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雅培再陷「質量門」 消費者需要真相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3-26 2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價值中國網      2012-03-26


  因被香港調查公司CER指控「質量最差洋奶粉」,雅培奶粉近日陷入「質量門」。雅培連發聲明「嚴重質疑該報告的科學性與客觀性」;24日,報告中提及的國內外6位專家中的4位,聲明否認參與過該調研。

1香港曝雅培奶粉嚴重不達標


  近日,香港一家名為「CERResearch」(以下稱CER)的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該機構委託檢測了6個出口到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其中雅培的「心美力」1段是送檢樣品中質量最差的一個,遠未達到中國標準。雅培公司對此發表聲明全面否認,並稱「我們的產品是安全的」。
  CER發的報告稱,其檢測的6個品牌奶粉樣品分別購買於上海及香港,並將其寄往德國一專業檢測食品安全實驗室進行成分檢測。結果顯示,雅培的樣品被檢測出是最差的一個,完全不符合國際標準,甚至不能達到中國新國標。
  報告指出,中國的新國標要求,嬰幼兒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對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於60%,而雅培的樣品檢測結果只有41%,這也就意味著雅培奶粉的酪蛋白要高於國家要求。而新生嬰兒食用過多的酪蛋白會導致腸道出血、營養不良、腹瀉,並對腎臟功能造成壓力。
  對於CER的這一報告,23日開始,雅培公司陸續在多家媒體發布了一篇「鄭重聲明」,質疑報告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平性」。該聲明還強調,「雅培公司在中國內地銷售的每批嬰幼兒配方奶粉均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每批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均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證書」,以示其產品質量合格。

2雅培奶粉三大爭議點
  回顧報告,雅培公司與研究機構CER存在三大爭議。
  爭論焦點一:CER質疑,雅培公司的產品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只有41%,嚴重低於國家標準要求的60%。
  雅培回復:所有雅培營養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都是符合甚至超越當地嬰幼兒安全和健康生長標準的。產品進入市場前經過極其嚴苛的檢驗程序。因此產品是絕對安全的。
  爭論焦點二:CER質疑,跟據檢測結果和專家意見,雅培產品的樣品在關鍵指標上既不符合國際標準也不符合中國標準。
  雅培回復:CER報告中提到的產品並不是為中國內地市場而生產,也不在中國內地銷售,由於中國內地市場標準的獨特性,被檢測產品和中國國家標準不同是不可避免的。
  爭論焦點三:雅培質疑,共有六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被送去檢驗,為什麼報告中只涉及了雅培品牌,其他五個品牌都沒有給出具體的名字?是誰委託CER發布這個檢測結果的?
  CER回復:是先公布雅培的檢測結果,隨後會公布其他品牌。但是,為了避免任何誤解的產生,我們還是想說,本次送檢的中國品牌產品里,並沒有主流品牌。這篇報告是自發調研的,沒有接受任何第三方的委託。

3雅培遭遇「商戰陰謀」?

