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對華征反補貼稅不合法」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7 2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3月7日  僑報   
   
  中國商務部部長:中國沒義務遵守某國內部法律和規定


僑報特派記者趙文剛 柳楊


  路透社一名記者7日在向陳德銘提問。 中新社  

  【僑報特派記者趙文剛3月7日北京報道】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月7日在北京表示,中國中央政府沒有禁止性補貼,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美商務部對「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徵收反補貼稅,不符合國際規則和其國內法,並期待一直「指責人家不守規則」的美國商務部會守規則改正錯誤。
  沒義務遵守超出國際規則的規定
  美國眾議院6日以370票比39票的高票通過一項法案,授權奧巴馬政府未來可對中國、越南等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進口商品課徵反補貼稅。這項法案將送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
  陳德銘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表示,確實注意到最近美國無論從總統先生、相關部長、國會議員以及有關方面對所謂「中國不守規則」的問題進行了橫加指責,而且把指責的重點說是中國的「補貼行為」。
  陳德銘說,中國遵守的是加入的那些國際組織的規則,比如在經濟和貿易方面。11年前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所以我們遵守的是世貿組織的規則,但我們沒有義務去遵守某一個國家超出這些國際組織規則的內部法律和規定」。
  陳德銘表示:「在遵守這些規則的同時,我們也是和世貿組織其他150多個成員要求互相共同遵守這些規則,而不能己所不欲、施於他人。」
  大多數國家都有不同性質補貼
  陳德銘還介紹說,關於補貼的問題,世貿組織規則將補貼分為禁止性補貼和可訴性補貼,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絕大部分的世貿組織的成員都有各種不同性質的補貼,大家對補貼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說經濟危機發生以後,很多國家,特別是美國將一些政府財政的錢補貼給了企業,比如美國三大汽車企業,美國其他各種行業都有。中國因為恪守G20的元首們一再發出的呼聲,就不在金融危機期間實行新的保護手段,所以並沒有對這些現象加以指責和發起大規模的所謂反補貼的行動。
  中國沒有禁止性補貼
  陳德銘嘆道:「美國對中國政府的不斷指責,往往包括現在我看到的就是一句『你不守規則』,至於在哪個具體方面、哪個範圍不守規則呢,往往很少涉及到。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各位記者,中國的中央政府沒有禁止性的補貼,我們國家大、地域廣,如果某個地方有一些補貼,我們是願意進行商量的。」
  陳德銘舉例說,美國從2006年開始對中國進行了反傾銷反補貼合併調查,發起了31個案件,其中24個案件對我們收了雙重的高額關稅,阻止中國的商品到美國去。然後中國根據美國自己的法律而不是世貿組織的規則,向美國的國際貿易法院提出上訴,中國企業告了美國商務部。2010年,美國的貿易法院判美國商務部輸了。然後,美國商務部不服,向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美國聯邦巡迴法院到2011年底還是判美國商務部輸了。
  美國反補貼追溯以往不符法律
  陳德銘說:「因為美國的法律禁止向非市場經濟的國家進行反補貼調查。而美國認為,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時候,我靜等著美國商務部這個一直指責人家不守規則的部門會守規則來改正自己的錯誤。但事實上沒有,就在這兩天,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修正法案,規定可以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同時又規定這個可以追溯到2006年,但是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法律不允許追溯以往的。美方還規定,今後要舉證,避免反傾銷反補貼稅重複徵收,不是由申請方,而要由應訴方,也就是中國的企業來做。」陳德銘強調,像這樣的國會規定,這樣的美國商務部的行為,「我看不僅是不符合國際規則,也不符合美國自己的法律」。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在回應有關美國成立的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問題時,陳德銘援引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不久前訪美時的「壓艙石」的比喻說,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整個關係的「壓艙石」,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整個關係的重要基礎和積極的推動力量。他強調,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長遠利益的。
  赤字嚴重 美應推進美元改革
  「國際金融危機下,各國貨幣匯率應保持穩定」
  【僑報特派記者趙文剛3月7日北京報道】 陳德銘3月7日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美國利用一切機會來推動人民幣匯率改革,美國的貿易赤字佔GDP的比重超過4.8%,應該推動美元的改革。他認為,目前人民幣匯率處在合理的區間。
  陳德銘當日在北京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就「擴消費促流通和發展對外經貿」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他表示,世貿組織的一個機構準備在本月底召開匯率和貿易關係討論會。美國財長、貿易談判代表最近附信給國會聲稱,要利用這次會議和一切機會來推動人民幣的匯率改革,「他們應該推動美元的改革,美國的赤字這麼大,貿易赤字佔GDP的比重超過4.8%」。
  陳德銘指出,中國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國的貨幣匯率應該保持基本穩定,這有利於共同應對挑戰,「人為地製造貨幣貶值或者迫使其他國家貨幣升值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不利於我們經濟更好地走出危機的陰影和走向復甦的」。他還說:「人民幣匯率已經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也要使它在增加彈性的同時,基本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1美元兌6.3213元人民幣,在前一交易日基礎上繼續走低。
  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人民幣問題時表示,今年要增加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匯率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將大力發展外匯市場,豐富外匯產品,為市場提供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用好外匯儲備。
  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24%左右,自去年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雙向波動的特徵日益明顯。
  「美國靠限制出口阻止不了中國科技發展」
  萬鋼:沒有中國造不出的東西
  【僑報特約記者柳楊3月6日北京報道】「美國對中國高新產品限制沒有意義,沒有你能限制住我的東西。中國現在既然能上天、能下海,就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長萬鋼6日在參加全國政協致公黨和海外列席組的聯席會議后,回答僑報記者提問時說。
  萬鋼指出,隨著中國國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不僅中國進口產品的門檻隨之提升,一些國家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高。
  今年2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在與奧巴馬總統會談時就提到,希望美方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提供公平環境方面儘快採取實際步驟。
  「美國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阻礙最大,同時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也最大。德國是中國的順差國,其中60%是通過技術轉移帶動的投資貿易和技術貿易。」萬鋼說。
  他表示:「中國今天進口的高技術產品不是中國不能做,只不過現在沒有做。新中國成立才60多年,改革開放30多年,哪一件東西卡住我們了?沒有一件東西能卡住,最多能夠延緩一點。中國希望通過進口來減小貿易順差,促進世界貿易平衡。」
  與此同時,萬鋼也希望華僑華人能夠在海外用事實講清道理,打消世界各國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疑慮。

