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歡呼「駐軍中國戰略後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2-4-7 1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媒歡呼「駐軍中國戰略後院」

2012年04月06日 13:43:35

來源: 環球時報



澳防長史密斯(右二)3日夜在達爾文為美軍接機。

    「我們在宣布駐軍前和中國朋友溝通過,他們理解我們這麼做並非針對他們。」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布萊奇這句話5日出現在澳大利亞媒體上,他口中的「這麼做」,是指「美軍進駐達爾文」。就在布萊奇信誓旦旦之時,美國輿論卻傳出「美軍進駐中國戰略後院」的歡呼,令他說辭的可信性大打折扣,《紐約時報》寫道,「如果中國覺得(此舉)是沖著中國,那就是沖著中國」。一家澳大利亞網站還用「帝國設計」這個詞凸顯美軍進駐澳大利亞是「蓄意為之」。「它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則成了澳媒爭論的話題。3日親赴達爾文歡迎美軍的澳防長史密斯說,它將帶來和平穩定,而不是鄰國的怒氣。更多澳媒則在憧憬「澳美同盟」將迎來怎樣的升級。澳大利亞評論家塞恩布里則對這種樂觀表示懷疑,他警告說,在這個每名澳大利亞人每年從對華貿易中獲益1.35萬美元的時代,如果政治家找不到對華交往的正確方法,損失的將是國民未來10年的生活水平。

    美大使:「駐軍針對中國」的說法「性感有趣,但不真實」

    「當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還在睡夢中時,一支外國軍隊在這個國家的北方邊境(城市達爾文)降落,對這支名為福克斯連的美國部隊來說,達爾文是他們的新家,而且這裡的主人也為他們的到來高興。」這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庫珀4日報道的開場白,澳軍方當天在達爾文為3日夜間抵達的美軍先頭部隊200名士兵舉行歡迎儀式,深夜為美軍接機的澳防長史密斯在儀式上說,這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我向你們保證,你們絕不是不速之客」。

    5日被澳大利亞媒體廣泛引用的還有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布萊奇對澳媒體說的這句話:「你們可能從學者和其他人那兒聽到了一種性感、有趣的說法,他們試圖證明(美國在澳駐軍)是為了(遏制)中國,但這並不真實。」布萊奇進一步說,美國海軍陸戰隊到達爾文來是為了參與應對斐濟洪水、紐西蘭地震這樣的地區救災任務,同時也是為訓練——海軍陸戰隊此前大多駐紮在中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可他們應該是水陸兩棲作戰部隊,需要水陸兩棲作戰訓練,而達爾文是理想的訓練場。

    「我們在宣布駐軍前和中國朋友溝通過,他們理解我們這麼做並非針對他們」,布萊奇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這樣說。他的另一句解釋是,駐軍澳大利亞「只是為了把棋子放到正確的地方」。然而,美國媒體的反應讓布萊奇說法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美軍按協議抵達澳大利亞,進入中國的戰略後院」,《紐約時報》4日標題透露著針對中國的氣息。文章說,澳大利亞人覺得中國外交政策時而捉摸不定,故將美軍駐澳看做對中國的平衡,以防範崛起大國未來「亂來」。文章還說,雖然布萊奇否認,但學者們堅信,「應對中國近來的自信絕對是促成駐軍政策的重要因素」。

    「這個地區有人會相信布萊奇的說辭嗎?目前不得而知,但起碼中國絕不會買賬,並會因此而不安」,《紐約時報》5日說,人們要記住,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中國不僅為了中國,它是更具地區性、更微妙的舉動,其核心信息是,「今後幾十年美國將在亞洲扮演領導角色」,在南海等問題上,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存在做支撐,美國外交官的話就會缺乏說服力,這說明「不想在緊急時刻被逼拋棄亞洲海域才是戰略重心轉移的根本目的」。

    美國「Breitbart」網站說,除在2017年前在達爾文派駐2500名士兵外,美軍還計劃在新加坡部署軍艦,增加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最新跡象顯示,澳大利亞還有意讓印度洋上的科科斯群島成為美軍「全球鷹」無人機偵察南海的理想基地。這篇題為「美國準備對付中國」的文章說,毫無疑問,中國人對這些不會感到高興,他們判斷得沒錯,中美摩擦不可避免,「不管我們兩國的經濟利益有多重合」。

