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胡耀邦與當代中國變革:開動中國改革的破冰船

[複製鏈接]

174

主題

387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ushui666 發表於 2012-4-5 1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1978年5月10日的《理論動態》第60期全文發表。最後審定者胡耀邦承擔了這篇文章的政治風險。這篇文章一發表,好像爆發了一顆「精神原子彈」。有人歡呼,有人憤怒,有人覺得推倒了壓在頭上的大山,有人覺得是挖了祖墳。
 本文摘自《文摘周報》2005年11月21日第01版,作者:佚名,原題:胡耀邦與當代中國變革
  在研究中國歷史時,誰也不能迴避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這場偉大變革,因為這場變革深深地改變了中國。在研究中國這場偉大的變革時,誰都不能迴避一個名字胡耀邦。
  他開動了中國改革的破冰船
  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活中,毛澤東的話都被當做判斷一切事情是與非的最高標準。粉碎「四人幫」以後,「兩個凡是」把這條準則強調到至高無上的地步。
  針對「兩個凡是」,鄧小平提出「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體系」。
  1977年10月9日,中央黨校開學。幾百名學員是高中級幹部和理論宣傳幹部,學習研究的中心問題是「文革」以來的黨史。當時在黨校主持工作的是第三副校長鬍耀邦,他讓大家解放思想,突破禁區,大膽研究,還創辦了一個名叫《理論動態》的內部刊物,大量發表解放思想的文章。有人認為,判斷是非有兩個標準:一要看毛主席的指示,二看實踐。有人認為,應該只有一條標準,這就是實踐。於是,在胡耀邦的支持下,由孫長江執筆,著手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強調「唯一」。南京大學教師胡福明也寫了同樣內容的文章給光明日報,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安排胡福明與孫長江一起修改。為了擴大影響,準備以「本報評論員」的名義發表。
  以「本報評論員」名義發表的文章,必須送當時主管宣傳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東興審定。汪東興和華國鋒一樣,也是堅決主張「兩個凡是」的。為了繞過汪東興,他們決定先在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上發表,再由《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見報。胡耀邦同意了這個想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1978年5月10日的《理論動態》第60期全文發表。最後審定者胡耀邦承擔了這篇文章的政治風險。5月11日《光明日報》一版轉載,5月12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轉載。新華社轉發通稿后,不少省市報紙全文轉載。
  這篇文章一發表,好像爆發了一顆「精神原子彈」。有人歡呼,有人憤怒,有人覺得推倒了壓在頭上的大山,有人覺得是挖了祖墳。
  在當時,「凡是派」有相當強大的力量。他們上綱上線的批評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攻勢。胡耀邦的處境十分危險。
  鄧小平堅定地支持了胡耀邦。鄧小平說:「現在發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
 6月2日,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的第23天,鄧小平公開發表了他的支持意見。鄧小平大聲疾呼:一定要「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一個大解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全文發表了鄧小平的這個講話。
  在鄧小平表示支持以後,葉劍英、陳雲、李先念、聶榮臻、徐向前、譚震林、習仲勛、鄧穎超等元老也參與了這場討論,旗幟鮮明地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顆「精神原子彈」炸開了禁錮人們的精神枷鎖。就在這一年的12月,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轉了中國的歷史航向。
  新的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就需要幹部路線來保證。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從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任上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他開始大刀闊斧地平反冤假錯案。
  針對當時平反冤假錯案的重重阻力,胡耀邦在1978年9月全國信訪工作會議上說:「凡是不實之詞,凡是不正確的結論和處理,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級組織、什麼人定的、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改正過來。」
  到1982年底,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基本結束。據統計,這次平反的歷次(從「三反」、「五反」到「文革」)立案審查而被冤屈的人達300多萬人。還有一大批沒有立案而受害者這次也得到了解脫。如此大規模的平冤,帶來了中國改革的春天。
  從農村改革到全面改革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胡耀邦在農村改革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胡耀邦認為,發展農業,勞動者的積極性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能籠統地說「集體經濟就是好」。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擔任中央秘書長的胡耀邦,對經他指導修改的《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規定了三個「可以」,即「可以按定額記工分;可以按時計工分加評議;也可以在生產隊統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干到作業組,聯繫產量計算勞動報酬,實行超產獎勵」的分配辦法。
  有了這一步就不愁下一步。萬里在安徽邁出了更大膽的一步,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就是包產到戶)。萬里這一突破,引發了來自上下左右的種種責難,一篇篇批判包產到戶的文章從四面八方飛來。
  《人民日報》在胡耀邦的支持下,從1979年1月起陸續報道了安徽、四川等地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情況和經驗。
  要實行包產包干到戶的聯產計酬生產責任制,最大的攔路虎是「學大寨」。胡耀邦親自動手來除掉這個「攔路虎」。