  ·熱點話題·
  加入TPP 「中國視國情和發展階段而定」
  關於加入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問題,陳德銘7日稱中國正在進行研究和評估,會視中國的國情和現在的發展階段而定。
  北京中國網報道,「中國認為,這是一條多元討論中的一個共同目標下的路徑,TPP應該秉承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應該尊重世貿的多邊貿易體系,並且為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承認世貿組織的主渠道。」陳德銘稱,「同時我們對TPP正進行研究和評估,到底它設了多少組,討論的是什麼問題,這些問題的標準要求和中國國情、中國現在發展的階段適不適合」。

  利比亞項目 「損失慘重,中方望利方賠償」
  對於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的受損情況以及參與戰後重建的情況,陳德銘7日稱,中國在利比亞沒有投資,有100多億美元的工程項目,中方目前正評估利國內安全條件,待進一步完善後將考慮重回這些項目。
  新華網報道,陳德銘稱,中國在利比亞有一百幾十億美金的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在利比亞的動亂和內戰中間,在一些外國力量的干預中間,遭到了炮火的嚴重襲擊,損失是嚴重的,「所以我們也跟利比亞政府交涉,希望利比亞政府按照國際的慣例和法律,要正確處理和賠償這些項目」。
  陳德銘稱,從利比亞這件事也可看到一個國家穩定的重要性、安全的重要性,「待到那裡的局勢基本平穩,我們還會重回那些項目」。

  林書豪「走進」中國「兩會」
  隨著23歲的「哈佛小子」、美籍華裔籃球運動員林書豪在NBA賽場名聲大噪,有關中國能否培養出林書豪式人物的討論在中國持續升溫,他的名字也「走進」了「兩會」的會場,在全國政協會議的分組討論中引發熱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4日在提及林書豪時表示,他的成功給中國運動員樹立了很好的典範,中國應該反思。他說:「像林書豪這樣打籃球的身體條件並不十分出色的運動員,他對職業籃球的這種職業精神、敬業精神,以及他在籃球項目上的這種天賦才能,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蔣效愚說,作為華裔運動員,林書豪和國內球員身體條件一樣,並不是十分出色,因此林書豪的成功值得我們反思。「一個是我們的運動員如何能夠像他那樣去敬業、去拼搏,去熱愛和從事籃球運動;第二個反思是,我們現在的體制下如何有更多的類似這樣的運動員能夠產生。
  蔣效愚認為,中國在競技體育事業上剛剛起步,與美國的非常發達相比,也應在體教結合試驗方面多進行嘗試。「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在中國也會有很多「林書豪」湧現。」
  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則表示,中國應借鑒美國教育與體育有機結合、運動員多出自學校的模式,吸取經驗,學校應在課程設置上照顧學生興趣愛好。他還稱中國也有類似林書豪的人才,「比如鄧亞萍,不僅在中國完成大學學業,在英美照樣完成博士學歷。」不過楊樺也承認,與林書豪不同,鄧亞萍等是先「明星」後學習。
  而鄧亞萍則認為,林書豪是通過美國體教結合體製成功的,她說,體教結合在中國已嘗試了很長時間,但不夠普及。鄧亞萍表示,舉國體制下的中國體育沒建立從小學到大學的多層次比賽訓練機制,中國雖有大學籃球聯賽,但初中、高中沒有聯賽,孩子們選擇的餘地少,運動隊選拔人才的機會少。
  「林書豪在美國可以複製,但在中國無法粘貼。」——這條微博轉發率很高。中國極有可能發現自己的「林書豪」,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途徑讓這樣的人能夠脫穎而出。
  據悉,《林書豪:夢想的力量》一書將在兩岸上市,書中解讀林書豪成功的精神內核,將其總結為12個成功真諦。出版者希望此書能引發社會各界的反思,能真的讓中國湧現更多的「林書豪」。
  僑報特派記者趙文剛北京報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