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對國企的看法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3-3 06:42 編輯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有關國計民生的企業,都由國家掌控。包括金融,能源,交通,通訊,教育,醫療,社保等等。我個人認為這些企事業單位的存在目的,是為了避免奸商掌控市場,抬高物價。保證老百姓的日常需求。也是向老百姓提供最重要的教育與醫療需求。但是目前有些情況我認為很不正常,舉例如下:

1,把教育及醫療事業推向市場化,使教育和醫療費用快速增高,加重了人民負擔。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後果。

2,國營企業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一些獨家經營的壟斷企業更為明顯,如中石化居然剛辦過團購房產補貼,馬上又來個團購賓士汽車補貼。顯然說明中石化的盈利很厲害。據中國工商銀行自己發布的消息,2011年上半年獲純利1000億元。工商銀行網點多,大部分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打入工商銀行。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應該負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但事實上工商銀行不合理的收費極多。也就是直接搜括民脂民財,難道工商銀行的目的就是這個嗎???為什麽要有那麼多的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呢???據統計全國各銀行的總利潤達一萬多億,也就是從每個老百姓中獲利近1000元。

3,顯然,現在國營企業的盈利都不錯,我們在讚揚他們高效率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問一下,他們應否稍為讓一些利於普通老百姓??

4,有人說國營企業由於出現了國營企業之間的競爭,現在經營比較困難(就是鬧場的杜建國的博客)。既然像中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競爭,使他們相互競所降低價格,盈利降低。但我認為國營企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的利益,少賺些錢,讓老百姓多得益,不應該嗎??

所說不全面和錯誤之處,歡迎網友補充及批評。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2-3-3 04: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3-2 13:31 編輯

國企間需要引入競爭機制,在加強垂直管理的同時,實際上可以考慮加入橫向管理機制,對國企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管理都可以採用類似機制,這種機制實際上早在中國明代就有了,也就是「巡撫制」,美國現在實行的巡迴法院制度實際上就是從中國學習去的。實際上「三權分立」制度的概念不是西方首創的,早在中國明代,朱元璋就對各省級行政機構採用了「三權分立」結構,也就是行政權,司法權和軍權分立,在各省分設承宣布政使,提刑案察使和都指揮使,同時結合使用了「巡撫制」,而東西廠和錦衣衛制度實際上也類似於現在美國的FBI,CIA制度。明代官僚體制已經非常完善了,否則也不會出現萬曆30年不上朝,國家機構照常運作的現象。有很多東西還是可以學習的。這點老外做的比中國人好。。


在各級大型國企、政府機構的縱向垂直管理結合使用橫向管理才能形成一種井字形布局,也就可以大大緩解現在所謂的上訪制度的缺陷和國企浪費的現象。當然,結構可以借用,但是因為時代的變化,服務對象的不同,其中細節需要有所改變。而在橫向輪巡管理中可以加入老百姓的參與,加入類似國外陪審團這樣的監督機制,以保證在不影響縱向精英管理的同時,加強老百姓的監督,以滿足更多老百姓的利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5: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3-3 06:45 編輯

梁小民:銀行亂收費根子是壟斷 2012年02月17日 15:45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劉詩垣

這種壟斷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壟斷,是由政府支持的一種壟斷

銀監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商業銀行全年累計實現利潤將超1萬億元。其中手續費收入占營業收入的20%,各種收費項目多達3000種。儘管監管部門多次下文予以規範,銀行收費衝動依然「勢不可當」。2月10日,銀監會、央行、發改委出台《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向公眾徵求意見。但專家稱,意見稿沒有解決公眾長期質疑的銀行收費亂象,部分條款甚至從法律上為銀行收費開綠燈。本刊記者就此採訪了北京工商大學梁小民教授。

1、商業銀行緣何能夠肆意收費?

梁小民:應該說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壟斷,這種壟斷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壟斷,是由政府支持的一種壟斷。

2、意見稿中規定除實行政府指導價與政府定價的服務價格外,其餘均由商業銀行實行市場調節價。銀行自身市場調控與政府調控各自應佔多大比例才符合消費者利益?

梁小民:市場經濟應該主要由市場來調節。但中國的銀行業壟斷地位很大,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國家的調整就必不可少。

3、是否可以認為,政府從前在支持銀行的壟斷,而現在開始對壟斷做限制?

