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說市場經濟與科技經濟理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4-17 2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4-17 18:57:10    來源  CHN強國論壇

作者  利鋒


解放思想,實現邁向科技經濟 的理論跨越

人類在適應自己的自然需要中產生勞動與創造,在勞動和生活中產生了人性,在能夠生產出過剩產品時產生了社會需要,為滿足社會需要而交換,交換產生了市場。

上述過程說明了什麼,說明市場是被動形成的,不是先有市場然後才有交換。

即使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歷史階段,人們也不是按照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生產的。我們知道,人類對自然的需要是有限的數量,有限的品種,人吃多了會撐死,亂吃會得病,人並不需要很多馬桶,也不需要穿許多衣裳。

自然狀態下,土地上能生長出多少作物來不是按市場需要來生長的;人類有了勞動能力創造力,有了科技能力以後,生產的數量和品種呈無限發展的趨勢。

這樣,人類有限的需求和有限的市場,與人類能力可提供產品近乎無限的數量和品種,這兩者就產生了矛盾。
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呢?

是在科技的推動下,不斷創造新的產品來創造需求和市場。

人類歷史上,只存在科技經濟,並不存在市場經濟,當代經濟仍然是科技創造需求和市場的科技經濟。有人說是市場決定社會生產,這是一種十分可笑的理論。

沒有計算機,會有計算機的需求和市場嗎?沒有三G,會有三G的需求和市場?

人類經濟史上,市場經濟只是一種沒有任何依據的假設,並且在這種假設上,進行了一系列推演。

在科技不發達的歷史階段,新技術的使用和新產品的創造周期比較長,運輸工具和物流方法變化比較慢,人們是被動地形成了對市場依賴的假象。

然而,當人們對市場產生依賴的時候,其經濟活動總是失敗。

即使是在科技緩慢發展的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也就意味著普遍的過剩,依賴市場是愚蠢的思路。

當人們按市場需求得來的信息種地的時候,你種出來的作物要幾個月以後才能收成,而幾個月以後,那裡的市場缺口早已被填補,你還賣給誰去?所以,老農民在市場上覺得什麼能掙錢就種什麼,但收成了就賣不動了。

工業品和服務業也是一樣,你看到小孩子喜歡某種玩具,你回到公司組織生產,生產出來就沒人要了,因為在你組織生產的過程中,那裡的市場一定被填補了。開計程車比較掙錢,大家都去開,就沒錢掙了。

用倒貼的方法形成的過剩產品出口,不是有那樣的市場需求,而是靠賣血吃飯,不是一般正常的經濟行為。

別人閉著眼印綠紙,你辛苦流汗掙綠紙,東西都跑人家那去了,你手裡就攥著一把不斷貶值的綠紙,卻享受著通脹,那是吸引傻子的市場啊!

所以,市場經濟理論,是一種總是遲滯,認可落後,玩弄傻子的經濟理論,它是以被動應付作為理論基礎的,是與人性的主動積極和自覺背道而馳的,是與人類勞動的創造性,科學技術的敏悟性唱反調的。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湧現,新的運輸工具和物流方法層出不窮,生產和需求的關係就回歸正道了,是新技術新產品創造和引領需求,是科技推動下等社會化大生產決定市場和需求。

今天的社會經濟根本就不是什麼市場經濟,而是科技經濟。市場隨著科技的進步而發生變化,從有形市場向無形市場過渡。
現代物流體系,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的經濟形式最終取代大多數有形市場。

中國的理論界應當儘快拋棄陳腐的市場經濟理論的說教,實現向現代科技經濟理論的跨越。學者們應當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經濟理論的科學創新上面,而不是去重複已經證明為十分錯誤的陳詞濫調。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7: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