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覺同修會弟子誤信邪師毀謗四雙八輩聖眾當懺悔之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1-24 13: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uiridangkong 於 2012-1-24 13:11 編輯

                     正覺同修會弟子誤信邪師毀謗四雙八輩聖眾當懺悔之



胡說八道蕭平實:阿羅漢沒開悟

勝嫚經講記

若在正覺講堂已證得七住明心.所已是七住菩薩.阿羅漢才六住......當然證量是在你之下(明心七住蕭老頭說心情好時可以送)

胡說八道蕭平實著



大般涅盤經

迦葉菩薩言。世尊。若從是義何因緣故。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不得名為須陀洹耶...是。善男子。流有二種。一者解脫。二者涅槃。一切聖人皆有是二。亦可得名須陀洹

成唯識論

卷十:「涅槃義別略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此題辯證終結
聲聞初果即證得自性清淨涅盤
玄奘大師勝出.唯識論正解.
判正覺同修會為胡說八道集團......



《成唯識論》卷十:

        四、所轉得。

        此復有二:[一]、所顯得,謂大涅槃,此雖本來自性清淨,而由客塵覆令不顯,真聖道生,斷彼障故,令其相顯,名得涅槃;此依真如離障施設,故體即是清淨法界。涅槃義別略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如何善逝有有餘依?雖無實依而現似有。或苦依盡說無餘依,非苦依在說有餘依,是故世尊可言具四。

        若聲聞等有無餘依,如何有處說彼非有?有處說彼都無涅槃,豈有餘依彼亦非有?然聲聞等身智在時有所知障,苦依未盡,圓寂義隱,說無涅槃,非彼實無煩惱障盡所顯真理有餘涅槃。爾時未證無餘圓寂,故亦說彼無無餘依,非彼後時滅身智已,無苦依盡無餘涅槃。或說二乘無涅槃者,依無住處,不依前三。又說彼無無餘依者,依不定姓二乘而說,彼纔證得有餘涅槃,決定迴心求無上覺,由定願力留身久住,非如一類入無餘依。謂有二乘深樂圓寂,得生空觀,親證真如,永滅感生煩惱障盡,顯依真理有餘涅槃。彼能感生煩惱盡故,後有異熟,無由更生。現苦所依任運滅位,餘有為法既無所依,與彼苦依同時頓捨,顯依真理無餘涅槃。爾時雖無二乘身智,而由彼證,可說彼有。此位唯有清淨真如,離相湛然,寂滅安樂,依斯說彼與佛無差。但無菩提利樂他業,故復說彼與佛有異。

        諸所知障既不感生,如何斷彼得無住處?彼能覆法空真如,令不發生大悲般若,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故斷彼時顯法空理。此理即是無住涅槃,令於二邊俱不住故。

        若所知障亦障涅槃,如何斷彼不得擇滅?擇滅離縛,彼非縛故。既爾,斷彼寧得涅槃?非諸涅槃皆擇滅攝,不爾,性淨應非涅槃。能縛有情住生死者,斷此說得擇滅無為,諸所知障不感生死,非如煩惱能縛有情,故斷彼時不得擇滅。然斷彼故,法空理顯,此理相寂說為涅槃,非此涅槃擇滅為性,故四圓寂諸無為中,初後即真如,中二擇滅攝。

    若唯斷縛得擇滅者,不動等二,四中誰攝?非擇滅攝,說暫離故。擇滅無為唯究竟滅,有非擇滅非永滅故。或無住處亦擇滅攝,由真擇力滅障得故。

        擇滅有二:一、滅縛得,謂斷感生煩惱得者;二、滅障得,謂段餘障而證得者。故四圓寂諸無為中,初一即真如,後三皆擇滅。不動等二,暫伏滅者,非擇滅攝;究竟滅者,擇滅所攝。

