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所不知道的性癮者:走近他們的掙扎與救贖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12 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沒有焦慮,性交只是一種動物活動,而不是色情。"法國作家巴塔耶在他那本撼動歐洲思想界的《色情史》中這麼說,"性行為清楚無比地標明了人類行為的一個原則:我們想要的是讓我們精疲力竭,並且讓我們的生活處於危險之中的東西。"

終其一生,巴塔耶都身體力行地尋找性、死亡、褻瀆和神聖的內在關聯。"性"在他那裡具有本體論的顛覆意義--在死亡和性面前,我們不斷受到誘惑,"放棄勞動、忍耐、緩慢的財富積累,我們浪費、損失無度。"在巴塔耶的考證里,法語里的"神聖"和瀆神有同一個詞根,意味著神聖本來就包含著純潔與禁忌、限制而後違反的雙面含義。巴塔耶說,資本主義積累了那麼多能量,必須要通過狂歡或戰爭消耗殆盡。作為禁忌的"性",除了喚醒我們自身的"獸性",也是通向神聖意識的手段。

在巴塔耶之前,小說家薩德侯爵就告訴同代人:"你必須要詳細地坦白你的性,我就能判斷出你的道德和人性"。

法國思想家福柯在20世紀繼承了巴塔耶和薩德對"性"的道德顛覆。他將權力、性話語的生長譜系都納入批判的對象。他發現,在基督教的土壤之上,從17世紀開始,社會逐漸要求每個人儘可能地坦白自己的性,藉由對"性"的醫學的、精神分析的無孔不入的分析、糾正和懲罰,"性成了一個可怕的秘密。我們的性經驗不同於其他人的性經驗,它服從於一個十分強烈的壓抑體系。"

對"性癮"的發現要晚於對其他性經驗的命名和歸類,而這一"疾病"在之前的幾個世紀是由"唐璜"這樣對性瘋狂的人格的代表的。上世界40年代末,美國性學金金賽(AlfredKinsey)通過對一組大學年齡觀察者(18-25歲)的長期調查發現,有3%的人反映"每周會有7次以上的徹底性性發泄(sexualoutlet,該詞是性高潮的別稱)",他將這群人視為性過度人群。此後,每周7次(以上)的性被醫生或驚聲分析師們視為一個人是否有"性癮"的標尺--因為精神層面的問題,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停止過度的性行為。

儘管面臨爭議,美國心理學會(APA)至今仍不承認"性癮"作為一種確定的、可用規範的治療根治的精神疾病。但精神(心理)學界對性癮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研究顯示,吸毒者和性癮者同樣會產生對多巴胺的以來,多巴胺是大腦快樂中心的神經遞質。性癮者更多追求的事精神上的快感。

從性別上,根據美國部分性癮者匿名治療協會的統計,90%的性癮者為男性。女性大多被歸為"愛癮者"(loveaddicts),即不由自主地陷入依賴性男女關係無法自拔。

根據對性(感情)的強迫行為模式區分,美國目前最主流的四大治療"性癮"治療團體,是"性癮匿名小組"、"性與酒癮匿名小組"、"性與愛上癮匿名小組"、"強迫性性行為匿名小組"。

在性與愛上癮匿名小組(SexandLoveAddictsAnonymous)提供的材料中,對"性與愛上癮"的定義不局限於前文所說的每周7次的頻率--"缺乏健康界限,在還沒有了解一個人之前,就讓自己陷入性或感情的關係中"、"強迫自己捲入一段又一段的關係,有時甚至還會有一段以上的性或感情的關係"、"像奴隸般的停留在對感情的依賴、愛情的刺激或強迫性的性行為中"······換言之,身體的強迫性性行為和由之而來的精神焦慮,被一同納入治療、糾正的範疇。

