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立金磚銀行或可擺脫西方金融體系控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4-2 2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趙全敏等    文章發於:世界新聞報    點擊數:1375    更新時間:2012-4-2


「金磚銀行」擺脫西方控制


讓「金磚國家」形成金融合力;具體組建方案尚存分歧

本報記者/趙全敏

本報駐非洲記者/任傑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燕璽



  3月28日至29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在印度新德里召開,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領導人將在泰姬陵酒店舉行峰會。峰會開始前,一個有趣的現象頗值得玩味,一新一舊兩個銀行——「金磚銀行」(即:聯合開發銀行)與世界銀行,均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後者本是在全球化經濟中發揮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機構,但依照《華盛頓郵報》的說法,其影響力目前正有些日漸式微。而與此同時,討論成立新的「金磚銀行」成為「新德里峰會的雄心」,它一旦邁出堅實的步伐,就可能成為新興經濟體加強協作的全球性工具。

  對此,西方一位金磚國家研究小組的相關負責人敏感地指出,這對西方和日本來說是催人警醒的信號,金磚國家在贏得商界領袖的尊敬和關注之後,希望把經濟地位的提高轉換為政治影響力的增強。 《紐約時報》稱,金磚機制已經成為西方主導的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之外的又一選擇。

  「金磚銀行」是首要議題

  在金磚國家3月28日的峰會上,印度提出的關於設立「金磚銀行」的提議佔據議事日程的首位。據《印度教徒報》27日報道,金磚國家內部對於創設這一機構的支持正日益增加,各國領導人將在峰會上宣布成立一個工作組,以研究成立這個多邊銀行的具體操作形式。

  在過去10年裡,金磚國家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發動機。最早把這些各不相同的新興國家稱為「金磚國家」的經濟學家,高盛集團的吉姆·奧尼爾說,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長還將繼續,且可能傳播到其他新興經濟體。金磚五國總人口佔全球近一半人口,經濟總量佔全球25%,已經有兩個金磚國家進入全球前五大經濟體,有四個位於前十位,這些國家已成為世界經濟幾乎所有領域的關鍵參與者。

  不過,在以往一些重大問題上,金磚國家並未形成共同聲音,例如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人選,以及最近的世界銀行行長人選。印度經濟學家傑·山卡爾說,金磚國家一直試圖團結起來形成合力,但卻沒有成功,原因很簡單,這些國家沒有什麼共同點。不過現在機遇出現了,如果成立「金磚銀行」的提議能夠實現,將成為金磚國家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目前金磚國家的經濟實力儘管不斷增強,但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召開一次新興大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但如果金磚國家能夠在新德里峰會上就創建「金磚銀行」達成一致,將有助於改變目前國際金融機構的不合理體制,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將開啟「體內循環」

  實際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幫助實現經濟快速穩定增長本是世界銀行的任務。但成立已超過50年的世界銀行,發展至今定位問題仍顯模糊。例如它既提供貸款、也提供援助,同時還是一個投資者。它的核心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其宗旨初看和其他銀行差不多。有分析說,世界銀行在全球化經濟中的職責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而且它越來越偏向於向主權國家提供發展方面的政策建議,搞得像個超國家的智庫。

  那麼「金磚銀行」與世界銀行相比,又會有何不同呢?彭博社引述「兩名熟悉內情」的印度官員的話說,「金磚銀行」將主要用於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金磚五國屬於全球大型經濟體之列,外匯儲備豐富。「金磚銀行」也將進一步促進外匯儲備在金磚國家之間的流動。對此,總部在莫斯科的宏觀經濟分析預測中心高級專家亞歷山大·阿波金也認為:「金磚國家銀行最開始不需要多少資本。更重要的一點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利用央行外匯儲備在這些國家內部從事間接投資的機會。」例如,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可以發行可轉換債券,這些債券所有金磚國家的央行都可購買。這樣的話,金磚國家將會擁有分擔投資風險的工具。

  擺脫西方金融控制

  實際上,成立多邊開發銀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這五個國家分佈在不同的地方,將之捏在一起的難度非常大,過程更會十分複雜。例如選址在何處、董事會如何運作、各國股份為多少、要不要讓發達國家加入等。此外,中國和印度既是金磚國家,也是兩個有分歧矛盾的鄰國,這個現實決定了兩國需要有戰略視角,否則很容易墜入零和陷阱。

  慶幸的是,儘管如此複雜,金磚國家仍願意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話說,金磚五國將嘗試就「金磚銀行」的結構及功能等達成共識。金磚國家將擁有這家開發銀行的多數權益,並且一些發達國家可能被邀請持有少數權益。另有消息稱,「金磚銀行」最快在一年之後正式成立。

  有評論說,這一決策也對IMF和世界銀行施加了一定壓力,令其必須進行認真的改革,否則金磚國家將抱團發揮更大作用。法國歐洲新聞電視台指出, 「金磚銀行」的目的是協調金磚國家的財力,讓這些需要融資的國家獲得另一個「純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國際融資渠道」。印度就一直抱怨IMF和世界銀行給予它的表決權太少,「金磚銀行」可被視為其繞開IMF和世界銀行另闢蹊徑的嘗試。

