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近代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23 2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信人: sumeday


中國近代教育是徹底失敗的,這是共識。為什麼失敗?好像人人都又說不清楚,這個人
人有感受人人又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的本身就是教育失敗的明確見證。為什麼過去的幾
千年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文明禮儀之邦」和人類的典範?這就是古代中國教育的結果,
中國古代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近代中國教育為什麼失敗的那麼徹底?這個問題其實很
簡單,我們只要對比一下近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基點和社會效益,就能弄明白了。

仁義道德教育貫穿了的5000年的中國文明史,「文以載道」是中國文字的意義和教育的
目地。中國古代的教育的識文斷字,是以明理和明德為目地,貫穿於對仁心與義理的理
解和實踐的整個人生的過程。千年以來,中國人受教育的起點是從兒童時期的《三字經
》開始,識字的過程就是明白做人的常識與常理的過程,配合家庭的清掃和禮儀而知進
退之道。在兒童早期的教育中,就打下了啟發人良知和理性及人與人之間基本禮儀的文
明和教養的基礎。在這以後的經典學習中,強調的背誦和實踐之中的領悟,以背誦為基
礎,以社會實踐為目地,形成了以聖賢的正理正道奠定的正邪、善惡與大是大非而識人
之興衰、人事更替之根本大理的誠意、正心而修身,進而齊家、平天下的整套完整的書
本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形成了人人通情達理,個個禮貌文明的整體社會
風貌,加上特殊的二元社會的宗族和鄉紳為社會日常的自治管理結構,這樣的社會人人
自覺的抵制不良習氣,道德敗壞的人無立足之地,這是過去中國的教育結果,文明禮儀
之邦的根本原因。

這是「文化」的根本意義和這個名詞的本意:文以載道,以道化人!

反觀中國的近代教育,從現代的語文課本看,都是為了識字而編造的無任何內涵的文章
。教育部門的教育脫離了「文以載道」的基本功能,學生讀書脫離了明理和明德及對仁
心與義理的理解和實踐,而語文及道德教育的文章,不是西學漸進以後形成的宣揚個人
的情緒和無病呻吟感性之作,就是編造歷史鼓吹「鬥爭哲學」的內容,這樣反仁心與理
性及文明禮儀教育的結果就是誤人子弟,把學生變成了「識字不明理」的自絕與中西傳
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反人性和理性的新一代文盲!這也是 50年代以後教育的成果,從
那以後,沒有基本的是非概念、沒有基本正邪與善惡分辨能力的反人性道德的識字文盲
和流氓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主流。

現代書生「文盲」多,表面看識字率比古代社會高得多,但是,識字不識理。古人造字
是有目地的,文字僅僅是萬事萬物的「名」而已,一個符號,就像人一樣,每一個人都
有名字,是敘事和載道之物。如果說識字的目地是明理,那麼不明理的人即使識字也是
文盲,而且反而比不識字的更容易成為政治宣傳的毒害者!現代書生 「文盲」多,這
是中國政治意識主宰下的反仁義道德和普世價值教育的反常結果!當這樣教育成就的人
再去從事教育事業和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形成了我們眼見的各種社會變態現象,
人人都在失去理智的以敗壞道德自殘的同時有意無意的殘害他人的生存狀態,形成了人
人感覺不對勁又人人都說不清道不明的不知如何應對及何去何從的社會現象。

現代中國文字脫離了「文以載道」的實質,人們不是通過文字載的道理去證實社會和天
、地、人一體的運行之理服務於社會,而是在那些脫離天、地、人的本質及運行之理,
以某種主義和哲學而主導的各種定理、定律和人為的各種概念中去戰天和斗人!家庭、
企業、社會各個階層理解的管理就是整人和玩弄鬥爭哲學的以惡制惡的鬥爭場所,人們
根本就是不知有「道」,更不明「德」為何物,認為那是意識形態中的東西,其實不然
,「道」與「德」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物質生命,是成就萬事萬物的根本。證悟的過程,
就是求道得道的意義,這是古代學者存在的意義和讀書人普遍受尊重的原因。

