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藏尼姑生活探秘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2-18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來源: 西藏風情錄   

在虔誠地將畢生奉獻給藏傳佛教信仰的信徒中,不僅有那些強悍的男性,還有一些純潔溫柔的女性。她們被稱作尼姑。她們遠離塵世,在門閂緊閉的尼庵(尼姑寺)中苦讀經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自我磨難,努力以一顆聖潔之心,去叩響她們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門……

在西藏,有很多寺廟,其中喇嘛廟居多,尼姑庵較少。但也有一些挺有名的,如在拉薩就有米米欽熱寺(遺址)、嘎麗寺、朗古寺、倉宮寺和阿乃昌庫寺等尼姑庵。民主改革前,西藏的尼姑庵常常是人滿為患,近年來不但有許多舊日的尼姑重返尼姑庵,而且還有一些年輕姑娘和少婦進庵削髮為尼。

在尼姑庵修行的尼姑,有的來自貴族或富商之家,有的來自破落的名門,有的來自平民百姓之家。一個女孩到尼姑庵修行,首先要找一位老尼當規範師,負責對她道德品行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再請著名的活佛替她剃度,活佛祈禱念經后,剪去小女孩頭上最後一綹髮絲,表明她六根清凈,無牽無掛。

阿瓊南宗三丹培林的每位尼姑從出離家門,獨身修道,加入教團組織,居住寺院,開始她們新的生活-宗教生活,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每位出家入寺或受持「三歸」,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者,必須身體健康,篤信宗教,堅守戒律,一心學經,方可入寺。




剃度入寺


剃髮,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律的一種規定。阿瓊南宗三丹瓊培林的每位尼姑出家入寺前,一般要在寺院找一位道行高,學問好,在寺內有一定聲望,已入殿課誦,即正式納入寺院組織的尼姑,作自己的「依止師」,這位「依止師」也須得寺院同意后,方可收其為弟子,然後由「依止師」在其佛堂內為新的弟子舉行剃度儀式。為新弟子剃除頭頂髮辮,供於佛祖釋迦牟尼像前,穿法衣,賜法名,授沙彌尼戒,成為沙彌尼。


做尼姑需要考試

藏傳佛教各大寺院為了控制、管制、管理僧尼而設有一種入殿儀制。在阿瓊南宗尼姑寺,剃度入寺的尼姑首先要經過「依止師」逐字逐句,手把手地教授該教派所修習的各種教理教法,特別是要掌握、諳熟「日常課誦」的基本內容,通過試經的考試,合格者方可吸納為該教團組織或這個寺院的正式尼姑,並有資格參加寺院舉行的各種法事儀軌。


初入殿要交錢、請吃飯


一般每位新入寺的尼姑第一次入殿(進入大經堂)參加「日常課誦」時,要獻哈達,以個人的力所能及給寺院贈送茶葉等禮品,或5至10元錢。這位尼姑要磕頭禮佛三至七次,便可列入「日常課誦」之席。從此隸屬於這個寺院,取得該寺尼姑的資格。這套入殿儀製程序,在藏傳佛教各個寺院的具體做法各不相同,有簡有繁。

舊時尼姑庵,新來的女尼還要請全庵尼姑吃喝,宴請一天的可以得到「頃則」的名分,宴請兩天的可以得到"齊澤古雪"的名份,取得這兩種名份的尼姑,可以不參加集體念經,免除一切勞役。除請吃喝外,視家境情況,新來的尼姑還要給尼庵或送陶壺、或送青稞、或送酥油、或送卡墊等供奉。

如果規範不識字,新來的尼姑還要請一位經師,教她讀經。先學藏文,然後學「噶洛瑪」經(文殊頌),再學「卓瑪堆巴」經(度姆頌)。此外,還要讀「喇嘛曲巴」、「莫龍朗吉」、「喬瓦久珠」和「卓瑪朗當瑪尼」等佛經著作。



