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洋蔥網』,網速快、收費低。」從去年開始,一個名為「洋蔥」的網路服務通過口口相傳逐漸成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學選擇上網服務的首選。在享用快速網路之外,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洋蔥網」搭建者是南航大計算機專業大四男生黃超。揚子晚報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這個「洋蔥網」運行不到一年,在校園裡已擁有超過三百位固定用戶。
火爆的洋蔥網
兩年收費六百元比校園網快多了
「原來用校園網,速度特別慢,開個網頁都要等老半天,更別說看視頻了。」南航大藝術學院大一的陶同學剛進校,就頭疼起上網問題,「如果申請其他服務商的網,一個小時6毛錢,也挺肉疼。」就在小陶糾結不已時,聽朋友說到了「洋蔥網」,小陶根據朋友提供的客服電話找到了「洋蔥網」。「手續很簡單,申請後有同學上門測試安裝。要上網時點擊它們的圖標,輸入賬號密碼就可以了。」使用了一個學期,小陶很滿意,還將「洋蔥網」推薦給了同班的同學。「現在很多同學都在用,晚上比較忙的時段同時開很多個網頁都沒問題,看視頻一般也比較流暢!」
南航大政治學專業大一學生小林告訴記者,這個網路在大一同學中尤其出名。「聽說是學長自己搭的網路,好神奇呀。」「是不是佔用實驗室的資源來干私活賺錢呀?不然怎麼會比服務商還便宜?」對於「洋蔥網」的來歷,不少同學覺得很新奇。
記者根據小陶提供的電話聯繫上了「洋蔥網」客服同學,這位同學告訴記者,「洋蔥網」是一位學長自己搭建的,並沒有佔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洋蔥網」一半接入電信網路,一半接入校園網,同學們在使用時既可以高速上網,又可以連上校園網,享受校內網路資源。「洋蔥網」的收費為半年200元,一年350元,兩年的使用費為600元,「洋蔥網」的性價比的確能吸引不少同學的關注。
他們還挑客戶,玩網游的人不能申請
「我們是從服務商買來帶寬,再接到個人用戶上。」「洋蔥網」創辦人、南航大大四計算機專業的黃超向記者介紹道,為了充分利用帶寬資源,節省成本,「洋蔥網」採用了多人共用一定的出口寬頻的方式。「這就和家裡用路由器多人上網的道理差不多。」黃超告訴記者,他在校外租了一套房子,買了3個伺服器。「洋蔥網」是從服務商那裡買來的帶寬,利用學校的網線埠,通過自己開發的虛擬網關分給每一位用戶同學,雖然要向每位同學收取費用,但由於不斷投入線路和伺服器,其實並沒有什麼收益。「實際使用效果是網速下限是1M的帶寬,上限是10M左右。」相比於校園網的網速與服務商的價格,這樣的性價比吸引了不少同學。黃超希望用自己的技術來給大家一個實惠的網路。「洋蔥網」為學生用戶提供七天免費試用,服務期內如果使用不滿意可以無條件退款。
如果從利益角度出發,「洋蔥網」可以優先滿足網遊客戶,校園裡這片市場才是最大的,技術上也是最簡單的,這樣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不過,黃超和他的助手們卻一直在控制使用人數,每當有同學申請加入時,他們都要了解使用需求,玩網游的人是不能申請的。「我們只給真正需要的人。例如,那些經濟能力不太好,又經常需要上網查資料學習的,我們儘可能鼓勵大家健康上網。」
傳奇的創辦人
他曾休學兩年做喜歡的事
「其實我已經『大六』了。」黃超告訴記者,他曾經是信息學奧賽獲獎的保送生,到了大學后,卻覺得自己並不適應課堂的教學。「我並不覺得課程難,只是計算機行業發展快,教材卻太舊沒實用性,經典的理論知識講解也不深入,還不如自己學呢。」於是,他最早成功創辦了學校的「紙飛機」論壇,並開始參加「挑戰杯」等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
「當時家裡人不同意我休學,經過我與輔導員的溝通,輔導員還是很支持我的,認為我有自己的選擇可以去做,不過要照顧好自己,同時考慮好將來的出路。」由於學校規定完成本科學業的時間不得超過6年,黃超給自己定了離開學校的最大上限——兩年。
離開學校后,黃超去一家小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半年多后和朋友創辦了公司,主要給企業做網站設計、軟體定製開發、伺服器運維等工作。「剛開始時比較難,後來業績一直在上升。由於美工和銷售多數是兼職,成本和風險也比較低。」這段時間,黃超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些工作中積累的資金和技術,也為他後來「洋蔥網」的開辦奠定了一些必要基礎。「後面做『洋蔥』的錢,就是靠當時賺來的。」
回到學校,黃超開始做第一個項目——「校園網寄生蟲」,通過一個簡單的程序,讓大家分享自己的網路資源。「使用是完全免費的,大家可以主動把自己的網路貢獻給校內其他的同學使用,從而能讓大家節省很多網費。」不過,他漸漸發現,喜歡佔用公共資源的人多,而願意分享自己資源的人則極少。「校園網寄生蟲」停滯下來后,一年前他又開始創辦「洋蔥網」,目前這項半公益性質的項目運營良好。
在他眼中,寫程序像寫詩
「不得不承認,大學生裡面有人吃喝玩樂過日子,有人將來要啃老,又有多少人會為自己的未來事業和現在的成就去自豪呢?」黃超說,自己不是鄙視啃老,「我的父母沒什麼能讓我啃的,我只能奮鬥再奮鬥,將來去啃社會啦。」採訪前一天,正值歐冠皇馬對拜仁的比賽,黃超回復記者邀約信息是在凌晨5點多。不過,他熬夜並不是為了看比賽,而是在寫一個程序,「做到早上9點多才睡。」
好友眼中,黃超是一個「寫程序的詩人」。黃超的英語並不好,不過,英語的欠缺卻絲毫不影響他寫程序。「我一直認為程序是沒有語言的。代碼如詩,我們用了一堆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給計算機。」黃超對網路技術的興趣濃厚。「我始終覺得校園網和大型企業網路對帶寬的控制和使用不合理,洋蔥給我帶來的最大價值就是我可以在真實的環境中實踐我的那套網路分流優化演演算法。」他一直在努力實踐一種網路優化演演算法,希望可以在相對較小帶寬下做到讓更多人有更好的網路體驗,目前已經有了較好的成效。「這套演演算法可以自學客戶的使用規則,通過數據對不同的應用進行篩選和分流,並賦予不同的優先順序,例如網頁、QQ、遊戲、視頻、下載等等,效果要遠好於QoS等相對固定化的規則。」如果有機會,他希望繼續做深入的研究,將來將其做成產品,給更多的企業使用。
黃超的理想是擁有一個商業帝國,而現在在做的「洋蔥網」和自己研究的程序只是他實現理想的一小步。「讓我的思想來波及世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先從感動自己,影響身邊的人開始吧。」目前,黃超已經在杭州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找到一份演演算法工程師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