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中二區」意在謀取台灣「國際空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28 2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2012-03-27 15:02:31   來源  中華論壇


    日前,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公開表示,台灣不是按照「一國兩制」定位兩岸關係,而是把當成「一中兩區」來處理。


    此言論一出,引起島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吳伯雄個人助理對外回應稱,重大事項宣示,都是受人委託的發言。媒體記者向馬英九核實是否出於他的意願時,馬英九對此「笑而不答」。輿論據此認為,這是馬英九有意放話「試水」,意在從各方反應中凝聚共識,以便在「520」連任就職典禮時進行表述。


    「一國兩制」是大陸為港、澳回歸量身定製的基本政策,除外交、國防事務外,賦予了港澳地區司法、政治與經濟自治權,及非主權國家參與的國際合作自主權。此項政策的政治含義,就是要使用最簡單的語言平息政治紛爭,消除民眾顧慮,穩定各種社會、經濟組織體制與架構,促進港、澳地區持久穩定與持續繁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國兩制」也是爭取台灣民眾認同的實踐與示範。麻雀雖小,肝臟俱全;港、澳治理模式與成功實踐,台灣民眾可以從中得出認識,「一國兩制」不會對現行社會制度、經濟發展與生活習慣產生任何影響。


    而「一中兩區」是一個容易產生歧義的模糊概念,並非統一構想;這一概念側重於現實態表達,並含有對大陸的重大政治訴求。


    「一中兩區」概念,極易與李登輝「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相混淆,更與陳水扁提出的「兩岸對等政治實體」概念相趨同。因此,公開定調與接受這種表述,極易被台獨勢力所利用,對在島內不斷擴大「兩岸一中」的認同面有害無益,並對島內分裂勢力再次上台推進法理台獨提供了政治扭曲的空間與條件。


    樂觀地看,「一國兩區」概念的提出,也預示著馬英九在新任期內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可能性增加。從兩岸政治現實與政治訴求來看,大陸追求國家統一,台灣追求國際存在,馬英九握有主動出牌機會,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二項:


    其一,回應大陸呼喚,啟動兩岸官方政治直接對話,是馬英九最主要的籌碼;但也是馬英九尋求個人歷史定位,為國民黨下屆競選爭取政治資源的重頭戲。


    其二,以統一台島內部「九二共識」認同為條件,換取大陸接受「一中二區」表述,並藉此換取台灣更大的「國際空間」。


    除了以上二個選項之外,由於島內政治生態的束縛,馬英九並不能在兩岸關係上有更大的主動性作為。「一國兩制」是統一政策主張,重在「統一」訴求,台灣之所以迴避這一概念,是因為沒有形成「統一」共識。而「一中二區」是一種索求性政策,與馬英九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政綱表達相一致,與民進黨切香腸式台獨路線相吻合;尤其是在兩岸關係定位處於困境中的民進黨,藉機「以退求進」調整「台獨」黨綱,重獲兩岸關係話語權,欺騙國際社會和島內選民,提供了操弄空間與機會。


    目前,台灣內部的統、獨之爭,與日殖時期「去中國化」、「皇民化」教育緊密相關,與台灣原住民和隨國民黨敗退台灣時遷入人口之間的族群矛盾密切相關,與國民黨執政時期對大陸進行的政治妖魔化宣傳密切相關,也與1996年之後的「台獨」勢力公開走上檯面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因此,「化獨漸統」仍是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在清晰的「一中」基礎上掌握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


    總而言之,在統一未成兩岸共識之前,大陸不能接受「一國二區」正式化與法理化表達,應當拒絕成為「兩岸新共識」。


    當然,有訴求,就有機會深化接觸與談話,破政治對話之寒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大陸需要通過國、共二黨內部交流管道,說服馬英九放棄歧義性政策訴求,以務實的態度,就事務性問題進行制度性磋商,推進更加緊密的經濟、金融、文化合作,建立政治、軍事互信、互動安排,在維護和推進兩岸共同利益上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只要逐步加強「兩岸一中」的文化認同,推進「兩岸一體」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兩岸四地」合力形成中華崛起局面,即為台灣之福、中華之幸,才有可能實現「化獨漸統」的目標。


    馬英九必須清楚,在「兩岸一中」原則上只能加強、不能消弱;退一步,反而讓民進黨得到「后隊變前隊」的領跑資格,「台獨」必然走向猖獗。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