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厲以寧:不能再靠「摸著石頭過河」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3-13 2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3月13日08:55南方日報厲以寧

◎廣東「騰籠換鳥」的提法對全國來說,都是很有啟發性的。別的省份可以從廣東的經驗中學到更多東西。

◎今天,我們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不能再靠「摸著石頭過河」,「水深了」已經摸不著「石頭」了,這就需要頂層設計。

◎過去我們常說,無農不穩,這話是對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再加上一句,無「民」不穩,這個「民」就是民營經濟。沒有民營經濟,社會是不大安定的。

本次政協會議間隙,全國政協委員、82歲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對廣東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轉型升級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廣東的「騰籠換鳥」提法對全國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性。

轉型升級以制度創新為基礎

南方日報:近年來,我國提出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您對此如何評價?

厲以寧:首先是產業轉移,因為從全國來看,廣東等東部地區的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要將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二是產業升級;三是制度創新,這三個問題是連在一起的。從整個趨勢上看,產業的轉移是不可避免的。

最重要的是,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能逐步實現產業升級。產業轉移不僅是因為要素成本的上升,也是為了更好地開發中西部市場,提高當地購買力和市場容量。

但我們要注意,所有的轉型升級,都是以制度創新為基礎的,因為只有通過制度創新,才能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南方日報:近幾年,廣東一直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型製造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您看來,這對廣東未來的經濟發展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厲以寧:前幾年,廣東提出的「騰籠換鳥」實際上就是我說的產業轉移,將已經不適合在廣東發展的產業進行轉移,這種轉移是為了給廣東騰出空間,留給更適合廣東經濟發展方式的產業。

我認為,廣東的這個提法對全國來說,都是很有啟發性的。別的省份可以從廣東的經驗中學到更多東西。但任何地方都要選擇適合本地的政策,因為它未來要開拓的是本地的市場。

深化改革建促經濟發展機制

南方日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70次提到改革,您覺得深化改革的時機到了嗎?

厲以寧:今年更突出了改革。近年來,我們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改革的問題被引起重視,改革是發展的關鍵。

我們的改革如果不繼續深入下去,就可能「生病」。一會兒經濟過熱、一會兒經濟變冷,「熱了」就緊縮緊縮,「冷了」就刺激刺激,這都是外來的力量在對經濟起作用。改革就是讓你自身的機體能夠形成一種機制,政策給你刺激,那都是外來的。如果這個體制制度本身就能夠有促進經濟發展的機制,有一種對整個經濟運作的一個激勵機制,那麼就減輕了對外來力量的依賴。

當然,不是說有了機制以後,就可以不要宏觀經濟調控,而是首先要依靠自身機制的作用,不是完全依靠外來的力量對經濟進行干預。

頂層設計需要重視民營經濟

南方日報:今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如果說鄧小平南方談話揭開了市場經濟改革的大幕,現在的改革和上一次最大的不同是什麼?難點在哪?

厲以寧:現在的改革和20年前鄧小平南方談話時的形勢不一樣了。當時,人們主要爭論的問題是要不要改革,而今天的問題已經明擺著,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改革也已經到了這個程度,討論的是怎樣把改革的工作繼續做下去,更主要是從哪些方面著手。

今天,我們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不能再靠「摸著石頭過河」,「水深了」已經摸不著「石頭」了,這就需要頂層設計。

南方日報:您認為有哪些問題需要討論頂層設計前取得一致認識?

厲以寧:今天,我們對民營經濟的問題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來認識。過去我們常說,無農不穩,這話是對的,到現在仍然有效,沒有農業,社會就不能穩固。但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看,再加上一句,無「民」不穩,這個「民」就是民營經濟。沒有民營經濟,社會是不大安定的。為什麼呢?就業問題怎麼解決?你就業問題不解決的話,中國社會能保持持久的穩定嗎?

解放思想縮小城鄉區域差異

南方日報:如果說二三十年前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現在改革還有沒有解放思想的問題?

