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些不良習慣等於慢性自殺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4-4 07: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生活中的很多不良小細節都會慢慢侵蝕我們的健康。比如一般飯後你會做什麼呢?吸煙、吃水果、喝茶、洗澡還是松褲帶,抑或唱歌、散步、睡覺等?如果你在飯後有以上的一項或多項習慣,要提高警惕嘍!

◎飯後吃水果

不少人喜歡飯後吃點水果,認為這樣有利於清口。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飯後馬上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功能。因為,當食物進入胃部后,需要消化1~2個小時才能緩緩排除,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會被之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而不能正常地消化。

◎飯後喝濃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飯後喝濃茶,會使剛剛吃進的還沒消化的蛋白質同單寧酸結合在一起形成沉澱物,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茶葉中的物質還會妨礙鐵元素的吸收,長期養成飯後喝濃茶的壞習慣,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此外,飯後馬上喝茶,大量的水進入胃中,還會沖淡胃所分泌的消化液,從而影響胃對食物的消化工作。

◎飯後唱卡拉OK

剛吃飽后胃容量加大,血流量增加,此時唱歌會使隔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加,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引發腸胃不適等其他癥狀。因此,最好在飯後1小時左右,食物正常消化后再去唱卡拉OK,或者乾脆先唱歌然後再去吃飯。

◎飯後開車

飯後由於消化的需要,血液大多集中到了胃部,大腦處於暫時缺血的狀態,這時開車容易導致操作失誤,發生車禍。因此,飯後1小時再開車更安全。

第二:飯後運動應因人而異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兩個不同的說法。一個是:飯後百步走,活九十九。另一種說法是:要活九十九,飯後不要走。從表面上看,兩者似乎都有道理,卻又相互矛盾,令人無所適從。 持「飯後百步走」觀點的人認為,飯後散步有助於消化,因而利於健康。而主張「飯後不要走」的理由則是飯後胃部食物有待消化,血液此時集中流向胃部,而散步則分散了血液循環,影響了消化,故不利於健康。

其實,兩種觀點適合幾種不同的人群。飯後百步走,適合於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同時還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這幾類人飯後散步20多分鐘,有助於勞逸結合,減少脂肪堆積和胃酸分泌,利於身體健康。

飯後不要走,主要指體質較差,體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症的人。這些人非但飯後不能散步,就連一般的運動也應減少,而是應在飯後平卧10分鐘。這是因為飯後胃內容物增加,此時再活動就會增加胃的震動,加重胃的負擔,嚴重時會使胃下垂加重。

此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血液循環失調。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患者飯後也不適宜卧床,以免在起身時因一時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中風等意外。

綜上所述,飯後是否運動應當因人而異。就普通人而言,即使飯後需要散步,也最好稍事休息后再慢慢走動。飯後的活動量

◎飯後吸煙

有人認為,「飯後一顆煙,賽過活神仙。」事實上,這種做法對人體危害是極大的。因為飯後人體的腸胃蠕動十分頻繁,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消化系統開始了全面的運動。如果在這個時候吸煙,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大大加強,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對呼吸、消化道都有很強的刺激作用,無疑會給人體機能和組織帶來比平時吸煙大得多的傷害。

◎飯後吸煙

有人認為,「飯後一顆煙,賽過活神仙。」事實上,這種做法對人體危害是極大的。因為飯後人體的腸胃蠕動十分頻繁,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消化系統開始了全面的運動。如果在這個時候吸煙,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大大加強,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對呼吸、消化道都有很強的刺激作用,無疑會給人體機能和組織帶來比平時吸煙大得多的傷害。

第三:飯後適當休息


  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可保證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 根據最近腦生理專家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