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皈依佛、法、僧三寶,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僧?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5-17 2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皈依佛、法、僧三寶,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僧?


                                                   悲  智    

 



  由於很多人對什麼是「僧」、「出家人」、「沙門」、「比丘」這一類基本概念有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因而對於在家佛弟子駁斥凈空邪見邪說的做法,持有諸如凈空是出家人乃皈依之處、在家人不能批評出家人之類的混亂、錯誤的說法和質疑。因此需要對什麼才是真正的僧和出家人這些概念予以討論和澄清。


  第一、聖者才是真正的僧

  概念:四雙八輩=真正的僧

  「所謂僧者。四雙八輩。此名如來聖眾。可尊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增一阿含經》
  所謂的四雙八輩就是指四向四果之聖者。即向須陀洹(初果阿羅漢)、得須陀洹、向斯陀含(二果阿羅漢)、得斯陀含、向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可見,從根本上來講,無論在家佛弟子還是現出家相的人,只有得聖道的才能稱為真正的僧,不得聖道的就不能稱為真正的僧。


  根據修為,現出家相者可分為幾種,有人可能(因破戒、宣揚邪說等)根本不入僧數,也可能入僧數卻只是凡夫僧,也可能得道成為聖賢僧——真正的僧。所以,很多人往往認為只要是現出家相的人(即出世俗家的人)就是真正的僧,這不僅是不恰當、不全面的,而且也往往是錯誤的。而如果在家佛弟子得聖道的話,也就是真正的僧。


  這裡要重點明確的是,在家佛弟子未必不是真正的僧,現出家相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僧,關鍵看其是否得聖道,成為向初果以上的聖人。


  在佛經中反覆講四雙八輩是僧,是皈依三寶中的真正僧寶,念佛、念法、念僧也是念的四雙八輩僧。譬如:


  「對僧伽抱不壞之信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以智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亦即四雙八輩者是。此之世尊弟子僧伽,應予以供養、尊重、布施、合掌,此乃世間之無上福田。」《雜阿含經》


  「歡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質直。無有諛諂。道果成就。上下和順。法身具足。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賢聖之眾。甚可恭敬。世之福田。」《長阿含經》


  「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善正行、正直行、奉法、具足凈戒。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四雙八輩,值得供養、恭敬、禮拜,為世間之無上福田。」《長阿含經》


  「善宿!汝實於跋耆邑,以種種方便稱讚僧伽: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善悟入,世尊之弟子僧伽是端正悟入,世尊之弟子僧伽是正理悟入,世尊之弟子僧伽是正行悟入,即[皆是]四雙八輩。此世尊之弟子僧伽,應供養、應恭敬、應受布施、應合掌,為世間之無上福田。如是,善宿!汝實以種種方便於跋耆邑稱讚僧伽。」《波梨經》


  「設不念我(悲智註:佛)。復不念法。爾時當念聖眾(悲智註:僧)。如來聖眾極為和順。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四雙八輩。此是如來聖眾。可敬可事。世間福田。是謂如來聖眾。爾時若念僧已。所有恐怖。便自消滅。」《增一阿含經》


  第二、皈依真正的僧才能成為佛弟子,才能得聖道

  請認真想一想,如果明知道佛在世時的提婆達多比丘是個邪師,誰還會願意去皈依、頂禮他呢?如果在沒有正見的情況下錯誤地皈依了提婆達多比丘這個邪師,還能算是佛弟子嗎?以此,作為一個思考題,請大家好好去讀讀佛經吧。


  皈依三寶中的皈依僧寶,根本上指的是皈依聖者,即所有在家和出家的四雙八輩,而不是一般世俗人認為的皈依現出家相的人,完全分不清這一點的所謂三寶弟子,其實連基本的三皈依都不能成立,根本就不能稱為是真正的佛弟子。


  佛陀對此在佛經中也反覆強調,譬如:


  「大德!我歸依世尊!歸依法與僧伽。大德!唯我欲於世尊之處出家,得具足戒。」《雜阿含經》


  「我歸依世尊,歸依法及僧伽。願世尊攝受我。」《長阿含經》


  「今日已往。誓歸依佛。歸依正法。歸依僧伽。近事世尊。乃至盡壽。奉持佛法。如護身命。」《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皈依僧寶絕對不是只皈依某一位具體的僧,而是皈依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四雙八輩,當然也包括同時皈依任何一位具體的聖者。如果有人說,除了不皈依某一具體的(也可能是在家的)聖者以外,皈依一切的四雙八輩,該人同樣沒有成就皈依僧寶。