    「美國攜眾盟友遏制中國」,《日本時報》5日的報道讀起來像是對中國的「威嚇」,文章援引日本《讀賣新聞》的說法稱,雖然駐澳200人先頭部隊沒配備重武器,但待2017年前全部2500人部署完畢,該部隊將擴展為由指揮系統、地面部隊、航空力量和後勤保障四部分組成的完備部隊,美國在亞洲多國的軍事存在也將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外圍組成「基地之弧」,這些基地分佈越分散,中國想實施打擊就越難。俄新網4日稱,美蘇爭霸時澳大利亞沒參與冷戰遊戲,如今卻在遏制中國崛起的新冷戰中充當挑戰性角色。

    澳大利亞的樂觀與焦慮

    「世界需要認真應對中國崛起、印度崛起以及(它們)對我們這一地區的戰略、政治和經濟影響。」澳防長史密斯4日在歡迎儀式上的這番話,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比美國更以中國為中心、更具挑釁性」。這一天,澳總理吉拉德和美駐澳大使布萊奇分別稱讚駐軍標誌美澳60年盟友關係的「新一頁」和「最高潮」,但前者發來的賀電中也有克制的一面,它強調說,「美國在澳大利亞沒有軍事基地,這一點沒有變化」。

    「讓美國進入北方領土對澳大利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是澳大利亞廣播電台的提問。史密斯的回答是,它起碼不會為澳大利亞招致鄰國的怒火,理由是澳方甚至已和印尼總統蘇西洛探討了未來聯合軍演的可能性,後者提議把中國拉入聯合軍演,美澳對此表示歡迎。

    「可如果中國把基地建到加拿大、墨西哥或古巴,美國會怎麼想呢?」澳大利亞「全部聲音」網站題為「美國佬來了」的文章說,美國駐軍澳大利亞本質上是華盛頓為遏制中國崛起進行的「帝國設計」,並向快速發展的東南亞傾注更多資源。而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在澳大利亞部署常駐軍事力量。

    「過去幾十年,澳大利亞因從未接納美國駐軍而成為後者諸多盟國中最獨特的一個,但造成這一結果的唯一原因是美國不需要這麼做。」提出此觀點的《布里斯班時報》在開篇中對「五角大樓里那些人為何要對在澳大利亞的科科斯群島部署無人機」感到不解。文章說,乍一看,此舉讓人感到迷惑。但我們退後一兩步就會看出,這是一個更大布局中的一部分。「事情遠不止眼睛看到的那麼簡單,而且這非常令人擔憂」。文章稱,這更大的格局就是華盛頓要在亞洲與北京開展「影響力爭奪」,並把澳大利亞拖入與自己最大貿易夥伴的敵對之中,並且隨著中國軍事打擊半徑的擴大,美國軍事部署的後撤,「美中前線距離澳大利亞越來越近了」。

    「中國人清楚美澳長達百年的合作歷史,才會不相信美國在澳大利亞駐軍不是針對中國。」《環球時報》記者今年1月走訪作為美軍在達爾文新家的羅伯遜軍營時,曾聽到澳國防部主管國際政策的第一助理秘書奧爾姆這樣說。駐紮該基地的澳第一集團軍准將拉克蘭則表示,「達爾文張開雙臂歡迎美軍到來,當然也歡迎和美軍一起到來的錢」。在那次採訪中,中國在經濟上對澳大利亞的吸引力同樣令記者印象深刻,對它最形象的說法是「澳大利亞是中國臍帶上的嬰兒」。

