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要反對中菲南海戰爭?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5-9 16: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丁咚 於 2012/5/9 2:28:01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為什麼要反對中菲南海戰爭?

丁咚  文


就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我寫了五篇專論,各方面意思已經表達得比較全面了,本來不準備繼續討論此問題的。但最近幾天來,南海局勢似乎又風生水起,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手癢之下,再羅唣一次。

有三件事挑動了民眾的敏感神經。一是5月7日,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再次約見菲律賓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蔡福炯,說了一句狠話「中方也做好了應對菲方擴大事態的各種準備」,雖然這次約見總的基調還是規勸菲律賓並表示要堅持通過外交協商解決當前事態;二是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8日頭版發表署名文章《面對菲律賓,我們有足夠手段》,強調對於黃岩島爭端,「菲方不能將中國的善意視為軟弱可欺。仁至亦有義盡的時候,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並聲稱「忘戰必危,在事關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我們沒有打不還手的雅興。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去威懾住各種武力挑釁,哪怕是狐假虎威式的武力挑釁;三是《解放軍報》在越戰之後首次以「是可忍,孰不可忍」發聲,據認為是在黃岩島動武的先兆。

有人將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對美國的訪問與黃岩島對峙事件聯繫起來,認為其所欲達成的目標之一是向美方通報中國即將在南海展開的軍事行動。

另外,據傳黃岩島漁場內所有菲律賓漁船已經被中方全部驅逐,駐菲使館已提醒在菲中國公民不要外出。

總而言之,上述種種情況在黃岩島對峙事件持續長達一個月而菲方並無明顯讓步的背景之下,被廣泛解讀為中國準備在南海動武的信號,公眾似乎已經可以聞到戰爭引線被點著后燃燒的味道了。一向好戰的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8日晚間在其微博透露隔天社評內容「常此摩擦,中菲不戰將是奇迹。」也對中菲在黃岩島爆發戰爭作出明確預期。

鳳凰博報8日頭條文章或許更能反映一部分民眾對待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遲遲得不到解決的憤怒心情。在這篇題為《九評在中國南海「掃黃打菲」》的文章中,作者列舉了南海必戰的九條理由。

老實說,他所指出的這些理由除了極少數尚有些許道理外,大多數都是迎合狹隘的或者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的煽動之詞,站不住腳。我寫作本文的主旨也不是駁斥此文,因此就不細述他的觀點了。

我在自己的數個博客發表5篇關於黃岩島衝突事件的系列文章后,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情關注,總點擊量超過了500多萬,加上別的網站或者媒體轉載的,讀者肯定遠遠超過此數。很多讀者通過各種方式向我反饋了他們的想法。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位曾經參加過越戰的朋友給我留言說,他對現在鼓噪發動南海戰爭的那些人很不以為然,戰爭只會給士兵帶來痛苦和犧牲,同時只會給那些軍中的官老爺帶來好處。當然,還有些話雖然反映了事實,但由於過於激烈,也不是我這裡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就不細說了。

我知道,有相當多數人,包括一部分真正的愛國者,一部分狂熱的民族主義者,一部分憤青,都早已對菲律賓一直以來在黃岩島海域的強硬態度不耐煩,並希望中國政府採取強硬手段,特別是戰爭手段解決。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經指出中國在周邊實行了過時的綏靖政策導致不斷出現危機,但在此想強調的是,我不是戰爭的鼓動者,而且我反對在此次黃岩島衝突中訴諸武力,反對讓活生生的士兵為此次危機埋單。不錯,士兵的使命是保家衛國,但絕不能為一場錯誤的戰爭白白犧牲哪怕一個戰士的生命。

首先,我還要再次強調,中國以往的南海戰略的失誤或者某些不足,導致了危機不斷發生。南海問題不是軍事問題,不是戰爭問題,說到底它是政治問題,是戰略和謀略綜合運用的問題。為了戰略的失誤而犧牲戰士的生命,而且註定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可謂得不償失。(具體失誤在何處,讀者可參看《中國為什麼搞不定周邊衝突?》及其他各文)

其次,正像剛才說的,在沒有提出有效的戰略對策的情況下,被菲律賓所迫或者所誘,開打戰爭,中國很難善加收場。呼喚戰爭容易,人人都會,而且肯定能迎合大批民眾心理,從而贏得他們的支持,但在群情激憤的情形下,更難得的是反對戰爭。

中國擁有比菲律賓強悍得多的軍隊,雖然與軍事強國相比尚有差距,但在軍事上對付菲律賓綽綽有餘。有人就提出一個速戰速決的方案,要迅速擺平菲律賓。但這個方案的前提必須是,中國活在真空中,在這個真空里,只有中國和菲律賓兩國,因此可以為所欲為。但很遺憾的是,中國活在大國林立、關係無比複雜的亞太,而菲律賓就在這個區域的核心地帶,在它周圍還有大量與中國關係微妙的次重要國家,對中國抱有警惕之心。

