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眾民主:私有制就是最大的獨裁,國企私有化就是最大的腐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深海 發表於 2012-3-3 17: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1-05-04 15:32:23  來源:民聲網首發  作者:大眾民主
   作者:大眾民主   民聲網首發



  針對近期國有企業暴露出來的一些腐敗事件,最近有一股抨擊國有企業的風潮刮的異常猛烈。與此相配合,否定和抹黑公有制,通過股份制等形式推進私有化的思潮也甚囂塵上。    

  國有企業存在腐敗問題,這是客觀事實,問題揭露出來引起社會關注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借批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來為私有化造勢,那其真實動機就值得推敲和懷疑了。因為要論腐敗規模來看,私有化才是最大的腐敗。借批國有企業的個案腐敗來推進最大規模的系統腐敗,那跟借關注腐敗問題來推進政治私有化是同樣的手法,目的都是為了實現資本主義的全面復辟,只不過前者是打著經濟自由化的口號,後者是打著政治民主化的口號。口號下面,只有一個真實,那就是實現經濟和政治的全盤西化,實現經濟和政治的全面私有化。這點,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一、關於國有企業受責難的幾個問題的辨析    

1、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    

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是客觀存在,面對腐敗問題應該零容忍度,這點態度必須明確。但是對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不能僅僅限於表面上的情緒表達,而應該分析其根源。  

國有企業是從國營企業,也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轉變而來的。國有企業和國營企業的區別可不是一字之差,而是有著重大的差別。國營企業的產權是最為清晰的,國營企業的企業所有權歸全民所有,國家只有經營權。在國營企業內部,堅持工人的領導地位,實行黨委集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職工參與管理實行監督。雖然國營企業的民主化管理機制還不完善,但是毛時代的國營企業試行了迄今為止最具有民主色彩的管理方式。正是由於這些機制的存在,防止國營企業管理權的過分集中,讓國營企業管理權處於黨委集體領導和職工監督之中,遏制了國營企業內部的腐敗滋生問題。這就是在整個毛時代國營企業的腐敗都保持在一個輕微程度的企業制度因素。    

後來的國企改革,逐漸淡化企業的集體領導機制,實行廠長負責制;虛化職工參與管理的民主化管理機制,職工不再對企業的精英享有發言權和監督權。企業的管理權力集中於少數人之手,失去了監督和制約,是後來國有企業腐敗問題日趨嚴重的企業制度因素。    

再後來,實行股份製為核心內容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分權和制約機制,但是卻始終是屬於權力內部的分權和制衡,把企業職工排斥在管理和監督之外,與國營企業的民主化管理還是有著相當距離,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權力獨攬的問題,但還是無法達到國營企業那種民主化管理的效果。    

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究其本質,還是因為權力缺少有效制約和監督。而最有效的制約方式就是權力內部分權制衡與職工全員管理、全員監督相結合。解決這個問題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恢復和完善毛時代國營企業的那種民主化管理機制,在鞍鋼憲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企業的民主管理機制。在企業管理界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即美國企業管理學習日本,而日本企業管理則借鑒毛時代中國的鞍鋼憲法。中國的企業改革拋棄自己曾經擁有的精華,而一門心思學美國學日本,學來學去,原來自己想學習的精華還是自己否定和拋棄過的毛時代企業管理思想。    

