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蕭平實的邪見及謬說略舉(共十帖)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1-12-31 0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蕭平實謬論之一、提婆菩薩根本不知道佛講的道理?

《邪見與佛法》 第二章 解脫道及其邪見 :我們有《楞伽經詳解》出版,裡面就專門在講初地所應當知道的法無我,如果你破參后不讀我的《楞伽經詳解》,那就是傻瓜了。
《邪見與佛法》第二章 解脫道及其邪見 :我們的《楞伽經詳解》,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講,藏經裡面有好多祖師批註楞伽經,但是我不去看它,因為我發現他們所講的都不是我要的,而且他們根本不知道佛講的是什麼道理,解釋錯了。

-------------------------------------

《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 提波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

提婆菩薩是龍樹菩薩的高足。提婆菩薩根本不知道佛講的是什麼道理?解釋錯了?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注楞伽的大德:支那沙門蕅益釋智旭、明憨山大師德清等等都被蕭平實打入「根本不知佛講的什麼道理」之列,嗚呼~
轉自:http://www.bskk.com/thread-201653-1-13.html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沙發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1-12-31 08:44 | 只看該作者
                         蕭平實謬論之二:觀想之法是密宗獨有妄想? 

蕭平實說:「觀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養諸佛是密宗獨有的妄想。」(《狂密與真密》第二章 觀想及天瑜伽第五節 觀想除障與供佛)

----------------------------------------

     從這些話足以證明蕭平實連「凈土三經」都未認真讀過。請看觀想消障是不是「未見世尊之說」的密宗獨有妄想呢?《觀無量壽佛經》中說:「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觀身中,得念佛三昧。
把用觀想來消除罪障和供養諸佛的佛經法門,斷為妄想(不可能的事),這充分暴露了蕭平實的無知與狂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3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1-12-31 08:45 | 只看該作者
               蕭平實謬說之三:六祖惠能大師有機會找玄奘菩薩印證卻錯過了?

「讓六祖隱匿在獵戶中經過十多年,也就錯過了與玄奘菩薩、 窺基菩薩見面論法的機會」
「六祖惠能與玄奘菩薩、 窺基菩薩不得見面的機會,這也是禪宗之所以能夠廣傳、延續不斷以到今日的原因;因為《成唯識論》太艱深、太深廣、太勝妙,如果不是證量很高的地上菩薩,是無法細膩的宣演教授其「無生法忍」真實義理的;因此《成唯識論》的法義,實際上,只傳了兩代就斷了,實在是因為曲高和寡、知音難尋、後繼無人。」(《真假邪說》第二章 放舍十八界)
------------------------------------------

『續高僧傳』卷四之「京大慈恩寺釋玄奘傳」
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告翻經僧及門人曰。有為之法必歸磨滅。泡幻形質何得久停。行年六十五矣。必卒玉華。………答曰。決定得生。言已氣絕。迄今兩月色貌如常。又有冥應略故不述。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弘忍以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卒,神秀乃往荊州,居於當陽山。則天聞其名,追赴都,肩輿上殿,親加跪禮,敕當陽山置度門寺以旌其德。時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聞風爭來謁見,望塵拜伏,日以萬數。中宗即位,尤加敬異。中書舍人張說嘗問道,執弟子之禮,退謂人曰:「禪師身長八尺,龐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六祖壇經》行由第一「……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經八月余。祖一日忽見惠能。……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雲。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

玄奘大師公元664年卒,弘忍大師公元674年卒,向前推3年8個月,670年時,惠能大師還在砍柴賣柴,他能有機會去找玄奘大師論法印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4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1-12-31 08:45 | 只看該作者
                   蕭平實謬論之四:裴休大居士亂贊錯悟之「庸師」?

《宗通與說通》第二章宗通 第六節宗通首重實踐
譬如唐時圭峰宗密禪師,頗負盛名,該通禪講,著有《禪源諸詮集、原人論、圓覺經疏、注法界觀》等;裴休相國雖亦重之,一一為之造序,而僅為友為護,終不肯拜之為師,時黃蘗希運禪師初悟已,混跡勞神於大安精舍灑掃殿堂,默默無聞;然裴相國竟於初晤之時,即予迎請歸府,留之供養,並執弟子之禮,拜以為師。裴休所以致此者,乃因具正知見,洞悉圭峰宗密之墮於意識,於宗門意旨未有如實踐履;初晤之際已知黃蘗希運之於宗門如實踐履,是故毫不猶豫,拜以為師。佛子亦當此為鑒,於大乘之宗通,必以實踐為首要。

