。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在印度示現成佛是因為當時印度有些宗教徒禪定修習得非常好。他們在定中清楚看到六道輪迴真實存在。覺得六道輪迴不好,想超越輪迴。但沒有找到超越的方法。

眾生有感,佛陀即應。因此就應化到印度,生為太子。於十九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出家修道。按當地人的修道習慣,參訪名師,后又苦行6年。終於在35歲那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他為「佛陀」。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釋迦牟尼釋義:

1.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

2.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后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3  釋迦牟尼,華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眾生,「寂默」者,不著相。「寂」是不著身相;所謂「不離菩提場,而至鹿野苑」。終日出入往返,著衣吃飯,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無身相。「默」是不著語相;所謂「終日說法,無法可說」。乃至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出一字,是皆默無語相。

茲再詳解其義: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無智,二乘有智無悲,菩薩雖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極果聖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車(比喻)。這輛大白牛車,有兩個輪子,一個是悲輪,一個是智輪。釋迦佛駕著這輛大白牛車,悲智二輪,一齊雙運,普載一切眾生,由凡夫地越過化城,直抵寶所。唯佛一人,悲智雙運,究竟圓滿,故號為能仁寂默。一切萬法,悉皆含攝於悲智二法之中,故稱為萬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無礙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圓融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諦,寂默是真諦,真俗一如故號能仁寂默。廣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於釋迦牟尼四個字中,故稱為萬德洪名。


為什麼托生太子?是告訴人們,釋迦牟尼創建的佛教,他不是貪圖財色。身為太子,這些東西他不缺。也告訴人們,財色不能助人脫離六道輪迴。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8 00:54 | 只看該作者
關於這個記載,不相信的人,可以當「神話」聽聽。不必駁斥。

據記載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蓮,乃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此日即為浴佛日。

35歲釋迦牟尼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後來佛教三藏十二部就解釋26 個字,教大地眾生證得皆有的如來智慧德相。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8 01:12 | 只看該作者