鑒於很多國有企業已經實行股份制改造,無法一步到位的實行以鞍鋼憲法為代表的毛時代企業管理機制,也可以考慮和探索在現有公司制度的內部管理機制上注入民主化管理的思想,將國營企業的管理思想和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構相結合。股東會、董事會體現的是分權與制衡思想,可以繼續堅持;而監事會必須充分體現企業職工對企業的監督作用,監事會的全體成員可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對職工代表大會負責;同時要賦予職工代表大會以更獨立的地位和更多的權能,特別是在企業產權的變動和職工的工資福利等問題上,職工代表大會必須有參與和干涉的權力。最好的管理就是人人都參與管理(這也是當今最先進的管理思想---目標管理法的精髓),最好的監督就是全員監督,只要把這些事項落實到位了,國有企業的腐敗會得到一個很明顯的遏制。解決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的鑰匙存在於被主流精英否定過的國營企業中。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國有企業的腐敗之所以能夠引起社會的普遍重視,除了有致力於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的輿論力量的刻意推動因素,也說明在人民的心目中還是看國有企業作是大家的共有財產。試想一下,如果是私有企業搞天價酒,那全民連干涉和憤怒的權力都沒有,因為那是人家私有企業的私事。經常有人為了抹黑公有制,出來喋喋不休的問「公有制跟你個人有什麼關係?」,其實也可以這麼反駁他:「按照按這個邏輯,私有制企業跟你個人更沒什麼關係」。從社會對國有企業腐敗的關注程度,也看出在民眾心目中,國有企業相比較私有企業跟自己更有關係。國有企業,雖然以國有代替了全民所有,但是在本質上還不是私人所有的企業,一旦國有企業改製為私有企業了,那在國有企業發生的可以算腐敗的事情,在私有企業都不算腐敗了。而且,私有化的過程本身就是腐敗,而且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腐敗,一旦這個最大的腐敗行為完成了,很多現在可以認定是腐敗的行為都不再是腐敗,也就是很多腐敗實現合法化了。所以打著反國企腐敗的旗號來推行私有化,其目的是為了通過私有化這個最大的腐敗行為,最終實現腐敗的合法化。    

2、國有企業的壟斷問題    

抹黑國有企業的另一個理由是國有企業搞壟斷,他們的重點案例就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利用壟斷地位來不斷提高成品油價格。

先分析漲價問題。成品油漲價這個黑鍋首先不應該由國企來背,因為國企在這方面沒有決定權。誰控制著國內成品油價格,是中石油中石化本身嗎?成品油並沒有實行市場定價,企業無權自主決定價格,價格是由相關物價管理部門來確定的。在目前中國面臨通脹壓力的情況下,還一再的提高成品油價格,這個行為恰恰是物價管理部門來作出的決定。這個漲價行為的價值考量是什麼?出於什麼動機?確實值得思考。反正在客觀上,成品油的漲價行為必然會導致下游一系列產品的漲價,最終引發全國範圍內多個領域的物價上漲。依我看,在目前這個局勢下,物價部門一再提高成品油價格的直接作用只有兩個:一個是讓老百姓痛恨國企,一個是讓老百姓對體制失望乃至絕望。前一個有利於國企私有化,后一個有利於政權私有化。物價管理部門積極提高成品油價格,甚至還給出未來還要繼續漲價的預期,這裡面玄機重重。    

國有企業是不是擁有壟斷地位,這個要具體分析。現在的國有企業基本是處於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性行業,在這些行業,國有企業還基本保持著壟斷地位;對於一般性競爭的行業,國有企業基本退出或者大部分退出,已經不具有壟斷地位。    

在關係國計民生領域,國有企業保持壟斷地位這是必須的。理由是:現代化機器大生產客觀上需要生產資料的集中,這種集中必然會造成壟斷,壟斷企業的出現是大機器生產方式的必然。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全體成員通過公有制來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實現國家壟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競爭也會走向壟斷。壟斷是客觀存在,是歷史必然。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幾乎每個行業都存在壟斷,幾乎每個行業都是有一到幾家企業佔據壟斷地位。美國的汽車業、航空業、飲料業、石油工業,化工工業等等,甚至金融領域,哪個不是由幾家壟斷企業實行著壟?美國是這樣,法國是這樣,英國是這樣,日本還是這樣,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這樣。私有制企業可以形成壟斷,為什麼國有企業就不能壟斷?這是誰家的雙重標準?有人說美國有反壟斷法反壟斷,問題是美國的反壟斷法反的只是一家企業表面上的獨家壟斷,但是卻不反寡頭壟斷,而且因為寡頭壟斷企業背後的財閥家族的相互持股和聯姻,這些表面上分立的幾家寡頭壟斷,其實最終結果還是獨家壟斷。    