GQ貼身採訪了四個坦誠面對自己"性癮"問題的人,他們是:對性上癮的男孩、濫用性的母親,抑或享受性慾烏托邦的男同性戀者、一個在酒精和性中放逐自己十年的美國人。我們記錄他們揮霍的慾望和與之牽纏的理性以及他們每個人如何以不同的理由和方式處理自己身上的獸性和人性。

他們面對GQ講述自身不能承受的"輕"和"重"。因為和伴侶、家庭和自我的關係斷裂失序,他們被拋擲於公眾接受的普遍(性)道德架構之外。他們因為不節制的性而焦慮掙扎,但也試圖通過信仰、和解和剋制完成對自我的重建。如巴塔耶所說,他們身上的焦慮,恰恰反映了人性在確立自身邊界時的徘徊。

或許"性癮"和任何一種癮一樣,真正病因是失敗的生活、失敗的情感交流和失敗的自我。正如其中一個受訪者對記者所說的:我知道只有正常、積極的愛才能拯救我。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沙發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12 03: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田大力 於 2012-5-12 03:56 編輯

對性上癮的男孩

前女友帶走了他們一起養的小貓,慌亂中忘記了貓砂鏟。衣服和雜物都擠在幾個紙箱子里。走廊的地上躺著一瓶辣椒醬,一小袋米上落著灰塵。打開的旅行包胡亂塞著幾本電影專業的書。一本《聖經》佔據了簡陋的小書桌上除電腦之外的空間。一切像是被洗劫過。

李碩再次毀了自己試圖建立的美好生活。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努力在和自己身上這個野獸相處。然而,現在的他,看起開像營養不良許久的病人,是個未發育完全的少年——這是他和它搏鬥失敗的證據。雖然不斷掙扎,他終究被那股強烈的慾望,透支了身體。

在過去的十五年,過度的慾望一直統治著他。一開始他只是好奇自己為何有這麼激烈的慾望,再後來他開始陷入恐慌,然而,同時發現自己似乎越發沉溺。這種混沌無知又恐慌的狀態,讓他從青春期開始,就陷入了渾渾噩噩的生活中。

將寂寞、壓力、罪惡感、憤怒、羞恥等情緒都「性化」(sexualized)——三年前,他讀到美國的一些SLAA(性與愛上癮者)匿名協會的材料,才發現自己是典型的上癮,也才理解自己成為性癮者的原因:他孤獨、對自我否定、軟弱······但作為一個內心傲慢的人,越孤獨、越脆弱、越依賴性,就越孤獨越脆弱。李碩一次次回想,自己從什麼時候起,開始陷入這種狀態中。

小時候,在有能力用「性」逃避恥辱之前,他尋找到的辦法,是「死亡」。

10歲的時候,和許多小孩一樣,他曾嘗試「自殺」。因為再次沒有完成作業,害怕老師以各種方式體罰。他從三樓陽台上跳下去,卻落到底樓人家私自搭建的廚房上,扭傷了腳踝。那天下午他沒有去上課。晚上父母聽到同學的告狀,知道他曠課,把他打了一頓。那似乎是他大腦里至今最傷感的畫面。沒有人察覺到他用這種極端方式發出的求教信號。在得到外界否定的回復后,他開始稀里糊塗地在家裡找瓶瓶罐罐的化學製品,試圖做成毒藥,但總是失效。

真正轉向性這個途徑,是初中時。男同學間開始流傳各種地攤色情文學,他在新華書店也看到類似的畫面。他成功地仿效別人撕了幾頁,回家之後卻恐懼的不知道將那幾張圖放在哪裡好。如同害怕被獄卒發現,他依依不捨地將那些圖燒掉。直到他說服了自己的恐懼,認為去新華書店偷書和撕幾張圖一樣簡單。當他被書店的工作人員抓住,父親去書店交了三倍的罰款,在書店狠狠地把他打一頓,然後氣沖沖地把他帶回家。