  雅培要求CER承認報告內容虛假
  「雅培相信,你公司在該報告中對於數據的使用清楚無疑地表明了這一切是針對雅培而刻意安排的偏見。」雅培的律師函稱,對於雅培配方奶粉不符合中國標準的指責「全然沒有依據且完全虛假」,又指出雅培在中國銷售的產品符合中國所有的規定與標準。
  「你公司明知,該報告所指的雅培產品並非是為了中國市場生產且並非在中國銷售的,因此不可避免地與中國要求的標準有所不同。你公司是在香港購買的該雅培產品,該產品完全符合香港的監管標準。」
  這份律師函還針對奶粉的熱處理問題作出了說明。「該報告中對於熱處理的指責也是混淆概念,自相矛盾的。所謂酪蛋白是導致胃腸道出血的一種原因,應當在配方中減少使用的說法,也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未加熱的 (或者生的)牛奶,將會導致胃腸道出血。在嬰幼兒配方中使用加熱處理的奶蛋白質,已被證明不會引起此類出血。」
  律師函要求CER公司在收到本律師函之後立即從他們的網站上刪除該報告,並且立即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以修復雅培的名譽,包括公開道歉和承認報告內容虛假等。
  CER堅稱客戶中無奶粉同行
  昨日,關於雅培質量門事件是一場商戰的「陰謀論」在網路流傳。有帖子稱,上海晏然廣告公司和CER的上海辦公室是同一個固話,前者在谷歌網頁快照中顯示客戶包括了國產品牌奶粉生產商,該快照在百度上已遭刪除。
  在谷歌上查詢,確實能看到上海晏然廣告在一個招聘啟事中聲稱,至少有兩家國產品牌奶粉的生產商是其「高端客戶」。一家被網民猜疑的大型乳企消息人士,對方稱「沒有慾望攻擊雅培」,因自身奶粉業務做得並不出色,就算雅培「走了」佔便宜的也不是他們。
  針對公司客戶有沒有其他奶粉公司,CER的首席執行官Graham Earnshaw肯定地說:「沒有。」
  對於相繼有專家出面澄清,Earnshaw回應稱, 「有些專家我們是請教過他們關於奶粉怎樣才算是合格的問題,在我們的報告中你可以看到引述他們的話時並未點雅培的名。」就Rankin博士發出要求報告刪除他名字的聲明,他稱暫時沒有看到這番話。不過他強調,Rankin博士有和CER公司簽過顧問合同。

4報告中所稱營養專家 「集體反水」

  因報告引述了中美6位專家對雅培奶粉表示否認的觀點,其中包括三位中國專家和美國、法國、紐西蘭的專家。昨天雅培公司給媒體的最新聲明稱,報告中所提及的6位專家都已發表書面聲明,表示CER從未就報告中的數據結果與他們聯絡,他們從未對CER的報告發表任何觀點。但不知為何原因,目前雅培只提供了有4位專家親筆簽名的聲明或明確態度,其中包括三位中國專家和一位美國專家。
  第一位「反水」的專家是廣東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裕明,在CER調查報告第一段中,曾援引陳裕明的言論,試圖證明雅培喜康寶奶粉存在質量缺陷。但陳裕明立即在微博發布聲明稱,自己「是在打著諮詢幌子下被惡意利用的所謂專家之一」。
  第二位專家是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的劉靜,劉靜稱CER弄錯了其單位,斷章取義其在其它場合發表的學術言論(但事實上,6名專家中並未見到劉靜的名字,只有一名C ER稱不具名的中國專家)。
  此外,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副教授馮翔均做出類似聲明。
  另悉,據雅培提供的材料顯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食品科學部門副教授、主任ScottA.Rankin也否認曾經參與CER機構的調研。
  「CER報告中提及的6位專家中的5位已要求撤回報告,或將自己的名字及言論從中刪除,其中3位中國專家表示,CER從未就報告中的數據結果與他們聯絡,他們從未對C E R報告發表任何觀點。」雅培繼上周五的聲明之後再度向南都發來聲明,並隨附律師函,要求CER從網站上刪除報告,並公開道歉,「承認報告內容虛假」,修復雅培名譽。
  「請注意這些『比較害羞』的專家只是表示希望撤回他們的名字而非撤回他們的觀點。」G raham表示,確實並未讓專家們直接針對雅培這一品牌發表任何意見,「但就報告的數字和結果的解釋,以及中國的國家標準問題,CER與各位專家的聯絡有郵件或電話錄音為證。」其認為,各位專家急於撇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承受了巨大壓力,而C E R方面也因為公布報告后所引述專家的強烈反應,決定暫時停止對奶粉項目的調查,且短期內不發布其它5家的名字與結果。
  事實上,由於C ER香港公司今年才剛剛註冊成立,且與上海某廣告公司隸屬同一機構,伊始便遭遇了能否作為權威的第三方機構的質疑。對此,C ER發來的最新聲明稱,其作為一家對中國市場和公司進行調研的機構,主要為國際對沖基金和投行的投資提供參考,「該報告由我們獨立發起和完成,絕無網路傳言的受某中國大乳企指使的情況。」