十大弟子

佛陀弟子眾多,聲聞弟子中著名者有十人。
      大迦葉
      大迦葉(佛陀的大弟子 《頭陀第一》)。 釋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們是:一、大迦葉,二、舍利弗,三、目連,四、須菩提,五、富樓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優波離,九、阿難,十、羅侯羅。大迦葉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稱大迦葉,或稱為迦葉、迦葉波、迦攝波。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頭陀」是梵文:Dhuta 的譯音,意為:「抖擻」,就是清心寡欲,掃除世間塵垢煩惱,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葉跟佛陀以後謹守佛陀的旨意並虔誠的專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當佛陀預感不久人世時指定彌勒菩薩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接替他為「未來佛」的同時,令指定以大迦葉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缽嘆、賓頭盧、羅侯羅)為「四大聲聞」,繼承佛陀的事業弘揚佛法並在將來輔佐未來的「彌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釋迦牟尼涅盤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葉將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靈鷲山集合,彙編釋迦佛祖的遺教,全部彙編整合完成由阿難誦「經」、優波離誦「律」、富樓那誦「論」。這就是所謂的「三藏聖典」。因而有第一祖師之稱。對於佛法的流傳,有極大的功勞。
      目犍連
      目連(神通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譯。或為摩訶目犍連、目犍連、大目犍連。號稱「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稱。后被反佛教的婆羅門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釋尊左邊。相傳其神通廣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設盂蘭盆供奉十方僧眾,在他們的幫助下入地獄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節」。
      富樓那
      富樓那(說法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譯。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稱,意譯為滿慈子。迦毗羅衛人,國師婆羅門之子。先與朋友出家修苦行,釋迦成道后,前往歸依,善於分辨佛義,廣宣法理,被稱為「說法第一」。富樓那能因人施教,見一種人說一種法,在他的解說後人們都為之折服,從而皈依佛門。富樓那精進修持,不懈不怠,宣揚人生真理教化眾生,在說法人當中最為第一。
      須菩提
      須菩提(解空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譯。或為須浮提、須扶提等,號稱「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羅國舍衛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稱。須菩提每次化緣都去有錢人家裏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而大迦葉卻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要給窮人集善的機會。後來佛陀知道后斥責他們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規,從此,化緣不在擇富挑貧。
      舍利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譯。或譯作鶖鷺子、舍利子。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后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由於他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講佛法,因此很快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羅侯羅
      羅侯羅(密行第一)。 釋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兒子,也是釋迦牟尼的「四大聲聞」,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時和妻子耶輸陀羅所生。為梵語Rohula的音譯。又為「羅護羅」,意為「覆障」、「障月」、「執月」的意思。因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 當太子的佛陀因為有了兒子很歡喜,因為佛陀的父親凈飯王不至因他的獨子釋迦牟尼出家而王室無後。佛陀就在兒子出世的第七天騎著白馬出家了,從此,羅侯羅就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下過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鄉時,佛陀的妻子和羅侯羅沒有去迎接佛陀,當耶輸陀羅向羅侯羅說佛陀是他的父親時,羅侯羅竟不認識。后佛陀對他的前妻說:「讓你辛苦了,當然我是有負予你的,但我為眾生而犧牲,請你為我歡喜。」佛陀又為羅侯羅剃度,拜舍利弗為戒師,舍利弗為他受沙彌十戒,成僧團中有沙彌之始,時,羅侯羅十五歲。 羅侯羅誦經十分勤奮,二十歲成道,又嚴守戒規,被稱謂「密行第一」的阿羅漢。
      阿難陀    
      阿難(多聞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為梵語Ananda的音譯。意為「歡喜」、「喜慶」原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後跟隨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歲時,選阿難為常隨侍者,當侍者達二十五年。因為他專註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佛滅后第一結集由阿難誦出三藏中的經藏。 佛祖涅盤后大迦葉尊者成為「初祖」,統領廣大佛家弟子。大迦葉圓寂后,阿難尊者繼承迦葉率領徒眾宏揚佛法,被後世尊成為「二祖」。在寺院中,阿難與迦葉總是侍立在佛祖的兩邊,成為佛祖的協侍。
      優婆離
      優婆離(持律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Upali的音譯,或稱為優波離。意譯為無滅。出身與古印度的低下層,是奴隸、雜工,沒有任何人身權利,原為一名理髮師,是佛陀做太子時的宮中理髮師,后和薩迦的王子一起跟隨佛陀出家。因持律精嚴,從來不犯一點小錯,佛陀命他持長僧團的戒律被稱為「持律第一」。 優婆離的一生,是在處理僧團的糾紛。為犯戒的比丘懺摩,向佛陀請問戒律中度過的,堪稱為戒律權威。佛滅后第一結集由優婆離誦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Aniruddha的音譯,意譯為無滅。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飯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後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隨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稱。雖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卻是個盲人,《楞嚴經》說他出家之初,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個畜生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連續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門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見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達到能見世界如見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對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氣和的羅漢,跟誰都合得來,他還悟出證道的方法,他認為:道是從少欲、知足、寂靜、正念、正定、精進、正慧、無戲論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
      迦旃延(議論第一)。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為梵語Katyayana的音譯,古印度阿盤提國婆羅門之子。原出家修習外道,後跟隨釋迦牟尼學法,以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有「議論第一」之稱。或稱為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1-28 02:43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8 06:36 | 只看該作者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如來智慧德相是什麼東西?
如來智慧,聽起來像神話,大多數人都不會信。那就是盡虛空,遍宇宙的東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全知全能的智慧。德相---德能相好,那就更玄乎了。三界六道,隨處化身。衣食住行,隨意而至。當到月球,一動念頭就到了,不需要飛船,更不用神舟X號。相見親人朋友,也是一念之間的事。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壽命當然也是無限長。在無限長的壽命里無災無病,真正的健康長壽。

