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28億年前魷魚與章魚的祖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伐木開荒 發表於 2012-6-8 1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奧地利科學家成功復原了一塊此前未知的動物化石的原貌。根據復原圖,這隻動物渾身長滿釘狀結構,據信是現代魷魚與章魚的祖先。此項研究由奧地利國家歷史博物館進行,研究人員利用3D掃描技術逐層掃描化石,而後製作出一段視頻,展示這種動物如何生活和移動身體。
    這種動物被稱之為「Dissimilites intermedius」,生活在距今1.28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它的化石在海底形成,最後在阿爾卑斯山白雲石山山頂的沉積物中發現。科學家表示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允許他們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一些細節,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這種古生物。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這種動物的身體被釘狀結構覆蓋,每一個的長度在3到4毫米之間。

  博物館發言人表示:「這塊化石代表此前一個未知的物種。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和先進的3D復原程序不僅可以幫助復原一年前在白雲石山發現的化石的原貌,同時也能根據這種動物的肢體留下的印記了解其如何移動身體。」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動物生活在1.28億年前,身長13厘米。目前,化石以及照片正在博物館展出。發言人指出史前的特提斯海——古地中海,位於岡瓦那大陸和勞亞古大陸之間——的海底沉積物中存在大量化石,年代跨度可達到數百萬年。岡瓦那大陸後來分裂,形成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勞亞古大陸形成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

  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阿爾卑斯山鑽出海面,以前的海底沉積物成為白雲石山山頂的一部分。在海拔高度大約2600米的普茲-格斯勒自然公園,科學家發現一段前海床,史前史化石密度居於全球第一。此項研究由奧地利國家歷史博物館地質學古生物學部門的亞歷山大-魯肯奈德領導。他們對這個150米的前海床進行了3年的挖掘,最後於2011年發現Dissimilites intermedius化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9 09: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