5CER疑雅培「花錢公關」

  CER堅稱「專家觀點有記錄」
  昨晚, CER相關工作人員肖先生表示:「在報告公布當天就收到了雅培發出的律師函,這是公司對公司的做法。我們也會通過法律手段回應。」
  對於多位專家反水的問題,CER公司CEO晏格文表示,他們與報告中所有專家的聯繫或是通過電子郵件或是通過其他方式,都有錄音或者其他記錄。在昨晚CER發布的最新聲明中也指出,「據我們所知,沒有一個專家已經否認了所說言論或否認CER研究的奶粉話題。」
  對於有說法認為CER背後有雅培的幕後競爭對手指使,CER聲明稱「調研本身並沒有任何其他公司委託」。肖先生強調,CER對中國奶粉市場調查的原計劃是,要拿一個非常好的品牌作為質量對比的標桿,而雅培則是他們認為質量最好的一個,只是沒想到最終的檢測結果卻出人意料, CER認為有必要向公眾公開事實,保障消費者利益。
  CER懷疑雅培「花錢公關」
  已公布的調查報告曾提到除雅培外,還有5家國內奶品企業樣品也送往德國實驗室進行了檢測,CER聲明稱這五個樣品並非是國內主流奶製品品牌。「雅培要求我們提供這5個具體的名字,但在這些樣本完成檢測前公布,將是對有關消費者和公司不負責的做法。」「而且由於雅培報告引發有關專家和各界強烈反響,我們認為很難在近期找到願意評論中國奶粉測試結果的國際專家。因此我們決定,暫時推遲這些奶粉項目的實驗工作。」
  CER聲明稱, 「我們不宣稱自己是奶粉行業的專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報告是基於實驗結果和專家的意見。但我們迷惑不解的是,雅培顯然是在律師和公關上花了一大筆錢來攻擊我們的這個報告。為什麼不節省開支,向德國實驗室提交另一批在香港購買的同一批次的產品進行測試? 這將比簡單地重複"我們的產品是絕對安全的"更有效。」
6超市未下架雅培「問題」奶粉

  超市:銷售員持聲明賣奶粉
  就在雙方打「口水仗」的同時,廣州市場上的雅培奶粉銷售情況已開始受到波及。在多家超市,雖然雅培奶粉並未下架,但銷售員在面對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質疑時,不得不拿著雅培公司的聲明文件上崗賣奶粉。
  昨日上午,在廣州市內百佳、家樂福、好又多等賣場和母嬰網購店,國內配方的雅培1段喜康寶(similac)仍有銷售,該款產品的英文名稱與「心美力」英文名稱一樣。
  在好又多龍口西路店,雅培的奶粉佔據了四層貨架。有媒體記者拿起一盒400g規格的喜康寶,向一名銷售員詢問這是否與CER報告中的「心美力」屬同一產品時,該銷售員立馬從貨架內掏出一份雅培公司發出的「聲明」,保證奶粉質量絕對沒問題。
  消費者:有家長臨時換奶粉
  在江南大道中的老百姓藥房內,該奶粉導購員也強調「在大陸出售的產品跟香港的不一樣,那份報告是假的」。家樂福萬國廣場的銷售員則稱並未聽說報告一事,超市也沒有相關通知,「還沒有下架,就證明沒問題嘛」。
  在超市內,一姓孫女士稱:「孩子已經吃了4罐,臉頰長疹子,又痛又癢,不知是不是奶粉引起的,現在只好臨時換牌子」;另一名媽媽陳女士則反映,其孩子一直吃雅培3段,雖然這次檢測報告只指出1段有質量問題,但她仍然擔心相關產品也會受影響。
  據媒體報道,CER稱已分別將這一測試結果及報告結論遞交給上海市和廣東省質監局,對方均確認已經收到,但這一說法並未獲得證實。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3-26 21:46 | 只看該作者
6超市未下架雅培「問題」奶粉