7歲至20歲的尼姑要受沙彌戒


7歲至20歲的尼姑要受沙彌戒。受戒儀式由一位活佛主持,同時要有4名「格龍」(比丘喇嘛)當助手。受戒地點一般在寺院,也可以在活佛的駐錫地。主持儀式的活佛根據每個受戒尼姑的生辰八字,算定受戒日期。參加受戒的尼姑在受戒之前將酥油、糌粑、麵粉等食品送到受戒地點。受戒地點(經堂)布置得既莊嚴又神秘,正面懸掛釋迦牟尼像,兩邊是受戒尼姑的本尊像。活佛登上法壇,四個格龍(比丘)分別坐在兩邊。受戒尼姑盤坐在活佛對面的藏毯上,穿著黃色法衣、紅色袈裟,腰帶「格魯」(凈水壺)。受戒尼姑三人一組,按先後順序走到活佛座前,伸出右手,同時用左手抓住一個「曲扎」(濾水器),表示濾去一切邪念。活佛抓住尼姑的右掌,問:「願意受戒嗎?」答:「願意!」接著提出36條戒律,諸如不喝酒、不邪淫、不妄語、不偷盜、不殺生等。活佛問一句,尼姑答一句,問答完后,活佛鄭重宣布:「從現在起,你們是受戒的人了!」然後尼姑跪拜三次,接受活佛摸頂,尼姑給活佛獻禮物。每個尼姑都要想一個法名。受戒后,7天內過午不食,只喝點酥油茶。每天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在神像前跪下,默念36條戒律,逐條反思后,祈禱道:「到今天太陽升起之前,我處處遵守了戒律。如果有犯戒的地方,請神佛多加原諒!」

尼姑們在門閂緊閉的尼庵中學經、修行、生活著。日出日落、盛夏嚴冬……或許人們會他們的生活發出種種感嘆、評價,但她們卻義無反顧地為了自己的信仰認真地、虔誠地修行、生活著。她們中的大多數對自己的追求並不動搖。她們認為跳出由時空交織著的充滿悲歡離合的人生網路,窺視人生真諦,從中領略到的是超越與脫俗的歡欣和喜悅。

藏傳佛教尼姑寺中的尼姑,大都來自信奉藏傳佛教的藏、蒙等民族地區。來尼庵出家修行,必須帶著堅定的信念和正派的品德,至於年齡、地域和民族情況一般不受約束,個別已婚或生育過的婦女,本人如肯求出家,寺院也破例接受。受戒后的尼姑可以還俗,但還俗后不準再次入庵為尼。



尼姑的節日:唱歌/跳舞/演藏戲


每年藏曆新年,尼姑庵放假5天,這是尼姑快樂的日子,尼姑庵供應她們吃喝,佛法姐妹一起唱歌、跳舞、演藏戲,許多尼姑能歌善舞,還能模仿神女的動作,翩翩起舞。

每年夏天「夏日安居」過後,尼姑們興沖沖地走出尼姑庵,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嬉戲玩耍。她們或者溪間沐浴,或者草地野餐,或者彈奏樂器,或者唱歌跳舞。這是尼姑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

白居寺後山尼姑庵的尼姑,一大早就來到節日現場誦經,她們唱誦各種祈願平安、吉祥的經文,金剛鈴不時發出悅耳的響聲

尼姑們遠離塵世,到尼姑庵中修行,除了虔誠佛法外,也還有各自不同的出發點。有的是為了修習宗教文化,陶冶情操,日後找一個如意郎君;有的由於家道中落,陪不起嫁妝,只好到尼姑庵陪伴酥燈古佛;有的希望學會文墨后,返家管理家庭財產,由於她們既沒有戀愛婚姻的煩惱,也沒有生兒育女的拖累,專心理財,有利於家庭財產的積累和家族的振興;有的是隨父母從遙遠的牧區來聖城朝佛,盤纏已盡,衣食無著,無法回家,只好削髮為尼。



尼姑的修持:坐禪/閉齋/瑜伽



平時格魯派尼姑們的修持,主要是坐禪閉觀和閉齋,這是她們個人修行的重要項目。

坐禪閉觀,多在冬季進行。她們根據《菩提道次第廣論》對坐禪要求,修行。坐禪大都在自己的住房內進行。坐禪時,獨自端坐於室內避光處,不出門,不說話,謝拒客人,門上標有記號,數月到數年不等。在一片沉寂中靜悟,追尋身心的皈依之處。

閉齋,這是為尼姑獨有的修行形式。閉齋每月數次,每次持續三天。第一天吃過午餐閉齋,第二天整日除可飲水外不食不語,第三天開齋吃飯。她們在這種斷炊苦修中,努力去通曉明理,得到「正覺」,成就一切……

閉齋,除作為修行的項月外,還有一種為他人做的閉齋。如一些世人為紀念亡人,請求尼姑代替自己閉齋、以使亡靈早日超度。

全庵的閉齋,則比較隆重。在閉齋前一天只在中午進一餐,這一餐由寺院負擔,比較豐盛,有藏式米飯等。到了閉齋之日,水與食物不許入口,到第三天拂嘵才能開齋。當全庵替人閉齋時,則由施市供飯。

有的尼姑除了學經外,還修習瑜伽功,即通過調息等方法,進行佛教的修鍊。從前,香色山上有一個瑜伽修習場,每天天不亮,尼姑們就到修習場上修習,她們坐在墊子上,調息、運氣、蹦起、落地。她們講究冬煉100天,經過長期修鍊,不僅能抵禦嚴寒,而且還有一些內在的功力。著名尼姑寺乃炯寺有個女活佛,名叫仁增·曲尼旺姆(又稱吉尊仁波齊),經過長期修鍊,精通瑜伽功,傳說她活到120歲無疾而終。