------------------------------------------

中華大藏經No. 2015《禪源諸詮集》    禪源諸詮集都序敘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圭峯禪師集禪源諸詮為禪藏而都序之。河東裴休曰。未曾有也。……圭峯大師久而嘆曰。吾丁此時不可以默矣……於是以如來三種教義。印禪宗三種法門。融瓶盤釵釧為一金。攪酥酪醍醐為一味。振綱領而舉者皆順….據會要而來者同趨…..尚恐學者之難明也。又復直示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隱顯。法義之差殊。頓漸之異同。遮表之回互。權實之深淺。通局之是非…..莫不提耳而告之…..指掌而示之……嚬呻以吼之。愛軟以誘之……乳而葯之。憂佛種之夭傷也…..腹而擁之…..念水火之漂焚也….挈而導之懼邪小之迷陷也…..揮而散之。悲闘爭之牢固也。大明不能破長夜之昏。慈母不能保身後之子(此下嘆悲智與佛同也。佛日雖盛。得吾師然後回光曲照。佛慈悲雖普。得吾師然後弘益彌多)若吾師者。捧佛日而委曲回照。疑曀盡除。順佛心而橫亘大悲。窮劫蒙益。則世尊為闡教之主。吾師為會教之人。本末相扶。遠近相照。可謂畢一代時教之能事矣」

裴休大居士都是「洞悉圭峰宗密之墮於意識」,終不以其為師了, 還稱之為「圭峯大師」「吾師」?並讚歎大師「則世尊為闡教之主。吾師為會教之人。本末相扶。遠近相照。可謂畢一代時教之能事矣」?? 試問,到底是誰是瞎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5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1-12-31 08:47 | 只看該作者
               蕭平實謬解之五:「黑漆桶」之義與「一念不生」之誤?

 <無相念佛>1。自序  「一九八九年八月六日下午,與同參們共修時,兩次進入「見山不是山」的境界,初嘗「黑漆桶」的滋味。此後即常常進出疑團。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初從印度尼泊爾朝聖回國后,索性歇業,專一在家參禪,直到一九九0年十一月初二下午四時許,黑漆桶兜底粉碎,才結束參禪的歷程。」
  <無相念佛>5.附錄 「注七、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謂參禪人,心生疑情,努力參究,住於疑團之中而渾然不知周遭一切事物,猶如睜眼瞎子一般、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譬如回家時、在路上參禪,走過家門而不知。又如坐中參禪,眼前人來人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直至離此境界始知眨眼,始聞音聲;方知剛才進入見山不是山的境界之中。此境界亦名「黑漆桶」,亦名「疑團」。」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有:「不知我未托生來南閻浮提時從甚麼處來。心頭黑似漆。」「自家本命元辰依舊不知落處。腳跟下黑漫漫。依前只是個漆桶。」當代有大禪師對黑漆桶也有過意義相同的描述。蕭平實悟后連黑漆桶指什麼都搞錯了,實際上是一般人都在黑漆桶中,哪有能讓你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對於打破黑漆桶,古人有許多敘述,如:《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中有「一念不生桶底剔脫。」「直下擺脫情識一念不生。證本地風光。見本來面目。」(圓悟佛果禪師就是圓悟克勤禪師,大慧普覺禪師就是大慧宗杲禪師,這是蕭平實想依靠的大禪師。)

======================================


  「此『一念不生』境界,是妄心所生的境界,是屬於妄心所行境界之一,為妄心的所生法,在唯識的觀念上,稱為『心所法』,即是五別境心所法中的定心所,是為妄心意識所行境界。」(蕭平實著《真假邪說》)

-----------------------------------


《圓覺經略疏》云:「四頓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立為頓。」
《宗鏡錄》卷三十五云:「次頓教者,一念不生即是佛也。何以故?一切諸法從本以來,常自寂滅相。」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云:「直須一念不生顛倒心絕,方知無迷可破,無悟可待,無知解可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蓮池大師《禪關策進》云:「但將阿彌陀佛四字,做個話頭,二六時中,直下提撕,至於一念不生,不涉階梯,徑超佛地。」
《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文殊師利言:『世尊,何等是無為境界?』佛言:『無念是無為境界。』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為等是佛境界,為無念者,依何而說?無所依故,則無所說,無所說故,則不可說。世尊,諸佛境界不可說也。』」

關於「一念不生」大藏經中講得太多了,不一一列舉。看看蕭平實弄錯「黑漆桶」的概念和否定「一念不生」的文字,還在那兒自封大禪師,高唱桶底粉碎,誤人慧命久矣 !
禪宗的開悟古來就有一標準:三藏經論和祖師語錄都要懂.如《宗鏡錄》第一卷「還覽一代時教。及從上祖師言句。聞深不怖。皆得諦了無疑不? 」像蕭平實一會說語錄錯了,一會兒祖師不到家或一會兒祖師錯了,其實都在誤已誤人!
  連「黑漆桶」指什麼都弄錯了,蕭平實的「黑漆桶兜底粉碎」時,粉碎了什麼?如真的是打破了「黑漆桶」,則必然知道黑漆桶究系何指,而不會出口就與大慧宗杲禪師的語錄相違背。蕭平實,未證言證人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6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18:26 | 只看該作者
[「此『一念不生』境界,是妄心所生的境界,是屬於妄心所行境界之一,為妄心的所生法,在唯識的觀念上,稱為『心所法』,即是五別境心所法中的定心所,是為妄心意識所行境界。」(蕭平實著《真假邪說》)]
-
----你即擧示出來了,那我就請問你;平實導師哪裏說錯了?

你要是不依法論証出來,就說明你無根誹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