  超市:銷售員持聲明賣奶粉
  就在雙方打「口水仗」的同時,廣州市場上的雅培奶粉銷售情況已開始受到波及。在多家超市,雖然雅培奶粉並未下架,但銷售員在面對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質疑時,不得不拿著雅培公司的聲明文件上崗賣奶粉。
  昨日上午,在廣州市內百佳、家樂福、好又多等賣場和母嬰網購店,國內配方的雅培1段喜康寶(similac)仍有銷售,該款產品的英文名稱與「心美力」英文名稱一樣。
  在好又多龍口西路店,雅培的奶粉佔據了四層貨架。有媒體記者拿起一盒400g規格的喜康寶,向一名銷售員詢問這是否與CER報告中的「心美力」屬同一產品時,該銷售員立馬從貨架內掏出一份雅培公司發出的「聲明」,保證奶粉質量絕對沒問題。
  消費者:有家長臨時換奶粉
  在江南大道中的老百姓藥房內,該奶粉導購員也強調「在大陸出售的產品跟香港的不一樣,那份報告是假的」。家樂福萬國廣場的銷售員則稱並未聽說報告一事,超市也沒有相關通知,「還沒有下架,就證明沒問題嘛」。
  在超市內,一姓孫女士稱:「孩子已經吃了4罐,臉頰長疹子,又痛又癢,不知是不是奶粉引起的,現在只好臨時換牌子」;另一名媽媽陳女士則反映,其孩子一直吃雅培3段,雖然這次檢測報告只指出1段有質量問題,但她仍然擔心相關產品也會受影響。
  據媒體報道,CER稱已分別將這一測試結果及報告結論遞交給上海市和廣東省質監局,對方均確認已經收到,但這一說法並未獲得證實。

7「雅培門」期待權威聲音

  報告因為提及6位專家而頗顯信服力,現在,雅培提供了有4位專家親筆簽名的聲明或明確態度,這對於報告權威性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沒有人知道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江湖;而且,專家的否認很值得玩味。
  但是,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結論。或許在結論推導過程中存在「一點」不足,但只要結論不是完全構築在「一點」之上,那就不會從根本上影響結論的正確性。口水四濺中,真相已經「躲貓貓」,專家否認更添撲朔迷離。「讓口水飛」下去,只怕雙方最終比誰有肌肉、誰聲音大。
  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只能是權威部門。消費者希望聽到權威聲音,明確告之奶粉到底有沒有問題;權威部門應該迅速站出來,啟動獨立、公正的權威調查,告之奶粉到底有沒有問題。
  不管「口水仗」最終結果如何,這種由專業公司站出來,對市場某一產品進行的獨立調查,是值得認可的,也是大方向。這對於彌補監管部門的精力和能力不足,有著極大的補充作用。不能因其進步性,而忽視其不足;也不能因其不足,而否認其進步性。
  專家觀點應「終身負責制」
  在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頻出的大語境之下,染色饅頭、蘇丹紅、瘦肉精等事件猶如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危機」,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
  專家觀點總喜以權威姿態陳述「權威觀點」,殊不知最終其言論更像是一種變相「代言廣告」,最終引發輿論對峙。專家單方面的言辭無疑暴露出專家角度的失守。或可建立專家黑名單,對隨意發表不負責言論的專家進行輿論監督,提倡正確有序的言論環境,為本已混亂不堪的食品衛生等行業提供第一參考意見。
  專家發表觀點也應「終身負責制」,註明專傢具體信息,讓專家對自己的每一句話負責,而不能只是一時口之快,最終誤導群眾。同時,專家更應以具體的實際情況來詮釋觀點的真實性和權威度,或自我實踐,或精確檢測,最終拿事實說話,而非僅僅只是含糊其辭的原因表達,到頭來和沒說沒兩樣。

8中國國標究竟更嚴還是更寬?