另一方面,如果因為國有企業在這些行業具有壟斷地位就讓國企退出,那麼這些行業就不存在壟斷現象了嗎?看看國企退出的那些行業,行業主導權基本落入外資之手。《中國產業地圖》(中國併購研究中心)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這21個產業是國有企業基本退出的行業。國有企業的退出,一開始在表面上是私有制企業的跟進,實際最終結果卻是該行業的主導權從國有企業轉換到西方資本財團手中,從國有企業的壟斷變成外資企業的壟斷。    

這就說明,公有和私有的爭論和博弈,表面上是國有和私有兩種所有制企業的矛盾,實際上卻是國有企業和西方壟斷資本之間的利益衝突。國有企業倒下了,單個分散的私有企業是無法抗衡西方壟斷資本控制的跨國企業的。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西方壟斷資本財團通過他們控制的媒體和學術資源不遺餘力的推銷以私有製為核心內容的新自由經濟理論和政策了。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那些攻擊國企壟斷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卻從來不反外資壟斷。為什麼不但從來不反外資壟斷,反而千方百計的為外資壟斷尋找理由和借口,比如龍永圖不就說凡是外資在中國投資的企業都是中國的企業嗎?只反國有企業壟斷而不反外資壟斷,這是典型的「不允許八路有武器,而只允許鬼子搞屠殺」。    

3、國有企業與民爭利的問題    

國有企業收購私有企業,國內的主流學家和主流媒體們就開始大呼小叫,有人甚至還說國有企業侵佔私有企業的市場這是與民爭利。    

國有企業跟私有企業競爭就是與民爭利?這個邏輯真不是一般的偉大。什麼是民?私有企業就是民有企業嗎?資本家就是民嗎?看主流精英的說法,只能推理出,在他們心裡,資本家就是他們心中的民。由此也可以推理他們的「民主」、「公民社會」的「民」其實就是特指掌控資本的「人」。    

權貴精英們其實一直是在這麼忽悠老百姓的。比如通過改制實現國企私有化,他們就說這是國退民進,代表私有經濟的「資」竟然成了「民」。資本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嗎?看看實行私有化和市場化多年的當今中國的貧富懸殊,不到1%的人佔了70%的社會財富,私有資本的復活必然導致雇傭勞動的復活。國企變成私企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企業成為少數人所有,原來國企的職工下崗的下崗,分流的分流,留下的職工也變成雇傭工人。中國的貧富懸殊的根源就是在經濟領域通過私有化和市場化來逐步實現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必然結果。從這裡我們看不到資和民的利益一致性,反而看到的是資產階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尖銳衝突和直接對立。把「資」和「私」稱為「民」,這是很無恥的文字遊戲。    

真正的民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是毛時代的國營企業。主流精英們先是抹黑全民所有制企業效率底下,讓國家所有來架空了全民所有,然後再罵國有企業,力圖把國有企業變成私有企業。還為了掩蓋私有化的真相,在文字上絞盡腦汁、大做文章,把私有企業包裝為民營企業。通過這一系列手段,幹掉真民企,換上假民企。古代趙高也不敢玩這樣偷天換日的文字遊戲吧。    

不過,對於茅於軾、樊綱、張維迎、厲以寧等這樣改革知識精英來說,他們把私企稱為民企也不全是為了忽悠,因為在他們的心裡,他們就是為既得利益集團代言的,「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受人之託終君之事」。既然樊綱公開承認「經濟學家是為利益集團說話的」,既然茅於軾認為「改革在中國造就了約佔總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們是中國的中堅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既然厲以寧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既然張曙光認為「腐敗和賄賂成為權力和利益轉移及再分配的一個可行的途徑和橋樑,是改革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潤滑劑,在這方面的花費,實際上是走向市場經濟的買路錢,構成改革的成本費」。在這些為既得利益集團說話的主流精英心裡,權貴就是他們的天,資本家就是他們心中的民。所以對這些人嘴裡的民主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按照他們的一貫邏輯,他們的民主實質是資本的民主。    

