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代以來中國最大規模的對外思想傳播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5-8 2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馮雷   來源:人民網   日期:2012-05-04


  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既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普及並深刻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也是一部形成於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傳向世界、並對20世紀世界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

  曾幾何時,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幾場戰爭就將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打得土崩瓦解、體無完膚,淪為列強任意宰割和凌辱的「東亞病夫」。但是,自從中國有了信仰馬克思主義、以俄國革命為師的中國共產黨,僅僅經過了20餘年就贏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並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美國這個世界頭號軍事強國。於是,站立起來的新中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人們想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有哪些?他們是怎樣取得革命成功的?也就是從這時起,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開始廣泛傳向世界。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廣泛傳播可以說是從翻譯《毛澤東選集》開始的。毛澤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經驗和中國革命道路的高度理論概括。1949年底至1950年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斯大林主動提出要翻譯毛澤東著作。毛澤東訪蘇回國后,中央即委派毛澤東的俄文翻譯師哲同志(后出任中共中央編譯局第一任局長)與蘇聯駐華使館翻譯費德林合作,著手翻譯毛澤東著作。最先定稿的是《矛盾論》和《實踐論》。斯大林讀後非常推崇,批示在蘇共中央理論刊物《布爾什維克》雜誌上發表。繼該刊於1950年12月(總23期)發表之後,同年12月23日,《真理報》又全文轉載。根據中蘇兩黨協議,莫斯科外文文獻出版社於1952年、1953年出版了《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的俄譯本(共四冊)。

  不過,毛澤東著作譯介到國外並不是始於新中國成立之後。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根據工作需要就將部分中共中央文件譯成外文,有些還在共產國際的刊物上發表。1927年5月27日和6月12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機關刊物《共產國際》俄文版和英文版先後刊登了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是第一篇被譯介到國外的毛澤東著作。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為加強國際宣傳,中共中央南方局開始著手組織翻譯毛澤東等黨的領導人的著作。1945年,董必武代表中共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時,攜帶了一批毛澤東著作,交給當時在美國工作的徐永瑛等人組織翻譯。此外,1945年抗戰結束后,日本友好人士八木寬先生在東北翻譯了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由民主新聞社出版。也就是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有部分毛澤東著作的俄文、英文和日文版本流傳於世了。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考慮到世界各國對我黨革命經驗的廣泛關注,開始組織系統地翻譯毛澤東著作。1950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成立《毛澤東選集》英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的英譯工作正式開始。英譯委員會由徐永瑛負責,委員都是我國最優秀的英文翻譯家,其中既有金岳霖、錢鍾書、王佐良、鄭儒箴等著名學者,也有唐明照、浦壽昌、章漢夫、冀朝鼎等精通英文的黨內幹部。前者多承擔翻譯工作,後者則在工作之餘審稿。翻譯工作歷時三年,於1953年與中文版的編輯同步完成。譯稿完成後,按照我方與英共的協議交予英共中央委員會,由英共領導的勞倫斯出版公司參照莫斯科出版的俄文版在英國出版發行。在英文版編輯出版過程中,由於雙方意見不一致,後來停止授權勞倫斯出版公司再版《毛澤東選集》英譯本。

  日本從1952年起陸續出版了幾種版本的《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其中《實踐論》、《矛盾論》的單行本印數多達30萬冊。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著作的翻譯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文種,多是國外的兄弟黨或政府提出建議或要求,由外方單獨或中外合作翻譯,中方沒有掌握主動權。原因在於這一時期我們的中央文獻翻譯雖有一定組織,但規模不大,也沒有建立常設性翻譯機構。不過,這一時期仍被視為毛澤東著作翻譯的序曲,為後來大規模翻譯《毛澤東選集》及修訂譯文奠定了基礎。

  1960年,《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問世,中央決定將其翻譯成多種外文出版,毛澤東著作翻譯的大幕由此正式拉開。同年5月,中央開始從外交部、中聯部、中央編譯局、新華社、外文局、國際廣播電台、北京外國語學院等外事、外宣單位和外語院校調集優秀外語幹部組建臨時翻譯班子,起初僅成立了英文和俄文兩個翻譯組,每組20餘人,並配以數名外國專家。1961年1月,又成立了法文和西班牙文兩個翻譯組,人員結構相似。日文則由外文局組織翻譯。中央指定這個翻譯班子由中央對外聯絡部伍修權副部長親自掛帥。此外,中央還專門指派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同志為翻譯班子做中文答疑工作。