  大寨的經驗到底是什麼呢?一是「大寨式工分」,實際是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嚴重挫傷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二是無休止地開闢「大寨田」,不僅沒有經濟效益,反而把農民推向破壞生態平衡的苦役之中;三是搞階級鬥爭,「七斗八斗」批鬥「資本主義」,在基層單位,「七斗八斗」實際是斗和領導意見不一致的人。
  十三屆三中全會前後,胡耀邦反對農村的「窮過渡」、「一平二調」,強調按勞分配,批評農村普遍存在的階級鬥爭擴大化,強調不能把自留地、家庭副業、集市貿易當資本主義來批判。陳永貴對此很不滿意,多次罵「胡耀邦,胡亂邦!」
  罵聲傳到胡耀邦那裡,他把陳永貴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胡耀邦直來直去地問:「聽說你罵我胡亂邦?」陳永貴不吭氣,默默地坐著,不肯定,也不否定。僵持了好久。最後還是胡耀邦給了個台階,說:「唉,我相信你不是這種人。」陳永貴還是不說話,站起來,走了。
經過胡耀邦耐心反覆的說服教育工作,山西省委向中央寫出了題為《關於全省農業學大寨經驗教訓的初步總結》的檢查報告。胡耀邦將山西省的報告加按語,以中共中央文件轉發給全國。從此,持續了近20年的「農業學大寨」運動偃旗息鼓。
  為了推動農村改革的深入,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五年,每年元旦都發一個關於農村改革的中共中央文件,即五個「一號文件」。這五個「一號文件」,對中國的農村改革起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當然,五個「一號文件」不是胡耀邦一人之功,但作為中共中央第一線的最高領導人,他起了關鍵性作用。
  他想穩步建立良好的政治體制
  胡耀邦對看準了的具體問題,說改就改,毫不猶豫。但是,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性問題,胡耀邦深思熟慮,做法穩健。
  1980年,老一輩革命家李維漢針對有人重新提出「興無滅資」的言論時指出,當前的主要問題不是資本主義,而是封建主義。要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就要大力反對封建主義殘餘影響。
  胡耀邦十分贊同李維漢的主張,建議李直接向鄧小平提出。1980年5月24日,李維漢向鄧小平細談了這個看法。鄧小平感到的確很重要。6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這個問題。胡耀邦在會上說:「從制度上說,十月革命到現在63年了,從我們自己講30年了。革命成功以後,黨沒有搞好,國家制度也沒有搞好,權力過分集中,終身制,鐵飯碗,能上不能下,這方面我們比資產階級差。這個問題必須從制度上下決心解決。」
  1980年8月18日至23日,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專題討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問題。會議第一天,就請鄧小平代表中央常委作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鄧小平的講話歸納了中央常委討論的意見,吸收了李維漢等老同志的思想。8月31日,胡耀邦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了鄧小平的這一講話,並向全黨全國公布,受到廣泛的重視和好評。
  在籌備十二大對黨章進行修改的工作時,胡耀邦一再強調,新黨章要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的內容。經過十二大討論通過的新黨章果然提出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新內容。例如,強調「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結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強調「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強調「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的產生,要體現選舉人的意志」,「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迫選舉或不選舉某個人」。
  在推進黨內民主化的同時,胡耀邦放手在一些人民團體中實行民主化。1984年,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代表大會召開。按照過去的做法,作協領導班子由中宣部、中組部提名。胡耀邦說:「人事管理問題,要區別兩種情況,一種是黨和政府直接領導的單位,另一種是人民團體。對於後者,我們根本不要干涉。比如作協、文聯、科協等,還有民主黨派,這些團體願意選誰就選誰。」結果,作協四大選舉時,作家們實現了自己的意願,上面指定的人沒有選上。
  1986年6月10日,鄧小平在一次講話中說:「現在看,不搞政治體制改革不能適應形勢。改革,應該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而且應該把它作為改革向前推進的標誌。」6月28日,鄧小平又說:「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於政治體制的改革。」
  鄧小平講話以後,黨內黨外、全國上下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時胡耀邦卻很冷靜。1986年9月28日,在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座談會上,就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胡耀邦特別指出,現在議論紛紛,許多議論並沒有講到點子上。有些言論信口開河。他們往往抓一個什麼外來學說,就洋洋數千言、數萬言,把西方民主說得天花亂墜,離開了中國的實際。
  對政治體制改革方案,胡耀邦是一個穩健派。當時政治改革的底牌是改變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作為組織中人,作為黨中央的「一把手」,胡耀邦不能越過這一界限,但他充分利用了這一界限。

追求民主是人的天性,尋求真理是人的本質。

174

主題

387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沙發
 樓主| liushui666 發表於 2012-4-5 1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2295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720
3
閑雲野鶴一忽悠 發表於 2012-4-5 14: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2-4-5 01:24 編輯

耀邦不能不算是為數稀少的黨內,頭腦清醒的開明領導。可以說,他遭遇的變故,倒胡是鄧最大的失策,讓很多人認清了前進中的最大障礙來自黨內如薄一波,王震之流,從根基上產生了離心力,失去了信任感和熱情,導致了危機的開始。
寵辱不驚  閑書亭前花開花落 ;  去留隨意  靜展天邊雲捲雲舒 ;
風做雨搖籃       云為鶴故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