厲以寧:現在同樣有。過去我們經常批判「小富即安」,今天同樣需要這樣。我們現在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離我們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我們不能滿足於改革取得的成果,要繼續改革。改革越往前走,就越往深層次發展,就一定要有一個通盤的設計,城鄉的統籌、區域之間的協調都需要做。

南方日報:從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在這一輪改革中,您對廣東有怎樣的期許?

厲以寧:我希望廣東未來在兩個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一是總結烏坎村事件處理的經驗,這個可能會為全國社會管理方面作出貢獻,廣東在烏坎事件的處理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二是廣東的民營經濟發展得非常好,而全國範圍來看,民營經濟也有很多需求。廣東靠自己的政策讓民營經濟取得更大的成績,這也是廣東給全國的貢獻。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2-3-14 04: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3-13 13:37 編輯

「頂層設計」需要來源於橄欖形社會結構的中段,而不是兩頭尖端。淺水區淌著走,深水區乘船走,很簡單的事。但是需要記住,船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先造船,否則乘個木筏過長江很可能翻船。所以只有先構架起橄欖形的社會結構,形成穩定的中產階級后,構架以中產層為主體的結構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現在就從所謂的高端開始,就會形成目前先富起來的那些人,也就是橄欖形結構的一頭尖端那些少數人獲取政策決定權,而這些所謂的既得利益集團為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會進一步拉開社會貧富差距,加深社會矛盾,這種做法很顯然是不智的。反之,如果這時候搞左的一套,使尖端的另外一頭控制政策決策權,則會使中國陷入以前文革時期的混亂,因為作為社會底層的另一端也不具備管理國家、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力。

目前的社會貧富差異拉開實際上是意料之中的事,一些人認為是鄧的「先富」政策造成的,實際上是非常短視的。其本質在於社會生產力的變化,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是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試圖使中國成為世界的工廠,以此完成原始的資金積累和技術積累過程,第一階段的實質實際上是犧牲農民的利益來完成中國的工業化改造,這個基調實際上是建國后就定下來的,深層面來說,文革只是暫時打斷了這個歷程,改革只是加速了這個歷程,但是這個基調始終沒有改變,所以本質上來說,毛和鄧之間實際上沒有衝突,這一階段實際上已經基本完成。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升高,勞動密集型模式必然向技術發展型模式轉變,也就是說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是第二步發展的主流。在這次轉型期間,收入的差距也會必然拉開,這種差距實際上主要發生在原先從事低端勞動密集型的工人和越來越多從事高技術產業的人群之間,當然這次轉型期也會給市場和個人帶來很多機會。只有完成這第二步轉型后,形成知識分子為主體的中產階層,再以這部分人群為核心構架上層建築,才能形成穩定兩頭,符合多數人利益的政治架構。也就是說生產力才能最終決定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這點馬列毛理論是有道理的。

從目前的現實和長遠的發展來看,教育和社保成自然成為了重點,教育事業為第二階段的發展輸送人才,社保起到了穩定底層的作用,其次,對官員、體制的改革也可以慢慢試點起來,消減職能性部門的公務員,增加服務性部門的公務員,加強廉政和監督機制的建設等等,都可以慢慢跟上。總之,只有明確了下一步要幹什麼才會知道怎麼去干,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產業結構的轉型和體制的改革只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需要深刻地看到這點。

呵呵~~解決既得利益階層的根本方法不在於限制,而在於讓更多的人成為既得利益者,100人中10個人成為既得利益者會造成不穩定,如果你這時候就急急忙忙搞什麼「頂層設計」只讓這10個人說話怎麼能形成穩定??解決方法實際上很簡單,80人,90人都成為既得利益者不就可以了。。。。

厲以寧作為經濟學家,站在他的專業立場上提出的建議有些是可以借鑒的,但是他還不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全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主題

617

帖子

69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2
3
fansfan 發表於 2012-3-14 15:54 | 只看該作者
是不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5: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