佛說,這是我們本來應該過的日子。如來智慧德相是我們本有的,根本就不是什麼人、佛、神、仙能給我們的。我們本有的自己卻享受不到,所以佛說我們是「可憐憫者」。

學佛沒什麼奧秘,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已。佛說的這些,99%的人都不相信。最多的評語可能就是,胡說、意淫、神經病了。1% 的可能信了,但也在半信半疑之間。真能直下承當的實屬鳳毛麟角。

希望大家不要罵我在做白日夢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

主題

2344

帖子

57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7
5
yunsousifang 發表於 2007-11-28 22:45 | 只看該作者
俺就是那半信半疑的主。自己也在盲修瞎練。只是沒有一個能夠說服我的證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9 01:12 | 只看該作者
如來智慧德相的直接證據是沒有的。
間接的證據就是釋迦牟尼佛3000多年前,講過的一些東西已經被科學證明。我佛經讀的不多,知道的就是:
1. 一碗水有84000蟲。科學證明水裡的確有許多細菌
2。處胎經所說的嬰孩情況,也被科學證明了。
3。世間無常,人有生老病死,不用說了。這個簡單。自然界有成住壞空這個也被科學證明了。看到了某些星球在生成和毀滅。
4。首愣嚴「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科學也證明了。

佛在說法那時候科學上還沒有原子、分子、質子、中子、電子、夸克等名詞,所以他只有以『鄰虛塵』『色邊際相』等名詞來表示。佛的表示方法在當時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他對物質組成的說法到今天才被科學逐漸證實。近代科學研究的結果,知道物質可由大往小不斷細分,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中子與電子組成,……一路分析下去,目前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單位是輕子(Lepton)與光子,以及組成強子(hadron)的夸克(Quark),還有這些基本粒子的反粒子。這些輕子、光子與夸克的重要性質有:靜止質量、電量與自旋量(SPIN)及空間大小。輕子包括電子、微中子及渺子(Muon),目前尚不知其體積有多大,也不知其內部有什麼結構,但有微小的靜止質量與自旋量,有些帶有電量,有些則呈中性。
例子還有許多。比如3000 大千世界。現在我們知道宇宙星球無數。還有「世界之初,先成虛空,再成無 色 界,次成色 界,再次成欲界」。也符合大爆炸的理論。

佛說他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科學間接地證明了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我雖然也是半信半疑,但相信佛說的是真的。隨著科學的發展,會證明佛所說的一切。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1-29 01:40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7
confuse 發表於 2007-11-29 01:57 | 只看該作者
chico, 謝謝你的帖子,非常有意思。有一個問題,所謂的「佛骨舍利子」是怎麼回事啊?佛陀或高僧智慧的結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9 0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confuse 的帖子

「佛骨舍利子」就是常人的骨灰。佛弟子收藏這些的目的同我們留下親人的骨灰一樣,紀念意義。因為飲食習慣,內心清凈平和,會影響到他們的肉體。他們的骨灰同我們常人會有不同。估計科學會有解釋。
「佛骨舍利子」同佛像一樣,作用是要佛弟子,緬懷先師,時刻記住先師的教誨,認真修學落實。如果覺得他能給自己帶來好運,能保佑自己陞官發財,那是迷信。假如佛弟子有這個看法的話,就是欺師滅祖了。佛教里的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教具。提醒學佛人,要像佛陀教導的那樣,做一個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的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9 03:33 | 只看該作者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妄想是什麼,無明。它怎麼來的,我的理解是「動」,靜極生動。如來智慧德相,也是我們常說的佛性,真如本性。它是湛寂的。在這個湛寂之中產生了「動」就是無明。

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湛寂的狀態,相當於平靜的湖水。可以映出影相。一陣風過來,湖水起了波紋,就映不出來完整的影像了。如果波浪滔天,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影像了。由原來的「明」變成「無明」了。

