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駕馬車」如何引擎中國經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4-14 0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4-13   來源  草根網

作者  張敬偉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4月3日在博鰲論壇上透露,根據我國「有關研究機構」的初步數據,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約8.4%,CPI漲幅約為3.5%。他表示,這說明中國經濟今年的開局良好。

  今年「兩會」中國調低全年經濟預期目標為GDP增長7.5%,全球對於中國經濟的走向頗為「糾結」。此前,國際投行預測中國經濟的增長在7.9%~8.6%之間,近期華爾街主要投行都將該值上調到8.2%~8.8%之間,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在美歐經濟不夠樂觀,難言復甦的情形下,中國經濟自然會受到影響。但中國官方的經濟預期目標向來低於實際經濟增長,這種中國式內斂同樣也適合今年的中國經濟。當然,經驗主義的邏輯是靠不住的,但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依然會趨向良好。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投資、貿易和內需「三駕馬車」。對於投資、貿易兩大引擎,很多經濟學家抱持悲觀態度。其主要觀點:一是中國投資熱潮不再,基礎性投資不會再現經濟危機期間4萬億那樣的規模;二是房地產投資在當前的宏調政策基調下不會反彈;三是貨幣政策維繫在不溫不火的中性狀態,全年不會呈現大幅「寬鬆」勢態。關於貿易,一二月份的出口增幅只有6.9%,2月份的逆差讓人大吃一驚。中國出口導向型增長的模式,在今年遭遇到了嚴峻挑戰。

  但是,危中有機。就投資而言,亮點是企業技改和更新投資效果不錯,雖然1、2月份也出現了投資回落。但是國家對於創新力的鼓勵政策出台,尤其是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稅收優惠和融資政策的扶持,有助於中國企業在技改和更新投資上獲得更多資金,提高企業創新力,實現企業升級轉型。此外,雖然房地產宏調政策抑制了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提振,但是政府在保障房建設及釋放「剛需」,剛剛過去的3月份估計有近萬億的新增貸款。這部分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是「好」而非「快」。

  至於第一季度不那麼樂觀的外貿出口,既有年初規律性的走低因素,也受美歐經濟低迷的傳導,更有美歐貿易保護主義所致。不過,對於全面貿易總量,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的數字是增長10%,實現這個保守的數字並不困難。可預料的是,中國外貿增長不可能再持續以往20%以上的增幅,這既有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外因影響,也有中國內外貿比例主動調整的內因所致。

  關鍵是,貿易不平衡,不惟美歐不待見,中國也不樂意。長期、海量從美歐積累的順差,不過是通過購買美債和歐債的方式返流美歐,而且還引發了美歐對華的貿易反制及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在獲得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無奈吞下輸入性通脹的苦果。因此,均衡貿易,也是中國追求的貿易目標。讓人憂慮的是,一旦中國調低貿易預期,對中國貿易依存度較大的亞洲各國恐怕會苦不堪言,從而使全球經濟產生另一個紊亂的循環周期。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情境下,壓抑貿易最活躍的中國,其他主要貿易體也會受到影響。簡而言之,若中國貿易一蹶不振,或按美國設想的那樣人民幣升值或貿易壁壘阻遏,奧巴馬總統的美國貿易翻番計劃也會落空。所以,從利己因素出發,全球主要貿易國的博弈會趨向更加多贏的方向演進,中國貿易從長期看依然穩中有進。

  給予中國經濟希望的是內需的拉動。內需市場的涵養,始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政策面採取的是內外兼修的方式,外指的是提高工資收入水平,內指的是結構性減稅。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通脹壓力緩解,這也為激活消費提供了動力。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數年房市消費的高潮后,中國內需消費開始變得冷靜理性。問題在於,輸了稅費和收入因素,制約中國內需市場的是中國消費品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如果中國企業不能創造出高質量的產品,中國市場龐大的消費力也會轉向國外而不是國內。

  本文刊於4月5日香港文匯報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