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2兩會前瞻 經濟解困 破除壟斷減稅負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2 2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3-3 00:49 編輯

2012年3月2日  僑報

  「年年談經濟,今年尤其難。」回顧近年來中國經濟以及全球市場環境,2012年的經濟煩惱似乎特別多: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明顯減弱、美歐債務危機陰魂不散,給中國出口型經濟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外需疲軟,內需不振,2012年,中國將如何面對和解決民間借貸崩盤、實體經濟空心化等難題?中國經濟的走勢、政策取向究竟如何?狂奔多年的中國經濟今年能否「慢下來」,並實現「軟著陸」?外界期待著今年的全國「兩會」能給出答案。

  難·產業空心化
  傻子才搞實業:炒錢炒樓來錢快又多


  「又有人跑路了!」自2011年初開始,在中國民間資本最為活躍的溫州,有關中小企業主「跑路」的傳聞不絕於耳;「非法集資」7.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浙江東陽「億萬富姐」吳英則沒能跑掉——今年1月,浙江省高級法院裁定駁回吳英的上訴,維持死刑判決……這些事件都與「炒錢」(即民間借貸)有關。

  綜合北京《中華工商時報》、北京財經網報道,「在目前的中國,根本不適合做實業。實業資本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就換成金融資本去炒黃金、炒樓,回報率比實業高得多。我要做的轉型,就是轉做地產和民間借貸。」這是江蘇沃華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郁耀「轉型誓言」。

  郁耀說:「以前我們傻,掙了錢就蓋廠買設備。我辦棉紡廠,投入1億元,每年毛利1000萬元。但投資民間借貸、地產,回報又多又快,何必做實業呢?還累人。」

  溫州自然也是如此。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就介紹,看到利潤后,大批溫州企業逐漸放棄實業,轉投虛擬經濟。而在周德文看來,更大的風險是,「溫州,只是中國的一個縮影」。

  在樓市股市不振、官方銀根收緊等背景下,中國民間借貸的發展幾近「瘋狂」。中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民間借貸市場總規模已超4萬億元,有的年息已超過100%。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的藍皮書稱,民間借貸市場潛在危機巨大,最突出的問題是,相當比例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再次迴流「錢生錢」的利益鏈。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更直言,這種偏離了實體經濟的擊鼓傳花遊戲,一旦最後一棒逃離,整個遊戲就會崩盤,最終勢必會牽連更多的經濟體,從而發生「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不是沒有可能。

  難·出口頻遇冷
  今年真不好過:外需不振出口阻力大


  龍年春節剛過完,在中國中小企業聚集地之一的東莞,興業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錫培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除資金困難、人手不夠等因素外,陳錫培感受最明顯的就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訂單數量明顯下滑,「在行里做了這麼多年,今年真的不好過」。

  綜合新華網、北京《新京報》報道,「單是在虎門,目前就有10%的企業訂單下降,降幅大的能達到40%。」東莞虎門鎮鎮長葉孔新說。

  薛先生也是一家出口企業的老闆,他的公司向美國出口聚丙烯旋塞。去年下半年以來,出口形勢日益嚴峻。「原本美國客戶早在今年1月就會下新的訂單,但我至今仍未接到。」由於人民幣不斷升值,公司出口的利潤也不斷被壓縮。

  事實上,這些變化的根源在於不斷發酵的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經濟萎靡不振。「末日博士」魯比尼去年曾警告,基於美歐債務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正在二次探底。

  從宏觀上看,受外部環境影響,今年1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億美元,下降0.5%。出口形勢嚴峻,阻礙了嚴重依賴出口行業發展的中國經濟。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還指出,若美元持續走低,中國外貿企業還將繼續遭受更為嚴重的損失,中國外貿增長甚至會明顯下降。

  中國平安證券分析師何慶明更預計,受外部需求不強等因素影響,中國今年出口的低增長,甚至出現小幅下調,已成定局。
  進·減稅在行動:加減結合 結構性減稅把脈經濟健康

  「去年公司稅後利潤1.65億元(人民幣,下同),繳稅1.58億元,1元錢的利潤要交0.5元的稅。」北京稻香村食品公司財務總監楊華一筆筆數著要繳納的稅目: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5%的營業稅……

  新華網報道,在中國,企業的實際稅負超30%——稅負過重,一直被大部分業內人士看作是羈絆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更被視為是民資紛紛轉投虛擬經濟的重要催化劑。

  因應眾多中小企業的呼聲,今年1月1日起,中國正式在上海開始試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按國務院總體部署,這項改革將在「十二五」期間向全中國推開。

  作為中國兩大主體稅種,增值稅、營業稅收入占每年稅收總收入的40%以上。中金公司曾測算,如試點擴至全國,試點行業稅負直接將減少470億元至700億元,間接改善民資的投資和經營渠道。

  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營改增」標誌著中國稅改已步入「深水區」。但「營改增」僅是結構性減稅「組合拳」的一招。結構性減稅的內涵就是要向高收入者、高污染企業多徵稅,給中低收入者、小微型企業減稅。在複雜的內外環境下,結構性減稅無疑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劑良方。

