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路10大化妝品流言知多少?

[複製鏈接]

1964

主題

3428

帖子

46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mxxm 發表於 2012-4-6 0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張曉梅

   最近網路上流傳《八種檢驗化妝品好壞的方法》、《使用化妝品的正確順序》等文章。一些提法看起來頭頭是道,但這些方法真的正確可靠嗎?護膚品的好壞用這些簡單方法可以判定嗎?

  為此《中國美容時尚報》邀請了張麗卿 化妝品配方專家,邱品齊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佩瑤 皮膚科醫師,唐毅 巴黎歐萊雅中國區首席彩妝師,Dr.Olivier Doucet 蘭嘉絲汀全球研發中心副總裁等專家,就一些流傳的說法給予正確的解答:


流言1.「擠在手上是水融的,有淡淡清香的就是好的潔面乳。」

解讀:潔面乳遇水易分散溶解,是為產品使用提出的基本配方要求,與品質並無絕對關連。而且潔面乳未必要有清香。清潔成分本身都是沒有香味的,香味完全是添加香料的結果。判定香料品質好壞的方法是等香味散去后,聞聞有沒有石油醚(類似煤油氣味)等怪味道殘留,如果有異味,才能說明原料品質不佳。像秋冬比較乾燥,皮膚容易敏感的季節,選擇無香的潔面能避免香料引起的過敏,減少肌膚敏感的幾率。


流言2.「把潔面乳放入勺內,用火燒,如果濺油,就不是好的潔面乳。」

解讀:潔面乳用火燒是否濺油跟好壞無關,只能證明添加了油性成分或乳化劑。事實上秋冬季比較適用的洗卸兩用的潔面乳、針對敏感性肌膚專用的潔面乳、或者特殊無泡潔面乳,都會刻意添加油脂成分以減少去脂力,保護皮脂。所以,濺油最多也就是表示該潔面清潔力不是非常強而已。



流言3.「化妝水用力搖,泡泡少說明營養成分少;泡泡多而大,說明含水楊酸會刺激皮膚;泡泡多而細很快消失說明含酒精;泡泡細膩豐富厚厚的一層,經久不消那是好的水。」

解讀:營養成分跟泡泡並沒有直接聯繫,常見的像維生素C、維生素B3都不起泡。水楊酸也不起泡,而且化妝水中水楊酸的濃度在0.1%以下都不太可能引起皮膚不適反應。如果泡泡多但易消失,表示含有暫時性起泡的營養成分,含界面活性劑的濃度是低的,是較好的化妝水。至於含不含酒精也不能據此判斷,酒精的確可以幫助消泡,但若消泡的作用來自酒精,這種化妝水的酒精濃度一定很高,可以明顯聞得出來是酒精味的,偏干或敏感性肌膚盡量避免。而「泡沫細膩豐富,久不消泡」其實是最糟糕的化妝水,說明界面活性劑含量很高。通常會添加這麼多界面活性劑是為了要添加相當濃度的香精。所以,界面活性劑濃度高、香精濃度也高,對肌膚的傷害是最大的。  



流言4.「一般化妝水都有顏色,如果儲存不當,受陽光的照射或是存放時間過久,顏色會變淡。」

解讀:化妝水的顏色來自兩種可能。第一,添加水性色料。這一種情況確實會因為時間的增加、貯存環境受光照而使顏色淡化。第二,添加的營養成分。像是維生素C類、植物萃取、美白成分等等,則會因為貯存時間增加、受光照或環境偏熱,而使顏色越來越深。最好放在避光陰涼的地方,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


流言5. 「好的乳液成分純凈,不需要濃重的香料來壓抑產品異味。把乳液倒進水裡,如果浮在水上,證明裡邊含油石酯,水變成乳白色,證明裡邊含乳化劑。」

解讀:乳液的基本原料不應該帶有原料味道,這是不純物作祟。所以,香味逸散后,不能留有原料的怪味道。但像秋冬季節常用的抗氧化、抗老等功能性乳液,就要考慮營養成分本身就帶有味道的可能,像胜肽、蛋白、植物萃取等,都有一定的味道。根據乳液是否浮在水上來判斷乳液的好壞是不可靠的,乳液分散在水裡,只要含有油脂,就會有油上浮。最容易浮出的油,一般是較不容易乳化的油,像是硅油、礦物油脂類的。但當乳液含有的油脂比例非常高時(像是冬天用的滋養乳液),分散在水裡,就不論是哪一種油都是漂浮上來的。