  由於佛法是由現出家相的人來(專業)住持的,其中一些人即使沒有得道卻已經入於僧數了,終究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僧,更何況出家眾之中必定是有聖者的,就如佛說的若比丘(悲智註: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能行正道,則世間不會缺少阿羅漢。因此,在方便說、通俗說的情況下,也可以說全體的出家眾(包括凡夫僧和聖賢僧)都是皈依的對象,只要皈依了出家眾自然也就算是皈依了僧寶,故而也就有了歸依佛、法、比丘僧之類的說法。而那些雖然現出家相,卻因破戒、宣揚邪說等原因不入僧數的人(比如台灣的清海、凈空之流),他們不僅不是得聖道的,甚至連真正的出家人都算不上,更不是皈依的對象。從根本上講,究竟皈依之處就是真正的僧——所有在家與出家的四雙八輩。


  想要成為聖者也是一樣,必須皈依、凈信於真正的僧——四雙八輩。


  佛陀對此在佛經中同樣反覆強調,譬如:


  「四預流向支(悲智註:想成為向初果要做的四件事):親近善士、聽受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也。四預流果支(悲智註:想成為得初果要做的四件事,即佛、法、僧、戒四種凈信成就),友!於此有聖弟子,於佛陀成就信不動、即:如是彼佛陀是應供者、正等覺者、明行足者、善逝者、世間解者、無上師、調御丈夫者、天人師、佛、世尊也。於法成就信不動,即:世尊善說之法,現見而超越時,言近觀而能知見,引導、唯智者親所諒知也,於僧伽成就信不動,即:世尊之聖弟子僧伽,具足妙行,具足質直行,具足如理行,具足正行,所謂四雙八輩,世尊之聖弟子僧伽,應恭敬、尊重、布施、合掌禮拜、是世間之無上福田。成就聖所愛之戒,此非所壞,無敗穢、非所瀆、無所損、自在、智者所讚歎、無染污,導於定。」《等誦經》


  「阿難!聖聲聞對佛陀具足正信,[信彼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對於法具足正信:世尊所善說之法,是現益、應來見、明了、導至解脫,令智者各自體證。對於僧伽具足正信: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善正行、正直行、奉法、具足凈戒。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四雙八輩,值得供養、恭敬、禮拜,為世間之無上福田。聖聲聞是聖者所喜愛,其戒行不缺、不壞、不瑕穢,令人解脫,為聖者所讚歎,不為其他所污而於三昧增長。阿難!次第於此法鏡之法,具足此之聖聲聞,即可預期各自之未來:於我地獄已滅,畜生道、飽鬼道及其他惡趣滅,我證須陀洹果(初果阿羅漢),住不退轉,必到達正覺。」《大般涅槃經》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沙發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5-17 20:2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現出家相的人未必屬於沙門,在家佛弟子未必不屬於沙門

  概念:沙門=真正的出家人

  還需要重點明確的是,無論在家還是出家的四雙八輩,不僅一定是真正的僧,而且一定是沙門,即真正的出家人。而那些現出家相的人,未必屬於沙門真正的出家人,更不一定是真正的僧,比如有邪見不息邪見的凈空邪師之流即非沙門。這些非沙門卻現出家相的人,往往被稱為惡性比丘、破戒比丘、偽沙門之類的。


  2005年6月惟賢法師在北京回答問題時說的一段話,比較恰當地說明了真正的出家指的是什麼:「出家有出世俗家,出煩惱家(出生死家),出煩惱家才是真正的出家。只是出世俗家,穿一件出家的衣服,沒出煩惱家,沒出生死家,就不是真正的出家。」


  佛陀對這一點在佛經中也是反覆強調的,譬如:


  「有邪見不息邪見。此沙門垢.沙門諛諂.沙門詐偽.沙門曲。趣至惡處未盡已。學非沙門道跡。非沙門。猶如鉞斧。新作極利。有頭有刃。僧伽梨所裹。我說彼痴學沙門道亦復如是。」《中阿含經》


  「於四聖諦不如實知,當知是沙門、婆羅門,非沙門數,非婆羅門數。於四聖諦如實知者,是沙門數,是婆羅門數。」《雜阿含經》


  「若以我見持水。貪伺.恚.嗔.不語.結.慳.嫉.諛諂.無慚.無愧.有惡欲.有邪見.是以持水者。我說不是沙門。是謂非沙門道跡。非是沙門。」《中阿含經》


  「毀犯凈戒。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內朽順流。如穢蝸螺貝音狗行。覆藏己惡。詐現自善。如朽隧級。無所復用。唯增惡趣。」《中阿含經》