        既所知障亦障涅槃,如何但說是菩提障?說煩惱障但障涅槃,豈彼不能為菩提障?應知聖教依勝用說,理實俱能通障二過。如是所說四涅槃中,唯後三種名所顯得。

此題辯證終結
聲聞初果即證得自性清淨涅盤
玄奘大師勝出.唯識論正解.
判正覺同修會為胡說八道集團......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24 21:18 | 只看該作者
真正的阿羅漢要從原始聖典中去認識,大乘經論是絕對不成的。大乘經論對阿羅漢的描述不但充滿無知和誤解,中國佛教徒對阿羅漢的認知甚至會讓人噴飯。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3
jiandao 發表於 2012-1-25 04:03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24 08:18
真正的阿羅漢要從原始聖典中去認識,大乘經論是絕對不成的。大乘經論對阿羅漢的描述不但充滿無知和誤解,中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4
zhenru 發表於 2012-4-22 21:09 | 只看該作者
你即擧示聖玄奘菩薩的《成唯識論》出來,你是有智障啊!
聖玄奘菩薩明明開示:「涅槃義別略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此即本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是出生一切法相真正如如理體。
[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此真如心本性清淨,雖然客塵煩惱污染種子而能出生萬法。但不對六塵萬法起一絲貪著心行,所以說具無數量微妙功德清淨之性,因此而說此心無生無滅湛然清淨猶若虛空。一切有情各各平等有之如如不動之心共同一樣的涅槃境界。]
[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此真心與祂所出生的一切法非一非異[真妄有別]。此真心是離一切相一切分別的心性。尋思路絕名言道斷,一切言語皆到不了祂的境界,唯有真正的聖者才能自內所證!
[若聲聞等有無餘依,如何有處說彼非有?有處說彼都無涅槃,豈有餘依彼亦非有?然聲聞等身智在時有所知障,苦依未盡,圓寂義隱,說無涅槃,非彼實無煩惱障盡所顯真理有餘涅槃。]-----這亦說明二乘無學[然聲聞等身智在時有所知障,苦依未盡]。
[依不定姓二乘而說,彼纔證得有餘涅槃,決定迴心求無上覺,由定願力留身久住,非如一類入無餘依。謂有二乘深樂圓寂,得生空觀,親證真如,永滅感生煩惱障盡,顯依真理有餘涅槃。]----[親證真如,永滅感生煩惱障盡,]這裡是迴心大乘求無上覺的阿蘿漢不入無餘涅磐--又[親證真如]---是指証真如涅槃妙心---第七住位!

所以請你別支離經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5
zhenru 發表於 2012-4-22 21:54 | 只看該作者
《大法鼓經》卷2云:



【佛告迦葉:「汝般涅槃,是聲聞般涅槃,非為究竟。」迦葉白佛:「言若聲聞緣覺般涅槃非究竟者,世尊何故說有三乘——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世尊云何已般涅槃,復般涅槃耶?」佛告迦葉:「聲聞以聲聞般涅槃,而般涅槃非為究竟;辟支佛以辟支佛般涅槃,而般涅槃亦非究竟;乃至得一切種功德,一切種智大乘般涅槃,然後究竟無異究竟。】

語譯如下:



佛告訴迦葉說:「你的般涅槃,只是聲聞的般涅槃,這不是究竟,不是究竟涅槃。」迦葉跟佛說:「如果是說聲聞、緣覺的般涅槃都不是究竟的涅槃,世尊為何要說有三乘──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呢?世尊為何說(誰)已經般涅槃,(誰)又會般涅槃呢?」佛告訴迦葉說:「聲聞人以聲聞而般涅槃,而這樣的般涅槃並非是究竟的涅槃;辟支佛以辟支佛的所證而般涅槃,而其般涅槃也不是究竟的涅槃;必須大乘菩薩摩訶薩得到一切種功德,一切種智而實證大乘之般涅槃,然後才可說這是究竟涅槃,無異究竟涅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