人類當中的不同族群,給這個「動」起了不同的名字,發展成了不同的宗教:中國人,道;印度教,大梵天王;以色列,耶和華;阿拉伯人就叫它 阿拉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人都執著任何東西必須有個「創造者」。我們生活當中,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某個人「創造」出來的。所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必須」有個創造者。為此就出現了解釋自然界來源的各種宗教。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1-29 03:41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9 06:42 | 只看該作者

妄想執著

佛陀告訴我們,宇宙萬有,包括山河大地,礦物植物,六道眾生,乃至我們的精神世界的來源都是一個----真如本性。這個東西沒有形體,見、聞、覺、知里都找不到它,但我們見、聞、覺、知都是它的作用,又沒有離開它。
古代人有個比喻,金和金器。器是金作的。離開了器,見不到金。但又是器器皆金。真如本性同我們的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的關係,就如同金和金器的關係。
所以古大德說,了達真如本性必須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就如有人擠兌佛教時,常說的:不可說,不可說

我們不明白,也不承認這點,這是第一「妄」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1-29 06:45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1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29 07:34 | 只看該作者

妄想執著

這第二「妄」就是忘記了宇宙萬有(精神+物質)是自己。我們僅僅把,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宇宙萬有當中,極少、極少的一部分,(物質)身體+(精神)意識當成了自己。除自以外的都是「他」。從此就有了對立。有了對立就開始有了排斥。就象「五官爭功」的相聲所說得那樣了。

再打個比方,假如我們這個身體是宇宙萬有的話,我們這個肉身也就相當於一個細胞。也象細胞一樣在體內生生死死。不同形式的生命,相當於體內的器官。

佛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這麼來的。他們了解事實真相。知道盡虛空,編法界的一切有情、無情都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左手幫右手是應該的,無條件的事。
我們就迷了這點。排斥、競爭、戰爭。干一些,剜自己眼睛,剁自己耳朵,斷手足的傻事。我們的確是可憐憫者。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6
12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7-11-29 13:5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chico弟兄的介紹,很有幫助。有兩個問題想問一下:

二乘就是小乘嗎?

這是遵循大乘教義的介紹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30 0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追求永生 的帖子

佛法本無大小乘之分。大小是人為劃分出來的。佛說法,僅本上是問答的方式。某個修行人提出問題,佛陀給解答。這些東西記錄下來就成了佛經---三藏十二部。人有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問題。經後人分門別類之後,才有了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等法。人天、聲聞,緣覺為小乘,菩薩,佛為大乘。
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大小乘都講這些東西。

自己的理解,大小乘是依人的心量大小而來的。有人就想做富貴之人,他們的問題一定是圍繞這個方面來的。佛也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給人講「人天乘」的道理。佛不會說那個人當時還接受不了、不能理解,不希求的東西。這就是佛教里說的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30 00:34 | 只看該作者

供追求永生同學參考。

摘自凈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從來沒有勉強一個人,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叫什麼?隨緣,佛不攀緣,你看看佛多自在!我們今天的慈悲心超過佛菩薩,我們一定要拉住眾生趕快往生,不去不行;佛不拉人,我們要拉人,人家不肯去我們生煩惱;佛不拉人,人不去,佛不生煩惱。細細想想,我們是什麼慈悲心?我們是熱情過度,熱情是煩惱不是智慧;佛是智慧,平常心是智慧。佛以我們人的眼光來看,他很有耐心,這一生不能得度,來生;來生不能得度,後生,慢慢的來,一絲毫都不勉強。我們想想佛做得對不對?對。為什麼?勉強不得,如果勉強能成就,佛也會勉強,勉強不得!這才體會到隨緣的道理,隨緣的殊勝。我們乾的是攀緣,我們所生的是煩惱不生智慧,人家是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你要細心的去觀察,細心去體會,才知道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方法,經上講「善巧方便」的高明,出乎我們意想之外,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諸佛菩薩對眾生無不是苦口婆心的勸導,眾生聽不聽不過問,眾生學不學不過問,所以他的心永遠保持清凈。苦口婆心演說那是大慈悲的流露,大智慧的流露,這是我們要學的。佛家所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依教修行一定能滿你的願望,你的願望小就滿你小願望,你的願望大滿你大願望,你要不能認真踏實的去修學,大小願望都得不到。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1-30 04:21 | 只看該作者
總結一下。妄有兩點:
理體,真如本性。不知道這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本性湛寂,不生不滅。沒有世界之前,我們就有了。套用其他宗教的一句話,自有永有。佛法里叫「法爾如是」。這個真如本性沒法用語言文字表述。就如同我們吃辣椒,沒法用語言文字表述「辣」一樣。所以古大德們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如是,我亦如是」。

