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菲南海問題:駁斥兩種啼笑皆非的精英避戰理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4-20 1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4-19 23:50:48    來源  CHN強國論壇

作者  飛翔的長城龍


中菲南海問題最近在論壇上吵的沸沸揚揚,主戰派和主和派交鋒激烈卻沒有得出任何結果,而且也不會有任何結果。本不想在中菲南海問題上再做文章,然而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又忍不住內心的激憤,因此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避戰理由:菲國之所以將南海問題吵得火熱,因其政府承受著來自國內政治的各種壓力,借南海問題轉移國內矛盾,因此中國不應趟這個渾水。

此觀點最早來源於國內的某些精鷹,仔細推敲這種避戰的理由很難成立。阿基諾借南海問題轉移國內政治壓力,而中國為了「不趟這個渾水」在南海問題上示弱,豈不是讓阿基諾一舉兩得?如此這般,他即可以減輕執政壓力,又可以在南海問題上賺取利益,與中國何益?另外,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民眾更是義憤填膺、群情激昂,十八大又要面臨換屆選舉,處於國內政治的需要,中國是否也應該借南海問題轉移下各種壓力?這個理論成立的話,阿基諾也應該「不趟這個渾水」而讓中國在南海的意圖得逞,這可能嗎?笑話!精鷹們,你們為什麼總是一廂情願地替它國政治需求考慮,而不顧自已國家的利益受損,反而尋找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觀點來欺騙民眾?

最近,美國對中國的多個行業的產品進行「雙反」調查,致使中國的相關企業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經濟利益受到重創,這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案例。面對這種局面,我們的精鷹們不是尋找對策,也不是在外交場合譴責,而是再次讓這個理論發揮到極致。又一次心甘情願地替美國政府向中國的民眾兜售所謂的「每逢美國大選年,都會借中國問題拉選票」。似乎美國選舉年過後,中美之間的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了。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奧巴馬上台後在亞洲對中國的圍追堵截!實在想不通,精鷹們為什麼在輿論上將中國引導到到甘願做它國政治需要的「冤大頭?」,依我看這是墜落!

這種自欺欺人的理論在中國很是盛行,似乎這已經成了外交慣例。論壇中也有人借題發揮,真不知道你們除了人云亦云外還會什麼?說別人是「白痴」,我看你才是「腦殘」!中菲南海問題目前的形勢還沒有到大打出手的時候,所以我不贊同對菲國進行全面戰爭,但我更反對精英們這種自欺欺人的避戰理由!作為對手,我們當然要洞悉菲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動因,了解這些動因是因為我們要做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而不能當做避戰的理由!

二、避戰理由:與菲國開戰,中國無法獲勝,即便是「慘勝如敗」的勝利也難以在南海全身而退。

持這種觀點的人內心裡始終無法揮去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通過與美軍簡單的武力對比就得出了「無法獲勝」或「慘勝如敗」的戰爭結局。那麼戰爭的意義何在?歷史上無數的戰爭都是因強弱雙方來完成的,其中不乏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歷史還告訴我們,戰爭往往是強者施加給弱者,弱者被迫接受。如果只是簡單的武力對比就能決定戰爭的勝負,現代史上的八年抗戰中國早就敗給日本了!朝鮮和越南也早就敗給美國了,阿富汗也早就被前蘇聯佔領了,但事實呢?

戰爭的目的有很多種,打菲國亦如此。與菲國戰爭不一定是在陸地,也可以選擇在海上。戰爭的規模可以小到毀損對方的一、二艘軍用艦船。

中菲南海爭端的實質是什麼?是美國想通過菲國消耗中國的實力,以南海問題拖住中國崛起的步伐,增加中美談判桌上的法碼。中菲之爭是中美之間的間接對抗。如果沒有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菲國會在南海問題上如此狂橫嗎?打菲國就是在打美國的臉。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戰爭智慧和戰爭決心。

為了中國崛起的長遠利益我們可以選擇避戰,但精鷹們的理由讓我越來越懷疑,各種輿論已將中國引入到怯戰的邊緣。中國一百年不打仗的外交表態,助長了菲國在南海問題的胡作非為。當中國將戰爭的底線輕易的透露給世界的時候,美國恰恰抓住了這個機會,重返亞洲的戰略將中國100年不戰的高尚品質置於南海菲國蠻橫的軍艦之上,演變成了一個笑話!而中國只能尷尬到用地方海監船與其周旋。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