4、國有企業的效率問題    

三十年來,主流精英們先是指責國營企業效率底下,后是指責國有企業效率底下,還以此為依據,企圖論證私有制企業才代表先進生產力。    

堅持什麼樣的效率觀?效率以什麼指標來加以描述?這是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問題。私有制企業最大的追求就是利潤最大化,私有制企業的效率觀就是利潤觀,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就是企業的利潤。重視企業主體的效率而忽視整個社會的效率,恰恰是私有制的弊端。私有制企業的利潤通常是建立在盤剝職工、造成貧富懸殊、導致社會矛盾突出、透支資源、造成環境污染等代價的基礎之上的。美歐國家在這方面矛盾不是很突出,那是因為他們利用其先發優勢地位,通過全球化來配置其產業鏈,把矛盾和代價轉嫁給第三世界國家。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的效率觀,其實也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觀,以追求資本最大利潤為最終目標的發展模式,最終結果是讓國家甚至整個氣球不堪重負。日本的東京電力公司就為了財閥的私利而綁架了整個日本的公共利益,讓整個日本甚至全球都在為東京電力謀求私利最大化的行為在買單。    

公有制企業追求的不是個體企業的利潤最大化,而是以社會整體效率最大化為追求目標。追求社會整體效率而不是片面追求企業個體效率,這才是正確的效率觀。正確的效率觀也體現了正確的發展觀。發展觀的核心問題是為誰發展。為了資本的利潤最大化而發展,那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發展觀;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而發展,那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發展觀,也是公有制企業的效率觀。兩種效率觀和發展觀的優劣顯而易見、無需比較。    

毛時代就是用公有制來實現了我們國家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的轉變,而且那是處於帝國主義的封鎖之下,夾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面臨著核威懾的壓力的惡劣環境下,我們民族近代史上百年苦苦求索而不得的工業化就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通過公有制來實現的。而且那是處於帝國主義的封鎖之下,夾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面臨著核威懾的壓力的惡劣環境下,從鋼鐵到石油,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建設了一個基本完善的工業體系。這是任何非公有制經濟都無法實現的奇迹,這種奇迹只有同樣是實行公有制的蘇聯的工業化進程才可以媲美。社會主義通過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來實現工業化的進程,比資本主義國家依靠私有制和市場經濟來完成工業化的進程要快的多。怎麼能說公有制經濟沒有效率呢?這是一種資本控制話語權的環境下對是非對錯的一種顛倒。    

即便就企業個體而言,公有制企業的效率也不低於私有制企業。按照西方的企業管理理論,效率是跟激勵有關的。私有制企業通常採取的最具有效果的激勵是股權激勵,讓員工持有一定的股權,讓員工的個人發展跟企業的整體發展掛鉤。在這方面,公有制企業具有所有私有制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因為公有制企業本身就是所有權共同共有,還有比這個更徹底的股權激勵措施嗎?在毛時代的公有制企業里,工人是把企業當成家的,鐵人王進喜那用生命和健康來換取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這種激勵效果在私有制企業里能找到嗎?在美國利用廣場協議偷襲日本之前,日本的企業表現出很高的效率,一度讓美國的企業苦不堪言。當時美國的企業就開始研究日本的企業管理,發現日本企業的高效率主要來自其管理的三大法寶:終身雇傭、年功序列和目標管理,這些給最優效率的日本企業帶來最高效率的管理法寶,竟然是被中國改革精英醜化和抹黑三十年的公有制企業天然具備的要素,公有制企業職工有鐵飯碗,不會跟私企那樣隨便老闆一個眼神就可以辭退職工,但是這被改革精英污衊為養懶人;公有制企業職工有八級工資序列,也按工作年限享有工齡補貼,但這被改革精英污衊為是論資排輩的計劃經濟陳舊做法;目標管理的核心就是全面參與目標制定和管理,毛時代的鞍鋼憲法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就是最充分最徹底的全員目標管理制度。原來我們改來改去,學這個學那個,把最精髓的東西扔掉了,而我們學習的老師卻在堅持這些我們扔掉的精髓。還有比這個更大的諷刺嗎?    

