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薄熙來: 縮小三個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3-5-7 0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縮小三個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

——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主題報告

薄熙來

(2011年7月20日)

同志們: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中共重慶市委對《關於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反覆修改,從1萬多字壓縮到4000多字,簡明扼要、直奔主題,但含金量很高,總投入有1萬多億。我們不能講空話、放空炮,要言出法隨、說到做到,要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一個真正管用的稿子。

共同富裕是一個很大、很難的題目。現在,把經濟規模做大的榜樣很多,但縮小三個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小平同志有句關鍵的話:「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這真是至理名言,不愧是大政治家,看得遠,講得深。30多年前,面對低水平的生產力,把經濟規模做大是主要矛盾;但發展起來以後,各類矛盾、社會問題都陸續上來了,國際問題、法律問題也接踵而至。現在講「發展」,可以說東南西北、世界各國,沒有反對的,誰都贊成;但你講「共同富裕」,可就大不一樣了,國際國內都有爭議。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就是得講共同富裕!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特彆強調要「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這對於我們發展「三大成就」、經受「四個考驗」、避免「四個危險」,都具有重大意義。我們這次全委會,就是要仔細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十七大」以來,重慶多次全委會都和「共同富裕」的大題目密切相連。比如振興農村特別是「兩翼」經濟;比如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如加強黨的建設,實施「三進三同」,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比如「民生10條」;又比如八次全委會把「縮小差距、促進共富」寫進「十二五」規劃。可以說,每次全委會都在為「共同富裕」做鋪墊。在一系列問題初見成效之後,這次全會就明確提出了「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主題,最終來攻克這個大堡壘,向它發起總攻,這就是我們的工作邏輯!

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就指出:「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正是為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他特別指出:「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來了,還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億多人仍處於貧困之中,也不會有穩定。中國搞資本主義行不通,只有搞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社會,才能穩定,才能發展。」30年後再來複習小平同志的講話,真感其高瞻遠矚,通觀全局,講問題入木三分!

直轄以來,中央給重慶交辦「四件大事」、明確「314」總體部署,都有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要求。江澤民同志提出百萬移民、農村扶貧、振興老工業基地、生態環境建設「四件大事」,件件關係到我市城鄉居民生產生活,關係到縮小「三個差距」。錦濤總書記對重慶發展作出「314」總體部署,其中的三大定位和一大目標,建成「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講的是縮小東西兩大區域差距問題;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就是要縮小城鄉差距;「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就是要求重慶率先實現「共同富裕」,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既要發展,也要共同富裕,而且堅定不移!

前輩和中央領導的這些教導,強調的是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重慶這些年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改善民生、縮小差距,想了不少辦法,做了一些事情。我們既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目的,也將其作為發展的動力,走「民生」路、念「共富」經,初步走出了一條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子。現在有些人,只把共同富裕作為發展的起點和歸宿,我以為,這還不夠。「共同富裕」不僅是理想,也是動力;不僅是「起點」和「歸宿」,而且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是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圍繞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抓了一系列工作,人大推出了「代表在行動」,政協「800委員助推發展」,市紀委還搞了「三項治理」,大家群策群力、齊心協力。比如說「五個重慶」建設,讓市民無差別地享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十大民生」,使2000多萬中低收入群眾受益;開展「打黑除惡」、「唱讀講傳」、「三進三同」、「結窮親」、「大下訪」、「三項治理」等活動,均與「民生」密切相關。

當前,共同富裕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萬眾關注、眾目睽睽。可以說,上有中央明令,下有百姓渴望;前有領袖的預言,後有「兩極分化」的風險;而我們既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又有不進則退、不治則亂的壓力。決不能只是少數人百萬、千萬地發家暴富,而工農大眾卻沒份兒!現在重慶形勢不錯,但如果貧富差距擴大,咱經濟規模再大,人民群眾也不會買賬!大家會說,那跟我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們一定要下決心打好這個攻堅戰!

