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領拚命工作以換體面:《推銷員之死》仍適合中國

[複製鏈接]

20

主題

58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霸王龍 發表於 2012-4-11 1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83年,《推銷員之死》在首都劇場首演,一時轟動。將近30年後,經典重排,依然那麼富有現實性。
高高的陽台從灰白的牆面上伸出來,空洞而冷漠。絢爛的無根之樹懸浮在舞台右方,脆弱而無助。一束強烈的光線彷彿一扇門,走出來的是推銷員威利,一個在這個行業幹了三十幾年已經老了的威利,疲倦,恍惚。故事開始了,所有的觀眾在進入劇場的時候都知道最後的結局,而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看著他怎樣死去。
1983年5月7日當《推銷員之死》在首都劇場首演的時候,中國觀眾還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中產階級有房有車,還那麼窮困潦倒;而現在當李六乙重排這部作品的時候,分期付款、推銷、保險已經是中國社會生活的常態。但這部作品並未過時,已經形成的中國中產將會在這部戲里發現自己的影子:拚命工作以換取體面的生活,懷揣夢想隨時準備躍入上流社會,年華老去被冷酷的資本主義拋棄。
是的,威利老了,開車不能集中精力,思維跳來跳去,唯一的一點幽默變成了嘮叨。妻子最擔心的就是他有一天會自殺。當老威利去散步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正在卧室里聊著天。比夫,一個不斷遭遇挫折的失敗者,不斷反省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哈皮,周旋於紐約女人之間玩世不恭的流氓,忽然發現自己想要一個像媽媽那樣忠貞的女人來結婚。兩位年輕的演員並未躺在床上,而是坐在椅子上,為自己不停地解釋、抱怨、幻想,在舞台上疾走。既然這是一部充滿了表現主義風格的戲劇,誰還管他倆在劇中是不是睡在床上呢!他們是威利曾經的夢想和寄託,如今也像威利一樣一事無成。到底什麼地方出錯了?
其實威利雖然嘴上不承認自己是個社會的失敗者,但其心裡一直非常自卑,以至於他要靠多年不見的那位17歲進叢林的發財的哥哥,來支撐自己的夢想;甚至對每一個成功的人士,他都滿懷希望地討教成功的秘訣,「你是怎麼做到的」。終其一生,威利都沒有成功,他甚至沒有像比夫那樣覺悟,發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現實和虛榮毀了他。這不是一個成功學的教學課,說到底,老威利崇拜的叢林生存哲學,已經被資產階級的城市法則代替。他的失敗是註定的,除了他以積極自殺完成的那場向城市法則的挑戰。
阿瑟•米勒坦陳自己的劇本受到表現主義影響,新版的《推銷員之死》也在舞台設計上與英若誠版做了決裂,拋棄了老版的寫實主義風格,讓整個舞台的情節轉換更加流暢。不過,坦白地講,丁志誠扮演的老威利讓我產生了一種錯覺,感覺他其實不是一個推銷員,而更像一個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精神錯亂者。尤其在下半場,高潮來臨時,丁志誠扮演的老威利,一下子竟然衰老到喪失了那種中產階級生活訓練出來的有條不紊,驚慌失措地奔向死亡。他內心的那種被拋出世界的凄苦、失敗感被慌亂所代替,他的死沒能做到中產階級的體面和尊嚴——而死亡恰恰是他用來挽救家庭,挽救個人聲譽的一種方式。
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