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部「私有化」的輓歌—評電視劇《永遠的忠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深海 發表於 2012-2-10 15: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1-08-25 08:29:22  來源:  作者:令狐醉蝦(民聲網 www.mshw.org)

    30集的電視連續劇《永遠的忠誠》放完了,雖然曲終人散,但是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沈浩這個安徽省財政廳選派的幹部,在前幾任下派幹部不能完成帶領小崗村致富的任務時,來到這個號稱「改開第一村的小崗村」。沈浩是一個省委從省財政廳選派的幹部,也創造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空前(不能說)絕後的自然村由上級省委選派幹部的先例。這個由上級派遣的「欽差大臣」開始並不由小剛村民們待見(先後被打過兩次)。這部電視劇以白描的手法真實再現了小崗村的所謂的「大包乾的帶頭人們」自私、貪婪、沒有理想信念,一切都為「向錢看」的「特別是」年代基本人生觀。沈浩無疑是一個黨的好乾部,在「特別是」這個年代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觀看「永遠的忠誠」給人們一些啟迪和思考。

    一、走什麼樣的道路是今天的中國首要問題,也是目前鬥爭的焦點。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改開的「特別是」年代從上世紀的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開始到現在也已經30年了,在這30年的發展中,走什麼樣的道路始終是在爭論中前行的。是走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光明大道還是走私有化的有特色的道路,始終擺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面前。30年實踐證明,走私有化的特色道路已經越來越走不通,在改開的年代里社會分化,各種社會矛盾越積越多,職工下崗農民失地學生失業,使人們越來越看清了私有化就是一條死路。就拿電視劇中的小崗村來講,改開30餘年人還是那些人,環境還是那樣的環境,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社會事業沒有絲毫的進步。令人吃驚的是在一些人大肆鼓吹分田單幹的小崗村,在2004年以前連一條貫通全村的公路也沒有,這不能不讓人們更加深入地進行思考,這就是改開先鋒小崗村嗎?

    由於進行肆無忌憚的私有化,黃賭毒重新泛濫,由於信仰缺失中華民族的道德水準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這一切都是在於走什麼道路的問題。毛主席曾經指出:「路線正確,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政權可以有政權;但是路線錯了,有的一切都可以失去」。由於走的不同的道路,三農問題越來越嚴重,農業的基礎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僅就2011年以來,不下雨就是赤地千里,下雨就是水淹澤國,六七十年代興修的水利設施由於年久失修,已經不堪重負,造成了現在的嚴重被動局面。小崗村的歷史、現實現在證明,將來也必將證明:私有化是一條死路。重重的國內外危機告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現在已經到了回歸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光明大道上來的時候了。

    二、集體經濟與個體小農經濟哪個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小崗村十八條漢子按手印為分田單幹開了一個很壞的頭,從此,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孜孜以求富民強國的理想,從江西井岡山根據地到陝甘寧邊區直到全國解放以後把農民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此終結。小崗村的十八條漢子分了集體的地以後,小崗村就一夜之間就富裕了嗎?回答是否定的。把集體時代土地分田分地以後,分出了他們埋藏在心底的私慾。大包干帶頭人霸佔小學校後面的集體八間房子,以種種借口拒不歸還;由於破壞了集體經濟,導致集體沒有一分錢的資產,交不上電費,被變電所斷電,當然集體的資產都變成了所謂帶頭人的私有財產,一個帶頭人把集體的推土機變為個人的財產;由於私有化的進行,在小崗村不可避免的導致兩極分化,劇中表現的瘸子及其一家人生活的極度困難,一位帶頭人的遺孀,在下雨天房子漏雨對前來幫助的沈浩說了一句心裡話:這房子還是在公社那會,集體給維修了一次房子。

    分田單幹以後,沒有了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導致小崗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向上級伸手要錢,沈浩這個省財政廳選派幹部是不是也和小崗村一次又一次向上級部門要錢有關,只看一個鏡頭就可知道,省財政廳長到小崗村參加完「村直道」以後不敢吃小崗村的飯就是怕一張嘴又是幾十萬,可見私有化已經把人們的心底那種無盡的私慾表現的淋漓盡致。