一個地方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承前啟後的連續過程。直轄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頑強拼搏,艱苦奮鬥,一茬兒接一茬兒干下來,走到今天確實不易。這14年,重慶經濟大發展,民生大改善,GDP從1500多億到7890億,增長了4倍,人均GDP邁上4000美元;財政收入從118億增至1991億;進出口、利用外資、工業產值都有長足的進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300元增至17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690元增至5270元。經濟、民生的發展變化都是顯而易見的。

直轄以來,歷任書記、市長都高度重視民生,帶領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辦了不少實事,為縮小差距打下了重要基礎。當年德鄰、國強同志就提出了「富民」的口號;我們現在大力推進扶貧和庫區後續工作,當年德鄰、國強、鎮東、汪洋同志都推出了整村扶貧、易地扶貧、庫區安穩致富的任務,汪洋、鴻舉同志還定下了「一圈」帶「兩翼」的舉措;我們今天交通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的輝煌,離不開鎮東同志當年的提速規劃;我們今天能夠甩開膀子大規模建設公租房,也得力於當年鎮東、鴻舉組建土地儲備中心儲備了大量土地資源;我們今天進行的戶籍改革,又特別得力於當年汪洋同志拿下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塊牌子,使我們有了先行先試的機會。

近年來,重慶經濟、民生雖有很大發展,但「三個差距」仍很明顯,有些還在拉大。貧富差距方面,按國際標準,基尼係數的合理範圍是0.3-0.4,重慶為0.43。重慶還有城鄉低保人口170多萬,是北京的9倍、天津的8倍、上海的16倍。按國際標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範圍是2:1,而重慶從1997年的3.1:1已擴大到目前的3.3:1。咱農村貧困人口140萬,還有200多萬60歲以上空巢老人,110多萬留守兒童。在區域上,「兩翼」還有14個國貧縣,1600多個貧困村。在股票、存款、住房等方面,重慶主城20%的家庭擁有2套以上住房,還有人擁有3套、4套的豪宅,而近30%的家庭無自有住房。只要靜下心來,搞點社會調查就會發現,三個差距已經不小了,需要高度重視。

「三個差距」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差距拉大會給社會造成很大危害。群體性事件的產生,多數涉及經濟利益,不少與貧富差距有關。如果搞好民生,縮小差距,就能防患於未然。當年我們黨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人心、得天下,就是由於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官兵一致、軍民一致,這是我們制勝的法寶。今天也絕不能丟了這個法寶。

「三個差距」拉大,會遏制社會消費,內需難以啟動。目前,我國出口已居世界第一,比重超過10%,外需空間有限,今後發展能否持續,關鍵看能否有效啟動內需。如果貧富分化,富人有錢沒處花;百姓有急用卻沒錢花、不敢花;這樣矛盾的消費狀態,經濟自然會大受影響。馬克思認為:「分配並不僅僅是生產和交換的消極的產物,它反過來又同樣地影響生產和交換。」如果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佔的比例降低,大額收入落入少數富豪的口袋,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必然不高,企業效益也會隨之下降。過去30多年,低成本勞動力為經濟快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這不僅在經濟上難以持續,也將帶來道義上的後果。過去中國人均GDP七、八百美元,現在已是幾千美元了,還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於情於理也說不通。企業長期依賴廉價勞力搞加工貿易,也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伴隨著國內外經濟的進步,這種落後的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行不通,走不動了。

三個差距,特別是貧富差距拉大,會導致人心渙散,侵蝕黨的執政基礎。小平同志曾嚴肅指出,「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了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黨的執政基礎是工農大眾。90年來,廣大群眾之所以願意跟黨走,就是因為我們黨一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而為民「謀利益」是實的,不是虛的,首先就要在分配問題上傾向於人民大眾,實實在在為人民大眾著想,要注重勞動的價值。如果任由差距拉大、甚至兩極分化,人們自然會懷疑黨的政策,隨之人心渙散。存在決定意識,分配決定生存條件。這些年一些國家的群體性事件、以至動亂,背後的原因不少是貧富差距過大,值得我們反思。