毛時代的國營企業沒有看到幾家是虧損的,為什麼到了改革開放之後,國營企業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了呢?改革派們說這是因為國營企業的機制僵化、人浮於事所導致,所以要改革,事實真是如此嗎?國營企業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陷入困境,完全是人為因素甚至是故意造成的。78年之後,開始搞所謂的撥亂反正,結果是把毛時代積攢的80億元人民幣財政結餘給化掉,還從人民銀行透支90億元,巨大的財政赤字需要彌補,當時的財政就把國營企業當成第一個目標。1983年,開始對國營企業實行撥改貸政策,即財政不再從原本從企業上繳的所得稅和利潤中返還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企業的再生產,而是讓企業改而從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國營企業成了財政的提款機,卻不再有以前財政的支持,這是典型的殺雞取卵行為,國營企業從此失去了擴大再生產的能力。此外,當時國家在工業化的高積累條件下累積下來老工人養老負擔,在不做補償和返還的情況下強制地轉嫁給國企,光為1023萬退休工人就支付了604億元的退休工資。不但本該由政府來承擔的福利負擔由國有企業來承擔了,同時還讓國有企業承擔著遠高於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稅收負擔,再加上越滾越大的貸款壓力,國有企業舉步維艱,被捆綁著沙袋,無力跟輕裝上陣的私有企業展開競爭,到了後來,連簡單再生產都無力維持了,企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為了解決企業困境,不是針對問題本身出發減輕企業負擔,而是先後開始採取廠長負責制、承包制等即不治本也不治標的方法,再到後來,就是通過抓大放小來讓中小企業改制。這一路走來,不難發現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先想辦法把國營企業搞糟,再把責任推給國營企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問題,然後再打著改革和脫困的旗號來實行私有化。    

事實上,目前國有制企業的激勵問題也是私有制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私有制企業發展幾百年了,至今都沒有解決好這個激勵和效率問題。我們學美國的所謂現代管理經驗和管理機制,結果華爾街的那些鼎鼎有名的私有企業在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激勵問題,比國有企業只大不小。企業經營者為了完成業績損害股東利益,造成了金融危機和企業虧損,到頭來還得依靠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所以,國有企業的管理問題是無法依靠向私有制學習而最終得到解決的,國有企業的效率觀應該跟公有制企業學習,國有企業的激勵問題也應該多向毛時代的公有制企業去尋找解決方案。我們妄自菲薄太久了,以至於我們極度不自信到崇洋媚外如此嚴重的程度。    

5、國有企業與先進生產力問題    

說私有企業代表先進生產力,是無稽之談。在理論上得不到論證,在實踐上也得不到驗證。    

先進生產力本身就是個歷史的概念,一種生產力是不是先進,是需要結合特定的歷史階段去給出評價的。工業革命帶來了機器大生產方式,機器大生產客觀上要求社會化分工和協作,生產的社會化必須也要求生產資料的社會共同佔有。生產力的革命卻受到私有制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束縛,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成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的表現之一就是商品相對過剩與有支付能力的消費之間的矛盾,由此引發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雖然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制度可能允許的範圍內學習和借鑒了社會主義的一些做法,並且通過金融創新實行債務消費來刺激市場需求,雖然在最近二三十年延緩了資本主義的危機,但是卻無法根治危機,最終由此債務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還是到來了,而且之前的延緩措施反而更加重了經濟危機的烈度。就目前我們觀察到的信息來看,資本主義國家還沒有找到能夠走出危機的辦法,危機還在向主權債務危機發展,衝擊著資本主義的信用制度。    

相對於先進的機器大生產,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成為束縛和桎梏了,只是生產力還暫時沒有發展到可以完全掙脫私有制束縛的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是和先進生產力相背離的一種生產關係了,私有制企業不但無法代表先進生產力,反而是阻礙社會生產力了。    

機器大生產客觀上要求社會化分工和協作,生產的社會化必須也要求生產資料的社會共同佔有,而公有制就是為了實現生產資料的共同所有,以此來解決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對生產力的阻礙和束縛。公有制才是真正的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公有制企業才是適合於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企業組織形式。    