    沈浩為了提高這些「帶頭人」們的思想覺悟,開闊他們的眼界,把他們帶到了中國農業的旗幟大寨和集體化經濟的典型華西村(實際上是到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典型南街村)參觀學習。私有化第一村的黨支部書記帶著「大包干帶頭人」到象徵著社會主義的經濟的農村參觀學習,提高思想覺悟,那麼集體經濟與個體私營的小農經濟那個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三、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一個註定要失敗的實踐。

   正確的理論是革命的先導,十月一聲炮響,給中國革命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中國革命走進了一個新紀元。由此可見,一個正確的革命理論對於指導正確的革命實踐是多麼重要,如果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就不可能產生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代表--毛澤東思想。自改開以來,是一部不斷進行私有化的過程。在農村私有化的過程中,破壞了自中國共產黨人在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就開始探索走新型農民革命農民集體化的道路,先是分田,而後進行集體互助提高生產,走共同富裕之路,並且這條道路幫助農民翻身得解放,最終建立新中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什麼樣的榜樣,就決定什麼樣的前途。在毛澤東時代,毛主席親自樹立的農業戰線的旗幟—大寨,給人們的指導思想就是依靠自己的一雙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天換地,依靠集體的力量建設自己的新家園。這是一條越走越寬廣的道路。

  反觀私有化的時代小崗村,小崗村重新是家族式統治,集體沒有一分錢,為集體辦事情沈浩只好自己掏腰包。沈浩像是一個中世紀的唐吉可德單人匹馬,看不到集體的智慧,看不到正確的理論,劇中兩次表現沈浩無奈的自言自語:「問題還是出在那幾個人身上(指大包干帶頭人那幾個人),向縣委反映不行,向省委反映更不行,向中央反映(沈浩苦笑搖頭)。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基層,根子卻在上面!沈浩這時就像一個無所不能的「俠客」,走後門辦理客運證;通過關係辦理高壓電輸送;以所謂改開第一村的名頭和權利辦理高架橋,把農村的發展希望放到了賣地引進資本家的身上,這本身就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總之,這些事情的辦理給人們看了以後是多麼的不舒服,因為,這些都是通過拉關係、走後門、利用權利辦理的,賣地把希望寄托在資本家身上,難道第一村就是給人們的啟迪嗎?而不是第一村的怎麼辦?因為他們沒有這些資源,難道就不發展了?

  沒有一個正確的榜樣,同樣只能是把人民引向邪路。

    四、「組織起來」是中國農民、中國農村乃至整個中國正確的發展方向。

  「組織起來」,毛澤東早在江西蘇區時就有考慮。他在主持蘇區中央政府工作期間,對農村經濟進行過大量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勞動互助社、耕田隊和犁牛合作社等主張,並進行許多有益的探索。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在大生產運動中,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在1943年11月29日在招待邊區勞動模範英雄大會上做了著名的《組織起來》的演講。關於《組織起來》的演講中著重指出:集體互助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包括生產合作、消費合作、運輸合作(運鹽)、信用合作的綜合的綜合性合作社;運輸合作社、(運鹽隊);手工業合作社。

    毛澤東認為,以互助合作的方式把群眾組織起來,不僅是發展農業生產、改造個體經濟的正確道路,而且還能帶動我國農村社會的全面改造。毛主席指出:「這種能夠生產團體,已經成為習慣,不但生產量大增,各種創造都出來了,政治也會進步,文化也會提高,衛生也會講究,流氓也會改造,風俗也會改造。」

    毛澤東認為,合作社是當時根據地「在經濟上組織群眾的最重要形式」。它可以調動「群眾生產的積極性」,使生產力「大大提高」。「這辦法,可以行之於各抗日根據地,將來可以行之於全國,這在中國經濟史上要大書特書的。這樣的革命,生產工具根本沒有變化,生產的成果也不是歸公而是歸私的,但人與人的生產關係變了,這就是生產制度上的革命」。這是繼破壞封建剝削關係之後的「第二個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農村的集體化道路得到了迅猛發展,可惜,一場十幾個人的所謂的大包干打斷了中國農村邁向現代化的進程。通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農民、中國農村乃至整個中國是到了重新組織起來的時候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6: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