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終奪取政權,依靠的就是身無分文的工農大眾,有多少工人、農民為了革命的勝利不屈不撓、流血犧牲啊!陳毅元帥曾深情地講,「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為什麼當年百姓拼了身家性命跟著共產黨干?共產黨當時能給老百姓發多少錢、多少工資?沒有啊!更談不上「獎金」了!但老百姓就是相信共產黨掌權后,將是人民的天下,可以「當家作主」,能夠共同富裕!如果今天出現兩極分化,百姓會有多麼失望!咱共產黨長期依靠的力量,如果生活困難,吃不好穿不好,我們不該去幫助他們嗎?難道不該縮小貧富差距嗎?這是共產黨的本分,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向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一定要下大力氣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這是將心比心,應有之意。

我們提出實現共同富裕,馬上有人講,這當然好,但急不得,這需要很長的時間,要沉住氣,慢慢來,要等到經濟實力做大才能解決,現在還不是時候。總之,好是好,但先別辦。還有人講,抓「共同富裕」會影響效率,貧富差就是市場經濟的內生動力,你共富了,就沒動力了。還有人講,低工資正是咱中國的比較優勢,不能丟,否則會造成資本外流。甚至有人批判:你這是走「回頭路」,是要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

儘管聰明人很多,帽子也很多,但解決差距的問題還是不能等,等到問題多了,再想改,也改不動了!即使下大決心,那時要付出的成本也會大得多!現在解決「三個差距」為時不晚,如果真正到了「兩極分化」,那就沒有「討論」的餘地了。「存在決定意識」,到那時候,有了10%或者20%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們屬下的「精英」,你和誰去討論這些問題?怎麼去解決?其實,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就談到了走向共富的時間問題。他說:「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離2000年已過了10多年,確實到了應認真研究共同富裕的時候了。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3-5-7 01:27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到處在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轉變什麼?怎麼轉變?什麼時候轉變?看法似乎並不一致。我以為,轉變發展方式的要害,就是縮小「三個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就是從以出口、投資為主轉到以消費為主,改善民生,拉動內需。過去30多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很成功,了不起,但經濟增長主要是依賴「優惠政策+廉價勞動力」,沿海搞開發區,吸引外資,「兩頭在外」。當年很正確,很必要,但今天的形勢已經不同了。30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全國人均GDP大幅增長,物價也大幅上漲,而農民工收入增長有限,勞動力開始迴流。農民工勞動力價格被低估,利潤被外企拿走,內地與沿海差距在拉大,大家關心「轉變發展方式」,我看縮小差距、共同富裕是最為關鍵的。

單靠市場不可能自動實現共同富裕。歐美搞市場經濟二、三百年了,可謂十分成熟了,但到現在也沒有自動修復。從幾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大國看,德國70%最貧窮的人口只擁有財富總額的9%;英國10%最富有的家庭佔據私人財富的44%;美國20%的富人佔有50%的財富,而千分之一的頂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國10%以上的財富。這能說明市場可以自行修復嗎?西方國家崇尚資本主義制度和自由市場經濟,出現貧富差距和「兩極分化」是必然的,它們並非人類追求的理想境界。現在出現分配不公,加上灰色、黑色收入差距,會導致市場經濟秩序紊亂。市場不是萬能的,要同時發揮政府的作用,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加以調節。