事相,宇宙萬有,粗說也就是精神和物質這兩種東西。精神,佛教里叫見分。物質,佛教里叫相分。精神和物質都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絕對不承認這點。人比動物高級。人怎麼會同泥土石頭是親兄弟。

我們就認為,這個身體是我。不承認這個身體僅僅是我們真正的身體的一部分。

假如我們真能承認宇宙萬有是自己身體的話,你的慈悲心,平等心就會生起來了。你離成佛也就不遠了。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

主題

2344

帖子

57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7
16
yunsousifang 發表於 2007-11-30 0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chico 的帖子

constructive! We go just in and out different circles and change continously from subjects to object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1 01:39 | 只看該作者

妄想執著

執著里最大的是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產生這種執著的原因是愚痴,也就是謎。從事理上都謎了。有了這個我,就產生了分別,對立。從完完整整的一中,割裂出來二、三。。。。。。符合我心意的就喜歡,反之就憎恨。貪愛之心, 嗔恚之心就生起來了。從此造作不斷,生死流轉。古大德們常說,「識得一,萬事畢」。
湛寂的本性被貪、嗔、痴染污,大用不能現前。我們的全知全能,變成了看,不能透過一張紙;聽聞,超不過幾十米;知,要靠學習、記憶。生活就更不用說了,靠體力,心力的付出。
不是佛給我們講出來,這些東西我們永遠不知道。佛最大的恩德在此!可我們還不接受,不承認。更有甚者,還去誹謗他,罵他。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2-1 01:57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1 08:14 | 只看該作者
好些人已經意識到身體不是自己。身體內有個靈魂,哪個是自己。不然我們山裡人也不會說死後人要做鬼。那個去做鬼,當然是那個靈魂去做鬼。靈魂穿「人衣」的時候是人,穿「鬼衣」的時候是鬼。所以說靈魂不死,總是更換不同的衣服穿穿。

雖然沒有人見過靈魂什麼樣子。估計90% 的人都會同意人有靈魂。我估計靈魂也會有重量。應該讓科學家們稱稱靈魂有多重。佛教里把靈魂稱之為神識。我們見聞覺知的能力,都來自這個神識。不是我們自己身體的器官。盲人的眼睛有問題。但不是看不到,僅看不到明,但能見暗。見到暗,也是見呀。這個見暗的功能,顯然不是來自眼睛那個器官。如果是那個器官的話,能見暗的,自然也能見到明。
耳聾的人聽到的是「無聲」。同我們正常人在一個無任何聲音的環境里,聽到的「無聲」沒有區別。轉生投胎都是這個神識乾的。當然去那裡神識自己做不了主。主宰他去那裡是業力,也就是人的習氣。
咱山裡人說得也有道理,人死後做鬼。因為大多數人貪心重。慳貪之心同鬼道相應,自然就到那裡去了。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12-1 14:29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19
溫和寶 發表於 2007-12-1 12:2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12-1 08:14 發表
雖然沒有人見過靈魂什麼樣子。估計90% 的人都會同意人有靈魂。

遺憾啊,我是那剩下的10%的。
珍愛生命 遠離毒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12-1 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9 溫和寶 的帖子

老鄉,有什麼好遺憾的呀!承認的也不一定就中大獎。不承認,也不見得就吃虧。人只要行事對得起自己良心就行了。高興點 周末愉快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2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