他至今記得,那天家裡請客,客人們照舊在燈光下吃吃喝喝,沒有人直接問他(們)為什麼回來這麼晚。他一個人在陽台的黑暗裡坐著,害怕那些客人們知道自己的事情,但心裡知道自己的秘密已經被大人們輕蔑地咀嚼過一遍了。飯局過後,沒有人和他談起這個話題,沒有人關心他為什麼這麼做。從此,他就決定對父母封鎖自己的內心。

從那一刻起,他和同班男孩的關係開始更為疏離,和父母也越發冷漠,他藏住這些無法言表的痛苦,久而久之,這讓他自信比其他人在「精神上」都要早熟。儘管他認為父母的粗暴讓他從小就無法正視自己的慾望和軟弱,是他恥感的來源。但他自以為自己把它藏在內心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卻不想,只把自己越困越深。他特意和我講述高中時,家教老師問了他一個問題: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覺得很高興,終於有個人那樣嚴肅地問他這個命題。但可惜,短暫的補習課程結束后,他再次失去與他人的內心的聯繫。

事實上,在女友決定離開前。他已經完全刪掉了所有出格的視頻。雖然他自己都懷疑這麼做的意義。每次慾望來臨時,他又會開始像餓瘋的狼,尋找那些哀嚎的臉孔,隨著快感褪去,理性回復,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噁心、病態。瘋狂地捶打自己。周而復始。

前女友的離開,一部分原因是忍受不了他一天至少三次的慾望衝動。兩人在豆瓣的星座小組中偶然相識。一開始,他們的「相處」「不錯」——起碼他以此不斷告訴自己。然而,他終於還是注意到了,女朋友似乎胖些。他開始意識到,嫌棄女友其實是來自自己的不滿足。

李碩試過拔掉網線、清除硬碟、修習佛教,但無一例外的失敗。他曾在網上建立了一個性癮資料翻譯小組,試圖用國外心理學的治療內容來救治自己。後來,又結識了一些用佛教的戒律來禁慾的朋友。他告訴父親自己信了佛教,是要解決「某個上癮的問題」。父親「哦」了一聲,就沒再說什麼。他父親是個唯物論者,所有的宗教在他看來都只是心理安慰劑。

但他禁慾的決心被西藏密宗的幾幅雙修圖擊潰——畫面中的少女,纏繞在端坐的僧侶身上,讓他反而有剋制不住的衝動。

他試圖找到這種慾望的源頭,從源頭把它切斷。他也試圖轉化注意力,讓自己被正常生活的邏輯帶著走。

他在安徽的一個中專學習了攝影,做過一段時間的婚紗攝影師,他告訴母親每個月有4000塊的收入,但母親不耐煩地說:就憑你,怎麼可能拿那麼高的工資,胡思亂想什麼。後來他厭惡所謂的商業攝影,來北京自學電影。生活否定了他,他意識到,除了自我那個隱秘的發泄方式,他無法有效實現自己的任何慾望。

他一再渴望臣服於某種「神聖的」意志。如同「褻瀆」和「神聖」擁有同樣的詞根。他相信自己受到過的誘惑越大,他越有信心抵達別的精神替代品。

當他21天沒有自慰之後,他略顯衝動地到教堂做了一個分享。他跪在地上,大聲地在眾人面前認罪,像請求羊群接納自己。

不到第30天的時候,他終於在上班時試圖打開一個鏈接,心裡既希望又不希望鏈接的背後是讓他恐懼的視頻。

結果那個網頁是個死鏈接。頁面一片空白。他心裡默念,感謝上天。他讓自己相信,這是上天再一次對他伸出援手。而他也知道,只有正常的生活,才能真正醫治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3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12 03:56 | 只看該作者
濫用性的母親

頻繁的自慰卻是在她結婚後不久開始的,一天兩次。其實婚姻,本是她救贖自己最重要的一步,卻似乎成了她另一種淪陷的開始。

認識丈夫的時候,尤莉正試圖擺脫伴隨自己十多年的毒癮和酒癮。極端的慾望得到短暫滿足后,會迅速把自己拋入一種虛空、可怕的狀態。她為此開出的藥方是,讓自己愛上一個男人,並且熱烈地期待組建家庭,讓自己以責任的名義,拯救自己。

