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說那些想離開中國的人

[複製鏈接]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河水 發表於 2012-4-5 04: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樓主: 帖文聯播  

選舉與治理網

  提要:那個時候的上海,同樣也出現了出國潮,流行的一種說法,除非家庭有實力,或者能夠考上公費去國外留學,不然的話,離開的方法就是去日本打工,男的做苦力,女的做小姐。

  在微博上徵集正在辦理移民手續的被訪者,因為準備做一期關於移民的專題,結果,不到半小時,接到了一百多封私信,當中絕大部分表示,自己正在辦理手續中。這些人裡面,三四十歲的佔了大部分,當中不少是國有企業的員工,也因為這樣,當聽說是要出鏡接受訪問的,馬上婉拒了我的要求。

  忽然想起了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我正在上海讀中學,我的同學當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離開中國到國外去讀書,這些同學都有著差不多的背景:家裡面都有海外關係,而且在文革之後,落實了政策。


  那個時候的上海,同樣也出現了出國潮,流行的一種說法,除非家庭有實力,或者能夠考上公費去國外留學,不然的話,離開的方法就是去日本打工,男的做苦力,女的做小姐。到了八十年代後期,個體戶開始興旺的時候,很多人拿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回來做起了小買賣,最多人做的當然是服裝生意,再後來,有了股市,於是這些人也成為了第一批股民。

  九十年代初,當我進入大學的時候,同學之間談論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想辦法去國外讀書,對於沒有海外關係的人來說,最首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個海外擔保人,於是校園裡面充滿了這樣的故事:某個女生走在外灘,遇到一個老外,大膽的提出要求對方擔保,最後成功了。當然,現實很遺憾,不是這樣的傳奇,甚至是有點悲哀,那段時間,新開的五星級酒店進進出出的年輕女孩裡面,不少是來自不同高校的女生,她們希望能夠依靠自己結交的外國男友把自己帶出去,當然,有歡喜,也有令人唏噓的結局。

  如果說,現在的這次移民潮,算是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三波的話,我自己親身經歷了前面的兩次。當年離開,是因為對於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想象,但是實際知道的遠遠比不上現在的人們,那個時候沒有網際網路,媒體也不發達,所有的想象來自於電影,文學作品,或者是朋友同學的描述,甚至根本不需要這些資訊,只是強烈的覺得,離開,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生活。

  媒體描述現在,很多落在了富人移民這樣的現象上。和之前透過勞務輸出,求學,甚至偷渡的方式不同,現在的投資移民,至少對於有移民打算的人,有一定的財力要求,即便是求學,現在和八十以及九十年代很不一樣,比如美國的長春藤名校,也已經是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為主。

  對於擁有財力的人們來說,這些年,留在中國的機會遠遠大於國外,享受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也是為何很多八九十年代或者之後離開中國的人們,開始成為海歸,或者考慮成為海歸,但是這並沒有讓這些人離開的腳步停下來,他們追求的,已經是和以前不同的東西:安全感,以及更多的選擇權,大部分為了孩子,當然,說到底也是為了自己。

  有些擔憂的聲音,在我看來,倒也不必擔心,畢竟這是中國社會的一種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擁有自由遷徙的能力。有些人有能力,加上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他們選擇留在哪裡,那是個人決定。

  倒是那些批評的聲音,讓我更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有能力的那些,為自己買好了保險,那剩下來的那些呢?留下,如果是不得已之舉,代價是承受那種不安全感,承受他們眼中的不公平,也就是說,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被剝奪了,對他們,是否公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