  「此有比丘,或為邪戒者、惡法者、不凈者、可疑之行為者、覆隱己業者,非沙門而公稱為沙門,非梵行者而公稱為梵行者,內心腐敗,漏泄塵埃之性者。比丘!此稱之為內部腐敗者(悲智註:凈空邪師之流即是)。」《雜阿含經》


  「世尊告曰。我今告汝等。非沙門行。言是沙門。非梵行人。言是梵行。不聞正法。言聞正法。無清白行。斷善根。」《增一阿含經》


  更有魔眾偽作沙門,比如《佛說法滅盡經》中說:「佛告阿難。吾涅槃后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


  第四、依法不依人才是根本

  哪位現出家相的人不是真正的沙門、僧,請依法辨別!


  哪位在家佛弟子是真正的沙門、僧,請依法辨別!


  一個人能夠出離世俗家現出家相,這本身確實非常難能可貴,有大功德,值得讚歎。但是,對於那些現了出家相卻敗壞佛法、宣揚邪說的邪師,已非沙門,完全不屬於真正的出家人,我等佛子不僅不能讚歎他的所謂功德,還一定要駁斥其邪說。


  依《菩薩善戒經》所說,對於謗菩薩藏、學相似法者,不能與其共住,當遠離。而且,對於這種行為了解確實之後,還不能向其他人讚歎謗菩薩藏、學相似法者的其他德行(諸如持戒、造像、印經等等功德),以免他人誤認為其是有德者而不加簡別,去親近學習,造成邪見傳播、貽誤眾生的後果。所以,對於錯誤的見解,不管是誰說的,都應該駁斥。


  「我諸弟子。求如是事。正信出家。為利自他。受持此法。或有如是。而出家已。未經幾時。則便寬慢。放逸懈怠。下劣精進。亡失正念。無有正知。心亂不定。縱任諸根。多欲貪著。心懷嗔忿。愚鈍無知。耽染諸欲。虛妄思惟。毀諸禁戒。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內朽順流。如穢蝸螺貝音狗行。覆藏己惡。詐現自善。或就種種惡不善法。譬如有人。從暗入暗。從坑墮坑。從怨至怨。我說如是痴出家人。亦復如是。又如有木。兩頭火燃。中塗糞穢。若在聚落及與空閑。皆無復用。我說如是痴出家人。亦復如是。失在家法。復非沙門世出世間。皆無勝分。」《中阿含經》


  一定要了解的是,現出家相卻敗壞佛法、宣揚邪說的邪師如恆河沙數之多,「當來之世眾惡比丘壞亂經法。無數無量如高旱地。」(《佛說大般泥洹經》)「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佛藏經》),我等一定要擦亮眼睛,依佛陀的正法律為師,分清哪位現出家相的人不是真正的沙門、僧,而是邪師、惡魔。


  一定要建立正見,辨明邪見,「若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聖道經》)要知道,嫌毀未必錯,讚歎和維護也未必對,因為不該嫌毀的嫌毀了、不該讚歎的讚歎了、不該維護的卻維護了,一樣都是錯誤的,所以不能一味地以為只有讚歎他人才是善的。


  在《正法念處經》中說:「不贊邪見。嫌賤毀惡。常說邪見正見相對二業果報。不令眾生住於邪見。一切世間愚痴凡夫根本系縛。所謂邪見。一切眾生。以邪見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善男子。舍離邪見。具足當得無量善法。」


  佛在《藏經》中說:「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自所宣說轉教他人。復為他人廣示魔業及魔過失。勸令覺了覺已復令遠離。又復勸令不離諸佛。須菩提當知。是人被大乘鎧大乘莊嚴安住大乘。是為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在《優婆塞戒經》中佛說:「若教千人,於佛法中生清凈信,若壞一人殷重邪見」。也就是說,教化千人對修習佛法產生信心,與摧壞、清除一個人的深重邪見是一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3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5-17 20:28 | 只看該作者
 即使出家人有邪見,作為在家人也不能駁斥的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維護佛法,而實際上卻是在變相地敗壞佛法,嚴重地違背了釋迦牟尼佛依法不依人的諄諄教誨。


  在佛經中不僅有維摩詰居士經常呵責、制止出家眾的種種不正確的見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居士講法等經典案例,甚至還有記載,佛在世時,生地某寺院的當家主持是個煩惱增勝的惡性比丘,故而被在家佛弟子強行趕出了其所在寺院,而且還不允許他停留在生地的所有其他寺院。


  「生地諸優婆塞聞此生地尊者曇彌(比丘)。生地尊長。作佛圖主。為人所宗。凶暴急弊。極為粗惡。罵詈責數於諸比丘。因此故生地諸比丘皆舍離去。不樂住此。生地諸優婆塞(居士)聞已。即共往詣尊者曇彌所。驅逐曇彌。令出生地諸寺中去。」《中阿含經》


  另外,幾千年來,大德居士高樹法幢為出家眾講經說法的更是比比皆是、屢見不鮮,凈空邪師不也總是以自己師從某某大居士來抬高自己嗎?!