有的尼姑在練瑜伽功的同時,還藏身石頭洞窟里修禪(「倉當」)。有的修禪者白天不出洞,黑夜才出來活動。更有甚者,有的修禪尼姑用巨石將洞口堵死,渴了喝石縫滲出的泉水,餓了吃香客布施的粗糙食物。



有錢尼姑:安閑舒適如小姐 貧寒尼姑:清苦艱辛又疲憊


出身有錢人家的尼姑,住著自己父兄包租或修建的藏式小院,過著安閑舒適的小姐生活。(圖為尼姑居住的小屋)而那些家境貧寒的尼姑,則過的是清苦的生活。每年初秋,家境貧寒的尼姑紛紛離開尼姑庵外出化緣,或者到山南農村,或者到藏北牧場,募聚酥油,羊毛和糧食等,作為冬季和第二年春季的生活用品。



尼姑的收入:一年5、60元

一般藏傳佛教尼姑的宗教地位比較低下,其經濟地位也不優越。在阿瓊南宗尼姑寺尼姑佔有的財產往往都是以「尼舍」而建立的。尼舍,一般按世俗親戚關係、姐妹關係或師徒關係由二至三人居住。她們不佔有耕地,也不牧養牛羊,尼舍是她們佔有的唯一財產。而且由「家人」承建,或師徒相傳。尼姑們每年為他人誦經拜懺,也可獲得相應的報酬,如五、六十元,二至三包磚茶等實物。這便是一個尼姑一年內所有的經濟收入。

尼姑寺既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也沒有廣泛的經濟來源。有的尼姑寺雖然地處國家森林公園內,為一處旅遊景點,但是因交通不便利,沒有更多遊客或信眾前來觀光或布施朝拜,因此,尼姑寺佔有的耕地便成為她的主要經濟來源。於是,尼姑們既是寺院的神職人員,又是經營土地的生產勞動者。然而,寺院每年所獲收的糧食,除交納公糧外,幾乎耗費於寺院一年中繁雜的各種禮佛儀軌,如「煨桑」,做「朵瑪」等等,尼姑收入微薄,寺院無力保障尼姑的日常生活消費。尼姑日常中的消費全部由尼姑個人承擔。



收入來源:做法事/雲遊化緣,形如乞討


尼姑們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尼庵一般沒有所屬的部落和村莊,沒有收入來源和較多資金的周轉。尼庵無重大的法會、沒有德高望眾的活佛和學者,因而難以吸引大量的信徒和香客前來朝拜布施。尼姑得到的布施很有限,有些部落在經濟寬裕時偶齋向尼庵布施一次,平日尼庵的收入大部分靠替人誦經、閉齋等法事活動獲得。尼姑們的生計除家庭接濟一些外,全憑自己替人作法事或雲遊四鄉挨戶募化籌措。有些化緣尼姑,跋涉艱辛疲憊。形如乞討。

尼庵一般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拔、氣候嚴酷,為適應在這樣的環境中弘法、生活,尼姑們必須具備藏族婦女辛勞、忍耐的品格。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料理。修房、背水、背糧等許多繁重的勞動均由女性柔弱的臂膀來承擔。遇到意外災難,自己的親屬可以出錢、出物來資助,但不能參與具體的解決過程。就連她們生命終止時舉行的超度儀式,也不允許家庭男性成員參加,完全由尼庵的尼姑們來完成。因此尼姑們的相互幫助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尼庵中,師徒之間、尼眾之間幾乎結成了一個習經、互助的整體。師徒們常住在一起,師傅在習經方面給年輕尼姑以指導,而年輕尼姑則在日常生活方面照料老者。

教規對於尼姑們是嚴格的。受戒的尼姑不允許與外人閑聊;不允許與男性接觸交往;不允許隨便邀請俗人來尼舍;更不能留客過夜;不允許外出觀看電影、電視以及其他文體活動;不允許化妝、穿華貴衣服……犯戒者,要受尼庵的處懲,甚至開除出庵。



尼姑的日常生活細節


然而尼姑們雖不施脂粉,卻大部分衣著整潔,經常洗滌縫補袈裟。這大概出於女**清潔的天性吧。她們的尼舍、佛堂設施雖比男僧為主的寺院簡陋,但卻被收拾、布置得乾淨、整齊、具有藝術韻味,窗明幾淨。有些尼舍的牆壁上還張貼些彩照、畫片,室內清爽宜人。

在不影響佛事活動的前提下,尼姑們可以去寺外商業街散步、購物,但外出必須向主持請假。對於尼姑們來說,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當附近大寺院舉行法會時去觀看法舞表演了。觀看法舞表演,可以加深她們對教義的理解。
我手寫我心!

