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提出C2模式,美國悲慘結局恐遭自取其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5-6 18: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布時間:2012-05-05 09:24:46 文章來源: 環球視線


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3日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戰略對話中表示,中美不搞「兩國集團」(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衝突對抗,但可以搞「兩國協調」(C2),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按常理來說,外媒對該消息的評論應該鋪天蓋地了,但今天的表現極其不正常。

截至發稿,距戴秉國的「C2」模式的提出已經過去整整十幾個小時了,外媒均未做出評論,死一般的平靜,這和近來中國是國外媒體關注的焦點完全是兩個境界,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讓他們如此淡定呢?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戴秉國與希拉里親切握手)

首先,外媒的平靜不禁讓人想到,他們不想讓中國主導?隨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強大,他們害怕中國,甚至恐懼中國,近期的軍演等一系列事件都可以看出歐美列強及周邊鄰國對中國的憂心和糾結。美國若認可中國的「C2」模式,意味著不能夠指手畫腳插手南海問題,野心和霸權主義難施展,最慘的結局恐怕是自取其辱。

或許我們還可以這麼認為,外媒是因美國方面尚未就該模式做出任何回應,因此它們的一舉一動格外謹慎。因為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對社會具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是構成社會文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當初美國經濟學家、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登首次提出G2的時候,中國也是謹慎對待,目前外媒靜候美國動靜或是最佳之舉。也許各大媒體已暗潮湧動,看似平靜,其實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只要美國方面有回應,他們的言論將會卷土而來,現在只能憋著,千萬別憋出內傷。

另外不得不說點現實問題,傳統的東西需要時間去改變,中國「C2」模式的提出打破了歷史上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是對西方思維模式的挑戰,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現在顯然無法轉變他們既定的思維。就好比一個習慣用左手吃飯的孩子,突然要讓他用右手拿筷子吃飯,這個習慣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改變。今天突然改變西方思維模式,道理是一樣的,給他們一點點時間!

其實,說來說去,外媒評論與否,「C2」模式它就存在,還勢必將成主導模式,回顧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世界格局和展望21世紀的世界格局中的國家集團演變,可謂路線清晰:G7→G8→G20→G4→G2。這是世界發展的鐵規律,時代發展的大潮流,「C2」的提出就是順應了這一大勢,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往大了說,這是不以任何國家和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定律和辯證法。

這一新模式將給某些喧囂的國家一些啟示,霸權無立足之地,合作是王道,想哄哄亂叫或正在亂叫的國家可以多學著點!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頭痛問題正在等著希拉里!

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5月3日到4日於北京舉行,路透社用「備受關注」形容中美高層的又一次會面。據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同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國務卿希拉里、財政部長蓋特納將共同主持這次對話。雙方各20多個部門負責人參與其中。

「頭痛問題正在中國等著希拉里。」美國彭博社2日評論說,希拉里北京之行的每一分鐘都在變得更複雜、更艱巨。





審視今天的美中關係,希拉里看到的是無處不在的可能影響市場波動、破壞戰略關係的緊張態勢,包括中國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美國對台軍售、伊朗問題、美國介入緬甸以及北京的軍力建設雄心等。

多年來,全球最重要的雙邊經濟關係從未像現在這樣充滿潛在衝突和分歧。

《紐約時報》稱,現在的中國和20年前大不相同,美國愈發不願得罪一個日益崛起的經濟大國,更何況在朝鮮、伊朗等許多安全問題上還需要與中國合作。

專家: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減震器」

5月3日至4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該對話將在戰略層面發揮「減震器」作用,在該機制下,兩國將加強對現存問題的經營管理,並在政府高層塑造中美之間的新型大國關係。

阮宗澤表示,中美之間的問題非常多,老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又不斷出現。要在如此紛繁複雜的問題中保證中美關係處在相對平穩發展的軌道上,需要一個對話機制,作為減少關係震蕩、釋放壓力的渠道。而且,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對話,對話雙方都是兩國元首的代表,可以做一些重要決斷。

阮宗澤說,在戰略層面上,雙方將強調不要對抗而要合作,特別在涉及兩國重大關切和核心利益方面保持敏感性。比如,中方可能會提出,近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些舉動損害了中方利益。「有什麼話在這裡就可以說了,而且可以說得非常坦率。」

近來,中美「戰略互信」這一說法頗受關注。阮宗澤就此指出,中美戰略互信是一個搶眼的話題,但有時容易被理想化,這不是現實態度。

他指出,戰略互信是一個十分複雜、需要長遠努力的問題,但「互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現問題時如何溝通管理。所以,中美雖暫時難以將戰略互信增進到理想狀態,但可以對矛盾加強「經營和管理」,避免失控。

「這是比較現實而且能夠做到的,對話機制就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阮宗澤指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超越了具體的日常辦案,在高層定位中美未來關係的發展,同時也在塑造中美新的「相處之道」,其作用越來越明顯。

「中美的問題太多了,光是靠日常解決問題,可能永遠解決不完,而且很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沒有這個對話,中美關係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而會被埋藏在一大堆具體問題之中。」他說。

歷次對話,中美雙方都派出了「強大陣容」。中方有多名部長級官員參加,美國也將有許多「重量級」內閣成員與會。

阮宗澤表示,這不是部門與部門的對話,而是兩國政府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整合內部資源后的溝通。他表示,這種跨部門的行為會使信息傳遞非常迅速,也反映了政府正在建設和提高內部協調能力,是很新的方式。

「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這樣的政府間對話機制,」阮宗澤如是評論。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