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F-22的戰鬥力不是被神化 反而是被嚴重低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13 1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2-13 08:40:27   來源  西陸軍事


    先談F-22發生的4起事故和停飛的根本原因,再說它被大大低估的戰鬥力。

  根據對多起飛行員缺氧癥狀事件的過程的還原,發現的共同點將問題的原因指向了飛機操作程序而非F-22的機載制氧系統(OBOGS)設備本身。

  也就是說,在阿拉斯加州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因為天氣惡劣,很多時候都是飛機還在機庫里時就打開了發動機,造成了部分一氧化碳進入了OBOGS,這些一氧化碳雖然表面上沒有造成飛行員的明顯不適,但仍然干擾了飛行員的一些感知能力。

  類似的事情在海軍也有發生,排隊等待起飛的航母的大黃蜂機隊,排在後面的F18會吸入前面飛機引擎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從而造成類似問題。

  1、1992年的YF-22是進行放寬靜不穩定定度的實驗,通過不斷前移重心位置,試圖獲得更大敏捷性。不是飛控的程序故障導致耦合振蕩,而是由於過分放寬靜不穩定度,導致在起降階段,平飛后緣下偏的極限位置,導致配平能力出現問題。所以該墜毀不影響目前現役F-22的性能,只不過是表明F-22放寬靜不穩定已經到極限位置,在將來推出改進型F-22B的時候,在俯仰敏捷性上沒有更多的潛力可供挖掘了。

  2、後來2004年12月22日在內利斯墜毀了一架F-22,實際也是類似的情況。有人說了,為何還會出現同樣的事故。其實很簡單,前面一架YF-22畢竟和真正服役的F-22有區別,前者是洛馬公司主導的YF-22實驗,無法再獲得更多的靜不穩定性突破。作為空軍的F-22A,空軍主導的研究機構試圖在F-22A的基礎上,看看還能不能有突破。既然要追求極限的戰鬥力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3、2009年3月25日,一架F-22在飛行測試過程中,發生空中解體,飛行員當場死亡。注意,這個可不是普通的飛行員,而是洛馬的試飛員。很明顯這又是在測試F-22的極限性能,和上面的放寬靜不穩定度試驗類似,在試驗F-22的飛行包線,為今後提高F-22改進型提供技術信息(因為如果以後使用新型的F119發動機的話,肯定推力會增大,飛行包線的上端和右端是否能繼續延伸,現在就得測試清楚)。

  好,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F-22本身並沒有問題,而是老美想將它的潛力全部挖掘出來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殲10出來的時候,人們都在說它沒有出過任何事故,那肯定啊!用的都是別人在幾十年前的成熟技術會有什麼問題?

  接下來糾正一些對F-22的錯誤認識:

  1,預警機對付F-22,完蛋的更快!F-22確實將成為未來空中戰場上的預警機殺手,這個是沒有疑問的。F-22的被動定位系統400公裡外就可以對預警機定位了,而E3對F-22的發現距離太近,F-22的速度又快,50公里就是AIM120對預警機的必殺距離了,即使是100公里發現F-22,F-22以兩馬赫衝到發射導彈的距離,也不過1分鐘左右,根本來不及調集護航飛機攔截。

  所以,未來空戰開打,另一方的預警機就可能一早被清掃了。

  2,F-22的機動性領先蘇27至少一代。對F-22,把氣動,引擎推力,矢量幾樣割裂起來說本身就是沒有道理的。

  F-22的氣動設計本身就是綜合考慮了隱身要求,矢量推力,飛控的一體化設計,比如它的垂尾和尾翼就是與矢量這一要素一體考慮才可以取現在這個面積值,它的飛控軟體等等也是,這就是領先一代。

    3,攻擊F-22機場確實有效,但需要數量極其龐大的導彈!一個機場最起碼有一條滑行道與一條主跑道,之間有多道相連,F-22的緊急起飛距離不過二、三百米,彈道導彈得把跑道切成幾段才能使F-22不能起降?(其實F-22肯定可以在導彈落地前起飛)