有人說,重慶縮小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是在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走「回頭路」。其實正相反,這是新時期的一項大探索、大改革,也是大發展。中國發展到今天,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跨越許多拉美國家經歷過的「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實現共同富裕,那將是了不起的,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進步。小平同志曾強調:「如果我們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4000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時就能夠更好地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就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出了奮鬥方向。」顯而易見,小平同志是把共同富裕看做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回頭看看重慶這些年乾的事,如公租房、土交所、戶籍制度改革……都是改革,落腳點都是共富,怎麼能叫「回頭路」?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還未實現過「共同富裕」,而未曾實現過的理想又談何「回頭路」?我們縮小差距、促進共富,既注重公平,也注重效率。有些人把共同富裕說成是「大鍋飯」,而現在一些人住豪宅、開跑車,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發愁;另一些人卻為生計四處奔波。把「共同富裕」和「大鍋飯」相提並論的人,看來需要做點最基礎的社會調研。事實證明,縮小三個差距,不是不能幹,就看想干不想干。只要下決心,真想干,下實勁兒干,又能幹到點子上,就可以立竿見影、一年一個樣。剛才奇帆同志講了,我們只用了3、4年的時間,就集中力量幹了很多縮小差距、促進共富的「大事」,真是應了小平同志所講:「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有些人擔心,追求共同富裕會耽誤發展,主張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其實,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重慶這幾年抓民生、促共富,不僅實現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經濟發展也增勢強勁。這說明,抓共同富裕並不耽誤發展,還促發展,共富與發展是良性互動。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越多,生產積極性就越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也越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也就越好。2007年至2010年,重慶GDP連續4年保持15%左右的增長,去年是17%;人均GDP 3 年連續邁上了2000、3000、4000美元三個台階;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去年增長近49%。利用外資2007年10億美元,今年預計100億美元;對外投資去年50億美元,居全國第一。通過實施「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山區農戶過去一年增收1000元,去年達到3000元。調查顯示,擁護黨長期執政的人數比例達到了98%,比2007年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群眾安全感指數、社會和諧穩定度、民生滿意度、幸福感指數均大幅上升。

這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12條決定,經過了市委常委會反覆推敲,人大、政府、政協的同志都貢獻了很多智慧。剛才奇帆同志作了詳細說明,我都贊成。首先,就業是民生之本,要鼓勵創業。微型企業成本低、帶動力強,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要積極扶持。「安居」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有的群眾感嘆:「三十好幾難拜堂,只因至今沒買房。」當年,共產黨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從而「喚起工農千百萬」;現在坐江山,就要給老百姓蓋房子,實現「居者有其屋」。蓋好了房子,老百姓心裡踏實,社會自然就穩定。重慶大規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園式的,生活和健身設施一應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勵我們,說這是「一大善舉」。

要落實農民的產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現在看,農民的土地、林地、房屋等產權不夠明晰,一定要明晰產權,把這些「死資產」變成「活資源」,讓它流動增值,幫助他們致富。重慶雖是直轄市,但農村佔比大、農民人口多,此事意義重大。我市有47萬農民居住在高寒偏遠山區,要加大生態移民和扶貧移民的力度。在移民搬遷中,農民每戶的土地流轉收益、宅基地復墾后的「地票」收益、房屋拆遷補償加在一起,一般都超過13萬元,不需花錢就能住進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新房。要使路、水、電、氣、污、訊等實現「六通」,要配齊廣場、學校、衛生室、書屋、便利店,使他們儘快實現脫貧致富。

要提高勞動分配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按照國際慣例,國民勞動所得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一般是50%以上,而重慶只有40%多一點。錦濤總書記提出,「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促進收入分配公平,逐步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我們要積極推動改革,努力將這個比重由40%提高到50%以上。要發揮好企業工會、職代會在工資集體協商中的作用,人大和政府也要加強法規、規章的制定,為工資集體協商提供製度保障,這也是重大的民主建設。重慶創新國有企業運行模式,使國有經濟規模從2002年的1700億增加到目前的1.5萬億,總量居全國第4。重慶國企已成為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經濟力量,為政府擴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財力空間。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只有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我們要繼續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縮小差距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重慶積極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這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也直接關係到農民工的命運。農民工是很能吃苦、貢獻很大的產業大軍。重慶有農民工800萬,在主城工作5年以上的有70多萬人。他們為城市建設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卻長期享受不到城市的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基本權益。講「城鄉統籌」,不能只是掛在嘴邊講一講,只是給農村多投點資,那樣50年也「統籌」不起來,需要從根本上想辦法。重慶的實踐說明,戶籍制度改革是副特效藥,僅用一年時間,就有200多萬農民轉戶進城,穿上了城裡人的「五件衣服」,同等享受了就業、醫療、教育、社保、住房等5種待遇。與此同時,減少農民后的農村,人均產值和收入都相應大幅提升。改革開放30年,農民工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已到拆除「戶籍」圍牆之時了!