梁小民:對。政府的職能在改變,不能一味地支持壟斷行業。

4、意見稿缺乏不應收費項目的明確規定,這是否會給商業銀行「可乘之機」,以實行市場價格的名義將很多本不該收費的項目變得合法化?

梁小民:的確存在這個缺陷。相對於收費這個東西,政府應該做一些硬性規定,哪些項目純粹是社會服務,不能收費。哪些是銀行要付出成本的,要合理收費,但到底收多少,要依據兩個因素,一是要考慮銀行為這些服務付出了多大成本,二要根據消費者需求。有一些儘管成本很高,但因銀行可以從其他地方彌補,所以收費也不應該很高。

5、意見稿規定,商業銀行提前15或30天向相關部門報告,即可提高市場調節價或設立新的服務收費項目。這種無 「審批」只「備報」的操作程序,是否合適?

梁小民:備報是企業自主決定,只告訴你一聲就行了,約束力不強,可能就出現企業報高價和額外不合理收費。如果是審批制,國家就能夠把這一環給卡住,杜絕這些現象。

6、是什麼導致此稿中缺乏審計環節?

梁小民:我估計是條件還不成熟。中央的措施應該是漸進式,因為畢竟有一個備案,就比沒有進了一步。可能領導考慮到銀行業的實際情況難以迅速達到理想模式。

7、該草案提及「強化對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的監督管理,明確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職責,細化處罰規定。」處罰規定的細化是否能起到限制商業定價的作用?

梁小民:這是政府的一個良好願望,但現在很難實現。因為只能有了明確規定,才好懲罰。但為什麼現在急忙推出這個決策,是因為群眾對收費不合理的呼聲太高,為緩解百姓的不滿情緒。

8、銀行在設立新收費項目、調整收費標準上自由度過大,是否有悖現行商業銀行法?

梁小民:我們過去的商業銀行法,隨著實踐有些可能也需要修改。它本身也是比較抽象的原則,具體的實施還要下面的規定。

9、此次徵求意見稿39條法規中,有15條提及金融消費者。但僅在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制定上提及徵求消費者意見,對於銀行可自行制定的市場調節價,未提及徵求消費者意見。消費者意見能在此次價格規範上起多大作用?

梁小民:就像企業定價格一樣,商業銀行制定各種收費不一定要徵求消費者的意見。主要是在政府管理層次上需要徵求消費者的意見,讓消費者可以通過對政府管理提出意見使這個法不斷完善。對銀行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有些項目收費但服務不好。提高服務質量也是緩解群眾不滿的一個方法。光有制度取消收費,如果不收費服務后態度還是不好,百姓也會不滿意。

10、第三方中立機構的成本核算和聽證程序是否必要?

梁小民:有必要,銀行收費成本不應由自己核算,也不應由監管部門核算,應由客觀的中介機構核算。另一方面,制定出的銀行管制條例也可以像價格聽證會一樣,讓群眾發表意見。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4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5:09 | 只看該作者

中石油中石化首季凈利潤575億元 日賺6.38億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3-3 05:19 編輯

2011年04月29日01:45新京報[微博]鍾晶晶

  本報訊 (記者鍾晶晶)昨日,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一季度財務報表齊集亮相。儘管煉油出現虧損,一季度,中石油仍獲得了370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9%;中石化則凈賺205億元,同比增長24.49%,利潤增幅大大超過中石油。

  以90天計算,1季度兩大石油公司約日賺6.38億元。去年全年,中石油、中石化的凈利潤分別為1398.71億元和707.1億元,兩大石油公司去年日賺約5.76億元。

  煉油板塊仍現虧損

  中石油披露,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一季度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458.65億元,同比增長38.8%。此外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76.84億元,同比增155.3%,化工業務實現利潤24.4億元。因此儘管一季度煉油業務經營虧損61.32億元,其整體仍盈利達370億元。

  對於煉油板塊的虧損,中石油表示,受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調整到位的影響。所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整到位,即發改委在上調油價時,表示國內油價上調幅度還沒有跟上國際油價上漲幅度。

