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詩經》看古代女性

[複製鏈接]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2-15 1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多樣變化的,在最遠古的時代,也許曾經有過母系社會的形態,但最遲至周代起,中國便建立了以男性為主的父系社會。在宗法制度下的女性,其生活狀況如何,我們可以從《詩經》中明白地看出。《詩經》中不少篇章,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真實面貌,其中對女性的生活,也透露了不少。古代的社會所給予婦女的,是一個既狹小又苛刻的生活空間,婦女生活在那個時代,也無怨無尤地克盡自己的本分。我們可以從《詩經》中,了解古代女性的真實生活,包括其社會地位、社會權力、標準形象、婚姻狀況....等等。  

  一、女性的社會地位

  古代女性的地位,並非由於先天的特質,而是由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文化所塑造而成的。《詩經》中有許多關於女性的詩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心理,以及對女性的要求。如〈小雅?鴻雁之什?斯干〉詩後分別敘述生男生女的不同待遇和期望,其中「寢床」、「衣裳」、「弄璋」和「寢地」、「衣裼」、「弄瓦」相比,一是尊貴盛飾,一是普通平凡。女子生來就註定無法與男子享同等的權力,也沒有同等的期望和責任。可以說,社會對女性的期望非常低,不要求她有自主的能力,只要求她順從。因此,女性被強化為「卑弱」的氣質,而終身成為被支配者。  

  二、女性的社會權力

  古代的女性,是沒有參政的權力的。例如〈大雅•盪之什•瞻昂〉的結論「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明白指出有智能、善言辭的女性,都具有危險性,只有男子才能建國,女子參政只會亡國。〈小雅?祈父之什?正月〉中「赫赫宗周,褒姒滅之」一句,也表達了這個思想。同樣是有才智,卻因為性別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評價。在《詩經》時代,女性的生活範圍已被確定,社會不允許她們與男性並駕齊驅,政治的舞台只開放給男性,女性只屬於家庭。  
三、女性的形象

  古代的女性,在社會上到底是什麼形象呢?從〈關雎〉一篇可以一探究竟。〈關雎〉透露了古代男子擇偶的條件,君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閑、貞靜、舉止安詳穩重的淑女。此外〈鄭風•有女同車〉和〈小雅•甫田之什•車舝〉也可看出男子心目中的嘉偶形象,〈車舝〉重在女德的歌詠,〈有女同車〉則著重於美貌的歌誦。當男女相遇,一見鍾情,多重在強調女子的美,如〈鄭風•野有蔓草〉、〈衛風•碩人〉,尤以後者的描寫,更為細緻。然而,如果沒有賢德,再美好的容貌也都是罔然,如〈墉風?與子偕老〉所言「子之不淑,雲如之何」,以及〈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由此可知,古代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對象,是美與德兼備的淑女,而以品德為尤重。  

  四、生育的責任

  在宗法時代,子嗣代表生命的延續,多子多孫成了眾人的期待,而女性便被付予了生育的責任。從〈大雅•生民之什•既醉〉、〈大雅• 文王之什•思齊〉以及〈大雅•生民之什•假樂〉諸篇,可以了解大致的情形。由〈大雅•生民之什•生民〉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多子多孫的期望。且〈周南•螽斯〉也借著繁殖力驚人的螽斯,作為子孫眾多、家族興旺的象徵。〈周南•桃夭〉全詩更藉由結實累累的桃實,暗示女性的生殖能力。子嗣的觀念,成為女性的責任與壓力,也成為她是否受到肯定的評定標準。 五、女性的工作  

  關於古代女性的工作,〈斯干〉一篇已明白指出「唯酒食是議」,女性的生活,以家庭為主,其工作自然與家庭息息相關。〈豳風•東山〉寫婦人灑掃屋室,等待丈夫歸來,〈小雅•楚茨〉吟詠婦女準備祭品,及徹饌的快速,〈召南•采蘩〉及〈召南•采蘋〉更詳細描寫了婦女在祭祀過程中的一系列活動。除此之外,田裡的工作,婦女也是少不了的,〈豳風•七月〉、〈小雅•甫田之什•甫田〉、〈小雅•甫田之什•大田〉以及〈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載殳〉、〈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良耜〉諸篇,都可看出婦女在田裡的重要性。還有蠶織,也是婦女的工作,從〈豳風•七月〉、〈魏風•葛屨〉、〈陳風•東門方枌〉等篇,都可以了解,紡績是古代女子的正務。 〕

  六、女性的婚姻  

  古代女子,對於尋找歸宿,是極為迫切的。婚姻是女性最佳的生存保障,如〈召南?摽有梅〉即道出了女性及時未嫁的恐慌。然而, 女性一旦出嫁了,是否保證從此可以安然棲身?當然是未盡如此。古代女性是受制於男性的,男子喜新厭舊,女子終而見棄,這是古代社會常見的悲劇。如〈王風?君子於役〉中,丈夫行役在外,全家糊口的重擔,全落在婦女身上。再如〈墉風•柏舟〉,王靜芝《詩經通釋》標明為「節婦自誓之詩」,詩中女子眺望著柏舟的漂流,承受著多方的壓力,儘管年華流失,仍苦苦地堅守著愛情。而最令人感慨的是〈衛風•氓〉一篇,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氓》中言:「女殆痴情者,未免一誤再誤,至於不可說,轉欲援情自戒,則其情愈可知矣。」裴普賢更明言:「這已顯露男方的刻,女方的溫順。」古代的男女關係,不正是如此嗎?  
  
  七、結語  
  
  從以上諸篇,不難發現,古代女子的命運,是建立在男性的沙文主義之下的。男性的意志,左右了女性的社會地位與婚姻生活,女性只能扮演被動者的角色,沒有自主權,沒有參政權,一生以家庭為主要的活動範圍。而女性與生俱來只能任勞任怨,吃苦受罪,若無端見棄,也只能乖乖地回娘家,幾乎沒有為自己爭取自由的權力。
六龍御兮共飛鵬,隨弛騁兮天地任西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