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因緣果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2-29 1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因緣的意義
  一個人絕不可能獨自生存,多多少少總要和別人共處,人和人之間,有著種種互相依存的關係,大家分工合作,才能生存下去。
  一草一木,也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因為植物的生長,如果只有種子而沒有土壤、空氣、陽光、水份等等,也絕不能生長。
  故此,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種種因、緣構成的。
  甚麼是因、緣呢﹖
  世上的物質,不外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造成器物,還得加上一些人工。例如一件木器,木材是「因」,木匠的工作是「緣」,木器造成,供人使用,這是「果」。
  再以一棵樹作為例子,生成這棵樹的種子就是「因」,使這棵樹生長的土壤、空氣、陽光、水份等等輔助條件就是「緣」。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和「緣」互相結合,到了一定的時間,發展而成的。

因緣和果報
  至於人的生命,同檥也是因和緣的結合而存在。因、緣和合,人的當世生命開始;因、緣分散,人的當世生命便終結。
  為甚麼有些人生活在貧苦和憂患之中;有些人卻過著富足而安樂的日子呢﹖其實這是受著過去所做的因所影響的。
  做好事,叫種善因;做壞事,叫種惡因。這些引起果的功能並不消失,而只是潛藏著,遇到適當的機會和環境,於是善因便會引致善報,惡因引致惡報,這便叫做因、緣和果報。

果報和人生
  在社會中,大家常會見到:壞人享福,好人受苦,那豈不是違反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其實好人受苦,並不是因為他做了好事反而受苦,而是前世種下了惡因,這一世成熟了,故要受苦果;現在做了好事,剛種下善因,善緣還沒有成熟,要經過一段時期,甚至要到來世,才能招引善果。
  同樣的,那些壞人享福,也是因前世的善因已經成熟;至於他現在所做的惡因,也要經過一段時期,甚至來世,才能受惡果。
  所以佛教常以三世因果來解說世上種種的因果現象,當我們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後,便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使生命充滿意義,成為一個負責任,重道德的人。

4

主題

54

帖子

5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4
沙發
maples 發表於 2012-4-18 10:2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的好文章,收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87

帖子

42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1
3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4-18 13:48 | 只看該作者
佛法所講的因果,因有善惡之別,而果只有苦樂之分。通俗地說,因有善因、惡因,而果並無善果、惡果之分,只有苦果與樂果之說。因果總的來說就是「善因結樂果,惡因結苦果」。

若是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則有無窮之過。昔時之善(惡)因,結今時之善(惡)果,而今時之善(惡)果,又復為來時之善(惡)因,如此則為無窮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54

帖子

5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4
4
maples 發表於 2012-4-20 07:24 | 只看該作者
三世因果

太虛大師講述
──十二年正月在宜昌商會講──

  佛出世的因緣, 是為的甚麼?因為佛是覺的, 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 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煩惱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 乘大願力降生於中印度為國王太子, 享受人間尊榮富貴五欲的快樂, 隨即拋棄人間富貴尊榮去修行, 以至於證果成佛。佛在當時現身, 因為要覺悟人的迷, 所以現身作個模範, 使人曉得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既是要覺悟人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 所以隨順人的語言文字, 依人類種種差別病而說種種方便救人的法。這佛說覺悟迷妄的法, 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 人不能夠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 是由於不明白佛說三世因果的緣故;今天略將世人謬解因果的與佛所說的因果, 兩相比較說明之。