  中石化未披露其一季度煉油具體財務數據,但交銀國際分析師賀煒表示,按中石油的虧損水平,中石化煉油虧損可能在100億元以上。對於凈賺205億,中石化表示,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成品油價格調整不到位,只能努力做大總量,提高原油加工量、成品油銷售量和乙烯產量大幅增長。

  因非洲油田檢修,一季度中石化原油產量1098萬噸,同比下降5.8%,天然氣產量36.2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8%。原油加工量5425萬噸,同比增長7.4%。

  中石化受益於低價買油及油價上漲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此前表示,目前該公司國內成品油對應的國際油價約90美元,而國際油價約為110美元,每煉一桶油就要虧損20美元。此外,中石化有約70%以上的國際原油依靠外部採購,因此國際油價的大幅增長對其盈利也沒有積極的利好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油價一季度高企不僅沒有對中石化盈利帶來大的衝擊,其利潤增幅甚至高於中石油。對此賀煒認為,主要是中石化的化工板塊利潤增幅大,使得毛利率水平較高。此外,國際油價在2月末開始大幅上漲,國內石油公司購買的原油價格與當時國際市場約有2個月左右的時間差,當時購油成本並沒有這麼高,再加上2月底國內上調過一次成品油價格,這些都提升了中石化的盈利能力。

  但他認為,目前國際油價已穩定在110美元的水平,國內油價「未調到位」使中石化煉油虧損加劇,二季度中石化的利潤增長將會受打擊。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5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5: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3-3 05:30 編輯

打破壟斷必須「壯士斷腕」

觀點中國   時間:2011-04-11    人物:阮修星

在日前召開的2011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推進八大領域改革,加大推進部分行業改革力度。打破壟斷,根除困擾民企和民間資本的「玻璃門」、「彈簧門」,其實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在日前召開的2011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推進八大領域改革,加大推進部分行業改革力度。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完善和落實鼓勵非公經濟發展和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他還特彆強調,對電信、民航、石油等行業,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

彭森的講話傳出了重要的信息,即國家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會有絲毫的改變。相反,國家會進一步推進壟斷行業的改革,為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進入營造良好的環境。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也是一個意料之中的信號。原因毋庸多言,而我們更加關心的是,如何確保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電信、民航、石油等壟斷行業。

打破壟斷,根除困擾民企和民間資本的「玻璃門」、「彈簧門」,其實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如果從1987年中共十三大確立民營企業的法律地位算起,20多年來,無論是媒體和各界的呼籲,還是中央高層的表態和推動,以及國家先後出台的「非公36條」和「新36條」等文件,這些努力是前所未有的,但遺憾的是,至今我們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反而是,在電信、民航、石化等行業,民企和民間資本依然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格局,進入的難度卻越來越大,這值得我們深思。

鑒於此,我們認為,首先必須釐清壟斷行業改革緩慢的原因。為何那麼多紅頭文件都無法撼動這些行業的「玻璃門」、「彈簧門」?也許下面這組數據能夠透露一些端倪:2010年中石油凈利潤達1399.9億元,同比增長35.4%,中國移動實現凈利潤1196億元,同比增長3.9%。而2009年民企500強稅後淨利潤僅為2179.5億元,不及中石油與中移動的利潤之和(2009年中國移動凈利1458億元,中國石油凈利1033億元)。試想,坐擁如此豐厚利潤的大型壟斷企業,誰又捨得把市場分出一部分給民營企業呢?

我們認為,要想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就必須觸碰利益集團的利益。這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行動。目前,一些利益集團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專家、傳媒、證券、金融等多個領域,每當國家的改革觸碰到他們的小集團利益時,就會有人站出來施展各種手段混淆視聽,「捍衛」著他們的利益。因此,如何從紛繁複雜的輿論、智囊建議中去偽存真,如何約束這些小集團的利益,如何理順國企的有進有退,如何從各方的壓力中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的方針和政策,這也考驗著相關部門的執政能力和智慧。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6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6:55 | 只看該作者
電信業反腐擴大暴露國企管理之痛   觀點中國   時間:2011-05-31    人物:譚浩俊