    澳大利亞評論家塞恩布里5日算了一筆經濟賬。他在《澳大利亞人報》上刊發的文章中說,中國是澳大利亞沒有像其他經合組織國家那樣擁有醜陋經濟命運的唯一原因,澳中貿易總額已超過1100億美元,澳大利亞25%的外貿來自對華貿易,本周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每個澳大利亞人每年要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益1.35萬美元。但文章說,在此情況下,當中國日前舉辦博鰲亞洲論壇時,澳大利亞政府竟連任何一名部長級官員或政府代表都沒有派出,倒是反對黨派人蔘會,回想近兩年的澳中高層交往,中方每年都有常委級領導人訪澳,而2008年奧運會後澳總理訪華卻只有一次,還是在去年4月。「在面子問題上,我們什麼都沒有給中國」,塞恩布里說,此外,澳大利亞還在2009年的防衛白皮書中將中國稱為威脅,阻止中鋁收購力拓,不久前又阻止華為在澳投標,「屢屢犯錯」,他警告說,如果政治家找不到對華交往的正確方法,損失的將是國民未來10年的生活水平。

    外媒稱中國「反應溫和」

    5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洪磊被問及「中方對美擴大在澳軍事存在有何評論」。洪磊表示,「中方認為,本地區人民最需要的是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共同繁榮的發展前景、互利合作的夥伴關係。各方的地區政策和彼此互動應有利於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外交部的此番表態令法新社稍感意外,該社稱,美澳去年宣布駐軍決定時,中國國防部曾批評此舉證明美國依然存在冷戰思維,「但洪磊並沒有批評美國這一部署」。

    路透社此前援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羅德的話說,澳大利亞無意威脅中國或與美國站在一起反對中國,如果那樣做,「將是大倒退」。羅德說,中國理解澳新美安全條約對澳大利亞來說很重要,中國也不能替澳大利亞挑選盟友,我們與美國的盟友關係會在21世紀以一種新方式來呈現。「雖然中國媒體對此事不時有過激反應,但我相信北京官方的反應會相對溫和」。

●本報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特派特約記者丁小希唐一李珍●本報記者郭芳●汪析柳玉鵬

沙發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2-4-7 13:32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為何要駐軍澳大利亞?美澳各打小算盤(圖)

2011年11月23日 07:44:26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美國與澳大利亞舉行聯合巷戰演習



資料圖片:圖中圈紅處為「達爾文港」所在

  新聞背景

  11月16日,正在澳大利亞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將從明年起在澳大利亞達爾文港部署一個連的海軍陸戰隊。奧巴馬聲稱,這一軍事部署將促進美澳軍事同盟關係,使得雙方軍事合作持續升溫。

  5年內美駐軍增至2500人

  根據美澳簽署的軍事合作新協議,美國將擴大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提升美國對澳北部基地的使用許可權,在那裡部署更多的美軍士兵和設備。明年,約25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將首批派駐澳大利亞北部港口城市達爾文。到2016年,駐軍將增加至2500人。

  達爾文港位於澳洲大陸北端,距印度尼西亞只有幾百公里,距中國南海約2000公里。由於二戰中日軍戰機在此地投下了比美國珍珠港更多的炸彈,這裡被稱為「澳大利亞的珍珠港」。這將為美國海軍打通一條通往東亞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根據協議,每年旱季,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將在澳大利亞北部的三處訓練區域進行演練。另外,美軍將有更多的戰艦和戰機,其中包括B-52遠程戰略轟炸機,可以從澳大利亞軍事基地出發執行任務。

  據《澳大利亞人報》披露,美國空軍在澳大利亞的擴充軍備計劃將包括B-52遠程戰略轟炸機、FA-18戰鬥機、C-17運輸機以及空中加油機等,它們將駐紮位於澳北部的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廷達基地;海軍方面,預計有更多的美軍戰艦將使用位於珀斯市南部的斯德林海軍基地。

  看中多處駐澳軍事基地

  澳大利亞在國內有不少軍事基地。其中,陸軍有39個基地,空軍18個,海軍14個。據《悉尼先驅晨報》透露,美國看中的澳大利亞大型基地至少有5處,它們分別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角的霍爾特海軍通信站、達爾文市的庫納瓦拉海軍基地、西澳大利亞州的斯特林海軍基地、昆士蘭州湯斯維爾市的拉瓦拉克陸軍基地和澳北部的布拉德肖野外訓練場。

  《悉尼先驅晨報》稱,美國看中的基地均是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地區的要塞,這裡直接面向印度洋和太平洋,與亞洲最為接近,成為兩國軍事共享的首選。

