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日本向中國尋求投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3-16 1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月青年    2012-03-16 16:17  

  中國人像救世主一樣。不管資金從哪裡來,現在日本只要能獲得投資,那都是好事。因為,有投資進來,就意味著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稅收和經濟機遇。

  會津若松市,日本- 市長室井照平心裡知道,本市六十英里開外,便是日本臭名昭著的核電站,在這種情況下,為這座苦苦掙扎的工業城市招商引資太困難了。

  因此,九月份,室井市長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舉動。他飛往中國,邀請一家發展迅速的重工企業去該市建廠。他的決策一反人們的習慣印象。原來人們總認為,應該是日本向中國輸出就業機會。

  「日本已經到了這樣的處境,不依靠外界幫助就無法發展。」 室井市長在採訪中稱,「不論你的總部在中國還是美國,我們都歡迎你來會津若松市做生意。」

  這可以說是「后海嘯經濟」。日本製造業曾以其出口產品和海外投資而聞名於世,如今,必須正視新的現實。

  自然災害與核事故發生一年後,日本經濟遭遇巨變。經濟連年不景氣,工廠不斷遷往海外,日本不得不去做她一直在抗拒的事:歡迎外國製造商。

  日本的新趨勢也表明了整個地區的實力變遷。目前來自中國的投資規模雖小,但數額不斷上升。中國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開始計劃改變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將更多資金用於投資。中國製造商近期的其他投資項目包括,鳥取縣的一個塑料製品工廠,以及高知縣的一個重工業工廠,兩家工廠都位於關西。

  「中國人像救世主一樣。不管資金從哪裡來,現在日本只要能獲得投資,那都是好事。因為,新增投資意味著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稅收和經濟機遇。」增田小太郎稱。增田小太郎是位於東京的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所的經濟學家。

  上月,日本政府邀請一個包括貿易官員與公司老闆的80人中國代表團考察投資狀況。日本政府稱,計劃十年內將外國直接投資(FDI)加倍。岩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是政府計劃的特別地區,這三個地區都受到了2011年3月發生的災害影響。

  「我們歡迎境外投資者到受災地區投資,這將有助於地方重建。」野田佳彥首相最近接受一次採訪時稱。

  中國對日本的直接投資在四年內翻了二十倍。根據日本財務省提供的數字,雖然總體規模仍然較小,但2010年投資金額已經達到約20億元人民幣。有專家稱,真實數據要高得多,因為很多中國資金都是通過香港等地中轉出去的。

  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日本需要打破數十年來排斥外資的心理習慣。其他發達國家都在竭盡全力吸引外資,但日本卻保有嚴厲的監管、高額稅率和疲軟的政府刺激,以及明顯的排外情緒。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日本吸引的外資金額占其經濟規模的比例在世界上屬於倒數幾位。2009年,流入日本的直接投資只佔其GDP的0.24%,兩年後,這一數字甚至變成了負數。據財務省的數據,2011年,海外公司流出與流入資金兩相抵扣,不僅沒有新增投資,反而流出了23億美元。

  即使是現在,日本本土公司也更喜歡把資金投向海外。財務省的數據顯示,日本公司的海外投資總額2011年達到7141億人民幣。加劇了日本產業長期以來的空心化。

  經濟學家稱,日本當前想要振興經濟、保障就業、維持國民的生活水平,而投資的失衡狀況對此非常不利。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與國外有關的經濟活動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效率更高。

  「每個人都在為日本公司外流而感到擔心。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麼,日本就應該加大開放力度,讓更多的外資進入國內。」一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深尾京司稱。

  這位經濟學家稱:「要進入日本市場的外國公司大多具有很高的競爭力。這些公司會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付很高的薪水、刺激新的消費需求。」

  會津若松是福島的第四大城市,人口12萬5千人,該市已經發覺,本國產業不再能夠滿足就業需求。該市四十年來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是富士公司。該公司的一個半導體工廠在當地雇傭了兩千名員工,2009年時經濟危機爆發,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員工。

  2009年以後,日本製造商的日子更不好過。去年三月發生核危機,由此造成能源短缺,加上日元不斷升值,導致利潤降低,迫使日本出口產業繼續將生產環節轉移海外。

  今年1月,日本貿易逆差達到54億美元。福島核危機之後,日本關閉了許多核電廠,因此大量進口能源。

  室井照平市長與中聯重科簽署了一項製造產業協議。難怪他從中國回國后,受到了會津若松市與福島縣的熱烈歡迎。

  《福島民報》的社論稱:「該協議創造就業機會,能夠振興會津。這是福島的希望之光。」

  中國人還在收購日本處境艱難的企業。去年,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和電冰箱業務被海爾以10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2011年,中國公司在日本的收購、兼并規模首次超過了美國公司。

  對中國企業來說,在迎合挑剔的日本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從而提高全球競爭力。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去年9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的目標是製造符合日本標準的產品,公司將於下月會津若松市建立辦事處,與當地合作製造水泥攪拌車,供應日本市場。」

  災區的一些當地人擔心,外資公司將損害本地經濟復甦。但目前社會總體傾向是四處尋找資金,不管資金來自哪裡。

  上個月,日本政府將岩手縣和宮城縣定位「災害重建特區」,提供各種優惠和減稅政策來吸引投資者。例如在宮城縣,參與投資特區經濟活動的公司免征五年的公司稅。

  但最優厚的補助政策來自福島。福島縣撥款225億日元投入經濟領域,其中包括30億日元扶持新公司。

  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在最近的一次投資研討會上說:「我們是日本安置補助最高的地方。」加拿大太陽能公司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與中國有著業務聯繫。該公司受到補助政策的吸引,正洽談在宮城縣或福島縣建立一家太陽能板工廠。

  中村署次郎是埃森哲的一位諮詢顧問,他說,會津若松等地方縣市對日本吸引外資非常重要。埃森哲去年六月剛在會津若松市新開了一個辦事處。中村說,這兒的租金和其他費用都要比東京便宜,人力資源也不差,所以對投資者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村稱,會津若松面臨的長期問題是,如何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而不是靠偶然的補助或低成本。

  埃森哲與當地的一所大學合作,計劃將會津若松變成一個研發中心,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發展高科技產業。

  中村稱,從中國吸引投資很好,「但我們最終更想變成矽谷。」

本文刊於《紐約時報》,原文鏈接: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