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利策獎揭曉 法新社獲攝影大獎兩網路媒體獲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可愛可親 發表於 2012-4-18 1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普利策4大亮點

  大黑馬《赫芬頓郵報》

  《赫芬頓郵報》不同於一般傳統媒體,外界普遍認為它只是嘩眾取寵的網路媒體,不具新聞可信度,但該機構記者大衛·伍德的系列報道,為《赫芬頓郵報》斬獲國內新聞報道獎。創辦人阿里安娜·赫芬頓表示,「我們自大概7年前成立以來不斷累積努力,終於在今天有了最好的結果。好的新聞一樣可以靠網路茁壯成長,得獎就是最好的肯定。」赫芬頓女士還表示,她相信這個獎能改變人們對《赫芬頓郵報》的印象,不會再以為這家網路媒體只能靠回收其他媒體新聞吸引讀者。

  美聯社50度折桂

  美聯社披露紐約市警局監視穆斯林報道榮獲「調查性報道獎」,這已是美聯社第50次獲獎。美聯社執行主編凱思林·卡羅表示,「我們一直堅持報道紐約市最不為人知的事實,我們為此感到驕傲。」美聯社獲獎記者亞當·古德曼讚揚了編輯們頂住紐約市高層壓力,支持他們深入調查,「一些人認為可以嚇倒我們,但他們錯了。」

  但也有一些傳統贏家鎩羽而歸,例如《華盛頓郵報》。亞利桑那大學大眾傳播學院教授蒂姆·麥克基爾認為,這因為「當今新聞生態處於一種解構狀態,系統中每一元素都在努力做好新聞」,而不僅僅是主流媒體。

  紙媒記者依舊犀利

  普利策管理委員會成員西格·吉斯勒稱,本屆普利策獎獲獎作品體現了記者仍然是輿論監督的「犀利武器」。

  本屆大獎得主《費城問詢報》如今雖面臨破產並大幅削減經費,6年來曾5次易主,但仍寫出近年來最具力度的校園暴力報道,如今美國校園已建立起監督追蹤系統防止此類暴力事件發生。撰寫本報道的記者約翰·蘇利文說:「這給我極大成就感,我知道10年來報紙所經歷的一切,多少同事進進出出,但每個人還是堅持做最好的新聞。」

  另外,地方報紙《愛國者新聞》24歲的記者莎拉·蓋尼因勇於揭露了賓州州立大學性侵案而獲此殊榮,她也是獲得這個獎項最年輕的記者之一。莎拉說,「沒有什麼可與這個獎項相提並論的,特別是當民眾表示你的報道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本地區的新聞報道。」

  社交媒體異軍突起

  普利策管理委員會成員西格·吉斯勒稱,社交媒體出現在本次普利策獎多個獎項中,尤其是實時、突發性報道中。本屆普利策獎也呈現了媒體內容數字化的趨勢,評審作品只接受數字形式的內容,這在普利策獎上史無前例。

  去年突發新聞獎是空缺的,今年則授予了及時報道龍捲風的《塔斯卡盧薩新聞報》,該報充分將傳統媒體優勢與社交網路相結合,通過社交媒體及時了解最新消息,併發布信息幫助尋找龍捲風中失蹤民眾,同時在報紙上發表深度報道。該報編輯凱瑟琳·李表示,推特促使傳統媒體人越來越多使用社交網路實現傳播效益最大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