  「個人認為公眾不必糾結於CER的背景,而應關注其所提供的報告數據是否真實可信。」業內人士王邁(化名)表示,本次雅培方面強調其受檢的產品並非為內地生產也不在內地銷售,但此前其曾宣稱,港版和內地版均為同一工廠生產,不存在質量差異,只是由於兩地法規要求不同而在產品包裝、商標及標籤上存在區別,「因此雅培方面首先要做的是,將內地版本送檢,以確認其符合乳清蛋白和酪蛋白6:4的中國標準。」
  「酪蛋白攝入過多確實可能導致對腎臟造成壓力,但從雅培目前的數值看,100m l 1.4g的蛋白質總量和272滲透壓(母乳滲透壓標準270-300)都是符合標準的,沒有證據可以和腸道出血直接聯繫起來。」中山大學公共營養學院教授蘇宜香的表態基本終結了關於「酪蛋白過高導致嬰兒腸道出血」觀點的討論。但令媒體糾結的是,究竟6:4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標準是否是必須的,乳清蛋白的營養性是不是更好,雅培41:59的比例是否意味著其營養性不達標,各位專家的觀點出現重大差異,甚至不乏部分專家媒體喊話稱,不同意某一觀點,願意就此展開公開討論。
  「國際組織從未對這一比例進行過任何規定,是因為沒有必要做規定,根據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高低來衡量奶粉質量的好壞,在國際上沒有依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下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委員會國際專家組九名成員中唯一一位中國專家、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亞洲兒科營養聯盟主席丁宗一告訴記者,至於中國6:4的國標設定,因為其並未參與制定,只能猜測是為了防止造假的出現。
  科學松鼠會的一篇文章同樣表示,相比2010年發布的嬰兒配方食品國家標準(GB10765-2010)中明確規定的嬰兒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比例應大於等於60%的要求,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發布的C odexStan72-1981標準和歐盟發布的Directive 2006/141/CE標準,都沒有對之進行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國標反而更嚴格。」
  但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則稱,國際慣常的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推薦比例在6:4至7:3之間,此前甚至有內地配方粉欲登陸香港市場和大包粉欲出口,就因為無法達到6:4的最低推薦指標而未能成功。「母乳的比例在7:3至8:2之間,個人認為國內標準中6:4的要求仍有可改進空間。」
  「CODEX是推薦營養型標準而非產品標準,各個企業必然有自己的產品標準,如果沒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就無法判斷其消化性,因此是必須存在的,營養專家的觀點個人並不贊同。」黑龍江乳品工業研究技術開發中心高級工程師酈韜珉亦表示,6:4的設定是人為而非實驗和臨床結果,目的只是在母乳7:3的基礎上適度放寬,因此已是最低標準。但目前仍有30%-50%的企業無法達到。
  數名專家均表示,全脂奶粉中的兩者比例是2:8,而配方粉為了更接近母乳,多是在含少量乳清蛋白和較多酪蛋白的脫脂奶粉的基礎上添加乳清粉,以增加其中的乳清蛋白含量。而在王丁棉看來,造成產品中乳清蛋白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出於成本考慮,其目前售價在2萬-4萬/噸,優質者價格更高,而酪蛋白原料價格相對較低,最低僅1萬/噸,優質者才在2萬-3萬/噸。