  世人因為是迷的, 所以對於佛說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說沒有因果;或者憑著意識的理想去推測, 謂大地山河是自然變化而有的, 謂人是由祖傳父父傳子而來的;又或謂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創造者的, 所以人同萬物都是另有個主宰的。由上種種謬解妄見, 發出種種言論, 世人被這種種言論所惑, 就有不信因果的:謂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沒有甚麼, 至於百年生死以後也沒有甚麼, 這種斷見一生, 就要任意妄為, 不怕因果報應。也有迷信神教的:謂人作了善, 神就默佑, 使得享受愛的果;人作了惡, 神就譴責, 使得享受非愛的果。統觀以上種種說法, 不是屬於無因果派, 就是屬於謬解因果派, 這兩派皆足以使人生一種僥倖心, 以為作了惡可以倖免的。那曉得昧於佛說的因果, 就要墮落因果報應, 不能夠免卻生死的苦。若明白佛說三世因果的道理, 曉得人生不是突然而生的, 死也不是就可以了的。因為人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和合而成, 人到死的時候, 四大假和合身雖死, 而業識實在沒有死。明白這個業識的道理, 那佛說三世因果的道理, 也就容易明白了。何以故?因為人生已前, 有生不止前一世乃至於無始, 死後也不是可以了的, 乃至於盡未來際也沒有止息的時候。這無始終、無內外的業識, 就是從無始以來自家所作善惡業力, 積集而成業識。善的業強於惡的業, 則善業先成熟而感受善果;惡業強於善業, 則惡業先成熟而感受惡果。因為有善惡種種大小多少差別, 所以就感受貧富、貴賤、賢愚種種的差別, 所以古德云:『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平常人迷於佛說的三世因果, 看見罪大惡極的人, 偏偏的是富貴雙全兒孫滿堂;看見為善不倦的人, 偏偏的是無兒無女, 受那貧賤的苦:報應相左, 遂謂沒有因果, 這是由於不明白業識受生的緣故。這業識受生有因緣:業識為因, 父母為緣, 合緣與因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種種善業, 這業因屬於善, 當然要結善果;然必要假父母兩業緣, 又須此父母有應得這個造善因受善果的兒子報應, 然後才能夠藉此父母兩業緣而受生。具這三種業的因緣, 就謂之同業所感。業識猶如谷種, 父母兩業緣猶如土水日光人工等, 因緣具足而後可以發芽結谷。善惡果報, 由善惡業因而成, 猶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這種因果是毫釐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說因果的道理, 猶如不明白長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長江向東而流, 中間被山所阻, 折而由北向南, 南岸是平原, 平原上的人就說長江源頭從山而起, 至平原而止。像這種斷見, 人是知道錯的。而不明白業識相續不斷與業識受生的理, 那因果的理就不能夠明白, 也與平原之人觀察長江的錯謬一樣。

  我們若能夠真實明白三世因果, 試問有人慾受惡果報應否?所以種善因得善果, 種凈因得凈果, 乃至成佛, 都是由於自己一念。依佛所說而行, 世間惡人尚敢為惡否?故佛教昌行的時候, 人人都是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人人都是向善而行, 小之可以成為自修之正人君子, 大之自覺覺他化社會為良善, 化世界為太平, 轉五濁而為七寶, 皆由於此。古德云:『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能夠止息諸惡, 奉行眾善, 就能夠自凈其意, 這就是諸佛所說的教法。以上, 不過將世人與佛說因果略為比較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54

帖子

5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4
5
maples 發表於 2012-4-20 07:25 | 只看該作者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4-18 13:48
佛法所講的因果,因有善惡之別,而果只有苦樂之分。通俗地說,因有善因、惡因,而果並無善果、惡果之分,只 ...

自誤誤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Djogchen 發表於 2012-4-20 08: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4-19 19:10 編輯
maples 發表於 2012-4-19 18:25
自誤誤人!



以下供仁兄你參考:

《阿毗達摩論》里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原則是「本性」(jati)。

關於本性,心可分為四類:善、不善、果報、唯作。不善心(akusalacitta)是與不善因──痴;或貪與痴;或瞋與痴──相應的心。這類心稱為不善是因為它們在精神上不健全,在道德上應受指責,以及會帶痛苦的果報來。善心(kusala-citta)則是與善因──無貪、無瞋;或無貪、無瞋、無痴(慧)──相應的心。這類心在精神上是健全的,在道德上是無可指責的,以及會帶來愉悅的果報。


《阿毗達摩論》是三藏十二部經典中一本重要的經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2-4-20 08:31 | 只看該作者
maples 發表於 2012-4-19 18:25
自誤誤人!

太虛大師是從事相上去談因果,Metrotown 師兄是從本體上去談因果,分別就在這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87

帖子

42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1
8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4-20 12:09 | 只看該作者
maples 發表於 2012-4-19 15:25
自誤誤人!

自誤誤人?好大的口氣。幸好有你很有智慧,看來我是不至於誤到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87

帖子

42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1
9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4-20 12: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etrotown 於 2012-4-20 08:30 編輯
maples 發表於 2012-4-19 15:24
三世因果

太虛大師講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4-20 14:06 | 只看該作者
metrotown 發表於 2012-4-20 12:15
似這等學佛,學一輩子也只不過是拾人牙慧,又有何益?以為搬出個大師就可以嚇唬人了?自己有何見解,就照 ...

大家都心平氣和的交流吧,別傷了和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