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甄嬛傳》咋一夜之間成了「吃人的老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2-5-12 07: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人民日報》刊登文章公開批評宮斗電視劇《甄嬛傳》),情節上漏洞百出,內容上將「煽、色、腥」發揮到極致,主題上唯鬥爭至上、以惡制惡。這些被觀眾稱為「重口味」的後宮題材電視劇,有意忽略作為公共媒體應當承擔的輿論教化責任,對歷史的解構背後隱藏著對權力、恩寵、一夜走紅、一夜暴富的嚮往和對享樂主義的崇拜,既無益於認識歷史,也無益於思考人生。這類電視劇是在大眾消費文化背景下出現的消費歷史的怪物,因其所謂對當下職場狀態的映照,而受到一些年輕觀眾的熱捧。如果繼續放任這類題材的過度製作和播出,無疑會對社會心理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對歷史的嚴重篡改和對宮廷爭鬥的無限放大對於受眾,尤其是青少年會構成一種誤導,會讓他們對歷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產生歧義,失去了指引現實人生的歷史坐標,一味沉溺在逃避現實的空虛里。而對於後宮劇本身來說,任意設置歷史語境,編造子虛烏有的歷史情節和人物關係,片面迎合市場的低俗趣味,消費惡、渲染惡,終將在「娛樂至上」中「娛樂至死」,而留下一堆糟蹋歷史、無益於人心、無益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文化垃圾。(2012,5,8「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文章批宮斗劇胡編亂造
煽色腥到極致》)

說實話,當看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時,相信許多人都嚇了一大跳,後來的事實或多或少也被證明是如此。因為這幾天,無論是網友間的議論,還是朋友間的聊及,都以為這文章有點「帽子太大」,就如此類宮斗劇一夜之間成了「吃人的老虎」。於是一向對事好奇的我,就想來一個窮究其竟了。

老百姓是用政治眼光享受娛樂?我看沒有那麼嚴重。這樣的電視劇為啥能讓那麼多人津津樂道?就因為那不過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就因為其中的情節一環扣一環而吸引了他們,就因為許多人在藉此在消磨或者打發時間。除此之外另有它哉?沒有吧。所以在我看來,寫這樣文章的人,或神經過於緊張,或有點文革中「無限上綱」的意味在內。
廣電總局當初全是吃了乾飯的?這樣的電視劇是怎麼誕生的?從拍攝之初到殺青、到最後投入市場,編劇、導演、演員、拍攝計劃、審片等等,全在「真空」里?如果廣電總局有問題,作為中央級媒體和國家有關部門,為啥就不在那裡及時溝通?為啥非得出了那麼多宮斗劇,有人才掄起「大棒」?如果要打屁股,那該打誰?且是不是非得到外面來打?
歷史教育是靠電視劇來完成的?誰在那裡將這樣的電視劇當成歷史教育題材片看?是有些人,還是觀眾中的極大多數?有多少看此類電視劇的人,將觀賞諸如此類的電視劇作為學習歷史的平台?太高估了觀眾的「水平」了吧?如果觀眾中果真有這樣高水平了解歷史的人,他們不會自己分辯?那不叫「皇帝不急太監急」?
主旋律的唱響為啥聲音那麼輕?就算文章中的批評有理,那麼請問「公共媒體應當承擔的輿論教化責任」,「認識歷史和思考人生」,「對歷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產生歧義,失去了指引現實人生的歷史坐標,一味沉溺在逃避現實的空虛里」這樣的事,究竟靠誰、靠什麼來完成?那些主旋律的事,為啥不及時跟上?主旋律唱響的聲音為啥那麼輕?這究竟是誰的責任?主流媒體是不是先該好好打打自己的屁股?

我們不是有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所以我也來一個「一家之言」,在此談談自己的不同想法。如果按這篇文章的立論,不但是宮斗劇,好像許多電視劇都該打入冷宮!
所以,如果要由我來下定論,這樣的宮斗劇不過是在片頭少了六個字:此劇純屬虛構!

113

主題

131

帖子

80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3
沙發
穿草鞋的 發表於 2012-5-12 11:05 | 只看該作者
怕是要借甄嬛傳的火爆來炒一下自己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