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造假者自曝假洋文憑產業內幕 碩博一年速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2-15 1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僑報網訊】註冊「教育培訓公司」,利用簡訊傳播假消息,聲稱不用考試就可以獲得世界名校文憑,並利用山寨網站來騙取受害人錢財——北京市警方近日破獲了一系列涉及假洋文憑的犯罪案件,查實已有200多名企業高管被騙,涉案金額高達上千萬元。

一場假洋文憑騙局為何能讓如此多的「聰明人」上當?《半月談內部版》第9期揭露了其中內幕。

「洋碩士」「洋博士」一年速成

因非法經營而被逮捕羈押的余某被羈押在北京市海淀區看守所,余某表示,2008年,經業內人士介紹,他得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授權,可在國內以「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名義招生辦學。

取得授權后,余某租用海淀區北大資源大廈的幾間辦公室,掛牌「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中國管理中心」,並對外招收MBA(工商管理碩士)、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的學員,然後聘請老師並租用場地給學員授課,組織學員答辯。

余某表示,除了在國內學習,他們還會組織學員去美國「學習」一次,費用由學員自己承擔。「一般也就4天的時間,說是學習,實際就是考察,到處看看玩玩。」

「論文答辯一般安排在新加坡,我們會提前在國內組織預答辯,其實也就是走個形式,不可能不過。」余某說,不管是MBA還是DBA,只需要一年的時間,完成上述「學習任務」后,學員就能拿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頒發的學位。

當然,學員也要為速成洋文憑支付高昂費用。「碩士5萬多,博士9萬多,這是我們一般的收費標準。」余某說。

據海淀區檢察院辦案人員介紹,2008年到2010年,余某夥同另外兩家公司負責人,以招收「哥倫比亞國際學院」MBA、DBA課程學員為名,共收取學員費用207萬元。

儘管學員們投入高成本拿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文憑,但實際上這樣一紙洋文憑根本就是「美麗的謊言」。通過查詢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可以發現,所謂的「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並不在教育部公布的美國大學名單之列,這所學校頒發的文憑並沒有得到教育部的承認。

招生、培訓、發文憑「一條龍」

30多歲的余某此前一直在北京中關村從事技術工作,在看到不少人開公司「倒洋文憑」發財后,他也選擇了這條「生財之道」。「這個產業已經存在10多年了,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辦理過多起假洋文憑犯罪案件的海淀區檢察院檢察官饒明黨表示,犯罪嫌疑人設立教育諮詢類公司,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公司之間分段負責招生、培訓、論文答辯、頒發學位、學歷認證等各個環節,「一條龍」的運作模式明顯。

為了能招到更多的學員,余某與另外兩家公司簽訂協議,由它們分別對外獨立招收學員,聘請老師並租用場地給學員授課,組織學員參加余某安排的論文答辯。學員通過答辯后,則由余某頒發「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學位證書,而兩家公司則在收取報名費、學費等費用後向余某交納一定分成。

「其實,在這個產業鏈上,我們賺得並不多。」余某算了一筆賬,「向學員收的費用中,負責招生的拿40%,交給國外學校20%左右,聘請老師佔了20%多,到我們這,差不多只能拿到20%。」

余某說,招生是利潤最豐厚的環節,許多公司在如何吸引學員上做足了功課。

「公司辦公地點選在北大、清華這些名牌大學校內或附近,或者租賃學校的教室作為上課地點,聘請學校的老師給學員上課。」余某說,一些公司千方百計和名牌大學拉上關係,通過「傍名校」來獲取學員的信任。

饒明黨介紹,除了「傍名校」,犯罪嫌疑人還在洋文憑校名上花盡心思,有的編造一些根本不存在、但名稱頗具吸引力的大學,如美國內申大學、美國理工大學等,也有的用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等與美國一些名校相似的名稱誤導受害人。

製作山寨網站則是迷惑受害人的另一個慣用手段。犯罪嫌疑人先在網際網路上模仿高校網站製作一個山寨網站,在該網站及其他網站發布學校簡章及招生宣傳信息,之後再仿照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網站製作另一個山寨網站,進而對自己頒發的學歷證書進行認證。

造假亂象凸顯監管、誠信雙缺失

余某稱,在國內,負責假洋文憑培訓內容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個大城市,而負責招生的公司遍及全國各地。根據他的經驗判斷,這個產業的從業人員估計至少有幾萬人。

余某稱,他的公司從註冊開始,一直並沒有相關部門上門過問他們的業務。監管的缺失,導致各種「教育諮詢公司」紛紛加入到批量生產假洋文憑的行列中來。

辦案人員講述了徐女士買洋文憑被騙的遭遇。 2010年8月,徐女士收到某公司發來的一條簡訊,內容是該公司可以幫助辦理美國林肯大學DBA學位。徐女士和對方聯繫后,對方自稱他們公司是美國林肯大學在中國的辦學點,徐女士只需交19萬元(學費和報名費14萬元,認證費5萬元),不用上課,也不用考試,就可以拿到美國林肯大學DBA學位證書,並承諾如果拿不到證書或證書通不過認證,公司保證全額退款。

在拿到這家公司的承諾書後,徐女士給對方賬戶匯去了14萬元的學費和報名費,事後這家公司通知徐女士到清華大學東門外一個培訓班上了幾次課,隨後徐女士又按要求交了現金5萬元的證書認證費。 2011年1月,這家公司給徐女士一張美國公立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的DBA學位證書,並稱這和之前說的美國林肯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是一樣的。證書蓋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專用章」的鋼印。后徐女士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諮詢得知,這張證書是假的。

海淀區檢察院的辦案人員表示,今年1月至5月,該院共受理利用國外假學歷實施的犯罪案件7件33人,涉案金額近800萬元,受害人多達339人,受害者中8成是企業副總經理以上級別的高管人員,甚至還包括知名企業的高管。

稍有些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正規的國外大學文憑不可能如此輕易獲得,那為何這些企業高管還對買得一紙假洋文憑趨之若鶩?說到底,是缺乏誠信的社會環境催生了買文憑現象,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高的現實也使買文憑者即使被戳穿也不會付出太多代價,因而許多人即使面對假文憑也願意買單,而制假者也就有機可乘。要根治假洋文憑問題,還要從夯實誠信基礎開始。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