  比如霍爾特海軍通信站,是美軍太平洋戰區戰略導彈潛艇的主要通信站之一;庫納瓦拉海軍基地則是距離東南亞地區最近的港口;斯特林海軍基地面向印度洋方向,澳大利亞正準備在這裡建設新的潛艇基地;拉瓦拉克陸軍基地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陸軍基地,澳大利亞派往伊拉克參戰的士兵均從這裡出發;布拉德肖野外訓練場則是澳陸軍的訓練場所,場內修建了一條專門供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起降的跑道,供美軍使用。

  核動力艦船停泊澳港口

  雖然雙方的協議中並沒有涉及批准美國在澳部署核武器的內容,但美國的核動力艦船將獲准停駐。此外,協議也不包括美國在澳大利亞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內容。美國目前在澳大利亞的唯一軍事基地是位於中部艾麗斯泉附近的鬆口聯合情報和通訊站。

  其實,早在奧巴馬訪問澳大利亞之前,美澳雙方就已經顯示出加強協調彼此軍事行動的動向。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史密斯今年夏天稱,美澳將增加聯合演習、聯合訓練和聯合行動,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軍艦、戰機和軍人從其他地區調往澳大利亞西北部地區。分析人士稱,美軍表示要派士兵駐紮到澳大利亞北部,澳大利亞本身也在加強西北部兵力的調整部署,這說明澳大利亞基本確定了一個方針:那就是在軍事部署上要跟美國一致,隨美國而動。

  據悉,澳大利亞已經就這一新的安全協議向中國、印尼、紐西蘭和印度直接進行了通報,而美國則向日韓兩國做了簡報。

  將加強第二島鏈控制力

  外媒分析稱,美國對澳大利亞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加強對第二島鏈的控制。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分析稱,在過去的20年,中國累積了強大的精確制導武器打擊能力,擁有的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具備從海、陸、空發射的能力。一旦開戰,美國在第一島鏈包括日本、韓國甚至關島的基地,都在中國導彈的威脅範圍內,它們不再是美國發動進攻的可靠基地。並且,東南亞國家也無法取而代之,它們也在中國導彈的射程範圍內。

  美國軍事規劃者認識到,澳大利亞作為潛在補給站的地位能夠彌補美國在東北亞失去的優勢,然而澳大利亞在中國的打擊範圍以外,能夠作為戰爭避難所。同時,通過阻斷中國的海上能力,美國可以維持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控制能力和威懾力。

  同時,五角大樓還認為,事實證明,中國海軍先進艦艇的服役,使其已經能夠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

  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高級主任帕特里克·克羅寧表示,美澳此次拓展防務合作,「其政治目標是向澳大利亞及整個亞太地區發出信號,美國決心在未來幾十年內維持作為一個太平洋大國的存在。」「其軍事目標是為澳美聯合行動及日益多邊的軍事演練等找到最遙遠和最安全的地方。」

  延伸閱讀

  美澳各打「小算盤」

  對於美澳加強軍事合作,分析人士稱,美澳兩國各有各的「小算盤」。

  澳大利亞認為,西太平洋有三大安全隱患:一是朝鮮半島,二是台灣海峽,三是南中國海。而且亞太地區還存在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地區大國的戰略競爭。澳美聯盟使美國介入西太平洋事務,在平衡和抑制潛在敵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日本《外交官》網站稱,為進一步聯合美國,澳大利亞還準備購買或租借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澳軍方認為,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航速快,續航能力不受限制,能夠以跨大洋的距離先於對手發現目標,可以保證澳海軍至少到2050年前都能對周邊鄰國保持壓倒性優勢。

  對於美國而言,此舉意在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同時遏制中國和印度,維護其在亞太地區的霸權。澳大利亞享有的極佳地理優勢——同時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背靠南極洲,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中點,它可使美國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成為對中國實行打擊或封鎖行動的基地。

  美國駐軍澳大利亞,可加強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阻遏中國進入印度洋。由於中國在地理上與印度洋脫節,使其成為了印度洋的外部力量。但是中國又依賴印度洋,因為中國絕大多數的海運貿易,包括從中東地區的能源進口都經過印度洋。因此,印度洋是牽制中國的方法,戰時可以切斷或摧毀中國航線以削弱其經濟,和平時期可以以此作為威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0: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