這是個不錯的辦法,然而,終究維持不了多久。開始的惡化是在婚後第四個月,她欣喜地發現自己懷孕了。丈夫在電話里說:哦,那明天再去吃飯慶祝吧,今天我要和哥們兒一起打撞球。

長女出生后,爭吵成了這段婚姻唯一不斷升華的部分。尤莉開始發現丈夫的"厭食症"(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情感冷淡型人格,患者無法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年近30歲的丈夫似乎還沒有真正的"自我",仍然簡單地活在他的父母為他澆築的簡單的模式里——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和為數不多的朋友踢球。公婆厭惡她的壞脾氣,他們當著一歲多的孫女的面罵她"SB",丈夫也從不阻攔。她對公婆的不滿,會被丈夫原封不動地轉達。

丈夫的厭食症成了她自慰上癮的理由。她終於看清楚了自己:自己需要一種癮,來躲避不願意麵對的問題。她也才意識到,正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某部分失敗,她似乎永遠把自己困在失敗里了。

事實上她一直希冀回到正常狀態。重新審視過去,她察覺到,30歲之前她所有荒唐的經歷,其實都是為了不讓自己從那些虛假的高潮時刻掉落。

在青春期以前,她是個努力讓父母驕傲的小孩。然而,整個青春期,她開始意識到各種禁忌的吸引。從14歲開始,她的男朋友都是以充滿希望開始,以互相傷害結束。她意識到自己的不擅長,卻不願意承認,開始以反叛姿態包裹自己的恐慌。

因為人際和自我學習的障礙,從醫學院退學之前,她把自己的頭髮梳成王菲的朝天錐,穿上韓流的喇叭褲和松糕鞋——這是她偏離所有常規的開始。後來她遇到了發小兒劉晟,後者留給她長達10年的毒癮。戒毒之後,在夢中對復吸的恐懼又讓她逃向酒精。在潛意識裡,甚至在身體的感覺上,抓起酒杯、舉起針管仍是同一種動作,一種通向撫慰的麻醉儀式。到最後,喝到接近麻木,條件性地往嘴裡灌進手邊任何流質的液體。她看到自己的朋友們,會抓起花露水瓶往喉嚨里灌(只因為其中含有酒精)。

十多歲的時候,尤莉的母親試圖帶她去看心理醫生,但被她父親制止了。在尤莉的印象中,家對父親而言只是一個可以醉的地方。儘管父親有各種藝術才華,但似乎從沒有對她正臉笑過。到最後,她和父親相處的方式變成:父親禁止的(吸煙、喝酒、吸毒、早戀),就是她一心要嘗試的。那是她和父親兩個人共同的失敗,但因為兩個人都無法直面而更加失敗。

而或許同樣失敗的還有母親。她母親則從另一個極端將她孤立起來——不讓她沾惹任何一點兒家務(即使在她34歲的時候),不讓她過問家裡的事情。每天掛著家門鑰匙在外晃蕩的尤莉,開始喜歡將零用錢分給發小兒們,換得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讚美和需要。

母親沒有直接反對她任何事情,但是往往在小病一場之後,淡淡地說一句:"我看到你和某某在一起了,所以我生病了"。尤莉覺得她母親這句不算抱怨的抱怨像刀子一樣,足以殺了自己。

尤莉當時不知道她母親對自己的高度包容是種拖累症(co-dependency,也叫互依症)。母親覺得這一輩子唯一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就是尤莉,她生活的目標就是滿足尤莉的需要。當尤莉陷入毒癮、或者後來工作不順利時,母親總能表現出高度的亢奮。但尤莉一旦試圖把握自己的生活,她母親就顯得鬱鬱寡歡,感覺不再被尤莉需要。