  西方的分析人士注意到,「金磚銀行」可能成為新興國家試圖撤出西方主導金融體系影響力的一個途徑。有專家就表示,金磚國家謀求與經濟實力相稱的政治影響力的努力「成敗在此一舉」。

  「金磚銀行」助推  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金磚國家相互之間的貿易都是按照美元計算的,美元的不斷貶值使美國把金融海嘯帶來的沉重包袱甩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之前曾撰文呼籲建立新的一攬子國際儲備貨幣,以擺脫可能越來越不負責任的美元獨霸地位。無疑,這個呼籲遭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反對,因為一旦人們都不拿美元做儲備,或美元在國際儲備貨幣中只佔其應有部分,而非今天的地位,那麼美國再印美鈔就要獨自承受後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金磚銀行」可以為其提供一個擴大人民幣國際地位的舞台,向其他金磚國家擴大人民幣貸款,以此推動人民幣早日成為匹敵美元和歐元的全球貨幣。

  實際上,本幣結算問題正是金磚國家進行經濟領域合作的核心問題。南非政府已表態支持人民幣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間的貿易結算貨幣。2011年,中國與南非的雙邊貿易額突破了450億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長77%。在中南日益密切的經貿關係中,把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能夠減少單一依賴美元進行貿易結算產生的匯率風險,對雙方來說,互利共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巴曙松對《世界新聞報》表示,目前國際金融動蕩,美元、歐元等主要儲備貨幣大幅動蕩,中國周邊經濟體和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中國如何順因巨大市場的需求,加快推進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運用,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時間窗口。(趙津)//

  西方迫使金磚國家「造反」

  本報記者/趙津

  本報實習記者/趙捷

  3月28日晚,全球金融界的目光一邊緊盯新德里金磚國家峰會,一邊還要瞄準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因為這天晚間,他有可能令美元繼續面臨挑戰。一向口風緊閉的伯南克在26日舉行的「美國全國實業經濟學協會年會」上暗示,美聯儲不排除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他表示,儘管美國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是面臨就業、房市等挑戰,美聯儲仍然不排除任何進一步支持美國經濟的可能性。

  西方債務已「國際化」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實質去向市場注入超額資金,旨在降低市場利率,刺激經濟增長。不少學者把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視為新金融霸權主義的體現。由於歷史原因,美元成為了國際核心貨幣,發行權卻掌握在美國手中,發行量沒有限制。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讓印鈔機加大了馬力,美元被瘋狂輸出到全世界,美元貶值的壓力也被轉嫁給其他國家。而面對如此的不公平,許多發展中國家除了默默為美國的危機埋單,別無他法。

  通過貨幣貶值和輸出通脹化解債務,處理本國經濟負債,也就是將「私人債務國家化」,然後將「國家債務國際化」。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推行QE1、QE2。2011年,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也相繼變相推出了寬鬆政策。

  歐美日等主要大國採取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大量熱錢流入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投資者套息獲利,新興經濟國家貨幣不斷走高,貿易出口競爭力降低,正在經濟增長轉型的經濟升級受挫。一旦美元銀根收緊,虛熱的市場資產泡沫將被刺破。

  兩年前,巴西第一個向美國推出的量化貨幣政策表示不滿。今年3月初,巴西採取擴大外資金融交易稅、買入美元等措施,以應對歐美日的量化寬鬆政策。然而有分析認為,此舉對於貨幣升值和貿易逆轉仍是無力回天。

  兩股金融力量的博弈

  據統計,2010年以來,金磚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在50%以上,未來這一比重將會繼續上升。2008年以後,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資金,使得IMF比以前更加穩固強大。但是,和經濟地位相反,金磚國家在當前的國際金融機構決策中發揮的作用甚少,在全球經濟格局中也沒有充分表達自己利益的話語權。老牌的西方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裂痕在最近幾年越發明顯。

  一方面,西方經濟體在爭取鞏固其市場地位,另一方面,新興的經濟體卻想要尋求機會脫穎而出。要改變目前國際金融體系的不平等狀態,就必須建立更加有利於促進新興市場發展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改革,也成為新德里金磚國家峰會上的主要議題之一。

  3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韓裔美籍內科專家金辰勇出任新的世行行長。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提議讓國際金融體系加快改革的期待落空。首先,「差額選舉」有名無實,最終當選還是美國說了算;其次,金辰勇並非金融科班出身,很難指望他引領國際金融體系實現改革。

  有專家學者認為,世行和IMF作為國際金融機構,不應該固定由歐美國家推出領導人選,而是應該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歐美國家推舉的候選人長期收到歐美教育和觀念影響,很難對這些金融組織推行真正的改革,更不能替發展中國家考慮問題。

  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學教授傑爾瑪·馬西埃洛認為,世界各國應該在特別提款權的基礎上在IMF框架內創建一個新貨幣,減少美元貶值帶來的巨額損失,同時穩定國際金融市場。世界各國在IMF持有的國際新貨幣份額不應該超過本國貨幣發行量的三分之一。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3: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