可以想象,一旦開戰,在最初階段,中國勢如破竹,迅速佔據戰術上的優勢。但很快美國就會根據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提供戰略上的支援(此前文章也對美國參戰理由進行了論證,此處不再贅述)——為了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美國直接派遣軍隊參戰可能性較小,但不排除其盟國代替其實質介入戰爭。在美國的示範效應下,原本立場搖擺的東亞國家開始同情弱勢者菲律賓,考慮到今後也有可能會遭遇中國的強硬,會通過各種方式,比如政治聲明,聲援菲律賓,甚至以整個區域的名義對中國進行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停止戰爭。

中國原本意圖依賴的俄羅斯考慮到戰略性的風險,最終決定騎牆,只會向中方提供間接支持,包括武器供應和與美國進行戰略上的妥協——避免美國直接參戰。但也僅此而已,起不到戰術上的作用。

有了強大後援的菲律賓的防禦力量將空前增強,中國將陷入戰爭泥淖,並導致戰爭逐步擴大,難以短期內獲勝,必將投入更多兵員和資源,也將使戰爭耗日持久,並可能在南海周邊多面迎敵,從而陷入困境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三,由此將導致嚴重的外交和政治後果。中國苦心經營的和平形象毀於一旦,並引發周邊各國更多關於中國將實行大國沙文主義和領土擴張政策的擔憂。在大國競逐的亞太區域中國將陷入被動之中,尤其是失去多數周邊國家的支持,使他們轉而更加堅定地尋找自己的靠山。

第四,自古以來的戰爭都是少數人獲益,而大多數人為之付出代價,用士兵和百姓的血染紅權貴的頂戴花翎。戰爭,將使那些與軍工有關的權貴大發戰爭財,那些與戰爭相關的同路人獲得分量不等的好處,並部分地刺激中國某些部分的經濟獲得發展。
但總體上將要冒著摧毀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風險。高度計劃體制下市場經濟制度尚在實踐中磨合,尚未確認為有效的經濟模式,仍然十分脆弱。在戰爭誘導下,中國經濟隨時面臨崩潰的可能,戰爭的物資消耗也將導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民眾生活困難。

再者,戰爭不是說著玩的,是要死人的。雖然中國人口多,但每條生命都是珍貴的,獨一無二的,在不必要的情況下誰都沒有權利讓他們為了一場不屬於他們的戰爭付出生命。如果真要開戰,那就讓那些主張戰爭的開赴戰場好了,既然他們一心要對菲律賓動武,就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愛國心」吧,否則就不必想著用別人的鮮血來滿足自己的狹隘需要。

第五,戰時狀態將使得加強政治和社會控制擁有更實際的理由,現存的僅有的政治空間也將關閉,一元化領導、軍事管制和特殊政策對網際網路等新生事物將是個嚴重的摧殘,阻擋中國的進步歷程,社會上剛剛產生的積極因素將在萌芽狀態被扼殺掉,恢復有待時日,更何況隨著戰爭發展,將有更多於民不利情況出現。

戰爭的另一個後果是,將加強軍方在國家政治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軍方勢力有可能以此為契機坐大,並更多地干預現實政治,改變權力的力量對比。雖然公眾普遍希望中國改革,產生變化,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軍隊不介入,應當成為一個基本前提和原則。防止槍杆子政治,應當成為朝野的一項共識。

特別是目前政治局勢比較複雜,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而且即將面臨世代交替,在軍方介入下引致社會混亂和軍事獨裁,於國於民均不利。

我認為,爆發中菲南海戰爭的唯一必要條件是,菲律賓方面主動突破底線,採取實質性的軍事步驟。

在本文結束之際,我想向那些頭腦已經發熱的朋友們澆一瓢冷水,清醒地認識到局勢,以及自己的處境和位置,從而在戰爭與否的問題上作出自己的選擇。

同時,在此次黃岩島對峙事件上,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反思,並改進下一步的行動。反思為什麼邊患紛擾不休?反思何以制止之?

我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到過,人家不斷在爭議地區鬧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看準了中國處在戰略上的不穩定期,作為一個民族國家並未有效地建立穩固的、長期的國家制度、體制和機制,到目前仍在「摸石頭過河」,乃至「摸石頭上癮」,對過河缺少心理準備,因此始終未過河,在國內維持著一種危險的平衡和穩定局面,受不得重大的打擊。從這個意義上說,「攘外必先安內」生髮了新的意義:中國的核心要務,或者優先工作,是要實施全面的國內改革,改變目前計劃與市場、經濟開放與政治封閉、崇尚道德與忽略法治、政府權力過大與個人自由欠缺、國富民窮等參差並存的格局,為國家建立有效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實現國家長期、穩定、可持續、可預見地發展。

在此基礎上制定嚴密的外交戰略,既全力避免戰爭,保護國民安全,又堅決維護國家利益。首要的是要放棄在周邊領土問題上的模糊戰略與和平主義,使之清晰化、法制化,且為領土問題設置底線,特別是戰爭的底線,羅列戰爭的必要條款,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戰略觀察之六)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8: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