除了縱容和溺愛,她母親從沒交過她任何社交的技巧,尤莉習得的生存技巧都有著凌厲的外表和內里的不安全感。2003年10月16日,她被抓進看守所,同一監獄的有20多個人,她只花了5天就混到了"二板兒",意味著晚上可以睡在老大的身邊。其他人按照板兒的等級依次睡開,最下等的人離馬桶最近。十多年的生活經歷給了她讓人恐懼的氣場,但她自己知道,那是種讓人恐懼的絕望。

雖然自己似乎又陷入了性癮這一新癥狀,但尤莉還是感知到,自己正在從對各種癮的依賴中掙脫出來。

第一次有正常工作,是她加入一個面向吸毒人群的公益組織,經常去各種隱蔽的地方為他們"換針",做心裡干預。有次她負責一個款項有8萬的項目,同組裡的一個還沒有告別毒癮的男孩子嫉妒她的位置,在她的飲料里加了大量美沙酮。隨即的眩暈和噁心感沒有讓她害怕,她很鎮靜,沒在對方面前發作。但第一次,她對人有了無邊的恨意。

她嘗試過很多報復的方法,但始終都沒有下手。因為之前是靠教會的幫助才徹底戒毒,她清楚自己沒有殺人的權力。她一遍遍地問自己:為什麼《聖經》里,該隱殺死了自己弟弟亞伯,上帝卻僅僅是在他身上蓋個印記將他流放,並且不讓任何人殺他呢?

在三十歲左右,她通過戒毒所的規律生活、宗教,陸續卸掉了海洛因、白酒和自慰對自己的控制,也卸掉了自己對強烈的感官和情感的信任。第一次,她想模仿別人,擁有普通劑量的快樂和親情。她知道,只有這個能真正拯救她。

有次,她做完心理輔導回家,鼓起勇氣去向父親"索愛"。她喊了一聲"爸",然後開始哭。她說:"我真的特別需要從你嘴裡聽到你說你愛我"。

她父親像往常一樣喝了口酒,看著她(平常他不會盯著她看)。

"我知道你說這句話是有歉意的。但你知道愛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父親說。

聽完,尤莉站起身來走了。她知道父親再次失敗了,但是她不想讓自己失敗。他相信父親是愛她的、母親是愛她的,生活是愛她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4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12 03:56 | 只看該作者
享受性慾烏托邦的男同性戀者

儘管周六晚上的目的地酒吧有讓人難以想象的密度,空氣中躁動的荷爾蒙快讓人窒息,Dean還是很快確認了自己的優越感。不停地有半個肩膀試探性地傾過來。幾乎每天都會到夜店泡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享受自己的優勢一次次得到確定,他需要這種感覺。

這天晚上Dean很有原則,除了幾年前的某個一夜情對象穿過人群舉著啤酒過來笑著碰杯,他似乎懶於證明自身的吸引力。他身邊有特意從杭州飛來北京和他度假的男伴Sten。Sten是個略顯沉默的男孩。

"我的原則是,要麼是對方身材好,要麼是他長得可愛。當然,當左右的這些原則都沒有時,也有可能。"Dean對我坦白他的偏好。他的臉介乎明媚和剛硬之間,皮膚被精心保養過。

"沒有這些原則?"我問Dean。他自嘲地說,在上海的這個圈子裡,有段時間裡,只有另一位比他年少5歲的男孩能和他競爭。他覺得自己能俘獲眾人的一個原因是"也許跟我一樣底線比較低"。

"比如說,你平常跟那些你心裡打80分的人發生關係,你想要一種情感上的默契,或者至少能談得來。但是你真正想要的時候,一些只有50分的人也可以,也就是,大家互相把對方當成是工具。"Dean說。