  在佛經中,佛陀反覆強調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依法不依人:絕對不可以看人下菜碟,即不能依講法者是誰來衡量對與錯,而要以佛法的三個衡量標準——三法印來辨別真偽。所謂法印,就是衡量一切教法的標準,是區分正法與邪法、佛法與外道的準繩。任何人都可以說法,只要他說出的道理符合三法印,就是佛法。


  俗語有云: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假的東西總是害怕與真的東西相見的,只要把真的與假的放在一起,用自己的思考,用嚴密合理而無懈可擊的邏輯方式,用可以證實的確鑿的證據去驗證和對比,高低好壞,立見分曉。真理既不怕別人來衡量,也不怕別人來辨別。真理只能越辯越明,越辯越能顯出其神聖的光輝。


  第五、誹謗在家聖者同樣罪業無邊


  於此末法之世,在家佛弟子眾中亦不乏聖者現種種身應化世間,譬如,「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楞嚴經》


  有些人只知道無條件地維護自己所崇拜的某位現出家相的所謂的大法師,甚至以為在家佛弟子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而予以惡意地譏諷、戲耍、誹謗,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可能已經於無知之下、不經意中、意氣用事之時造下了誹謗了聖者的無邊罪業,哀哉,悲哉!


  關於誹謗聖者之果報僅供參考:


  《雜阿含經》中講過專門有為誹謗聖者而存在的地獄。


  「地獄有百千,名尼羅浮陀,三千有六百,及五阿浮陀,斯皆謗聖獄,口意惡願故」。《雜阿含經》


  眾生因為愚痴顛倒,分不清正邪善惡,本來應該斥責批駁的卻去讚歎維護,本該讚歎維護的卻斥責批駁,因此其罪口中生,造下無邊罪業,死則墮惡道。


  「士夫生世間,斧在口中生,還自斬其身,斯由其惡言。應毀便稱譽,應譽而便毀,其罪口中生,死則墮惡道。」《雜阿含經》


  瞿迦梨比丘因噁心誹謗聖者墮入摩訶缽曇摩地獄之中,其地獄中的眾生受苦無量、壽命極長。佛陀解釋說:


  「譬如拘薩羅國四斗為一阿羅,四阿羅為一獨籠那,十六獨籠那為一闍摩那,十六闍摩那為一摩尼,二十摩尼為一佉梨,二十佉梨為一倉,滿中芥子。若使有人百年、百年取一芥子,如是乃至滿倉芥子都盡,阿浮陀地獄眾生壽命猶故不盡。如是二十阿浮陀地獄眾生壽,等一尼羅浮陀地獄眾生壽。二十尼羅浮陀地獄眾生壽,等一阿吒吒地獄眾生壽。二十阿吒吒地獄眾生壽,等一阿波波地獄眾生壽。二十阿波波地獄眾生壽,等一阿休休地獄眾生壽。二十阿休休地獄眾生壽,等一優缽羅地獄眾生壽。二十優缽羅地獄眾生壽,等一缽曇摩地獄眾生壽。二十缽曇摩地獄眾生壽,等一摩訶缽曇摩地獄眾生壽。比丘!彼瞿迦梨比丘命終,隨摩訶缽曇摩地獄中,以彼於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比丘,生噁心誹謗故。」《雜阿含經》


  歸根結蒂,在對待佛陀正法、律問題上人人平等,依法不依人,如此才能所做皆正、無有過患。


  其實,成為聖者(僧)並不是很難的,想很快成為初果阿羅漢的朋友可以參考:


  http://dama.oba.org.tw/f.htm


  看了就知道了,真的不是很難的,不過提醒諸位,因此得道時別忘迴向功德呀!


--------------------------------------------------------------------------------

天鑒網歡迎轉載站內資料,但必須註明出處。版權歸原作者、出版社或原輸入者所有,請不要輕易刪改。 2001.7

如有相關稿件,請發電子郵件給悲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9: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