22

主題

466

帖子

210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100
沙發
xu3331 發表於 2012-3-12 10:36 | 只看該作者
前面說:
...... 她們認為跳出由時空交織著的充滿悲歡離合的人生網路,窺視人生真諦,從中領略到的是超越與脫俗的歡欣和喜悅。

後面又說:
......每年夏天「夏日安居」過後,尼姑們興沖沖地走出尼姑庵,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嬉戲玩耍。她們或者溪間沐浴,或者草地野餐,或者彈奏樂器,或者唱歌跳舞。這是尼姑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

不覺得前後有點矛盾?

樂天知命, 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3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3-12 14:43 | 只看該作者

舊時尼姑庵,新來的女尼還要請全庵尼姑吃喝,宴請一天的可以得到「頃則」的名分,宴請兩天的可以得到"齊澤古雪"的名份,取得這兩種名份的尼姑,可以不參加集體念經,免除一切勞役。除請吃喝外,視家境情況,新來的尼姑還要給尼庵或送陶壺、或送青稞、或送酥油、或送卡墊等供奉。


這哪裡是佛教呢?與世俗可有差別?

其實,歸根結底,上帝啊,佛祖啦。都是人創造出來的。要園就園,要扁就扁。沒有人的地方如火星,木星等也就沒有上帝,佛祖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3-12 2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xu3331 2樓 的帖子


在心靈上有分三種,一種是心靈上,一種是心理上,,心理再分為感性和理性,最後
一種是精神上

前面是心靈的感受,後面是心理上感性的體驗,在佛法上都是」受蘊「只可講是一
種層面的不同而已。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3-12 2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3樓 的帖子

這與佛陀所定下的戒律」僧人不可擁有私人財產「是有所抵觸,與世俗是否有差別,
在於觀者

上帝是否人做出來,這個我不知道,但佛祖」釋迦牟尼「是明明確確一個人,他也
與常人一樣,有生,老,病,死。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6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3-13 08: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2-3-13 08:08 編輯

回復 Djogchen 5樓 的帖子


「佛祖」釋迦牟尼「是明明確確一個人」. 可是信徒們把他神化了。明白人是否要澄清神壇,讓他成為真正的人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3-13 08: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6樓 的帖子

佛陀只是一位導師,他的教導就是讓我們認識宇宙和人生的真諦,佛法里的六種神通
除了「漏盡通」外,其他外道也懂得,,正如你們道教術士降魔斬妖一樣,那裡來
只魔或妖給你斬啊?凡人看得到嗎?那隻不過是佛法講到的「五通」里的「天眼通」
吧!在不懂佛法的外界認為是神化了也是意料中的事,你的思維很正常,並沒有錯誤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8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3-13 11: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2-3-13 11:19 編輯

回復 Djogchen 7樓 的帖子

"正如你們道教術士降魔斬妖一樣"...那就不敢當了,俺也不是道教中人,根本是屬於無信仰的。

降魔斬妖,也不是道教獨有,佛教中也有和尚做法事除魔的。佛教之所以比較能傳播,因為佛教自命不凡,能謊言惑眾。什麼濟世救人,普渡眾生,保佑生財平安的。應有皆有。其實都是狗屁不通,你讓泥菩薩過河,她自身也難保。還能保佑什麼眾生呢?還有這普渡眾生度了,佛教區過去都是貧窮的。真不知道這佛教教化出來后,人怎麼變得更愚蠢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9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3-13 18: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8樓 的帖子

佛教中本來沒有驅妖除魔這一套,是受了西藏原始宗教和中國道教的影響。不同的宗教互相融攝是很平常的事,中國的仙道之學裡也有不少印度貨。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0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3-13 2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8樓 的帖子

你講的這些「愚蠢或智慧」的對立乃是一般世俗性的判斷,佛教真正的智慧是達到
「凈智」為目標。
如果能愈是深入佛法,就愈明白這宇宙和生命的真諦。那些外面的評語甚麼」迷信
「,」沒建設性「「求平安、富貴」等等,都是對佛法不了解所立的理論。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1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3-13 2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8樓 的帖子

你講的這些「愚蠢或智慧」的對立乃是一般世俗性的判斷,佛教真正的智慧是達到
「凈智」為目標。
如果能愈是深入佛法,就愈明白這宇宙和生命的真諦。那些外面的評語甚麼」迷信
「,」沒建設性「「求平安、富貴」等等,都是對佛法不了解所立的理論。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