Dean承認自己有對性的強迫症。有時候每天兩三次,多是跟陌生人。在那種時候,某種程度上,他幾乎是被動的被酒吧里一身精巧搭配的衣服、別人的一個眼神兒強烈吸引,他藉此耗費自己的精力。又將這消耗作為自身力量的證明。聊天中他會為自己有過的性伴侶數量自豪,他坦白有過300多位性伴侶(這數字還在快速增多),但他仍然只願意說自己只有(過)三位男朋友。

MARX:在酒精和性中放逐十年

「酗酒縱慾,對於我們這些有心理問題的人而言,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如果你選擇放縱,又不參與戒癮的課程,那麼你只有三種出路:進監獄、在自己的痛苦世界里掙扎、或者死去。」

MARX強烈要求我把這段話寫到文章里。那是他對自己說的,也是他願意和自己類似的人說的。

MARX,1957年生於美國,父母是醫生,都是出生於二戰中的德國人,因為無知和安全的匱乏,那代人在建立家庭的時候,也往往混雜著感情的生硬和冷酷,在MARX的印象里,即使在家裡,父親也像在醫院上班時那樣面無表情,儘管父親出資送他去最好的學校讀書,讓他去最好的高爾夫俱樂部,只要MARX一調皮,父親就會用皮帶抽打他。

在MARX看來,他的父母是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里的典型夫妻,夫妻倆結合只是為了服務於更富有、健康而有生產力的家庭結構。他們的集合更多是處於社會暗示給他們的責任。孩子作為婚姻的後果,也必須有責任保持健康、正確、不允許有任何性倒錯或者行為的畸形。

所以,他從小就以一種樣式培養,男孩子就應該堅毅、沉默、自持。在他8歲的時候,按照傳統習慣,他父母會在晚餐時給他喝些紅酒或者啤酒。想讓他像「正常的男人」那樣飲酒,母親在MARX上高中時,自殺過兩次,都被放學回來的他發現,他放學回來扶起服下過量安眠藥的母親,喊來救護車,心裡卻只有對她的憤恨和疏遠,因為害怕被母親「遺棄」,此後多年,他一直與她保持距離。他因為母親的抑鬱而羞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5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12 03:57 | 只看該作者
母親多年的沉默又讓他的憤怒無處表達,父親和同樣是醫生的叔叔,從來沒有對MARX談論過母親的自殺和抑鬱症。他們的冷淡像手術刀一樣,對非身體的精神病避而不談,從外表上MARX遺傳了母親的沉默,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的後代,大學里他學的是枯燥的工程學——那至少能保證他在將來有不錯的收入,但是他就開始意識到,這種冷漠和壓力背後的不滿足。大學的時候,他終於把可卡因帶到課堂上,但是儘管如此,他還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找到一個人結婚。

他曾對自己發誓,在對兩個女兒的教育上,不想成為他父母那樣暴虐而冷淡的人,但他後來發現,自己在繼承了父親的勤奮和強烈意志的同時,也模仿了他的情緒化和頑固,在他大女兒兩歲半的時候,他們的調皮和萌芽的自我,激怒了他,他忽然變得很強硬,沖他們大喊,他從女兒的眼睛里看到他小時候的恐懼,他停止了成人想當然的粗暴權力。

他這才意識到,心理疾病的傳染力,甚至比生理的性疾病還強。如果不治療,這種病症會以家庭生活為渠道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結婚十年後,和第一任妻子離婚的理由很簡單:妻子患上了購物強迫症,把自己的錢全都用來還各種信用卡賬單。儘管他當時已經從一家大公司離職,開始了自己的生意,他試圖送妻子去心理診所,但妻子不承認自己有問題,對妻子的不滿,兌換成了爭吵、酒精和可卡因。

儘管MARX偽裝的很好,但他知道和別人相處時,「感覺總是不舒服」。他把這解釋為來自母親家族的隱性遺傳。和大學時一樣,他們開始用適量的性和酒精對沖那種不舒服,然後到36歲時,他還是無可避免地變成了孤身一人,工作的唯一動力就是掙錢買酒,如此封閉的循環。