9消費者要安全要證據不要口水戰

  雅培表示,CER檢測結果指稱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4.1:5.9的比例是符合CODEX嬰兒食品標準的,雅培產品完全支持嬰兒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
  著名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香港市場對配方奶粉的要求是執行歐盟標準,嚴於中國內地,此前,內地就有奶粉企業欲出口香港,但被檢測酪蛋白含量過高未能獲准。國際上關於嬰兒奶粉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推薦標準是6:4到7:3,雅培此次抽查的比例卻只有4.1:5.9,連國際標準的最低檔都未達到。雅培應當給消費者一個客觀公正的第三方檢測數據。
  產品質量發生矛盾與爭執時,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樣的口水戰再打下去毫無意義,無濟於事,解決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拿出多方公認的化驗結果,拿出公認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兩者對比,一目了然,以事實為依據,以標準為準繩,大家都會心服口服。
  雅培產品在美國是兒科醫生推薦的品牌之一,在中國也受到部分消費者青睞,香港這次也是想拿他作為標桿與其他奶粉進行比較,在德國進行化驗,但雅培的化驗結果卻不盡人意。作為雅培對化驗結果提出反駁,為了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為了保護自己的信譽度,為了證明自己的產品貨真價實,質量過硬,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中國有關部門協商,邀請專家、質檢部門以及第三方共同出面,對自己的市場貨架產品進行鑒定,拿出確切的具體的正式的數據,這才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明智之舉。
  作為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積極面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報著對消費者安全和對國家食品進口安全負責的精神,對反映舉報質量問題的當事人,以及接觸授權處理此事的所有當事人進行調查,對雅培產品委派國內鑒定機構先進行 國家標準的技術鑒定,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奔著對國家和消費者負責的精神,積極協助配合雅培對其產品質量進行鑒定,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的解答與交代。
  作為雅培和消費者,誰也不希望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特別是不希望出現影響嬰兒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大質量問題。問題沒有明確結果之前,消費者目前應持謹慎觀望態度。為了不影響產品銷路,為了讓消費者用得放心,奉勸各方不要再打無聊又無濟於事的口水戰了,拿出數據,拿出鑒定結果,拿出理論根據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10「最差洋奶粉」擊不跨「洋崇拜」

  近年來,洋產品質量不好的事件層出不窮。雅培作為眾多洋食品的一員,也最終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面目,籠罩在它上面光環逐漸暗淡,最近幾周,甚至可以被稱為「雅培黑暗周」。筆者竊以為,出現這種狀況,洋奶粉應該小心行事了,而情況卻正好相反。
  當年,三鹿奶粉出現「大頭娃娃」事件后,國內乳業品牌受到了嚴重衝擊,洋奶粉得以乘虛而入,迅速佔領國內乳業市場。如今,雅培出現問題,其餘洋奶粉沒有收到任何影響,甚至醞釀著新一輪漲價。
  為何這些洋奶粉有如此大的底氣,因為民眾仍然相信洋奶粉比本土乳業品牌好,他們寧願多花錢,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大頭娃娃」,「最差洋奶粉」最終擊不跨「洋崇拜」。
  洋奶粉仍然橫行其道,勢不可擋,而眾多出現問題的洋食品仍舊屹立不倒,生意火爆。很多人認為這是國人的「崇洋媚外」,覺得「外國的月亮會比較圓」,這可能是部分原因,卻被用來批評民眾不支持國貨。其實,民眾選擇洋食品的癥結在於,國內食品的壞印象已經根深蒂固。部分民眾可能會因為「小資」情調而青睞洋食品,但是更多的民眾消費洋食品是力不從心的,但他們仍然會選擇它,這就是徹底的無可奈何了。
  試想,如果國內品牌質量足夠好,價格比洋食品低廉,很多民眾還是願意購買本土食品的,但現實情況卻是,國內食品市場真的是「付扶不起的阿斗」,惡劣的食品安全問題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皮革奶、地溝油、染色饅頭、怪味肉、瘦肉精、假雞蛋等偽劣食品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為了安全,選擇洋食品名正言順。
  洋食品很難受到衝擊,民眾仍然「洋崇拜」,折射出的是國內食品市場的悲哀,而更倒霉的則是民眾,他們在看到洋食品有問題的情況下,仍然只能選擇洋食品,而不敢去相信國內食品,這是多麼的悲涼。
  擊跨洋崇拜,不能靠低劣的洋產品,而要靠質優價廉的國貨,這才是國貨重整國內市場,重新贏得民心的關鍵;而監管部門更要加強管理,讓民眾看到洋貨光環的背後,消除「洋崇拜」心理。優質的國貨,嚴格的管理,必將還民眾「食品安全感」。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3-28 14:50 | 只看該作者
孩子的食物啊,開不得半點玩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