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新一代剝削階級巨頭的產生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田大力 發表於 2012-5-3 04: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黑炭翁  
   
    解放初期,我國階級成分的劃分,主要是按照財產多少和剝削性質兩項基本原則進行的(有歷史資料可查,在此不詳述)。歷史已經過去、生產關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今天的事情不久也將成為歷史。誰能知道將來會怎麼評價今天的呢?但可以肯定地回答:今天的錯誤將來肯定需要糾正甚至清算。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全球經濟正向一體化方向邁進,需要越來越廣泛的橫向聯合和專業協作,雇傭和被雇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現在無法用原來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來定義現代的階級成分了。不承認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剝削階級的觀點也是錯誤的。因此,需要另行探討新標準。

  新一代剝削階級的含義:利用不平等條件或非法手段,侵吞侵害國家或他人利益而暴富的階層(很難完整定義,尚需探討)。 當然,那些靠勞動、科技、智慧等公平方式而致富者,雖擁有千萬財富也不應劃歸本列。

  一、產生的根源:1、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隨著四清三五反、割資本主義尾巴等運動的開展,人民群眾雖苦尤樂,黨的話就是聖旨,誰敢說三道理?即使是那些所謂的投機倒把、損公肥私等現象的存在,也未構成嚴重問題。改革開放以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當時並沒有限定什麼方式),有一位父母官曾坦言:「改革開放嘛,誰的錢都可以掙,包括父母的錢(說穿了就是國家利益)」,「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搞改革」。於是有些膽大的人通過非正常手段就暴富了起來。

  2、黑貓白貓原理也是多數人的口頭禪,撈錢時也就可以不擇手段了。

  3、「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意味著無論是稀土礦還是其他什麼礦,能掙錢都可以隨意開採。於是人們蜂擁而至,不計任何後果,個人發了大財。然而,不但留下了千瘡百孔的亂攤子等待國家耗巨資治理,而且引起了巨大的國際矛盾。

  4、委派制和異地為官制,弊端疊出。同樣類型或同規模的企業,民營或私營的能掙錢,而國營的確經常巨虧,或被迫轉讓或倒閉者不算少數。原因何在?除了部分老闆不懂經濟技術或短期行為等原因之外,中飽私囊、吃喝玩樂、利益輸送等也是部分國企的病根。同理,那些手中掌握重權的機關、事業單位的獨裁們,也非常方便權錢交易,造就了不少的灰色暴富者。

  5、照搬西方的股票交易制度,造就了成批億萬富翁。

  二、表現特徵(簡述):1、利用權力或影響力,從事特有行業獲取暴利;
  2、官商勾結侵蝕侵吞國有資產;
  3、亂采亂挖亂伐者肥了個人,等待國家擦屁股;
  4、拚命壓低雇傭者的薪金和福利,賺取超額收益;
  5、利用政策漏洞剝削或坑害二級市場股民;
  6、玩弄權術侵蝕侵吞小股東應得利益;

  三、慣用手法:在上述6項方法中,前四項簡單明了,毋庸多述;后兩項的方法相對隱蔽,尚未達成社會共識,應重點給予揭秘:

  1、民營或私營企業的主要股東,雖然在創業和發展期間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在上市前通過高送轉股的方式(有的高達5倍)基本享受到了應有的增值利益,送轉完成後每股資本溢價所剩無幾。在上市時使盡渾身解數提高發行價格,通過二級市場股東的認購獲取了非凡的資本溢價。雖然新股上市公司有高送轉的習慣,但並沒有將「超額資本溢價」(上市后的資本公積總額—上市前的資本公積總額)送給新股東,原股東照樣一點不少得。
  這就是剝削的秘密所在,拚命地爭搶上市現象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當然,這塊巨大的蛋糕不能完全獨吞,少不了在事先或事後孝敬那些利益鏈條上的官員和機構。
  2、國企改制過來的原始股東,不但可以採取壓低評估價(主要是實有資產和商譽兩項)的方式化公為私; 而且還可以充分享受上述超額資本溢價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3、新股發行的「三高」,其受益者就是原始股東和火線突擊擠入的其他機構。
  4、受害者當然是二級市場上的股東。但別忘了,二級市場上的機構大戶,他們多數知內情,且信息靈,逃得快。因此,小散們就是被宰的羔羊。
  另外,有的公司剛上市第二年就虧損,坑害了大批小散。
  5、有限責任公司的大股東,效益較好時可以憑藉其權利,通過不同的方式剝奪或侵蝕小股東的股份(詳見《中小股東如何維權?》一文)。

  四、預防措施:法律上的漏洞和殘缺,是導致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解決上述問題方法也是很多的。例如:

  1、將上述「超額資本溢價」扣除原盈餘公積后的70%-80%,無償送給二級市場上的股東,就可以基本解決公平的問題。
  2、加強國家審計監督,防止社會中介機構弄虛作假,也是保證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環節。
  3、其他具體方法可參閱《淺議股市管理制度的改革》一文的相關部分。

  五、國家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蒲松齡在《促織》一文中感慨地寫到:「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如何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仍是穩定經濟、創造和諧社會、縮小貧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關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