「回顧這一生的話,我最滿意的還是賺錢的能力。」他自嘲地大笑,至少沒有讓父母為它買單。

Marx在自己的痛苦世界里呆了10年:快30歲時,他向妻子提出離婚,離開了兩個不到十歲的女兒。每天的生活是「livedinthebottles」,雷打不動的:早上起床跑步三公里,上班,下班后回家喝上兩升左右的威士忌或者50度左右的伏特加,自慰,倒頭就睡。

他一個人最大可能地封閉自身,最長的一次,他和酒精、影碟在一個陌生的酒店共處了8天8夜,幾乎沒有合眼,沒有警察破門而入,也沒有親人的電話。

他父母花了8年的時間,終於不再裝作不知道他糟糕的狀況。Marx的母親為他撥通了AA戒酒會的電話,那時他已經39歲了,人生中最好的10年已經過去。

美國AA匿名戒酒會在1939年成立,是對禁酒年月的諷刺。這種協會致力於以12步驟法、適當的獎勵(比如代表戒酒時間的榮譽勳章)和開放的組織幫助人們擺脫酒癮。

「大家好,我是一名酒鬼。」在一周兩次的AA分享會,每個人擁有一樣的開場白和身份,「我向上帝承認酒精毀壞了我的生活。」大家會為之鼓掌。

「我承認酒精讓我喪失了誠實的能力……」

「有段時間因為宿醉,早上醒來我經常尿床。我給朋友們打電話,問昨晚自己到底幹了什麼……」

Marx在AA戒酒會反覆了14年。每當他敏感地覺察到,他在戒酒團體里說話開始不自在時,他就會自閉性地停止會面。後來,偶然間的一杯朗姆酒讓他持續飲酒三年多。

Marx的父親不願意對人承認兒子有嚴重酗酒的問題,他付錢讓Marx參加一些治療課程,「但那不是真正的關心,只是從醫生的角度,他覺得我有必要接受一些治療。」

38歲時,他才第一次去看精神科醫生,醫生說他有中度抑鬱症,給他開了很多抗抑鬱葯。用了三周的時間,那些藥物減輕了他的抑鬱伏況。但「可卡因只需要三秒」,他說,但眼神里顯出無助。

8年前,他作為一家大型通訊公司的工程師來到中國。這個決定是次逃避,也是次機會:他想在另外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在天津,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最後願意為了她留在中國。在她為五十多歲的他生下龍鳳胎之前,他偶爾還會在酒精的作用下揍打她。而在妻子生育后,他開始忍不住背著她,在衛生間里自慰。「啊,你又來了,哈哈」。她會笑著把門關上,假裝不是什麼大事。但彼此心裡都理解,這可能是某種失控的開始。

為了呵護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現在Marx每周都會去一個SLAA戒除小組,SLAA的戒除模式不AA戒酒會一樣,也是嚴格按照12步驟,首先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已的性上癮問題,認罪、確立底線,然後用別人的毀滅來監督自己。

Marx喜歡去SLAA的原因,和戒酒會一樣,是發現自己在其中並不是孤立的。他覺得這個感覺特別重要:如果把問題越藏越深,內心發膿的地方越來越難以觸及,但就沒有治癒的可能。

他發現那些參加SLAA的人,也多是自己在AA戒酒會碰到的那些人,每個人似乎都被不止一樣的問題控制著。那也意味著,每周有三次,他們會在不同的場合共同分享自己的上癥狀——無論是酒精、性,或是其他。

他的SLAA治療進行到第四步了,那要求他寫下他有過的傷害別人的方式,他的恐懼和性交習慣。他覺得這一步有些艱難,因為要如此地清算自己。但他畢竟為自己告別了那段最孤立的時間而欣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主題

617

帖子

69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2
6
fansfan 發表於 2012-5-12 20:10 | 只看該作者
太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