  開徵房產稅、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結構性減稅各項措施的進一步推進,為經濟健康發展並最終達到「軟著陸」的目標將做出重大貢獻。舉例來看,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創新行為給予稅收優惠,對高污染、高耗能等資源性產品開徵資源稅等調整,也可以有效引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房產稅的開徵,避免投資投機性需求,促民資回歸實體。

  進·破國企壟斷:為民資開路 新36條細則上半年出台

  「淘汰落後產能,產業升級轉型」是溫州對民營經濟的既定戰略,而中共溫州市委黨校教授朱康對認為,製造業升級的最大瓶頸在於體制,「市場准入沒解決,兩個『非公36條』都沒落實。」受擠壓的民資投資渠道越來越匱乏,是民企在實體經濟中難以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民資缺乏投資渠道的一個重要緣由是國企、央企壟斷過於嚴重。世界銀行近日公布報告直言:「中國如果不進行深層次改革,可能會面臨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應縮減龐大的國企規模,使之在運營模式上更接近商業公司。」報告稱,中國需限制國有企業扮演「老大」、「太子」等角色,打破壟斷,讓所有制多樣化,降低私營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

  北京投資公司春華資本集團首席執行長鬍祖六贊同世行的報告:「國企正站在十字路口上,政府必須抉擇,要國企壟斷主導的國家資本主義?還是經濟自由競爭下的創業市場」。

  事實上,這一問題早已引發北京高層的關注。今年2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聽取社會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時就強調,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要促進民資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新36條」沒落實,民間資本進入就遇到「玻璃門」。溫家寶要求,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實施細則制訂出來。他認為,放活民資,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這條路非常寬廣,潛力巨大。

  穩中求進 中國經濟絕不會硬著陸

  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此番雲集北京之時,恰逢中國經濟步伐放緩之際(去年一到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9.7%、9.5%、9.1%和8.9%);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減弱、美歐債務危機陰雲未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之自身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中國經濟路在何方?

  對此,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給出了答案,2012年中國經濟將按「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絕不會出現「硬著陸」。習近平所說的「穩中求進」,來自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確定了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基調。會議還特彆強調,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投入。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CPI的逐步回落,市場上一個基本的共識是,2012年通脹壓力並不構成主要的宏觀風險。因此貨幣政策只有微調的空間,要提振經濟,避免中國經濟「硬著陸」,應充分發揮調整財政稅收政策的潛力,尤其是通過結構性減稅還富於民。

  小微企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就業之源,全力救贖中小企業就是拯救中國經濟。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積累了財富和騰挪空間,去年中國財政收入超10萬億元。因此,結構性減稅有了更大的空間,稅改的力度自然應該繼續加大。

  中國可以稍微放慢腳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推進經濟社會轉型,讓經濟繁榮惠及更多百姓。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或許能聽到更多類似呼聲。中新社、《上海證券報》

  進·換招拓渠道
  出口謀變


  中國欲轉攻亞非拉等非傳統市場

  隨著美歐債務危機愈演愈烈,過度依賴歐美市場的中國正尋覓應對措施。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今年2月21日透露,中國目前已選取約30個國家,作為今年及未來若干年外貿多元化戰略重點突破市場,力爭到2015年,中國與美歐日等傳統市場以外市場貿易佔比提高5個百分點。

  《北京商報》報道,這意味著,未來出口市場將有至少1000億美元瞄準具有增長潛力的新興國家。

  按照鐘山提出的標準,這些新興市場需為「資源儲量豐富、人口規模較大、雙邊貿易基數小、戰略地位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分佈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印度、南非、部分阿拉伯國家。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0:24 | 只看該作者
實業總是有人做的,就讓一些多餘的實業轉行吧,這樣可以導致剩下的實業有飯吃。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1:43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0:24
實業總是有人做的,就讓一些多餘的實業轉行吧,這樣可以導致剩下的實業有飯吃。

改成房地產??一個國家沒有雄厚的實業是很難富強的。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4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2:12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2 12:43
改成房地產??一個國家沒有雄厚的實業是很難富強的。

實業減少,不見得實業的實力不雄厚,都是市場調節在起作用,能堅持下去的,肯定也是有生命力的。事實上,市場每一輪的制約,都會導致技術的進步。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5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3:36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2:12
實業減少,不見得實業的實力不雄厚,都是市場調節在起作用,能堅持下去的,肯定也是有生命力的。事實上, ...

問題是中國還不是絕對市場化的國家。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6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5:12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2 14:36
問題是中國還不是絕對市場化的國家。

至少實業是受市場化調控的,不是嗎?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7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3 05:23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5:12
至少實業是受市場化調控的,不是嗎?

不是,很多實業是由國家主控的。交通,能源,電訊,鋼鐵,軍工,銀行- - - - -等等。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8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3 06:37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2 16:23
不是,很多實業是由國家主控的。交通,能源,電訊,鋼鐵,軍工,銀行- - - - -等等。

國家控制的就不要管它了,關鍵是那些受海外訂單的民企,他們的企業規模受市場控制。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