  再說,你的一個彈著點是跑道中的一點,這枚導彈必須命中跑道中線上的一點,而即使是潘興2的CEP也不過是25`40米,我們取30米吧,也就是說你打若干導彈,只有一半的可以落在這個點為圓心30米為半徑的圓內,那麼,你發射幾枚可以確保沒有飛機可以通過這個段跑道?算你走運,5枚摧毀了這個點,但幾千米長的跑道你需要摧毀幾個點?每個點都能這麼走運?還有備用跑道呢?你自己的發射故障呢,TMD的攔截呢?15~25枚導彈就能封鎖?開玩笑啦。

  至於用子母彈頭,那所能早成的侵徹和破壞就更小了,雖然覆蓋面積大,但都是輕傷,可以更快的清出一段供戰機起降的跑道,裹攜有延時子彈藥可以干擾搶修,但不要把其效力估計的太高。

  就算你不知道發了多少枚導彈,辦到了,但你後續的戰鬥機和攻擊機要面對的是已經起飛的F-22和愛國者等地面防空火力,能突破嗎?

  幾百公斤的彈頭落地前速度也並非很高,造成的傷害能阻滯的時間有限,幾個小時稍縱即逝,等你第二波、第三波飛機組織好飛過來,人家飛機都降落加油掛彈又起來了補充一點!在你的空軍弱於對手時,你有什麼手段可以打巢?彈道導彈?如此昂貴的導彈,帶著幾百公斤的彈頭,以幾十米到百多米的精度去打一個幾公里幅員的空軍基地,把二炮打破產也搞不掉一個基地。飛機?制空權在人家手裡,你的機群千里迢迢去面對有預警機和地面雷達信息支援的F-22,F-15C機群,嫌死的不夠快?

  巡航導彈?這是唯一比較現實一點的威脅,但其並非不可攔截的東西,在預警機控制下的F-22以及整體的防空系統也不是吃素的,你有什麼把握完全壓制?

  4,所謂給二代機裝上頭瞄和大離軸導彈就能對付F-22的說法很可笑!一架飛機用一種導彈攻擊另一架飛機的可用包線,是隨著雙方不同的態勢而急劇變化的,一架速度慢,機動差的飛機對一架高機動高速度的飛機進行攻擊,和反過來攻擊的情況,即使是用一樣的導彈和雷達等設備,其所實現的可用的射擊包線也是完全不同的,高機動高速度的一方佔據絕對優勢,飛機平台太弱的一方甚至很難得到什麼攻擊機會就將被率先擊落。

  5,其實F-22作戰半徑很大!F15空重接近13噸,內油6噸左右,F-22空重16~17噸,內油11噸以上,載油係數約0.4,

  6,一種錯誤的認識!很多人認為F-22A的內載武器使其在空戰時可以保持流線的氣動外形,在機動飛行中的阻力無疑小於採用外掛武器的常規戰鬥機。但F-22A為了發射內載武器,必須打開武器艙門將發射臂伸到外面。這樣一采,乾淨的氣動外形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說法也很好笑,當發射臂伸到外面時乾淨的氣動外形確實不復存在了,但不復存在的時間只持續了幾秒,很大件事么?

  7,F-22可以在視距外攻擊同代機。切記不要把一個概念符號化,絕對化,

  隱身不是說雷達就「看不見」,隱身飛機和隱身飛機就都是一樣的安全。隱身只是個通俗稱法,本質上不過是低可探測性,不同的隱身飛機這個低可探測性能不同,有的-30db,有的-40db,有的更低,

  而反隱身也不是說就是讓隱身飛機直接變回到非隱身飛機,「一夜回到解放前。它不過是降低對方的隱身效果,這個效果同樣有大有小,現在投入實用的裝備里F-22的APG77結合美國自己開發的軟體在反隱身飛機上就肯定比其它國家現在開發出來的強很多,而現在APG77的進一步發展型無疑更強。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兩種飛機:隱身的和不隱身的,而是有隱身能力強弱不等的很多種飛機,探測技術在解決這個問題上也是效能各不相同。那麼未來只會是各國在隱身和反隱身技術上不斷進步,綜合技術領先的一方仍然可以對落後一方實施單向獵殺。比如F-22比殲20的RCS小一些,而雷達探測能力又比殲20強很多,那麼雖然籠統的都可以說是隱身戰機,但戰鬥主動權仍在F-22手裡。

  8,F-22多目標跟蹤能力被低估!AN/APG-77確實是可以同時跟蹤100個目標,其實想想也可以明白,以陣風的那個PESA都可以跟40個,AN/APG-77作為擁有2000多個單元的當代最複雜高檔的AESA只跟蹤30個?太可笑了。

  9,殲20和F-22不是一個層次

  我們就拿F-22作為參照,YF-22在1990年試飛,21世紀初F-22服役並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大體是這個速度吧,問題是基礎的起點如何呢,和中國現在比比?