國有企業雖然不同於公有制企業,但是國家壟斷資本,畢竟比私人壟斷資本,更有利於解決生產的無序性問題,相比較私人資本,更符合先進生產力的要求。    

至於國有企業的激勵和監督機制,這個在私有制企業里也是同樣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國有企業在解決激勵和監督的問題上,更多需要去公有制企業里尋找解決方案。    

6、公有制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區別。    

經常看到有人拿現在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國有企業來抹黑公有制,以此來證明公有制就是官有制。所以很有必要將公有制企業和國有企業做一比較,澄清潑向公有制的污水。    

公有制企業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形式,而全民所有制在毛時代又被稱為國營企業,意思就是全民所有國家經營,所有權歸屬於全民,國家只有經營權。但是國有企業就不同了,國家直接替代全民稱為了所有者。這裡一字之差,可就是千壤之別了。這種區別就如同房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區別那麼大。    

國營企業改為國有企業,不只是所有者發生了變化,而且企業職工的身份和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在國營企業中,職工是企業的主人,企業無權隨便辭退職工,職工有勞動的權利,不得隨意剝奪。但是在國有企業中,以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把企業職工變成了雇傭勞動者。國營企業,實行的是黨委集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和職工參與管理參與監督的民主化管理機制,而國有企業則變成廠長經理負責制,國有股份制企業雖然參照公司法實行了董事會和監事會等分權和制衡機構,但是職工的民主化管理機制卻遭到了淡化。民主化管理是公有制企業的必然要求和本質特徵。    

為什麼要把國營企業改為國有企業呢,這裡面大有玄機。全民所有,就是全民共同共有,就跟一個房子可以有多個共同共有人一樣,並不會因為是多人共有而導致產權不清晰了。全民所有制企業在所有權上是清晰的,但是一旦改成國家這個擬制的主體資格所有,反而不清晰了。而為了清晰產權曾經是93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營改為國有的最大理由。更為關鍵的規定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三條:「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和第四條:「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分別代表國家對國家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出資人權益」。    

國營企業,既然所有權歸屬全民,只擁有企業經營權的各級政府是無權就企業的所有權改變做出決定的,即無權決定將國營企業變更為私有制企業。把全民所有改成國家所有,再賦予各級政府以出資人職能,由政府來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從此各級政府就有了對國有資產的處置權了。各級政府就可以通過自己規定的程序決定是否把曾經的全民所有國家經營企業進行改制,而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所有者全民則對國有企業是否改制無權過問,也無權干涉。雖然憲法還規定著國有企業就是全民所有制企業,但是一旦由各級政府來代國家行使出資者職能,而一旦政府侵害了本屬於全民的資產,國家這個擬制資格卻無法替全民來代行出資者職能了。在這裡,是有人把國家和全民化等號了,。而全民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思維有分析判斷能力的人組成的,而在法律上,國家則是無思想無意識的擬制主體,國家利益受到侵害了,國家是不會自己思考更不會張嘴說話的。用擬制人格的國家來享受所有權,架空了全民對國營企業的所有者地位。這真是太有才了。    

把公有制改成國有制,改變了一個字,再加一句關鍵的話,就給曾經的公有制企業私有化打開了缺口,從法律上掃除了企業私有化的障礙。從此,作為國營企業的所有者的全民,無權對國有企業改製表達異議。    

中國的企業私有化就是通過兩個步驟來實現的,把公有制企業變成國有制企業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把國有制企業變成私有制企業,為了掩蓋其本質,還煞費苦心的把私有化說成是國退民進。把全民所有改為國有,然後再把私有成為民營,文字遊戲就更加精彩了。全民---國有---私有,在權貴精英嘴裡就變成國有---民營。憲法規定屬於全民所有的國有企業與私有資本的競爭,在精英嘴裡成了國家與民爭利了。數遍古今中外,有這麼機關算盡的文字遊戲嗎?有這麼無恥的偷天換日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