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脾虛導致嘴裡怪味 山藥食療調理脾虛

[複製鏈接]

20

主題

24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飛蝗 發表於 2012-3-22 0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如果沒有在品嘗食物,卻常常自我感覺口中五味雜陳,如覺得嘴裡有甜味,口寡口淡,甚至流口水等,則可能是脾虛的先兆,應引起警惕,切莫大意。

     

    脾虛導致嘴裡的3種怪味道

    細節一:口冒清水

    有的人吃水果的時候,經常容易口冒清水。其實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中醫認為,脾主運化。

    一方面,是運化精微,從飲食中吸收營養物質,使其輸佈於全身器官組織。另一方面,是運化水濕,是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的重要

    細節二:口甜

    有的人常常覺得口中有甜味味,即便吃很清淡的東西也覺得很甜,且伴有腹脹、大便稀溏等癥狀,這通常是脾胃濕熱或脾虛痰濕所致。臨床上常見於患者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虛運化功能失調,五味不能藏於胃,以致中滿而其氣上溢。

    細節三:口淡

    有人覺得口淡口寡,吃什麼也沒有味道,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胖,多半為脾胃虛弱所致。

    山藥食療

    山藥又名淮山,淮山藥。性平、味甘。其塊莖富含多種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及澱粉,具粘液質、尿囊素、膽鹼、纖維素、脂肪、維生素A、B2、C及鈣、磷、鐵、碘等礦物質,可提供人體多種必須的營養。

    中醫認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因此山藥是食用的佳蔬,也是調理脾胃虛弱的佳品。下介紹山藥的3款食療。

    山藥薏苡仁粥

    薏米(薏苡仁)10克,山藥10克(鮮山藥5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煮成粥。

    山藥河魚湯

    山藥500克,河魚一條(約250克,去雜洗凈),加適量的鹽、酒、姜、蔥等調料一起煮湯。適用於脾虛所致的腹脹、泄瀉。

    山藥茯苓墨魚湯

    材料:鮮墨魚250克,豬瘦肉150克,蜜棗3個,生薑3片,淮山、茯苓、蓮子各30克。

    烹制:墨魚剖開去骨、墨囊,洗凈;各物洗凈,藥材浸泡,蓮子去芯。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下適量鹽便可。

    功效:此湯健脾利濕、收澀止帶,適用於脾虛濕重引起的腹脹隱痛,腰酸重墜,白帶量多,清稀,胃口欠佳者。但腸熱便秘者慎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