  1990年美國已經搞了兩種切實的隱身作戰飛機,F117和B2,在隱身技術的實用化的積累上與中國現在相比如何?

  在戰鬥機研發上已經搞了4種三代機,F14,15,16,18,輕中重齊全,完全獨立研發

  航電上已經有B2上的PESA雷達服役,軍艦的預警的各種相控陣雷達也多了去了,戰鬥機用的樣機也有了。

  發動機方面F119的樣機也有了,其核心機早在80年代就出來了,YF119在1990年就裝在YF-22上飛出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了,按照PW公司的說法F119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很保守的技術選擇。

  驗證機方面X29,X31等已經對超機動等各種技術進行廣泛的預研。

  現在的中國在技術積累上哪一個方面達到或超過了當時的美國?為什麼咱們就可以來一次大躍進一步到位趕上F-22?

  10,未來差距會更大。

  再有美國會研製新一代空戰系統的

  YF-22首飛到現在都快20年了,現在起再過10到15年後那就是30幾年過去了,到那時F-22對於美國來說只能算是老技術裝備,F14雄貓是1972年,到這兩年徹底退役,也是30多年。

  我看5年之內美國至少會開始新一代戰機的技術論證和評估,提出具體的技術指標。10年之內應該就會開始項目研製,或許還會提前,因為美國也要保持一隻技術研發隊伍,不能沒活干荒廢掉。中俄的下一代可以量產服役時,美國的下一代可能很快也出來了。

  11,居然到現在還有人認為F-22隻要雷達開機就會暴露自己,不知道這些人知不知道AESA跟普通雷達有什麼不同:

  APG-77可以說是一種真正的低截獲率雷達,即使鎖定目標,也很難被發現,當它要鎖定目標時,雷達發射機就可以在不同的頻率點上把輻射能量分配到不同的位置(單元)上,表面上看起來是隨機序列的,這樣防止被檢側。陣面上的2000個T/R模塊每一塊都可以使雷達在不同的時間上和不同的頻率上發射信號。而且脈衝與脈衝間波形不同,看起來像不同的雷達在不同的頻率上發射。現有的雷達告警裝置很難做出反應。」

  12,等有本事造的和F-22一個技術水準的時候再說價格,如果現在沈飛拍胸脯說造F-22可以比洛馬更便宜有意義嗎?造的出來嗎?

  13,F-22超音速機動性比亞音速機動性更優異。F-22的氣動力設計更多的是圍繞著超音速區域作了優化,也就是說,F-22在高速狀態下相較於原先三代機的飛行性能的優勢比我們平常看到的要大的多

  F-22戰鬥機在航展上所能展現的能力只是反映了很少的一部分飛行性能,F-22技壓群雄的絕活大部分在更高的高度和速度範圍,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那些是根本無從欣賞的,在低速段F-22仍然是出類拔萃,但就不如在高空高速區優勢那麼大了。

  14,錢不是萬能的。F-22的研製用掉了美國人幾百億美元,但不是說巴西攢夠幾百億美元后在20年內花掉就就能得到F-22,技術的積累是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個科學和理性的過程,

  15,F-22在惡劣狀態下發射能力強大。

  AIM120的發射包線已經擴展到在約2馬赫下的約4萬英尺高空的狀態下發射

  也可以在2萬英尺以下的高度,1.5馬赫的狀態下發射。可以在1.5馬赫下的滾轉狀態下發射,而在5000英尺以下高度近1馬赫下如此大錶速下也可以滾轉狀態發射,這還不說明問題么?

  這比很多現代三代機的發射包線還要強大,所謂的「F-22蛋倉與升力體布局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怎麼著就變成事實了?