傳統文化是文以載道的,但是,文字僅僅是「載道」的載體之一,其它的還有:戲曲、
說書等等文藝載道形式,人們雖然不讀書不識字,但是卻經常看戲和聽說書,在那些宣
揚正統道德文藝的熏陶下,即使不識字的最底層民眾對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反而比現代
人理解和明白得多!只是讀書那要更深刻,因為都是聖賢之言,區別是:看戲和聽書,
更容易深入人心。這就是文藝潛移默化的「無為而治」之功。真正的文藝,就是輔助文
以載道德化天下的「無為而治」的形式。高級的比如吟詩作畫與古琴等都是文化人修心
養性的「無為而治」的形式。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形成了非常高級的以「理」完善個
人道德,以「禮儀」來修身養性的內外兼修的個人管理和精神提升的生活方式。

明白以上的道理,從中國古代教育的基點和造就的社會狀態和現代中國教育的基點和社
會體現的教育結果的對比,就明白了為什麼僅僅70多年,特別是文革十年的徹底破壞,
中國就從一個5000年仁義之邦變成了現代人類社會中遠離文明教養的變態國度,成了野
蠻和無理的代名詞,這也是本文上面提出的為什麼現代中國識字率比古代社會高得多,
但是,識字不識理的文盲和社會流氓遠遠的超過古代社會的根本原因
沙發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3-23 23:3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近代教育是徹底失敗的」

樓主可能需要先定義近代。是1911以後還1949以後?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09

帖子

27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3
3
jetfighter 發表於 2012-3-24 0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白露為霜 2樓 的帖子

如果沒看錯,樓主的最後一段用了時間修飾語:70多年,特別是文革10年. 我的理解70可能是一個算數錯誤,因為由此前溯70年和文革十年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前溯63年則絕對有關係。也許這就是作者的本意。考慮了這個計算錯誤,樓主的文章觀點是十分明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3-24 0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etfighter 3樓 的帖子

我想他講的是1949年以後的教育。如果這樣,不應該用「近代教育」這個詞。不是雞蛋裡挑骨頭,解放前後的教育制度是很不一樣。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1163

帖子

129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9
5
snsnjsn 發表於 2012-3-24 16:28 | 只看該作者
呼籲恢復文言文!認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216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6
JGL123 發表於 2012-3-25 04:50 | 只看該作者
樓上幾位, 請問爾等在何時何地受的何種教育? 不避諱, 本人接受的是爾等認為最不濟的中國現代/當代教育. 不過請注意, 通常, 近代中國是指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的一段歷史, 而不是1949年之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7
longang 發表於 2012-3-25 08:40 | 只看該作者
應該是書上和老師說的和自己眼睛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失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09

帖子

27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3
8
jetfighter 發表於 2012-3-25 14:45 | 只看該作者
JGL123 發表於 2012-3-25 04:50
樓上幾位, 請問爾等在何時何地受的何種教育? 不避諱, 本人接受的是爾等認為最不濟的中國現代/當代教育. 不過 ...

我首先接受的就是樓主所指的49年以後的教育:一個失敗的教育(包括那10年的血腥)。所幸在西方接受了再教育,拋棄了原來的糟粕,總算是跟上了時代。樓主如果把近代修改成「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中國近代教育」,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質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09

帖子

27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3
9
jetfighter 發表於 2012-3-25 14: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etfighter 於 2012-3-25 14:47 編輯

回復 白露為霜 4樓 的帖子

Strongly agree with your last sentenc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216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10
JGL123 發表於 2012-3-26 05:29 | 只看該作者
一個連"近代中國"從何時開始都沒弄明白的人妄談什麼中國近代教育? 本人很懷疑這樣的人是否真正接受過任何良好的教育, 更別說在教育領域有過任何工作經歷了. 有的人總喜歡把事物說成非白即黑, 難不成這也是教育成功的體現? 全面一點客觀一點看問題就那麼難嗎? 中國當代教育確有不少問題, 但決不是一無是處. 否則美國大學決不會如此歡迎中國留學生, 更別說接受那些未曾在西方上過學的中國學者擔任教授了(本人即屬此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