重慶不僅要建設開放高地,還要建設道德高地,而且要把二者結合起來。那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以人為本」。要照顧好農村「一老一小」,盡我們的一份孝心。我市農村「空巢老人」有200多萬,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幾千年來,孝敬老人,贍養老人,都是中國倫理道德基礎性的準則。要在農村建立「空巢老人」幫扶體系,加快農村養老院的建設。還要把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實在在地建立起來。目前,農村有留守兒童110多萬,他們缺乏家庭溫暖和父母關愛,吃喝營養是問題,學習教育更是問題。青少年成才,是父母的責任,也是政府的責任。我們要為這些孩子多做些實事,這也是為中國未來50年的競爭力著想。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越性。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會制度中,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毛主席在建國之初明確指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飯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涵,他反覆強調,「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

江澤民同志講「三個代表」,其實每個「代表」都和共同富裕緊緊相連。「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共同富裕,才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基礎也是共同富裕,因為共同富裕和兩極分化是不同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對立的文化現象。私人佔有、兩極分化是奴隸主、封建地主和資本家的落後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眾的、充滿朝氣和正義的文化,所以是先進的文化。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言自明,當然是共同富裕。西方從英國1640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走向近現代已有370多年歷史,他們引以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這個涉及人類最大多數人、最大利益的根本問題。只有共產黨人以徹底唯物主義的勇氣和大公無私的精神,把「共同富裕」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正像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大會上宣言的:要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我們堅信,遲早有一天,全人類都要走上這條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都在強調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發展是第一要務」,這個「發展」同樣扣緊了「共同富裕」,因為科學的發展,全面的發展,自然包括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各個地區共同的發展。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生活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健康發展和全體國民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說到底,和諧不是「管」出來的,而是「培育」出來的。就像種樹,必須挖大坑、施好肥,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共富。如果一個社會兩極分化、貧富懸殊,不但沒有和諧,還會問題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寧」,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諧社會的「沃土」,在此基礎上,才能生長出和諧社會的「參天大樹」。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3
11nn93n9 發表於 2013-5-7 11:00 | 只看該作者
所以,薄熙來才被打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4
不爭春 發表於 2013-5-7 21: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不爭春 於 2013-5-7 21:10 編輯
11nn93n9 發表於 2013-5-7 11:00
所以,薄熙來才被打倒了。

按國際標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範圍是2:1,而重慶從1997年的3.1:1已擴大到目前的3.3:1。


怎麼重慶的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5-7 22: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5-8 22:01 編輯

薄熙來是2007年到重慶的,這個報道是2011年做的。看來在縮小城鄉差距上,薄熙來沒有什麽成績。而蘇州做得不錯,城鄉差距是全國最低的市,社會公平也很好。

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性斷乳」 與在蘇州的遷徙兒童兩重天  (全部公立學校向遷徙兒童開放,享受與當地兒童同樣待遇)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150085

蘇州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全國最高 城鄉差距最低 這是新華社2013-03-15 10:02:05 的報道。
http://csj.xinhuanet.com/2013-03/15/c_132235290.htm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6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5-9 09: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3-5-9 09:40 編輯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5-7 22:18
薄熙來是2007年到重慶的,這個報道是2011年做的。看來在縮小城鄉差距上,薄熙來沒有什麽成績。而蘇州做得不 ...


縮小三個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是唱出來的,是干出來的。蘇南模式靠的是右派分子費孝通先生的發展農村副業而起家的。曾被批判為反對毛主席的割農村資本主義尾巴而被劃成右派。

新鮮人網友寫有一篇日誌,名為「費孝通和他的江村經濟之路「。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 ... =blog&id=169336   專門介紹了這個問題。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