流言6.「面霜用火燒,如果有黑色殘渣就是各種添加劑。保濕產品很多都是礦物油製成的,塗到紙上把多餘的擦掉,如果保濕紙就皺了,如果是礦物油所製紙是透明的!」

解讀:這種說法完全錯誤。用火去燒,燒成灰燼時呈黑色,表示裡頭的碳水化合物或氨基酸類成分很多,而這裡面包含的成分,囊括乳化劑、營養成分、香料、防腐劑等等,簡單的說,正常的膏霜,用火去燒,冒黑煙、留黑渣是必然的。而保濕產品,只要含有油脂,塗到紙上,過一會兒紙一定會透油過去。相對的,只要含有水,塗到紙上,過一會兒只一定會皺。所以,凡士林、卸妝油,這種無水純油的產品,一定只透油。化妝水、凝膠這種純水無油的產品,一定只發皺。但面霜既有水分又有油分,就會同時透油又讓紙發皺。



流言7.「購買精華液時注意觀察精華液的色澤和形態,如果有渾濁、沉澱或變色等現象,這樣的精華液已不能使用。油性、痤瘡等易感染皮膚要買具有消炎、殺菌作用的精華液。」

解讀:精華液購買時的色澤、型態與添加物、配方技術有關,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參考樣貌。但精華液在使用的過程變色變味或沉澱等現象發生,表示產品變質不能使用。而油性、痤瘡肌膚,是不會受精華液等保養品感染的。而且試圖依靠精華液達到抗菌消炎的功效,尤其在秋冬季,是不太合適的。



流言8.「研究發現精華液的細小分子若能達到肌膚的底層,所攜帶的養分可高達88%;而油類的大分子產品,大多在肌膚表面發揮作用,所攜帶的養分只有6%左右。」

解讀:這樣的說法根本沒有根據,分子量的大小及好不好吸收,不是靠肉眼或感覺來判斷, 從皮膚生理來看, 皮膚是疏水性特質, 理論上油溶性物質會比水溶性物質更易進入皮膚, 同時「精華液攜帶88%的養分或油類產品只能攜帶6%的養分」,這樣的說法毫無根據,高分子材料配方的精華液是根本不會進入皮膚, 它只會釋放藥物或活性成分進入皮膚,而油溶性材料反而能幫助活性成分或藥物進入皮膚,水溶性成分卻必須依靠助滲透劑來達到經皮吸收的目的。



流言9.「在日霜后直接上粉底是完全錯誤的。日常護理的最後一步不是日霜,而是隔離霜。選擇隔離霜必須確認是親水性的,這樣才能將外界刺激物隔離並讓化妝持久。」

解讀:隔離霜能隔離些什麼?它最多能達到防晒霜的效果,再加上潤色之類的彩妝品效果,其他的「隔離外界刺激」都是臆想。按皮膚生理來說,皮脂膜就已經扮演「隔離外界刺激」的角色了,當然皮脂膜可能會分泌不足,無法發揮完整的保護功能。尤其在肌膚容易出現敏感狀況的秋冬季節,更應該使用配方單純的產品,這樣才可以避免化妝品影響皮膚。給皮膚塗上過多的東西根本無助於保護皮膚,更可能會因此阻塞毛孔,影響皮膚透氣排汗,況且隔離霜中有許多粉體材料,這都是會影響皮膚代謝的因素。



流言10.「皮膚出現痘痘或紅血絲,需要使用藥妝品,乳液質地的可以當做精華液來用,而針對特別的創口部位的產品,如局部去痘產品應參照說明書使用。」

解讀:這也是觀念錯誤,當皮膚有問題時,應該是要停用所有的東西,先去看皮膚科醫師,該吃藥吃藥,該塗藥膏塗藥膏,葯妝品不是藥品,它也只是保養品的一種而已,只適合用在預防,並不是要讓癥狀消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5: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