  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翻譯期間,很多參與工作的翻譯家和高級領導幹部都認為,為了掌握中央重要文獻翻譯的主動權,向全世界提供具有較高權威性、準確性的譯文,更好地為對外宣傳服務,有必要設立一個專門的常設翻譯機構。經過一番醞釀籌措,中央聯絡部和中央宣傳部於1961年12月8日聯名就此事向中央提出請示報告。同月,當時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的鄧小平同志做出批示,同意設立負責中央重要文獻中譯外的常設機構。由於相關人員沒能及時到位且正值中央進行機構精簡、調整等原因,成立該機構的事情被擱置了一段時間。1962年4月,中宣部再次就此事向中央打報告請示並很快獲批。於是,在全國大幅度精簡機構的情況下,我國從事中央重要文獻翻譯工作的常設機構正式成立。鑒於該機構當時主要承擔翻譯《毛澤東選集》的任務,因而將其定名為毛澤東著作翻譯室,隸屬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翻譯工作完成後,各語文組又投入《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外文版的修訂或翻譯工作。1966年「文革」開始后,翻譯《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向全世界宣傳毛澤東思想成為我國政治生活的頭等大事之一。《毛澤東選集》除了英、俄、法、西、日五個語種外,還安排了德、意、葡、阿拉伯、印地、波斯、烏爾都、朝、越、印尼、荷蘭、斯瓦希里、豪薩、冰島、丹麥等語言的翻譯,總計30多個語種。到1969年,陸續完成了《毛澤東選集》一至三卷的外文版修訂和翻譯任務。

  1970—1975年,受「文革」影響,中央文獻翻譯工作曾一度陷於停滯狀態。1975年10月,根據中央指示,《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翻譯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當時共設英、俄、法、西、日五個語文組,人員以毛澤東著作翻譯室為主,並從其他單位抽調了大批優秀人才,每個語文組還配備了兩至三名外國專家。《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約計32萬字,翻譯用時兩年多。自毛澤東著作翻譯室成立以來,除了完成《毛澤東選集》的翻譯、修訂工作外,各語文組還完成了《毛澤東軍事文選》、《毛主席語錄》、《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毛主席關於三個世界的劃分》等翻譯任務。

  毛澤東思想在世界的廣泛傳播,不僅是中國大量翻譯毛澤東著作的結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都積極熱情地翻譯介紹毛澤東著作。據統計,除了中國,全世界還有54個國家與地區翻譯出版了毛澤東著作,有39個國家與地區在報刊上發表毛澤東著作和《毛澤東詩詞》;有20個國家以20種文字翻譯出版《毛澤東語錄》,共有35種版本。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解放運動和發達國家社會運動空前高漲,以毛澤東著作為主的對外思想傳播滿足了各國人民的實際鬥爭和精神需求,從而出現了中國近代以來前所未有的對外思想傳播的高峰。毛澤東思想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對當代世界的思想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1979年起,我國開始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的著作也翻譯成外文出版。《周恩來選集》(上、下卷)、《劉少奇選集》(上、下卷)、《朱德選集》、《鄧小平文選》(一至三卷)、《陳雲文選》(一至三卷)相繼被翻譯成英、俄、法、西、日五種文字出版。根據中央不同時期對外宣傳的需要,還翻譯出版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鄧小平論香港問題》、江澤民《中國能源問題研究》、江澤民《論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江澤民文選》第一、第二卷等。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的著作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的翻譯和傳播在對外宣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最新成果,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指導思想、執政理念和具體方針政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除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著作之外,黨代會文件、全國人大會議和全國政協會議文件以及中央其他重要文件的翻譯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社會主義理論、政策和實踐的重要途徑。中央編譯局正式承擔了有關文件的翻譯工作,因此,1982年毛澤東著作翻譯室更名為中央文獻翻譯室,1995年更名為中央文獻翻譯部。

  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範圍的廣泛傳播,是中國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思想傳播,它不僅對20世紀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標誌著中國人的思想在沉寂數百年之後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391

主題

3923

帖子

256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5
沙發
好啊好啊1 發表於 2012-5-9 13: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好啊好啊1 於 2012-5-8 23:21 編輯

將馬克思主義篡改的沒了樣子,以很多國家中發生一系列禍國殃民的重大事件為標誌,最後以失敗而以鬧劇的形式告終!

結合中國的情況,就會更能讓世人知道什麼是說一套、做一套,中國特色的厚黑文化了。

也就是能為世界上輸出邪惡的東西。給中國人丟臉。

嘿嘿,
好啊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