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熱貼:刑不上常委是定律?薄熙來哪裡能夠格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4-30 1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4/30  消息來源:網路  

即使沒有王立軍(專題)事件,今年的十八大上,薄熙來(專題)也很難在常委會中找到一張屬於自己的椅子。所以,把「刑不上常委」的定律套在薄熙來(專題)身上,認為假如薄熙來(專題)一旦在十八大進入常委其前途就可保無虞的說法,其假設之前提就不成立。

  刑不上常委——「刑不上大夫」的現代翻版,被廣泛認為是中共處理黨內「病人」的最高上限和有違現代法治理念的政治短板。回顧歷史,這個說法雖然屢遭輿論詬病,但卻有其特殊歷史淵源,其產生背景更可以追溯到中共創建之初。

  在中共建黨到改革開放前的五六十年,出任黨內常委職務可以說要冒著相當大的風險。因為一方面,敵對的國民黨集團必欲滅之而後快,另一方面,共產黨內部的殘酷政治鬥爭和惡劣的戰爭環境,也使得很多常委級人物聲名掃地,迅速出局。這一狀況在「文革」走向極致。整個「文革」期間,政治爭鬥此起彼伏,常委中人除了毛澤東外,幾乎被整了個遍。最慘的常委劉少奇,貴為國家主席,黨內排行第二,火化前甚至連真名都沒能留下。

  「文革」的極度混亂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讓中共這個執政黨瀕臨政治破產邊緣,也促使中共領導層認識到了保持高層穩定的極端重要性。正是基於這一歷史教訓,結束文革后,在鄧小平、陳雲等黨內元老倡議下,中共高層達成了「刑不上常委」的政治共識。因為這一共識存在,三十多年來,常委級人物從無一人被送上刑事法庭。即便是錯誤嚴重如趙紫陽者,也不過被撤消黨內外一切職務,軟禁終生而已

  最近,薄熙來事件發生,人們又重新拾起了這個話題。究其原因,一是傳言有常委級人物涉入其中被免於追究,讓人們對中國是否是在貫徹依法治國產生疑惑。二是因為薄熙來事件性質嚴重,他本身又是中共政治局委員,一段時間以來被不少人認為是十八大常委的熱門人選,人們的疑問在於,如果像薄熙來這樣的危險人物都能進入常委,那麼中共這條「刑不上常委」的政治法則還算不算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分析一下薄熙來進入政治局常委的可能性。

  首先,對薄熙來來說,一些人之所以認為他有可能進如常委,是因為覺得他代表了黨內一股「左」的政治勢力。這種觀點認為,在中共協商政治的背景下,薄進常委代表了黨內某種政治平衡。這實際上是非常錯誤的觀點,是媒體輿論鼓吹下人們邏輯自證的結果。因為根據中共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文化傳統,政治協商是建立在認同黨的總路線基礎之上的政治協商,決不是不同路線間的妥協。在這一總路線的指導下,最近三十多年來,中共對於所謂的「自由化」嚴防死守,對毛時代老路的「極左」復辟勢力打壓更加嚴厲。

  而薄熙來在重慶搞的運動,顯然和文革無異,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路線更是背道而馳。就這一點,我們通過對胡錦濤總書記在建黨九十周年講話中對薄的不點名批評和溫家寶總理今年「兩會」記者會上對薄拉歷史倒車的公開批判就能得出結論。所以至少在胡溫看來,薄熙來就一定不能進入常委。

  其次,中共是一個極其講究組織紀律和團結的政黨。雖然中共內部像毛澤東說的那樣「黨內有派」,但這個黨對分裂言行一致保持著足夠的警惕,有時候甚至不惜痛下殺手。

  建國前的不提,建國之後最有代表性的是高崗、趙紫陽。高崗作為建國后首任國家副主席,被打成第一個反黨集團骨幹人物,迄今都未能翻身。趙紫陽是「文革」后黨的第二位總書記,鄧小平的臂膀之一,因為在「六四」中犯了分裂黨的錯誤,被幽禁終生。高、趙二人黨內地位如此之高,都落到了這個下場,我們就能認識到中共對黨內團結的極度重視。

  再看薄熙來。毫無疑問,無論從任何一個層面看,薄熙來到重慶后的行為,都夠得上分裂黨的標準。黨內有不少聲音認為,和高、趙二人相比,薄熙來地位不高,但因為他善於利用黨的制度漏洞、善於利用媒體造勢以實現個人政治目的、因為他創造了經濟貪腐和政治貪腐的全新腐敗形式,他更肆無忌憚的裹挾朝野政治力量與中央分庭抗禮,其危害性相比高、趙二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薄這樣的政治動作,又怎麼可能在十八大進入常委呢?

  第三,公眾之所以對薄熙來可能在十八大入常形成錯覺,也與薄熙來的自我包裝和不少媒體不負責任的政治投機密不可分。薄熙來新聞科班出身,極其善於利用媒體炒作自己。國內極左媒體如烏有之鄉,早被證實接受過重慶方面贊助。而其他網站,比如香港某家中資背景的華文媒體集團,也曾因為為薄熙來代言而遭中央主要領導斥責。

  薄熙來雖然貴為紅二代,但其父的離世和他自己帶有「異端」色彩的行事風格使他積累的政治資本還不足以保送他入大位,他不得不藉助媒體和公眾輿論來把自己抬升到「左」派領袖的位置,以此作為更上一層樓的墊腳石。但黨內主流並不在他這一邊,他的野心也招致了黨內的反感,甚至有人說他就是第二高崗。實際上,挾公共輿論之威試圖逼宮,在中國是不現實的。黨內的實力派也不會給此類異類開啟政治綠燈,薄熙來根本就不可能在進入常委。

  第四,在靠「人脈」打拚的政治圈裡,「組織」意見極為重要。但薄熙來在中國政治圈的關係理得並不順。實力人物中,江澤民雖然因為感恩於薄父的政治幫助而提挈過薄子,但據傳在薄熙來到重慶之後,江薄已經嚴重不和。有傳言說江在成都修養時,薄熙來幾次相邀,江都不予理睬,在王立軍(專題)事件發生后,江更直言斥責薄熙來「品質敗壞」。胡錦濤對薄熙來的態度最明白不過,自把薄熙來踢到重慶后,五年時間都不願去看。而薄本身又是太子黨中的異類,行事招搖,太子黨也不待見他。所以即便從派系政治的角度分析,薄熙來也不可能在十八大進入常委。

  綜上分析,即使沒有王立軍(專題)事件,今年的十八大上,薄熙來也很難在常委會中找到一張屬於自己的椅子。所以,把「刑不上常委」的定律套在薄熙來身上,認為假如薄熙來一旦在十八大進入常委其前途就可保無虞的說法,其假設之前提就不成立。事實上,從目前的情況判斷,作為政治局委員的薄熙來此番已經難逃刑法制裁。

  但是,即便如此,薄熙來也已經是政治局委員了。這個位置在全黨只有二十五個,距離政治局常委只有一步之遙,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列。現在因為王立軍事件猝然發生,薄熙來問題浮出水面。薄、王事件不僅讓中共顏面掃地,更嚴重衝擊了民眾對黨的政治信任,甚至於對社會穩定都構成挑戰。

  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人們不禁要問,像薄熙來這種人為何能夠被一路提挈進入中央政治局?為何要等到事情鬧大到這個程度才被中央查處?如何改革黨的用人、監督機制才能避免更多薄熙來式的危險分子進入黨內高層?等等,這都是是中共要認真反思、檢討的地方。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3: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