  PS:之所以發射實驗集中於包線的右下角,是因為這個區域的發射條件最苛刻,空氣密度低空比高空大的多,風壓也大的多,在包線右下區域順利完成後,右上區域基本是不成問題的。如果說AIM120的發射包線很強大的話,F-22發射響尾蛇導彈的包線就相當的誇張了,像什麼」1.8馬赫,1萬米高空,8G的過載下發射「又或是」1.68馬赫,6480米高空,進4G的過載下的90度滾轉下發射「以F-22如此強大的飛行性能想飛出實驗要求的狀態都不是很容易,可以說已經到了隨心所欲下都可發射的境界。

  F-22的對地攻擊能力必須使用重型穿地炸彈對付的目標並不多,也就是一些關鍵性的指揮所等,那些組成防空網的導彈和雷達陣地,一般的指揮機構,彈藥庫等等目標用SDB都可以對付,F-22真掛了8枚SDB那還是很致命的打擊力的。還有最搞笑的是所謂「F-22載彈量不如三代機」的說法,F-22外部也看可以掛11噸的彈藥,這一點三代機有何優勢?

  16,F-22為什麼可以超巡??其實超巡並不是加大推力就可以做到,除了戰機本身的升阻比外,更重要的是發動機的的涵道比,F-22的F119的涵道比僅有0.2多一點。

  我們知道AL31系,F100系等三代引擎的涵道比都是超過0.5接近0.6的,那麼為什麼四代引擎涵道比要這麼低,因為所謂涵道比越低,是經過風扇產生的推力的比例就越低,而風扇氣流的溫度低,流速慢,在進行低速下推動可以比較省油,到了要推動高速物體時就「使不上勁」了,比如你用腿蹬地可以驅動滑板,但滑板速度如果上到100公里時速時你還能靠蹬地來推么?

  所以為什麼過去的戰鬥機要超音速就要打開加力,增加的推力數值是一方面,加力這種噴油燃燒的高溫高速氣流的特點是更重要的因素,比如一種戰機原先用的發動機非加力推力7噸,加力推力11噸,打開加力后可以飛到2馬赫,不開就只能亞音速,你回頭給它配一款非加力推力11噸的發動機是否就可以不開加力飛到2馬赫呢,不一定,只有涵道比足夠低的情況下才可以飛到比較高的超音速速度。

  因此F35用的發動機F135雖然推力增大了很多,但是主要是放寬了涵道比達到了0.57,明顯與F-22追求不開加力超巡的思路不同。

  17,等離子隱身根本不存在

  關於的等離子隱身的說法,來自於太空船返回地面時由於摩擦高熱使空氣等離子化,產生電磁黑障的現象,此時雷達、指向性通訊都無法探測到該航天器,於是就有科學家試圖研究使其軍事化,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進行研究。

  不過美國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概念,因為通過研究發現,等離子是沒有極性的,無法通過電磁手段加以約束,也就是其形狀和密度完全遵循布朗運動的隨機性,並且要使空氣等離子化,需要數千度的持續高溫,如果要維持戰機在飛行狀態下的穩定包覆數量的等離子體,則需要的電量已經接近了三峽大壩的峰值發電水平,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並且,目前的抗燒蝕材料本身也無法長時間抵抗這樣的高溫,所以戰機根本買有搭載等離子隱身技術的可能性。再者,等離子化后的氣體失去了原本的物理性質,戰機的氣動設計將完全失效,無法獲得升力而直接墜向地面,還有,之前說過了等離子的不可控,所以黑障效應是對雙方都有效,由於等離子的高熱和自身的電荷特性,依然能被紅外和被動雷達發現,相反戰機本身卻完全被屏蔽在了黑障里,通俗點說就是別人近視了,但是自己瞎了,所以等離子隱身這個概念完全就是胡扯的。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20

主題

2217

帖子

982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2
沙發
summit30c 發表於 2012-2-14 17:10 | 只看該作者
你有矛我有盾,從來都是相互作用的!F22在厲害也是人造的,老美能造的,我們為什
么不能?F22這麼厲害,為啥老美不打來大陸啊?
愛國不等於愛中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