電信業出現的問題,或許只是國有企業管理混亂、漏洞百出的冰山一角,而對電信業全面反腐,也只是一種姿態和手段。要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管理上的問題,堵塞國有企業的管理漏洞,更重要的還是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下一個是誰?面對這種拷問的不只是中國移動。幾天前業內流傳的消息稱,電信行業的反腐範圍全面擴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中層以上幹部均被列入調查範圍。儘管沒有官方證實,不過,中國移動數名高管落馬已經讓輿論沸沸揚揚,外界不禁疑問重重:電信業怎麼了?(5月30日《北京晨報》)

電信業怎麼了?這個問題雖然很尖銳,但卻很簡單。原因是,電信業是國有壟斷,電信企業都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也是市場經濟主體,但是,卻不是一般的市場經濟主體,尤其是壟斷企業,它比一般市場經濟主體有著天然的優勢和特別的地位,有著對資源、市場、政策、資金等的絕對控制權和佔有力。更重要的,國有企業雖然名為全民所有,但這個「全民」往往為少數人甚至個別人所掌控和左右。於是,國有企業帶給公眾的除了靚麗的業績之外,還有不時暴露出來的管理之痛、管理之觴。

而就電信企業而言,近年來,發生的種類貪污腐敗案件並不少,僅中國移動一家,從2009年至今的兩年多時間,就有包括原中國網通董事長張春江、原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原中國移動數據部部長、卓望控股 CEO葉兵等7名高管相繼落馬。而這些落馬高管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一把手。而不管這個「一把手」是母公司的還是子公司的,都是「一把手」。即便犯案時可能已經升任為上一層的副手,但問題往往都是出現在擔任「一把手」時期。都說權力失去制約,必然產生腐敗。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國有企業的「一把手」到底有沒有紀律約束和制度監督呢?有關方面是如何對企業的「一把手」實施有效監督和管理的呢?

由此產生另一個疑問,那就是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雖然在形式上也都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也設有紀檢監察、財務審計等內部監督機構,尤其是紀檢監察部門,一般都是由上級主管部門委派。那麼,這些內部監督機構的監督職能有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呢?是否成為了擺設呢?如果監督作用發揮,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貪污腐敗問題呢?為什麼「一把手」的權力會象脫韁的野馬呢?

而從近年來國有企業發生的各類貪污腐敗案件看,還有另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涉外業務問題十分嚴重。這次中紀委對三大電信企業的調查,要求中層以上幹部均將護照上交,除了擔心在調查過程中出現「外遛」現象之外,更重要的可能還在於調查這些手持護照的高管們這些年到底都去過哪些國家、「洽談」過哪些業務、經手過哪些權力資源。如中國移動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施萬中,這個看起來與涉外業務沒有「關係」的高管,竟也收受了西門子公司高達500萬美元的「諮詢費」,可見,在涉外業務中有多少的貓膩。而事實上,從近年來美國等國家調查本國企業商業賄賂案件時,很多也涉及到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有企業在涉外業務上的混亂,反映了國有企業在管理與監督方面的巨大漏洞。

在談及國有企業管理上的混亂和漏洞百出問題時,又不得不提及到重組這個概念。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國企,重組改革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步伐也不可謂不快。但是,問題之嚴重,也不可謂不引起高度的重視和關注。而實際情況是,許多企業在改制重組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國有資產流失以及暗箱操作、私下交易等違法違紀問題,尤其是管理層收購和涉及管理層參股的改制重組,問題更為嚴重。由此引發的各類腐敗案件也不時地出現在公眾的面前,刺激著公眾的神經。涉案者,也不僅有企業高管,還有很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試想一下,如果改制重組工作能夠陽光操作、公開透明,還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嗎?

所以,電信業出現的問題,或許只是國有企業管理混亂、漏洞百出的冰山一角,而對電信業全面反腐,也只是一種姿態和手段。要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管理上的問題,堵塞國有企業的管理漏洞,更重要的還是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體制改革力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和規範,特別是壟斷企業,必須通過改革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形成用制度管人、制度用人、制度監督管理者行為的機制。同時,要加大對企業經營行為和管理行為的監督,真正形成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職工監督與社會監督相協調的監督機制。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7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3-3 10:38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樓主對國營企業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確的。國營企業理應做大做強,但不應該直接搜括老百姓的錢。寧可少賺些錢,也不能搜括老百姓。也就是讓利於民。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